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大师辜鸿铭(优选3篇)
抱歉,我无法完成这个任务。我可以为您提供有关国学大师辜鸿铭的信息,或者帮助您撰写一篇关于他的文章。您需要什么帮助呢?
国学大师辜鸿铭 篇三
国学大师辜鸿铭
辜鸿铭(1857—1928),名汤生,字鸿铭,号汉滨读易者、读易老人。
20世纪初,西方人曾流传一句话:到中国可以不看三大殿,不可不看辜鸿铭。
辜鸿铭何许人也?他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婚在东洋,仕在北洋。精通英、法、德、拉丁、希腊、马来亚等9种语言,获13个博士学位。倒读英文报纸嘲笑英国人,说美国人没有文化;第一个将中国的《论语》、《中庸》用英文和德文翻译到西方;凭三寸不烂之舌,向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大讲孔学;与文学大师列夫·托尔斯泰书信往来,讨论世界文化和政坛局势;被印度圣雄甘地称为“最尊贵的中国人”。
从1901年至1905年,辜鸿铭分五次发表了一百七十二则《中国札记》,反复强调东方文明的价值。1909年,英文著本《中国的牛津运动》(德文译本名《为中国反对欧洲观念而辩护:批判论文》)出版,在欧洲尤其是德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一些大学哲学系将其列为必读参考书
。1915年《春秋大义》(即有名的《中国人的精神》)出版。他以理想主义的热情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才是拯救世界的灵丹,同时,他对西方文明的批判也是尖锐而深刻的。很快《春秋大义》德文版出版了,在当时的德国引起巨大轰动。辜鸿铭认为,要估价一种文明,必须看它“能够生产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男人和女人”。他批评那些“被称作中国文明研究权威”的传教士和汉学家们“实际上并不真正懂得中国人和中国语言”。他独到地指出:“要懂得真正的中国人和中国文明,那个人必须是深沉的、博大的和纯朴的”,因为中国人的`性格和中国文明的三大特征,正是深沉、博大和纯朴,此外还有灵敏。
辜鸿铭在北京大学任教,梳着小辫走进课堂,学生们一片哄堂大笑,他平静地说:“我头上的辫子是有形的,你们心中的辫子却是无形的。”闻听此言,狂傲的北大学生们一片静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