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景抒情散文写作策略(最新3篇)
借景抒情散文写作策略 篇一
在写作中,借景抒情是一种常见的写作手法,通过描绘自然景物或者人物行为来表达内心的情感,让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作者的情感传达。在进行这种写作时,需要注意一些策略,才能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首先,选择合适的景物是至关重要的。景物应该与情感相匹配,能够为情感增色,而不是相互抵触。例如,当表达对失去的思念时,可以选择凋零的花朵来作为描写的对象,这样会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同时,景物的描写要生动具体,让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
其次,要注意情感与景物的融合。在描写景物的过程中,应该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让情感与景物相互交织,形成一幅画面。例如,在描写夕阳的时候,可以借景来表达内心的孤独或者欢愉,通过对夕阳色彩、光影的描绘,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让读者更能理解作者的心境。
最后,要注意表达的方式。借景抒情的写作不仅仅是描写景物,更重要的是要通过景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因此,在写作中要注重情感的表达,可以通过对景物的描绘,配合自己的情感体会,来表达内心的情感。同时,可以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手法,来增强表达的效果。
总的来说,借景抒情是一种很好的写作手法,能够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作者的情感。在写作中,选择合适的景物,将情感融入景物中,注重表达方式,是很重要的策略。希望大家在写作中能够灵活运用这种写作手法,表达自己的情感,让读者更能感受到作者的内心世界。
借景抒情散文写作策略 篇二
在写作中,借景抒情是一种常见的写作手法,通过描绘自然景物或者人物行为来表达内心的情感,让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作者的情感传达。在进行这种写作时,需要注意一些策略,才能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首先,选择合适的景物是至关重要的。景物应该与情感相匹配,能够为情感增色,而不是相互抵触。例如,当表达对失去的思念时,可以选择凋零的花朵来作为描写的对象,这样会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同时,景物的描写要生动具体,让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
其次,要注意情感与景物的融合。在描写景物的过程中,应该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让情感与景物相互交织,形成一幅画面。例如,在描写夕阳的时候,可以借景来表达内心的孤独或者欢愉,通过对夕阳色彩、光影的描绘,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让读者更能理解作者的心境。
最后,要注意表达的方式。借景抒情的写作不仅仅是描写景物,更重要的是要通过景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因此,在写作中要注重情感的表达,可以通过对景物的描绘,配合自己的情感体会,来表达内心的情感。同时,可以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手法,来增强表达的效果。
总的来说,借景抒情是一种很好的写作手法,能够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作者的情感。在写作中,选择合适的景物,将情感融入景物中,注重表达方式,是很重要的策略。希望大家在写作中能够灵活运用这种写作手法,表达自己的情感,让读者更能感受到作者的内心世界。
借景抒情散文写作策略 篇三
借景抒情散文写作策略
借景抒情散文最大的特点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所写之“景”可以是风景,也可以是场景;可以是自然之景,也可以是人工之景。但从考试的角度看,更多是寻常之景致,更多是有人物活动的场景。借景抒情散文也有多种样式,本文着重讨论“今昔双场景式”借景抒情散文写作。 “今昔双场景式”借景抒情散文写作成功运用的关键在于处理好三个“关系”: (1)处理好“风景”与“场景”之间的关系。借景抒情散文以“风景”开头,以“风景”收尾,首尾的“风景”是一致的,但描写不要重复。开头的“风景”是为了引出场景,因此要简约,不要为写景而写景。接下来的“场景”是开头的“风景”中的一个部分,是文章的重点部分,是“现在”,为了和下文“过去”的场景相对。 (2)处理好“实”的场景与“虚”的场景的关系。借景抒情散文重点是“场景”,“今昔双场景式”借景抒情散文特色在“双场景”,就是先是一个现实的场景,再是一个过去的场景,两个场景相互对照,从而催生浓烈感情。因此,处理好今之“实”场景和昔之“虚”场景就成为这种文体写作的关键。“虚实”二场景有什么关系?二者是“荣”与“枯”的关系,或者“今荣昔枯”,或者“今枯昔荣”。前者主题积极昂扬,但浓度难上来;后者主题幽怨,但分寸难把握。一般情况下,多选后者,调整之法在抒情议论部分“转”——看到现在的优势或未来的希望。 (3)处理好“写景”与“抒情”的关系。从根本上说,借景抒情核心是“抒情”,“情”应该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因此,对所写之景便有了“情”的要求:①以“情”的需要为中心选材;②写“景”为抒情蓄势,在“景”的“势”“蓄”满后喷发。从结构比重上说,文章前三分之一是“风景”与“场景”,中间三分之一是由实到虚的两个“场景”,后三分之一是虚的“场景”和“抒情”。 如何写好一篇合乎标准的借景抒情散文? 我们将构思过程分为四个环节:描摹风景——呈现场景——展开联想——回归风景。 (1)描摹风景。文章一开头就呈现所“借”之风景,以简约之笔描写抒情所要凭借的核心风景。这里的风景必须是与“我”生活有关的寻常风景,不必要是名山大川。 (2)呈现场景。仅有纯粹的风景是不行的,风景之中,必须有人物活动的场景,否则无法生情。由风景而场景才能催生感情,因此,有人、物活动的场景,有生活烟火气息的场景呈现是借景抒情散文的重要因素。 (3)展开联想。这是文章的核心部位,由眼前场景联想到此处过去的生活场景,从而寄予“我”的浓郁感情。所谓“借景抒情”,就是由眼前之景触发联想过去之景,由这“虚实”二景触发情感的抒发。 (4)回归风景。散文之抒情追求一定的含蓄,以景作结也可以使文章显得掩映多姿,所以,文章的最后要回归开头的风景。 当然,其中(2)(3)也可对调,甚至在(1)(2)之间再增添一个(3)的“联想(想象)”部分,这样文章更丰富。 ①那条长几就摆在廊上。廊在卧室之外,负责数点着有一阵没一阵的夜风。 ②那是四月初次懊热起来的一个晚上。丈夫和孩子都睡了,碗筷睡了,家具睡了,满墙的书睡了,好像大家都认了命,只有我醒着。我不安地坐在廊上,十分不甘心那热,仿佛想生气,只觉得春天越来越不负责,就那么风风雨雨闹了一阵,东渲西染地抹了几许颜色,就打算草草了事收场了。 ③报纸和茶绕着我的.膝成半圆形,那报纸因为刚分了类,看来竟像一垛垛的砌砖,我恍惚成了俯身古城凭高而望的人:柬埔寨在下,越南在下,孟加拉在下,乌干达在下,“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的故乡在下…… ④我就那样坐着,把长椅坐成了小舟。而四层高的公寓下是连云公园,园中有你纠我缠的榕树。榕树正在涨潮,我被举在绿色的柔浪上,听绿波拍弦的声音。 ⑤于是,渐渐地,我坚持自己听到了“流水绕孤村”的潺涣水声,真的,你不必告诉我那是巷子外新生南路上的隆隆车声,车子何尝不是“车如流水”呢?一切的音乐岂不是在一侧耳之间温柔,一顾首之间庄严吗?于无弦处听古琴,于无水处赏清音,难道是不可能的吗? ⑥何况,新生南路的前身原是两条美丽的夹堤,柳枝曾在这里垂烟,杜鹃曾把它开成一条“丝路”,五彩的丝,而我们的房子的地基便掘在当年的稻香里。 ⑦我固执地相信,那古老的水声仍在,而我,是泊船水湄的舟子。 ⑧新生南路,车或南,车或北,轮辙不管是回家,或是出发,深夜行车不论是为名为利,那也算是一种足音了。其中某个车子里的某一把青蔬,明天会在某家的餐桌上出现,某个车子里的鸡蛋又会在某个孩子的便当里躺着,某个车的夜归人明天会写一首诗,让我们流泪。人间的牵扯如此庸俗而又如此深情,我要好好地听听这水声。 ⑨如果照古文字学者的意思,“湄”就是“水草交”的意思,是水跟岸之间的亦水亦岸亦草的地方,是那一注横如眼波的水上浅浅青青温温柔柔一带眉毛的地方。这个字太秀丽,我有时简直不敢轻易出口。 ⑩今夜,新生南路仍是圳水;今夜,我是泊舟水湄的舟子。 忽然,我安下心来,春仍在。虽然这已是阴历三月的最后一夜了。正如题诗在壁,壁坏诗消,但其实诗仍在,壁仍在,因为泥仍在。曾经存在过的便不会消失。春天不曾匿迹,它只是更强烈地投身入夏,原来夏竟是更朴实更浑茂的春,正如雨是更细心更舍己的液态的云。 今夜,系舟水湄,我发现,只要有一点情意,我是可以把车声宠成水响,把公寓爱成山色的。 (有删节) 这篇文章的写作过程分为四个环节:描摹风景——呈现场景——展开联想——回归风景。(1)描摹风景。文章第①小节简约描摹所“借”之风景——四月初的一个晚上,几条长几在廊下,夜风一阵一阵吹过。(2)呈现场景。第②小节呈现场景。晚饭后一家状态:大家睡了,“我”醒着。(3)展开联想。第③~⑩小节展开联想,由眼前身边的报纸想到故乡,由独坐长椅想到独坐小舟,由新生南路的现在想到它的过去。(4)回归风景。第~小节回归开头风景,但是情绪加以升华。 人们对时间的流逝常常有一种无助感,于是便会挖掘时间背后的意义,提出“一瞬与永恒”的话题。 试根据自己的经历、感悟与思考,以“花开一瞬间”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 累了,我就静静地靠树坐下。 这八株六百年的桂花,似乎还在守护着庭院,诉说着过去。 这里过去是唐荆川的宅第,几百年间,已数易其名。花虽未开,香已飘散,我闭上眼,用力嗅了一下。眼前,洁白
的桂花开满枝头,飘散在光滑的罗砖地上。年少的唐家小姐穿着绣花鞋,踮着脚从罗砖地上走过,揽一揽遮住了眼睛的头发。头发上有淡淡的桂花香。 当年的唐宅该是多么的繁盛,唐公骑着高头大马,唢呐声声,旌旗蔽天,宫灯通亮。封火墙愈发高大,红木雕愈发鲜亮,下马石愈发庄严,建起多年的会元坊也在庆贺着主人抗击倭寇得胜回家。而院中唐公手植的桂树,冉冉开放。 我缓缓地睁开眼,倏忽之间,桂花慢慢张开花瓣,金黄的花蕊瞬间显露了出来。我兴奋异常,没想到无意间的休息竟还能遇上桂花绽放的瞬间!然而当目光撞到那布满灰尘的红木雕时,我的心“砰”地被撞击了一下——这红木雕,是不是当年念物呢? 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花开只是一瞬,繁华只是暂时。 在暂时里,只有假设性的永久和不敢放心的永恒。当年的唐公不曾想到他死后的几年便家道中落,宅第改了他姓;当年的红木雕不曾想到昨日的光泽还没有褪去,已没有了人来擦拭;当年的下马石不曾想到昨日主人还站在它身上慷慨激昂,今日它已躺倒在地上,无人问津……唐家的繁华,似乎只是一瞬。 雕栏犹安在 昔人鬓容不复来 唯有梁燕有情年年心不改 仿佛听到有人在低声吟唱。在低低的唱鸣声中,人们一波一波地涌进来又一波一波地喧哗而去,最后只留下这个空荡荡的院落和这八株桂花。 然而真只是一瞬吗?当日寇的铁蹄肆意践踏时,热血儿女哪个不高呼着唐公的名字,保家卫国,奋勇杀敌?当我们徜徉在青果巷时,还会记得当年唐公的威武,唐家小姐的风姿,会吟着“青果巷唐家半条街”的古语……唐家给我们所带来的,不止是那一时的繁盛,更是数百年来常州人英勇不屈、能文能武的风范。这种馨香,会持续千年,永不消散。 再回眼看那几株桂花,她们静静地站在这里,看着莺归燕去,人来人往,年复一年地盛开。即使她们深知花开终会花落,但那一瞬,她们却依然尽情绽放。花虽已谢,香飘万里。 视线从花间穿过,幽绿的爬山虎奋力地向墙外爬去。 【点评】这是一篇合乎上述样式的模考作文。(1)描摹风景。文章开头两小节简约描摹所“借”之风景——八株六百年的桂花。(2)呈现场景。接下来一个小节呈现场景,“我”在欣赏桂花。(3)展开联想。以下展开联想,将以前情景和眼前进行多重对比,同时插入唯美的歌词,具有摄人心魄的力量。(4)回归风景。最后两个小节回到现实中眼前的风景,生发新的感悟。尤其是结尾,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