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早期佛教的生命观(优秀3篇)

谈谈早期佛教的生命观 篇一

早期佛教对生命的看法可以说是深刻而独特的。在佛教中,生命被看作是无常、苦难和空虚的。这种生命观念深深植根于佛教的核心教义之中,对于佛教徒来说,了解和接受这种观念对于实现内心平静和解脱至关重要。

首先,早期佛教认为生命是无常的。佛教教义中强调一切事物都在变化,包括生命。生命的无常性意味着一切都是瞬息万变的,无法长久地保持不变。这种观念提醒着人们珍惜当下,不要执着于过去或未来,要学会接受生命的变化。

其次,早期佛教认为生命是苦难的。佛教教义中的苦(苦谛)是指生命中的痛苦、烦恼和无常,是一种内心的感受。生命中的苦难源于人们对于欲望和执着的追求,只有通过超越欲望和执着,才能真正获得内心的平静和解脱。

最后,早期佛教认为生命是空虚的。空(空谛)在佛教中指的是一切事物的空性和虚幻性。生命的空虚性意味着一切都是相对的、没有固定的实体性。人们常常对于生命中的事物产生执着和執念,而忽略了它们的本质是空虚的。只有认识到生命的空性,才能真正超越世俗的束缚,实现内心的解脱。

总的来说,早期佛教对生命的观念是深刻而全面的。通过认识生命的无常、苦难和空虚,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生命的本质,放下执着和執念,追求内心的平静和解脱。这种生命观不仅可以帮助人们摆脱痛苦和烦恼,还可以引导人们走向智慧和觉悟的境界。

谈谈早期佛教的生命观 篇三

谈谈早期佛教的生命观

摘要:所谓生命观,是指人类站在自身的角度对生命的一种认识、看法或者态度,其中自然也包括对人类生命自身的审视及判断。从本质上来说生命观其实是世界观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一种文化体系或者思想体系都应该有其自身的生命观才能显得完整。一种生命观主要包含两个层面的内容:一是如何解释生命现象,二是如果看待生命的意义。

而南传上座部佛教不杀生戒所体现出的慈悲、仁爱的生命观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社会科学发展具有重要的认识价值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佛教;上座部;生命观   所谓生命观,是指人类站在自身的角度对生命的一种认识、看法或者态度,其中自然也包括对人类生命的审视及判断。从本质上来说生命观其实是世界观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每一种文化体系或者思想体系都应该有其自身的生命观才能显得完整。而一种生命观主要包含两个层面的内容:一是如何解释生命现象,二是如果看待生命的意义。众所周知,强调禅修和持戒保守是南传上座部佛教最大的特点。而要讨论上座部佛教的生命观的前提,则首先要看看其理论体系中对生命是如何来定义的?   佛教本是一门以解脱为目的而注重实修的宗教。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对解释形而上的问题并不感兴趣。其原因在于其他认为讨论这些玄虚的问题对人生的解脱并无太大的帮助。所以他对于一般宗教家或者哲学家所热衷与讨论的一些玄学问题采取存而不论,不置可否的态度。上座部佛教所传承的佛教典籍《阿含经》中就有释迦牟尼对此类问题的讨论,被称作“十四无记”。所谓“十四无记”,即指十四个超越经验认知层次的问题,无法加以叙述或说明,因此释迦牟尼对此类问题一般拒绝作出回答,并且要求弟子们不要耗费精力去思考这些以人类现有的认识能力不可能获得答案的问题,而要把主要精力用来修行而获得解脱。我们来看看释迦牟尼所设立的十四无记的内容:1.世有常2.世无常3.世亦有常亦无常4.世非有常非无常5.世有边6.世无边7.世有边无边8.世非有边非无边9.命即身10.命异身11.如来死后有12.如来死后无13.如来死后亦有亦无14.如来死后非有非无。   显而易见,十四无记中的 “命即身”与“命异身”两个命题既是讨论生命现象的,所谓命即身是指生命就是物质本身,而命异身是指生命并不完全等同于物质本身。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生命现象是纯粹的物质活动还是由(可以脱离物质存在的)精神现象和物质活动所共同构成,这有点近似于我们今天所说的唯心和唯物的概念。唯心与唯物这对在哲学史上争论了几千年的命题在释迦牟尼看来是无意义的,因此他拒绝回答此类的问题。正因为此,在早期佛教的哲学体系中并没有像古希腊哲学家特别是自然哲学家那样样对宇宙与生命有更加详细的解释或者做出形而上学的推论。但佛教最基本的观点则认为人生是苦(无常),希望通过宗教实践(修行)来得到解脱(涅槃),而人生本身就是一种生命现象,既然佛教认为人生是苦,那么他不得不对生命现象做一些必要的解释。如果释迦牟尼对此一概回避的话,那么其在修行实践的层面上则很难进行,因为众所周知佛教著名的五戒中的第一条既是不杀生,要护持此条戒律,则有必要对什么是 “生”做出明确的说明,否则修行者在实践中就会感到无所适从。我们可以不杀生戒为例来了探讨一下上座部佛教的生命观。   不杀生戒在南传上座部佛教中为离杀生学处,生是指有息者,即有呼吸的生命。在人们的日常经验中,只有动物是有呼吸的。也就是说我们印象中佛教所说的不杀生主要是指不能杀害动物,而植物则不属于不杀生戒所规定的的范畴。佛教并非以动物或者植物等现代生物学的概念还区分生命的种类的。佛教认为所有的生命分为两种,有情与无情。佛教不杀生戒所说的生不是现代汉语所说的生物或者生命,而是特指生物中的有情一类。   据说佛制定不杀戒的初衷是为了禁止比丘自杀或者他杀。据南传上座部所依《四分律》卷二、《十诵律》卷二、《善见律》卷十、《摩诃止观》卷九以及《杂阿含经》卷第二十九所记载,佛陀教导诸比丘修习不净观①,并赞叹不净观:“诸比丘修不净观,多修习者,得大果大福利。”之后佛陀就独自一人入林中禅修,所有的比丘,除送饭给佛陀的比丘外,都遵照佛陀的吩咐,没有人打扰佛陀的静修。 但是在佛陀静修期间,很多比丘由于没有佛的指导在修不净观的时候开始厌弃自己的身体,甚至产生了自杀的倾向,“极厌患身,或以刀自杀,或服毒药,或绳自绞,投岩自杀,或令余比丘杀。” 等到佛陀从林中出来的时候,发现比丘的数量减少到了很多。又告诉佛陀这是因为有很多比丘在修定的过程中极度厌恶自己的身体而自杀的原因,这引起了佛陀的重视,于是佛陀便制定了“不杀生戒”:“若比丘,若人若似人②,若自杀,若与刀药杀,若教人杀,若教自杀,誉死赞死:‘咄!人用恶活为?死胜生!’作是心随心杀,如是种种因缘,彼因是死,是比丘得波罗夷,不共住。”这就是佛教不杀生戒的缘起。由此可见,戒律订立之初,不杀生戒的 “生”仅是对人而言,即不杀人,当然也包括自杀。佛教虽然总体上是一种出世的宗教,其哲学体系是悲观且厌世的,但这并不表示佛教徒不爱惜生命,恰恰相反,佛教徒是非常尊重且爱惜生命的.。在这里总体上也体现出了了佛教是以人为本的宗教。在早期佛教的观念中,认为人的生命非常难得与可贵,在《杂阿含经》(卷十五)里有一个“盲龟值浮木”的譬喻,来论证人身的难求以及人生的可贵:世尊告诸比丘:“譬如大地悉成大海,有一盲龟寿无量劫,百年一出其头,海中有浮木,止有一孔,漂流海浪,随风东西。盲龟百年一出其头,当得遇此孔不?”阿难白佛:“不能,世尊!所以者何?此盲龟若至海东,浮木随风,或至海西,南、北四维围绕亦尔,不必相得。”佛告阿难:“盲龟浮木,虽复差违,或复相得。愚痴凡夫漂流五趣,暂复人身,甚难于彼!”这个“盲龟浮木”的故事说明了人生之难得就好比盲龟值浮木般何其难得,不知道要多少个轮回才能修来。正是因为如此,人类才要更加爱惜自己的生命,同样也要爱惜他人的生命,因为他人的人身也来之不易,异常珍贵。不仅人类的生命值得爱护,动物甚至植物的生命也是珍贵的值得爱惜的,也不能意杀害或者毁损。上座部佛教不杀生戒所体现出的慈悲、仁爱的生命观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社会科学发展具有重要的认识价值和实践意义。   注释:①不净观:佛教禅观修持的重要方法。五停心观(不净观、慈悲观、因缘观、念佛观、数息观)之一;不净观通过观想自身和他人身体的种种污秽不净现象,消除自身对欲望的贪恋,是对治贪欲的关键方法,佛教禅观修持的重要法门。②似人:指孕妇腹中受孕49天之内的胎儿。   参考文献:   [1]阿含经校注 [M].北京:线装书局,2012.   [2]中国佛教协会官方网站·慈心悲愿 珍爱生命 善待众生——佛教生命观研讨会综述[EB/OL].http://www.chinabuddhism.com.cn/xw/jj/2013-01-17/2169.html.   [3]净海.南传佛教史[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易耿(1982-),男,汉族,四川江油人,西南民族大学历史文献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历史文化资源与现代教育。

相关文章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优秀6篇)

时间的脚步是无声的,它在不经意间流逝,又将开始安排今后的教学工作了,现在的你想必不是在做教学计划,就是在准备做教学计划吧。但是教学计划要写什么内容才能让人眼前一亮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二年级下册语文...
教学资料2017-07-06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优秀6篇)

12《蚂蚁怎么变大了》教学设计1(实用3篇)

12《蚂蚁怎么变大了》教学设计1 第一课时 课文篇幅短小,语言浅显,通俗易懂,很适合低年级学生阅读。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课设计本着“时时激趣”的原则,充分激发学生的求...
教学资料2018-06-02
12《蚂蚁怎么变大了》教学设计1(实用3篇)

《一分钟》 优秀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知道时间的宝贵,懂得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时间。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识字与朗读 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方法:...
教学资料2019-09-08
《一分钟》 优秀教学设计

《秋天的雨》教学反思【优质3篇】

《秋天的雨》是一篇语言优美,情深意浓的散文,名为写秋雨,实际在写秋天。作者以秋雨为线索,描绘了一个丰收美丽快乐的秋天。文章的语言富有儿童气息,通过比喻、拟人等手法生动地表现了秋天的美景,并运用了总分总...
教学资料2016-05-08
《秋天的雨》教学反思【优质3篇】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精彩6篇】

时间就如同白驹过隙般的流逝,我们迎来了新的学习生活,是不是需要好好写一份教学计划呢?你知道领导想要看到的是什么样的教学总结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欢迎大家分享。四年级品德与...
教学资料2017-05-09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精彩6篇】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说话要算数教学设计【推荐4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部编版《道德与法治》说话要算数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
教学资料2019-08-02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说话要算数教学设计【推荐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