瓦岗军失败原因
瓦岗军失败原因
读隋唐史总有个奇怪的问题,就是李密为什么老是盯着一个洛阳不放,为什么把入关的大好机会白白给了李渊。李密本人亦非庸才,有谋略,懂兵法。并不是<隋唐演义>上所形容的胆小书生。李密早已认识到先入关中的重要性。当年杨玄感趁炀帝亲征高丽时起兵造反,李密向杨玄感提出三策以定天下,上策是趁杨广大军远在辽东,军粮不继,发兵控制幽燕之地,扼住杨广的归途,与高丽夹击杨广;中策是全军直扑都城长安,不理会沿途州县,在长安做好防守准备之前予以攻克,然后以关中为根据地徐图发展;下策是进攻东都洛阳,但洛阳是四通八达之地,隋各地的援军会很快到达,万一短期不能攻克洛阳,形势会很危险,因此最好不用下策。可是杨玄感急于立威,认为百官家口都在洛阳,若不取之,何以示威。后来形势的发展果然如李密所料,洛阳的越王杨侗成功地守住了城池,把杨玄感拖在洛阳城下;另一方面,杨广得知杨玄感造反后,立刻从高丽撤兵回师进攻杨玄感,同时调各地军队增援洛阳夹击杨玄感,最后杨玄感被围剿。如此前车之鉴为何李密还要重蹈覆辙呢?李密手下文有祖君彦、魏征,武有单雄信、徐世绩、裴世基、王君廓、罗士信、秦叔宝、程知节。几乎大唐开国功臣中近半出自瓦岗。为何这样一只军队一夜之间土崩瓦解?历史总是这么耐人寻味。先让我们看看李密成败经过吧。
隋大业末,炀帝荒淫无道,游幸江都多年不归长安,以致天下离心,群雄并起。时李密因杨玄感谋反案受牵连而被通缉,李密在王伯当的介绍下加入了翟让的瓦岗军,当时的瓦岗军只是一只万余人的义军。李密向翟让进言:“今兵众既多,粮无所出,若旷日持久,则人马困敝,大敌一临,死亡无日。未若直趣荥阳,休兵馆谷,待士马肥充,然可与人争利”。翟让依计直取荥阳,炀帝急调张须陀部前往抵挡瓦岗军。这个张须陀可是隋军一员猛将,大业末,河南各地暴发了大大小小多次起义,均为张须陀所镇压,张须陀在对起义军的大大小小百余次战役中几乎百战百胜,手下两员勇将罗士信、秦叔宝就不须小子再作介绍了。翟让亦曾为须陀所败,听说张须陀来了,翟让不免心生怯意,李密道:“张须陀有勇无谋,大军新胜而来,骄兵必败,可一战而擒。”
大业十二年十一月,瓦岗军与张须陀在荥阳大海寺决战,李密先率精兵千余人埋伏在大海寺北的树林里,翟让率本部去与张须陀交战,翟让自然不是对手,不一会儿就开始败退,张须陀素来轻视翟让,见翟让败退,也没考虑是否是诱敌之计(可能翟让的表演的太逼真了),就率部放心大胆地追击。追到李密伏兵之处,李密率伏兵突然杀出,翟让、徐世绩、王伯当各部四面夹击,张部出其不意,终于溃败。张须陀本人非常勇猛,拼命杀出重围,但他太爱他那些部下,见部下仍然被围,又忍不住回头去救,再冲出来后,又冲回去救其它人,就这样,张在重围中来往了四次之多,大约比赵云在长阪坡的七出七入所差无几,由于张的奋战,他的不少部下得以生还,但张本人却在乱军中战死了。张须陀战死后,史载“所部兵昼夜号哭,数日不止”。张须陀身为大将,是国家的“重要财产”,突围后如果立即逃走,相信杨广也不会如何处罚他,但他却多次放弃逃生机会,为救部下而牺牲了自己,这种事例在中国历史上几乎是绝无仅有的,绝大多数情况是部下拼死保护主将逃生。在隋末众多武将中,张须陀绝对算是一个异类,他的人格使他丧失了性命,不过,同样也是这种人格铸造了张部顽强的战斗力,使张成为一代名将,张须陀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一定也会满足于自己的生死抉择吧。
与张须陀一役,瓦岗军军威大振,李密也一战成名,翟让也让他另建牙帐,号薄山公营,此时等于李密已经自立门户了。此时翟让与李密在对前途的看法上产生了分歧,李密认为炀帝昏庸,海内饥荒,群雄竟起,天下将要大乱了,大当家的你英雄豪杰,应当带领你的骁勇大军横扫天下,怎么可以总是小打小闹,作个小毛贼呢。现在东都洛阳留守空虚,不如率众直取兴洛仓,取粮赈济灾民,有粮就有人了,百万之众,一朝可得。大好机会,机不可失呀!翟让可没他那么高的觉悟,俺老翟泥腿子一个,没那么多想法,已经从张须陀那里缴获了不少物资了,俺要回瓦岗寨当我的土皇帝去了,你要是真想去洛阳你先去,俺给你殿后。于是大业十三年春,李密领精兵千人出阳城,逾方山,自罗口袭兴洛仓。洛阳方面由炀帝的孙子越王侗镇守,防守空虚,守城将领段达、元文都二人都属泛泛之辈,缺乏军事才能。兴洛仓为隋朝的战略性粮仓,虽然河南上东饿殍遍野,但兴洛仓的粮食储粮相当可观。李密不费吹灰之力取下兴洛仓,开仓赈粮,任由百姓所取。一时“老弱负襁,道路不绝”。由此李密深获人心,每天加入瓦岗军的以千计。
洛阳方面马上派出刘长恭率步骑二万五千讨李密,同时命令河南讨捕大使裴仁基(裴仁基也是隋朝名将,张须陀死后,隋任命裴继任,统帅张须陀旧部)配合刘部夹击瓦岗军。刘长恭是个自大狂,没等到裴仁基到就自己领军与李密干上了。李密又来老一套,让翟让以羸弱诱敌,自己埋伏在树林里,等到翟让把敌人引到树林里,群起而灭之。刘长恭灰溜溜的带着千把人逃回了洛阳。
此前民间盛传谣歌《桃李章》曰:‘桃李子,皇后绕扬州,宛转花园里。勿浪语,谁道许!’‘桃李子’,谓逃亡者李氏之子也;皇与后,皆君也;‘宛转花园里’,谓天子在扬州无还日,将转于沟壑也;‘莫浪语,谁道许’者,密也。败刘长恭后,翟让主动让出瓦岗军大当家的位置,李密自号魏公。同时封翟让为上柱国、司徒、东郡公。李密以兴洛仓之资迅速收编了附近的大量地方武装,部队扩充到了数十万。隋武贲郎将裴仁基以武牢献李密,王君廓亦投靠李密,此二君后来都成了李唐取天下的重要将领。此时李密开始准备围取洛阳,李密手下柴孝和劝李密放弃洛阳,回头入关直取长安,柴认为关中平原阻山带河,项羽背之而亡,刘邦都之而霸。若令裴仁基守回洛,翟让守洛口,密公亲带精兵西袭长安,长安百姓必当翘首以待,以关中而定天下。若是被别人抢先了,那就大大的`可惜了。李密道:你所说的我早就在想了,是个不错的主意,可是炀帝并不在长安,我的兵大部分都是山东(非现在的山东省)人,洛阳未下,怎么会跟我入关呢。于是乎李密将这个千古难逢的机会让给了李渊,自己最终被一个洛阳给折腾死了。
先李密先令孟让领军骚扰洛阳外郊,这可是土匪出生的孟让的拿手好戏,不久,洛阳郊区百姓全被吓的逃进洛阳城了,以致洛阳城一下子人口剧增,为以后的城中缺粮埋下了祸根。此后李密开始封锁洛阳,断绝粮路,城中开始缺粮,越王侗派人偷偷遛到江都向炀帝求救,使者痛哭流涕地诉说了洛阳的窘境,炀帝宠臣虞世基言到:越王年纪小,不懂事,这些鸟人尽在骗你,真要是洛阳被围了,这个使者怎么跑出来的。炀帝听了大怒,把这个倒霉的使者斩了。但凡一个朝代的灭亡总有个把败类,这个虞世基大约就是这种亡国之臣。此后洛阳被围的消息不断传到江都,炀帝终于认识到这不是谣言了,立即派王世充率江淮劲卒五万人与东都之兵夹击李密,令长安庞玉支援洛阳。炀帝想重复当年围剿杨玄感的故事,一举歼灭李密。双方夹洛水对峙,隋军约十余万人。而此时的瓦岗军又进一步壮大了,先是李密听取了徐世绩的建议,分兵趋河北取黎阳仓,开仓赈民,不到一个月,徐世绩就在黎阳聚众二十万。此时的李密已有足够的实力与隋军正面决战。十月﹐李密主动出击﹐渡洛水进攻王世充﹐不幸王军士气正旺﹐战斗力极高﹐
瓦岗军失利﹐将领柴孝和阵亡。李密当机立断﹐留部分兵力驻垒固守﹐牵制王世充﹐自己亲帅精锐骑兵悄悄撤走﹐直扑王世充设在黑石的大营。王世充正帅主力围攻李密的牵制部队﹐还以为围住的是瓦岗主力﹐忽然得知被人抄了后路﹐不由慌了手脚﹐连忙解围回救大营﹐结果被瓦岗军前后夹击﹐大败而逃。十一月﹐心中不愤的王世充再次向李密挑战﹐李密重演当年对付张须陀﹑刘仁恭的故技﹐派翟让诈败诱敌﹐这种老套伎俩居然又一次大获成功﹐王世充在追击中被李密﹑王伯当﹑裴仁基三路伏兵夹击﹐大败而归。相对于李密的风光无限﹐原瓦岗军大当家翟让则潦倒落魄﹐简直成了诱敌专业户﹐老翟部下难免心生不满。翟让的哥哥翟弘以及谋士王儒信都劝翟让重新夺回大当家的位子。翟让听后皆不在意,付之一笑。翟让不在意可是李密却在意了,李密的谋士房彦藻﹑郑铤等人就认为翟让居心叵测,有不君之心,终会反叛李密﹐纷纷劝说李密应当宜早图之。李密初来念大局未定,自相残杀,如何能有长久之业,但经过郑铤等人的一番劝说,说什么毒蛇螫手啦﹐壮士解腕啦﹐搞的李密终于下定决心火并翟让了。随后李密设宴请翟让﹑翟弘﹑单雄信﹑徐世绩﹑王儒信等人吃饭﹐席间李密以自己人吃饭用不着卫士为借口﹐让双方的卫士都下去休息﹐席间只剩下几位首领和李密手下力士蔡建德。翟让素来喜爱弓矢﹐酒酣耳热之际﹐李密取出一张良弓请翟让鉴赏﹐翟取弓在手﹐拉弓以试弓力﹐就在翟拉满之时﹐蔡建德从身后一刀将翟让刺倒。跟着李密伏兵四起﹐将翟弘﹑王儒信等人乱刀砍死。单雄信见机最快﹐立即跪地求饶﹐徐世绩破门而出却被砍中??舍不得杀他二人﹐因此李密及时喝阻了要杀单﹑徐二人的手下﹐单﹑徐得以逃得一命。李密随后更亲手为徐世绩裹伤﹐又单骑入单雄信营中安抚单雄信的部下﹐单﹑徐见大势已去﹐无可奈何﹐只得降了李密。由于翟系首领已或死或降﹐李密又只杀了翟让全家﹐对其余人等一概不问﹐因此翟部基本平静﹐这起火并在一日内就全面完成。
这场火并表面上看以李密的全面获胜而告终,未伤筋骨,比较起千年后的天平天国的火并案李密显的高明多了。实际上使得瓦岗军各将领对李密的信任度打了个大大的折扣,为后来瓦岗军的一夜之间土崩瓦解埋下了祸根。王世充亦知翟让和李密不能持久,本想由此挑拨离间,没想到李密这么快就摆平了,不得不对李密敬佩有加。
此时河南之地尽归李密,王世充被困已久,城中缺粮已久,想偷袭粮仓。李密闻洛阳城中募兵飨士,猜到王世充必来偷袭,早早儿让手下准备者。果然王世充带了几千兵半夜偷袭,结果被李密切了个西瓜。王世充不得不与李密来一次决战,大业十四年,应该也是武德元年,王世充倾巢而出,欲造浮桥渡洛水与李密决战。笨蛋王世充没有规划好如何渡水,结果是桥先成者先进,前后不一。虎贲郎将王辩先渡洛水,奋勇当先,破了李密设的营外栅栏,李密差点儿就顶不住了;王世充不知哪根筋搭错了,鸣金收兵,也许是望远镜不好使,要不就是李密捣鬼,派人遛到北岸故意鸣金。李密赶紧派敢死队回冲王辩,王辩大败,争先恐后上桥回退,溺死者万余人。王世充兵溃没老脸再入洛阳,带这千把人狼狈地逃到了河阳。上书给越王侗请罪,越王侗倒是没有责怪他,反而赐他黄金美女,于是王世充收拾残部万余人屯含嘉城,不敢出来了。
经此一役洛阳已经再无还手之力,李密囤兵三十万直趣洛阳城上春门。各路义军如窦建德、朱粲、孟海公、徐圆朗等纷纷上表劝李密称帝,裴仁基等亦上表请登基,密曰:“东都未平,不可议此”。眼看取洛阳如探囊取物一般,没想到发生了一件重大事件,拯救了洛阳。
三月,宇文化及在江都兵变,杀了隋炀帝,立秦王浩为帝。江都禁军都是随炀帝从关中带来的,炀帝倒是整天醉生梦死,可是手下这些禁军可是思乡日切,而炀帝又不准他们回关中。由此而引发了这场兵变。炀帝死后,先是萧铣于巴蜀称帝,沿用其祖先梁室故事,国号梁。东都俸越王侗为帝,年号皇泰,史称皇泰主。随后李渊称帝,国号唐。宇文化及带着十万禁军返回关西,必需路过李密的地盘,与李密一战在所难免。顺便说一下,这宇文化及可没有<大唐双龙>上面吹的那么牛,实则懦弱小子一个,倒是他两个弟弟宇文智及、宇文士及有那么两把刷子,正因为如此才把化及推上了前台。
六月,宇文化及领兵自江都北指黎阳,李密带领两万精兵援黎阳徐世绩。李密得知宇文军中少食,利在急战,故而不与化及正面交锋,又截其归路,使其不得西归。加上徐世绩的防守得当,化及急攻不下,双方正处僵持阶段。而此时东都、李密、宇文化及三方面关系微妙,各有顾及。李密两面受敌,东有洛阳,西有化及。若是两面夹击,李密的状况就会非常不妙。东都则认为宇文化及是弒君大逆,当然不愿与宇文化及连兵,倒是希望李密和宇文化及两虎相斗,两军俱疲,从而坐收渔翁之利。此时洛阳主动向李密伸出了橄榄枝,给李密封了一堆官,李密当然乐意了,上表乞降,愿意带罪立功,讨灭化及以赎罪。如此李密就甩开胳膊跟宇文化及干上了。宇文化及军中粮少,李密耍了个小手段,表面上和宇文化及谈判,口口声声要给宇文化及粮食,宇文化及以为这个粮食不是问题了,等着李密送过来,军中就放开肚子吃了,没多久粮食没了,李密的粮食还没送到,怎么催李密都是打马虎眼,马上到马上到,再坚持两天。宇文化及终于认识到事态的严重性,不得不主动进攻,想一举夺下黎阳仓。双方战于童山脚下。宇文化及的部队都是禁卫军,都是正规军人出身,战斗力非同小可,这一战李密身中流矢,要不是秦叔宝几乎性命不保。秦叔宝收拾散众与宇文化及再战,终于击退了宇文军的进攻。童山一战李密虽没有胜利,但宇文军因为军中缺粮,整个大军迅速土崩瓦解,先是化及部下王轨叛降李密,接下来其将陈智略帅岭南骁果万馀人,樊文超、张童儿帅江东骁果数千人,皆降于密。宇文化及带着两万残兵逃到魏县去了,后来被窦建得所灭。此役之后,李密向东都发出捷报,并请求入朝辅政,东都洛阳再一次唾手可得。可是也许是天不佑李密,东都兵变,王世充掌权,皇泰主沦为傀儡。
如日中天的李密再次兵围洛阳,人一到风光的时候总免不了犯错误,时洛阳少粮,李密少衣,王世充请交易,李密在小人邴元真的劝说下居然同意了交易,如此一来城中降李密者渐少,为王世充反扑的成功率增加了砝码。此时瓦岗军因军队的迅速膨胀,李密新旧将领的管理上失去了平衡,李密为了安抚新加入的将领,所给颇厚,而随李密出生入死的瓦岗元老虽功而不得赏,徐世绩在宴会上就含蓄地点拨点拨了李密,李密很不双,下令调徐世绩受黎阳仓去了。李密犯的第二个错误就是对粮食的不珍惜,密开洛口仓散米,无防守典当者,又无文券,取之者随意多少;或离仓之后,力不能致,委弃衢路,自仓城至郭门,米厚数寸,为车马所轥践;群盗来就食者并家属近百万口,无瓮盎,织荆筐淘米,洛水两岸十里之间,望之皆如白沙。密喜,谓贾闰甫曰:“此可谓足食矣!”(摘自<资治通鉴>)。
此时洛阳城中相当窘迫,原来的十万守军现在还剩下不到两万,每天还有逃兵。城中缺粮严重,王世充不得不孤注一掷,余两万人已成哀军之势。李密得知王世充厉兵秣马作最后一博,李召开了战前会议,裴仁基进言:王世充倾巢而出,洛下空虚,分兵先守住个要道,取精兵三万,沿河直取东都。王世充若是掉头救东都,我方则按兵不动;王世充若是再出,我军再逼东都。如此,王世充彼于奔命,必破之。李密也同意裴的观点认为只须固守,不出十日,王军必败。可是李密手下新加入的一些将领如陈智略、樊文超之流急于求战,以获功劳,一时间大部分的人都想速战,李密惑于众议﹐放弃了固守的计划﹐决定出战﹐裴仁基和魏征苦苦相劝﹐但李密已听不进去了。
李密留王伯当守金墉城,自帅精兵就偃师,北阻邙山以待王世充。此时瓦岗军真正的精锐部队再打宇文化及时已经被打得差不多了,此时大部分是依靠粮仓而新招募的非正规军,但人数不下二十万,相对于王世充的两万人马数量上占了绝对优势。及王世充大军至,王令数百骑渡通济渠攻单雄信营,李密命裴行俨及程知节助单雄信,白天李密和王世充就这么小战了一场。李密因为轻敌,于营外未设壁垒,到了晚上王世充派二百骑潜入北山埋伏。早上将要出战时,世充来了个最后誓师,大意为今天这一战乃生死之战,胜负在此一举,赢了,各位永保富贵,败了,无人能赦免。这场战争不仅仅为了国家也是为了各位的前途。天亮后李密出兵应战,队形还没列好,王世充耍了个赖皮,乘李密阵形未稳,纵兵急功。王世充精锐都是他从江淮带来的,个个剽勇,司马光形容他们“出入如飞”,反正是快速冲散了李密的阵形。王世充又耍了坏,先找了个相貌像李密的,用绳子绑了藏在军中。待到两军战得正酣时,牵到李密阵前,大喊:“抓到李密啦!”此时王军士气大振,皆呼万岁。那只躲在北山的两百人的伏兵突然出现,乘高而下,在李密营后放起火了。瓦岗军溃败,裴仁基﹑祖君彦被俘,原宇文化及降将将张童仁、陈智略等墙头草降了王世充。李密仅带了万馀人回洛口。洛口守将邴元真原为翟系人马,早就和王世充勾搭上了,让王世充渡洛水取兴洛仓。李密知道邴元真已反水,故意装不知道,想乘王世充半夜渡水渡到一半时杀他个措手不及。主意是好,不料李密的侦察兵出了点问题,估计一个磕睡睡过头了,等到醒来时王世充已经渡河了,李密奇袭计划流产了。王渡河后,单雄信勒兵自据不听李密了,随后投降了王世充,邴元真以兴洛仓降王世充。李密只好帅麾下轻骑奔虎牢。王伯当弃金墉城而退保河阳,李密自虎劳归河阳。
失去了兴洛仓的李密树倒猢孙散,号称百万之众一夜尽失。此时黎阳徐世绩尚有数万人马,若能退保黎阳,依河北之地尚有回旋余地。李密又想,当初杀翟让时徐世绩差点被乱刀砍死,前些日子又遭我贬职,难保不像单雄信一样背叛我。仔细考虑之后,李密放弃了去黎阳的打算。事实证明李密小看了徐世绩,后来李密死后,徐世绩收其尸,以天子礼葬于黎阳,可见徐世绩对李密之忠。
想到不久前还踌躇满志以为霸业可成﹐如今却有如丧家之犬﹐走投无路﹐李密当众大哭﹐甚至拔剑出来试图自刎﹐王伯当急忙夺剑﹐抱住李密痛哭﹐众将也都为之垂泪。这时李密提出西入关中投降李渊。于是﹐李密率领残部二万余人向西入关投降李渊的唐朝﹐同行的还有王伯当﹑魏征等人。降唐后李渊给他一个闲官,大概就是管管宴会安排宴席之类的活儿。李密深以为耻,在王伯当的劝说下找了个借口想遛出长安想重招旧部。不料李密的随行人员里有个叫张宝德的﹐担心李密如果真的叛唐会连累自己﹐于是在途中上书李渊﹐极言李密必叛﹐加上朝中众臣众口一词﹐李渊也后悔把他放走,下旨召回李密,此时李密一行已到达桃林县附近﹐将要出关。李密对李渊的出尔反尔大为不满﹐认为一定是被人恶意中伤﹐李渊已对自己起了疑心﹐如果回长安一定没好下场﹐所以李密决定铤而走险﹐打出关去。李密不顾贾闰甫的反对,杀了使者。又骗桃林县令说要进城歇马﹐乘机攻克桃林县城后向东行投奔张善相。此时与李密距离最近的唐军是镇守熊州的史万宝﹐史本人倒没什么﹐但他的行军总管盛彦师却是个厉害人物﹐得知李密造反后﹐盛彦师立即率数千人追击﹐盛料到李密必然要去投靠张善相﹐而熊耳岭是其必经之路﹐于是盛抄近路先赶到熊耳岭埋伏。该处地势险要﹐极利伏击﹐李密率部经过时﹐被盛彦师居高临下﹐一阵乱箭﹐竟然全军覆没﹐李密与王伯当都当场身亡。一代枭雄﹐就这样死在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将手中。
纵观李??
1. 策略失误,在取得兴洛仓后没有及时的撤走,导致陷入隋军的围剿,失去了先发制人的机会。对翟让的不信任也导致他不敢让翟让守洛口,自帅精兵入关。从而把大好机会给了李渊。
2. 火并翟让使得李密失去人心,让部下觉得李密是个刻薄寡恩之人,一个连自己的老上司都不放过的人,谁会跟他出生入死。李密从头到尾真正的亲信只有两个,一个是王伯当,另一个是徐世绩,但李密却自己都不信任徐世绩。如此将帅失心,焉能不败。
3. 过于依赖粮仓,李密是以取得兴洛仓后,以粮招兵。但同时又没有将粮食分散存放作为战略储备。兴洛仓失守后,失去了粮食这个强大号召力,瓦岗军也就如鸟兽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