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霄宫(通用5篇)
紫霄宫 篇一
紫霄宫,位于中国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山脚下,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道教宫观。宫内供奉着道教神灵,是道教信徒朝拜祈福的重要场所。紫霄宫建于唐朝,经历了多次修缮和重建,如今已成为长沙市的一处著名景点。
走进紫霄宫,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气势恢宏的大殿。这座大殿建筑雄伟壮观,屋檐翘起,琉璃瓦闪闪发光,给人一种肃穆庄严的感觉。进入大殿内,香烛缭绕,神像庄严肃穆,信徒们虔诚地跪拜祈祷,祈求神灵保佑平安健康。大殿两旁还有许多精美的石刻和彩绘,描绘着道教神话和传说,让人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除了大殿,紫霄宫还有许多亭台楼阁和花园景致,供游人游览观赏。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宫内的一棵千年古树,据说是唐代时期种植的,树龄已达千年之久。这棵古树枝繁叶茂,树冠蔽日,被誉为“紫霄古树”,被誉为紫霄宫的镇宫之宝。每当春风吹过,古树枝叶摇曳,仿佛在述说着千年的风雨沧桑,让人感受到岁月的厚重和沉淀。
总的来说,紫霄宫是一座充满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的道教宫观,也是一处风景秀丽的旅游胜地。在这里,人们可以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领略道教的智慧,体味岁月的沧桑,是一处值得一游的地方。
紫霄宫 篇二
紫霄宫,又称岳阳楼,位于中国湖南省岳阳市岳阳楼区,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建筑。紫霄宫建于唐代,是一座仿造唐代建筑风格的楼阁,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紫霄宫是一座具有重要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的古建筑,也是湖南省的著名景点之一。
紫霄宫建筑气势宏伟,造型独特,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杰作。宫内有许多珍贵的文物和艺术品,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宫内的一座大型铜钟。这座铜钟古朴精美,钟声悠扬悦耳,被誉为“紫霄宫钟”,是宫内的镇殿之宝。每当钟声响起,游人们都会停下脚步,静听钟声回荡在宫内,感受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底蕴。
除了建筑和艺术品,紫霄宫还有许多美丽的园林景致,供游人游览观赏。宫内有一处名为“紫霄仙境”的花园,四季花开,景色宜人。春季,桃花樱花盛开,花香四溢;夏季,荷花莲花绽放,水面波光粼粼;秋季,菊花蒲公英遍地开花,如梦如幻;冬季,梅花兰花各展风姿,寒意中透出一丝清香。在这里,游人可以尽情享受大自然的馈赠,感受生命的美好和生活的乐趣。
总的来说,紫霄宫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底蕴的古建筑,也是一处充满风景和灵气的旅游胜地。在这里,人们可以领略古代建筑的魅力,感受文化的底蕴,享受大自然的馈赠,是一处值得一游的地方。
紫霄宫 篇三
紫霄宫有两处实景,一处是淮安的道教宫观。据明正统辛酉举人金铣于成化十七年(1481)所撰《重修紫霄宫记》所载,淮安紫霄宫初建于晋,盛于唐宋,由于战火,至解放时紫霄宫已成一片废墟,八十年代初,淮安县人民政府在此遗址上修建了当时苏北地区规模最大的汽车站。另一处是湖北的武当山紫霄宫,1982年02月24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紫霄宫坐落在湖北省武当山的主峰——天柱峰东北的展旗峰下。
重点文保单位
武当山紫霄宫,1982年02月24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紫霄宫始建于明代永乐十一年(1413年),坐落在湖北省武当山的主峰——天柱峰东北的展旗峰下,是武当山上保存较为完整的宫殿古建筑群之一。自东天门入龙虎殿、循碑亭、十方堂、紫霄殿至父母殿,层层殿堂,依山叠砌,其余的殿堂楼阁,鳞次栉比,两侧为东宫、西宫,自成院落,幽静雅致,再加上四周松柏挺秀,竹林茂密,名花异草,相互掩映,使这片古建筑更显得高贵富丽。 1931年曾为贺龙率领的红三军司令部所在处。是武当山历史上著名的道教宫观之一,为现存保留较完整的武当建筑群的重要组成部分,1982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道教重点宫观,是湖北武当山道教协会所在地。
建筑艺术特点
紫霄殿面阔五间,重檐九脊,绿瓦红墙,光彩夺目,其额枋、斗拱、天花,遍施彩绘,藻井浮雕有二龙戏珠,形态生动,宛若真物,由于彩绘,也使得全殿显得光彩夺目,富丽堂皇。殿前的平台十分宽阔,雕栏重绕,雄伟壮观。殿内供有玉皇、真武、灵官诸神像,形象生动,栩栩如生,雕刻手法细腻、逼真。殿后的父母殿,崇楼高举,秀雅俏丽,与紫宵殿相映成辉,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高超艺术。 紫霄宫,距复真观7.5公里。面对照壁、三台、五老、蜡烛、落帽、香炉诸峰,右为雷神洞,左有禹 迹池、宝珠峰。原建宫殿、廊庑、斋堂、亭台等860多间,赐额“太元紫霄宫”。紫霄宫背依展旗峰;面对照壁、三台、五老、蜡烛、落帽、香炉诸峰;右为雷神洞;左有禹迹池、宝珠峰。周围岗峦天然形成一把二龙戏珠的宝椅,明永乐皇帝封之为“紫霄福地”。从刻有“紫霄福地”额匾的福地殿,进入龙虎殿、青龙、白虎泥塑神像侍立两旁,形成威严。沿数百级台阶循碑亭穿过十方堂,有一座宽敞的方石铺面的大院落,院上三层饰栏崇台,捧拱主殿紫霄殿。紫霄殿进深五间,重檐九脊,翠瓦丹墙。殿中石雕须弥座上的神龛内供奉真武神老年、中年、青年塑像和文武座像,两旁侍立金童玉女,君将等,铜铸重彩,神态各异,是中国明代艺术珍品。殿左放着一根数丈长的杉木,传说从远方飞来,故名“飞来杉”;又因在一端轻轻扣击,另一端可听到清脆的响声,而称为“响灵杉”,相传亦是明代遗物。大殿四周神龛内,陈列着数以百计的元、明、清代铸造的各种神像和供器,堪称中国铜铸艺术的宝库。殿前碑亭有两座保存完好的巨大鳌碑,高达10米,用完整的巨石雕制而成,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紫霄殿
位于武当山东南的展旗峰下,始建于北宋宣和年间(公元1119一1125年),明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重建,明嘉靖三十一年(公元1552年)扩建,清嘉庆八年至二十五年(公元1803—1820年)大修,是武当山八大宫观中规模宏大、保存完整的道教建筑之一。现存有建筑29栋,建筑面积6854平方米。中轴线上为五级阶地,由上而下递建龙虎殿、碑亭、十方堂、紫霄大殿、圣文母殿,两侧以配房等建筑分隔为三进院落,构成一组殿堂楼宇、鳞次栉比、主次分明的建筑群。宫的中部两翼为四合院式的道人居所。 宫内主体建筑紫霄殿,是武当山最有代表性的木构建筑,建在三层石台基之上,台基前正中及左右侧均有踏道通向大殿的月台。大殿面阔进深各五间,高18.3米,阔29.9米,深12米,面积358.8平方米。共有檐柱、金柱36根,排列有序。大殿为重檐歇山顶式大木结构,由三层崇台衬托,比例适度,外观协调。上下檐保持明初以前的做法。柱头和斗栱显示明代斗杠的特征。梁架结构用九檀,高宽比为5:2.5,保持宋辽以来的用材比例。殿内金柱斗栱施井口天花,明间内槽有斗八藻井。明间后部建有刻工精致的石须弥座神龛,其中供玉皇大帝,左右肋侍神像,均出自明人之手。 紫霄殿的屋顶全部盖孔雀蓝琉璃瓦,正脊、垂脊和戗脊等以黄、绿两色为主楼空雕花,装饰丰富多彩华丽,为其他宗教建筑所少见。
父母殿
紫霄殿(武当山紫霄大殿)后为父母殿(俗称荷叶殿),崇台高举,秀雅俏丽,殿内正中的神龛上供奉真武神的父母,即净乐国王明真大帝和善胜皇后琼真上仙。左神龛内供奉的是观音,右神龛内供奉的是三霄娘娘等,称为百子堂,是昔日信女求儿女的.地方。 紫霄宫附近还有赐剑台、禹迹池、禹迹桥等名胜古迹,可供游览。
紫霄宫 篇四
简介
道教宫观之一。 淮安城内古建筑如文通塔、镇淮楼、韩侯祠妇孺皆知,而如今车水马龙、人来人往的淮安汽车站,原是风景胜地和著名道院的古紫霄宫,现在则很少有人说及了。
初建于晋
明正统辛酉(1441)举人金铣(字宗润,号省庵,官礼部员外郎、广信府知府)于成化十七年(1481)所撰《重修紫霄宫记》所载,淮安紫霄宫初建于晋,“盛于唐宋”,经元代失修,明代早期“虽有主者,不遑治理”,至正统辛酉年淮安太守杨理(耀州人)、总兵官武兴(宿州人)请高士焦惟一“主其宫”,焦“精修道行”1,徒“数十人”。“公大结人天之缘,更修前后二殿两庑三门,道房庖湢院,四周围缭以垣墙”,“更新饰三清元帝圣像”。其时宫内“旧井湮塞,僮仆汲水道远”。焦公于梅雪轩下掘挖,“得泉甘洌”,即后入传说之铜井。 经过这次整修,紫霄宫面貌焕然一新,“主山隐隐隆隆,如冈如阜,客山对峙,宛如复钟,山下有池”,“水声冷冷,风怡波静,倒浸林影、山之左,埤堄百垛,自北而东而南环抱委蛇。山之外,一水抱城,自南而东而北涟漪且驶。淮之胜概不外乎此。”
相关诗句
明正德戊辰(1508)进士潘埙(字伯和,号熙台,官右副御史)与友同游紫霄宫,写下《九月登紫霄宫》诗一首: 为揖青霞上紫霄,经秋双鬓短萧萧。 风驱宿雨烟初净,霜落高枝叶半凋。 杯酒闲情应共得,桑田尘劫几同消。 兴酣还倚云林望,双鹤盘旋碧海遥。 明清两代又多次对紫霄宫进行修建。清雍正十一年(1733)安徽歙县流寓山阳经营盐业的商人程量越(字自远)出资修前殿,廊庑大门,创建紫霄宫后楼,塑己小像留在紫霄官。其玄孙程鸣风于乾隆五十九年(1794)正月五日到紫霄宫拜先高祖遗像,写诗一着,描绘了当时紫霄宫的面貌,诗曰: 地势甲城东,嵯峨太乙宫。 高楼留祖迹,佳咏记仙翁。 遮殿松千尺,干霄竹几丛。 凭栏新雪霁,城堞画图中。 乾隆中诸生吴进(字揖堂,号瓞die村)曾多次游紫霄宫,一次秋日傍晚再次经过紫霄宫,看到紫霄宫渐趋败落,想到以前听到宫中道人弹琴声随风飘出,赋诗一首《秋日重过紫霄宫》: 落叶舞城隅,道院柴关掩。 无人野犬吠,风乱寒鸦闪。 昔过满松阴,烟浓翠欲染。 琴韵出深竹,随风飘石崦。 气肃人意舒,物趣亦不减。 尚欲步高郭,门外夕阳敛。 至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紫霄宫的环境有了很大的变化。宫西有几十棵大树被毁,从富西南的依岱桥至伏龙桥韵一条河改了道,“自南而东而北”的渠水和“倒浸林影”的靓池已无迹可寻。一铜井尚在,井水甘甜,源源不断。宫的东边有一东向的小门,进门就看到供道士居住的朝东的三间小屋,北边是后殿,殿前东西各有一棵多年的老松,中间是一座供烧香烛的大铁鼎,小门往南沿墙是一片竹林,再向前便是一片空地,山坡尽处就是前殿,前门不开,北向的门里有一座神台,神台中间是灵官像,面南两旁亦塑有不少神像。殿前就是岳庙街,东距观风门不远,西过依岱桥就是东岳庙前门。此时宫中只有道士吴九华一人,吴字三峰,善弹七弦古琴,能诗善画。 由于战火,至解放时紫霄宫已成一片废墟,但原嵌在紫霄宫迎门墙壁上的石碑尚存,碑上镌七律回文诗一首,相传为八仙之一的吕洞宾驻足淮安紫霄宫时所题,诗曰: 宫近东城城近宫,松遮宝殿殿遮松。 月筛竹影影筛月,风弄花香香弄风。 鹤伴孤猿猿伴鹤,钟偕暮鼓鼓偕钟。 去上紫霄霄上去,通玄妙道道玄通。 此碑现存放在勺湖公园碑林内。 八十年代初,淮安县人民政府在此遗址上修建了当时苏北地区规模最大的汽车站。
紫霄宫 篇五
位于三十六层天外的混沌空间中,是鸿钧老祖的道场,鸿钧曾三次在此讲道。 又一说为紫霄宫是天道的大本营,混元圣人都在此。
扩展资料:
紫霄宫,又名“太元紫霄宫”,明代宫观建筑,位于湖北省十堰市丹江口市境内的武当山。紫霄宫坐落在武当山的主峰——天柱峰东北的展旗峰下,占地面积约27.4万平方米。面对照壁、三台、五老、蜡烛、落帽、香炉诸峰,右为雷神洞,左为禹迹池、宝珠峰。周围山峦天然形成一把二龙戏珠的宝椅,明永乐皇帝封之为“紫霄福地”。
紫霄宫是武当山保存较完整的皇家庙观建筑群。同时也是武当山保留比较完整建筑群的重要组成部分。紫霄宫为武当山历史上的道教宫观之一,属全国道教重点开放宫观。1932年,第二次革命战争时期红三军司令部所在地,贺龙元帅曾居此。
1982年02月24日,紫霄宫作为皇家庙观建筑群,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4年,紫霄宫作为全国重点宗教活动场所开放。1994年12月,作为武当山古建筑群的一部分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文物遗存
除前述外,紫霄宫还拥有其他众多珍贵文物。如紫霄大殿四周陈列着上百尊元、明、清代铸造的神像和供器,大多为铜铸饰金,琳琅满目。这些文物是民国初期武当山一些宫观倒塌时移置于此的。
紫霄殿前有一座约2米高的铁铸香炉,炉身为明永乐十四年(1416年)所铸,炉顶为明正德十年(1515年)铸造,炉上还刻有三个“卍”字。此字读“万”音,意为“吉祥云海相”,在佛教造像中也时有运用。赑屃亭内耸立巨大之圣旨碑(明永乐刻石)。
紫霄宫还珍藏着一部《高上玉皇本行集经》,共三卷,为明正统五年(1440年)由翰林院手抄金字,纸为泥青简。历时500多年,仍崭新如初,金光闪耀。1982年,武当山出土的一条金龙,为明建文元年(1399年)湘王朱柏所造,长11.5厘米,高5.2厘米,工艺精湛,栩栩如生。武当山沿途宫观,都是文物宝库。这里众多的塑像、法器、几案、供具、经书、碑碣,都具有珍贵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对研究中国道历史,是难得的第一手资料。
文物价值
紫霄大殿为紫霄宫的正殿,是武当山保存下的唯一的一座重檐歇山式木结构殿堂。这座在中国古建筑中屈指可数的抬梁式大木结构的道教建筑,其结构、布局科学合理,艺术风格协调统一,同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在武当山古建筑群中独具风貌。同时,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沉积有历代工匠的技术和智慧,集中体现了中国明清建筑的辉煌成就,具有重要的观赏和科研价值及历史和思想信仰等意义。
文物保护
1982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4年12月,作为武当山古建筑群的一部分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 《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1999年,武当山道教协会先后维修了紫霄宫大殿、圣父母殿、东西宫道院、钟鼓楼,新建了武当道教展览馆、东宫坤道院。对紫霄宫山门外的禹迹池进行整修,对宫内南北御碑亭进行了加顶和彩画。
2015年9月湖北省政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有关规定颁布对(编号40-5)紫霄宫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保护工作。
道教文化
道教五术
紫霄宫属全国道教重点开放宫观,入道道人就必须严格按道教教义和戒律要求自己,熟知道教五术。道教五术分别为“山、医、命、相、卜”。“山”,就是以打坐、修炼、武学、食疗等方法培养完满的人格。“医”,即用方剂、针灸、诵经、灵治等方法,达到保持健康、治疗疾病的目的。“命”,是以道术推定人的命运,从而改善人类发展的学问。“相”,是用眼睛观察所看到的物体,以进行趋吉避凶的一种方法。“卜”,就是占卜、选吉和测局等方法,来预测及处理事情。
清规戒律
武当道教制定的清规戒律是用以约束道士思想言行、防非止恶的条规,是道士修道必须遵守的清规。
道教戒律种类很多,基本的戒律为五戒、八戒、十戒。重要的有《太上经律》、《洞玄灵宝天尊说十戒经》、《天仙大戒》、《初真戒》等。
清规,由各道观自己订立。对犯律道士的处罚,轻则跪香、催单(劝离)、革出(逐出)、杖出(杖责逐出)等。在武当山道观中,有史可据的共6份,即:紫霄宫混元宗坛临时监院清规例、紫霄宫混元宗坛清规榜、太和宫清规榜、自在庵条规、五龙宫条规、南岩宫条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