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通“学理”到明“事理”

从通“学理”到明“事理”

从通“学理”到明“事理”  

——学校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一环

  如何打通学理与事理,让人们学会以科学的逻辑、理性的视角、宽容的态度去认识事物、处理事物,是提高我国国民素质的重要课题。

  “学理”是指科学上的原理和法则,“事理”是指事情的道理。通学理的人,大多知识渊博,学问精深,科学素养高;明事理的人,一般对事物有自己的判断,不盲从、不轻信,明智理性,文明素养高。

  学理以事理为基础,是对事理的抽象概括,反过来又帮助人们认识事理,二者相互融通。照此逻辑,通学理的人也应该明事理,然而现实却不尽然。当下通学理而不明事理的人和事时有发生,表现为学理与事理脱节,二者处于割裂状态。

  打通学理与事理提高国民素质

  这种脱节现象源于学理与事理的视域不同,一方面,学理是在理想预设下对事物规律的揭示,事理是对纷繁复杂现实现象的分析判断,即便是针对同一事物,学理与事理的预设框架有可能完全不同,因而结论也大相径庭,忽视这一点,学理和事理或将都不成其为“理”。另一方面,一个人对学理的认知往往来自书本和课堂,其基础知识主要通过学校教育获得。而对事理的认识则大多来自生活和社会实践,由家庭、学校、社会等多种渠道来获得。人们对学理的认知,遵循科学规律,少有似是而非,通常具有相对稳定性;而对事理的认识,则受自身学识、观念、情感和利益的综合影响,带有主观性,呈现多元化特点。

  如何打通学理与事理,让人们学会以科学的逻辑、理性的视角、宽容的态度去认识事物、处理事物,是提高我国国民素质的重要课题。如果把关涉学理的教育归学校,把关涉事理、道德等有关素质的教育更多地推给家庭和社会,则学校教育的内容就会被割裂为理论的与实践的、学术的与非学术的、科学的与人文的。长此以往,社会上分裂型人格或单向度的人就会越来越多,社会不成熟程度加重,人们各说各的理,社会共识难以达成,“中国梦”或将永远在梦里。

  传授知识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功能之一,在传授知识、明晰学理的过程中,联系现实,使学生开启心智、增长智慧、陶冶人格、明辨事理,是学校教育的本质和目的所在,是学校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找准切入点教学生通晓事理

  教育学生通晓学理,明辨事理,养成独立人格,培养理性思维,是学校教育的核心价值。实现这一价值意味着学校教育要改变应试教育观念,开放校园,整合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教育资源,打破课堂教学的种种禁锢,融合多学科内容,让课堂融入生活、走向社会。

  找准由学理推及事理的切入点是实现上述教育价值的关键,这需要教师从课程资源中敏锐发现二者的联系,创造性地组织教育素材,正确把握课程价值与教育目的之间的契合度,显然这些均建立在教师平时对生活、对社会的体验和思考的点滴积累基础之上。

  如何抓住这个切入点?我们不妨以一节数学课作为共同探讨的案例。

  在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中,有一节课是排队问题,课本的引例是:A、B、C三艘船在码头等待卸货,假设卸货所需时间依次为8小时、4小时、1小时,问如何安排才能使三艘船等候的时间总和最少。这节课的`数学问题是学会排列出所有卸货方案,并会计算各方案的等候时间,目的是教会学生在生活中合理安排事务,提高做事效率。为了巩固课堂知识,网上的教案或课件中给出了许多练习题目,像理发排队、医院就诊排队等,前提是这些人都要服从他人的统一安排。问题就出在这里,与卸货这样的生产问题不同,生活中像理发、就诊等排队现象,往往遵循“先来后到”的社会规则,很少服从统一安排,不然将被视为侵犯先到者的优先权,打破秩序,破坏公平。正是经常有人不遵守这一规则,才出现中国人排队的乱象和纷争。我们就以排队行为出现的这种效率和公平的不同价值选择为切入点,和同学共同讨论,同是排队问题,究竟应该是效率优先还是公平优先?在不同环境中应该选择遵守什么规则?为什么要遵守这些规则?经同学们讨论思考后再向同学讲明,生产与生活中的这种差异源于:前者属于企业行为,终极目标是追求企业利益最大化;后者属于社会行为,注重维护每一个个体被公平对待的权利。

  那么,公平与效率是否相互排斥,不可调节?公平与效率可以兼顾吗?我们可以通过对医院就诊排队,排在较后位置的病人能否要求医生先开具化验单或检查单等生活场景的讨论,让学生明白,社会中的排队一般应该遵循公平原则,按先

来后到的顺序静静等候,但若有特殊情况,可以在不牺牲太多公平权益的前提下,兼顾一下效率或人性情感。

  精细入微地培育国民性

  如果希望我们的国民性格增加一些理性、思辨的基因,那么从儿童时代起,学校就应该增加“说理”教育的内容和课时,借助对某些现象细致入微、鞭辟入里的分析,让学生了解社会生活中应该如何做事以及为什么这么做,从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提高新一代人的文明素养。

  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经济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教育事业也取得长足进步,国民人均受教育年限不断提升,然而国民整体素质似乎并没有随之同步提高,这折射出我国学校教育的跛足与缺位,推行多年的素质教育距离国人的期望还有相当距离。那么,我们的学校到底应该提供怎么样的教育呢?美国学者古得莱得在《一个称作学校的地方》中说:“……学校肩负着使知识人性化的责任。他们思索的是要通过怎样的组织和传授,才能使全体人民都获得知识和智慧的工具。这是对教学的核心要求。”学校不仅要思索,还应尽快付诸行动,使学理与事理融通,使知识升华为智慧,不仅为了民族复兴,更为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长久的和谐共荣。(作者吴玫,单位系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高等教育研究所)

  《中国教育报》2013年11月8日第6版

相关文章

二年级的语文下册期中试卷

一、看拼音写词语 (10分) lishi youjiu you ju kedou jiaoao ( )( )( )( ) ( ) zhengzha linshi yinyue jianzhu xian...
题目课件2015-02-05
二年级的语文下册期中试卷

七年级上有理数测试题

1、 计算: (1)15+(-22) (2)(-13)+(-8) (3)(-0.9)+1.51 (4) 2、计算: (1)23+(-17)+6+(-22) (2)(-2)+3+1+(-3)+2+(-4...
题目课件2017-08-07
七年级上有理数测试题

《像山那样思考》阅读练习及答案

在学习、工作中,我们写阅读题就会用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是由资深教育者参与拟订的、对有关阅读题所做的解答。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规范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像山那样思考》阅读练习及答案,仅供参...
题目课件2015-01-05
《像山那样思考》阅读练习及答案

机动车驾驶证50道科目四理论模拟考试试题

1、单选驾驶机动车,遇前方停驶的油料运输车起火冒烟,以下做法正确的是什么? A、为减少交会时间,加速通过 B、立即停车,上前查看是否有被困人员 C、停车后围观 D、立即停车,尽量远离,拨打报警电话 2...
题目课件2012-09-05
机动车驾驶证50道科目四理论模拟考试试题

张九龄《望月怀远》阅读答案及全诗翻译赏析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注释 ⑴怀远:怀念远方的亲人。 ⑵最前面两句:辽阔无边的大海上升起一轮明月,...
题目课件2015-05-08
张九龄《望月怀远》阅读答案及全诗翻译赏析

小学三年级语文《小露珠》练习题

《小露珠》为大家讲述了露珠从产生到结束的一个过程,小露珠从早晨开始生长,越长越大,越长越晶莹剔透,慢慢的,太阳公公出来了,小露珠化作水蒸气消失了,但是曾经他不屈不饶、坚韧挺拔、有恒心、有毅力,奋发向上...
题目课件2019-07-01
小学三年级语文《小露珠》练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