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士【精彩4篇】

进士 篇一

进士,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一种考试称号,代表着古代中国士人的最高荣誉和地位。进士考试是由朝廷主办的科举考试中的最高级别,合格者可以直接进入官场担任官职,成为一方官员。进士考试历史悠久,从唐代开始设立,一直延续至清代。

进士考试的选拔对象是士人,他们必须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和社会地位,才有资格参加考试。进士考试分为三个阶段:乡试、会试和殿试。乡试是在每个州县设立的考场进行,通过乡试合格者可以参加会试,会试合格者可以参加殿试。殿试是由皇帝亲自主持的考试,合格者即可成为进士。进士考试的选拔程序严格,有很高的选拔标准,合格者往往具备优秀的文化素养和政治操守。

成为一名进士意味着跻身于中国古代官僚体系的最高层级,可以担任重要的官职,参与国家政治和决策。进士们往往受到朝廷的器重和赏识,他们的地位和待遇远远高于其他官员。进士们在官场上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他们的言行举止往往能左右朝廷政策的走向,对国家和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

然而,成为一名进士并不意味着一切顺利。官场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进士们需要面对各种挑战和考验。有些进士因为政治立场和主张与朝廷不合,遭到排挤和打压;有些进士因为家族背景和人脉关系,被迫陷入官场的尔虞我诈之中。进士们在官场上需要不断努力,保持自己的原则和底线,才能在政治斗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进士是中国古代士人的最高荣誉,代表着他们的文化修养和政治才能。成为一名进士需要经历严苛的考试选拔和残酷的官场竞争,但一旦成功,就可以享受到权力和荣耀带来的种种好处。进士不仅是官场的精英,更是中国古代文化的象征和传承者。

进士 篇三

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者,称为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此称始见于《礼记·王制》。

目录 简介科举制度科目形式 简介  中国古代 科举制度 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 进士 。是古代 科举 殿试及第者之称 。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此称始见于《 礼记 ·王制》。 隋炀帝 大业年间始置进士 科目 。唐亦设此科,凡应试者谓之举进士,中试者皆称进士。元、明、清时,贡士经殿试后,及第者皆赐出身,称进士。且分为三甲:一甲3人,赐进士及第;二、三甲,分赐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 明 董其昌《节寰袁公行状》:“(袁可立)戊子举于乡,己丑成进士。”

   《儒林外史》 第十七回:“读书毕竟中进士是个了局。”贡士参加殿试录为三甲都叫进士。据统计,在我国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度史上,考中进士的总数至少是98749人。古代许多著名作家许多都是进士出身,如唐代的 贺知章 、 王勃 、 宋之问 、 王昌龄 、 王维 、 岑参 、 韩愈 、 刘禹锡 、 白居易 、 柳宗元 、 杜牧 等,宋代的 范仲淹 、 欧阳修 、 司马光 、 王安石 、 苏轼 等。考中进士,一甲即授官职,其余二甲参加翰林院考试,学习三年再授官职。辽、金元时,士人经地方考试选拔后,赴京会考,经中央政府朝廷礼部试取录后,再由皇帝殿试以定名次。一甲授官六品,二甲正七品,三甲正八品。辽前朝无契丹人试进士之制,后渐有应试登第者。金朝则专设女直进士科。元朝时候会试落第则称乡贡进士。明清遵循前朝制度,举人需经殿试取录后方称进士,否则只称会试中式举人。进士多入为翰林官。一甲第一名为状元。授修撰,第二、三名分别为 榜眼 、 探花 ,授编修。二、三甲可考庶吉士、 给事中 、 主事 、 中书 、 行人 、 太常博士 、 国子博士 ,或授地方府推官、州、县。

科举制度  中国科举制度是 中国历史 上的考试选拔官员的一种基本制度。他渊源于 汉朝 ,创始于 隋朝 ,确立于 唐朝 ,完备于宋朝,兴盛 于明 、清两朝,废除于 清朝末年 ,历经 隋 、 唐 、 宋 、 元 、 明 、 清 。根据史书记载,从隋朝 大业元年 (605)的进士科算起到 光绪 三十一年(1905)正式废除,整整绵延存在了1300周年。

   中国科举制度 的产生是历史的必然和一大进步,它所一直坚持的是“自由报名、公开考试、平等竞争、择优取仕”的原则,它对我国 古代社会 的选官制度,特别是对汉代的察举和征 辟制、魏晋南北朝的 九品中正制 ,是一个直接有力的替代和否定,给广大中小地主和平民百姓通过科举的阶梯而入仕以登上历史的政治舞台,提供了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机会和条件。因此说,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也是 世界历史 上最具

开创性和平等性的官吏人才选拔制度。

  在漫长的1300年的科举考试中,曾产生出700多名状元、近11万名进士、数百万名举人(至于秀才就更不计其数了)。 隋唐 以后,几乎每一位知识分子都与 科举考试 有着不解之缘和密切关系,从未参加过科举考试的是极少数。 中国 历史上,善于治安邦的名臣、名相,有杰出贡献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 艺术家 、科学家、 外交家 、军事家等大都出自状元、进士和举人之中。

  1300年的科举制度几乎占据了中国两千多年 帝国历史 五分之三和中国五千年文明史的近三分之一的时间,历史之长,影响之大,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它对于祖国的统一、社会的稳定、各民族的团结和融合,对于华夏文明的传播和建设,特别是对儒家文化和古代教育的.促进和发展都曾产生过巨大作用。我国的科举制度从宋元以后东渐西传, 越南 、日本、韩国、 朝鲜 ,在其国内都较长时间仿照中国推行过科举制度; 法国 、美国、 英国 等国家的选拔官吏的政治制度也都直接受到中国科举制度的作用和重要影响。西方现代的文官选拔制度、我国现代的教育制度和干部选拔制度都是中国科举制度的继承和发展。因此,孙中山先生曾充分肯定中国的科举制度“是世界各国中所用以拔取真才之最古最好的制度”(《五权宪法》)。西方人将中国的科举制度称之为“中国第五大发明”(《 五权宪法 》)。它无疑对 中华民族 ,对全人类都是一个了不起的贡献。

  中国的科举考试内容到 明代 以八股为主,即“八股取仕”。它逐步成为僵化模式,特别是到晚清时成为严重束缚知识分子的枷锁,暴露出种种弊端。因此, 吴敬梓 才写出了《 儒林外史 》这部讽刺科场的不朽名著。到清朝末年,在封建社会制度行将灭亡之际,发生了 戊戌变法 ,“废除科举,兴办学堂,”已成为历史的必然。1905年清政府颁布了停止科举的上谕。从此,1300年的科举制度宣告结束。

  严格说来,中国的科举制度应分为文举和 武举 (文科和 武科 )制度。武举是专门选拔武官而设置的科目。武举制度是唐武则天长安二年(702)始置,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废除,历时1200年。其考试程序与文举基本一样,只是内容与时间的不同。在 中国科举史 上,自唐以后,历来是文武两科,殊途并进。但是,中国的科举制度历来重视文科,文科一直占据科举的统治地位。

科目形式  【察举】 汉代 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察举有考察、推举的意思,又叫荐举。由 侯国 、州郡的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 再任命官职。察举的主要科目有 孝廉 、贤良文学、 茂才 等。《张衡传》:“永元中...

百度百科等级头衔

进士 篇四

基本简介 百度百科头衔之一,原名中级编辑。2012年11月2日新版头衔上线后更名为进士。进士为第四级别头衔,在百度百科获得积分达1201积分到2500积分的用户可获此头衔。自2009年9月15日下午百度知道和百度百科拆分后,百度百科拥有独立的积分体系。此积分体系共分15个等级。 相关等级

目录 基本简介相关等级 基本简介    百度百科 头衔之一,原名 中级编辑 。2012年11月2日新版头衔上线后更名为 进士 。 进士 为第四级别头衔,在百度百科获得积分达1201积分到2500积分的用户可获此头衔。自2009年9月15日下午 百度知道 和百度百科拆分后,百度百科拥有独立的积分体系。此积分体系共分15个等级。

相关等级   BD_BAIKE_TB19995515_TABLE 

  

相关文章

《有理数的乘法》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有理数的乘法》...
教学资料2011-05-09
《有理数的乘法》教学设计

一年级思想品德教学计划

时间的脚步是无声的,它在不经意间流逝,为了以后教学质量不断提高,这也意味着,又要准备开始写教学计划了。好的教学计划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一年级思想品德教学计划,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资料2018-05-07
一年级思想品德教学计划

什么是工控概述(通用3篇)

工控即工业控制计算机,是一种采用总线结构,对生产过程及其机电设备、工艺装备进行检测与控制的工具总称。它具有重要的计算机属性和特征,如:具有计算机CPU、硬盘、内存...
教学资料2014-04-07
什么是工控概述(通用3篇)

劳动模仿操教学反思(经典3篇)

模仿操,趣味性强,形式多样,主要是发展学生模仿动作的能力,让学生自己在模仿中去发现,去解决问题,留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把对学生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渗透到自主性活动中去。尤其对顽皮学生的教学更加适应,...
教学资料2014-05-07
劳动模仿操教学反思(经典3篇)

《寒号鸟》教学设计(优秀6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寒号鸟》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寒号鸟》教学设计...
教学资料2018-03-04
《寒号鸟》教学设计(优秀6篇)

冬病夏治 三伏天贴三伏贴是否真的管用(优选3篇)

每年的三伏天,最热的不是天气,是三伏贴,每年贴3回,1回持续9天天,连着3年都要贴,甚至有的人定的时间更长。更为壮观的是中医院每年头伏的时候要贴1.5万人,不得不惊呼,这真的有效吗? 冬病夏治 三伏...
教学资料2016-03-07
冬病夏治 三伏天贴三伏贴是否真的管用(优选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