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疆的学问(精彩3篇)
援疆的学问 篇一
援疆的学问是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事业,它不仅是对新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支持,更是对民族团结和地方稳定的重要保障。援疆的学问需要不断探索创新,不断完善机制,发挥各方优势,实现更好的效果。
一方面,援疆的学问需要注重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新疆地区资源丰富,但在技术和人才方面相对欠缺,援疆的学问可以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和培养专业人才来提升地区发展水平。在支持新疆地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要加大对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投入,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另一方面,援疆的学问也需要注重文化传承和民族团结。新疆地区是多民族聚居地区,文化传承和民族团结是地方稳定的重要因素。援疆的学问可以通过支持文化传承和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互动,增强地方文化自信和民族认同感,进而促进地区和谐稳定。
总的来说,援疆的学问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各界等多方合作,共同努力,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只有不断探索创新、注重科技和人才培养、加强文化传承和民族团结,才能实现对新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为地方稳定和谐做出更大贡献。
援疆的学问 篇二
在援疆的学问中,教育扶贫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新疆地区是我国贫困地区之一,教育扶贫是实现地区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援疆的学问需要注重教育扶贫工作,通过提高教育水平,帮助贫困地区儿童接受良好教育,改变他们的命运,实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
在教育扶贫工作中,需要注重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和提高教育质量。新疆地区教育资源相对匮乏,援疆的学问可以通过引进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资源,加大对贫困地区教育的投入,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地区教育均衡发展。同时,还需要加强对贫困地区教师队伍的培训和支持,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为贫困地区孩子们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另外,援疆的学问还需要注重教育扶贫工作的长期性和系统性。教育扶贫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需要政府、学校、社会各界等多方合作,共同努力,才能取得明显成效。在援疆的学问中,要加大对教育扶贫工作的支持力度,制定长期的扶贫计划,建立健全的监督和评估机制,确保教育扶贫工作能够持续推进,为地区贫困人口带来更好的生活改变。
总的来说,援疆的学问需要注重教育扶贫工作,通过提高教育水平、改善教育质量、加强教师培训和支持等措施,实现对贫困地区孩子们的帮助,推动地区脱贫致富工作的顺利进行。只有不断加大对教育扶贫工作的支持力度,才能实现对新疆地区贫困人口的帮助,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民族团结做出更大的贡献。
援疆的学问 篇三
援疆的学问
2010年3月29日至30日,第一次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此次会议内容是学习贯彻中央关于组织开展新一轮对口支援新疆工作的重要决策,并对进一步加强和推进对口支援新疆工作进行动员部署。
这一轮“对口援疆”政策,是国家以汶川地震以后灾区重建的对口援助经验来扶持新疆。因此会议最终确定北京、天津、上海、广东、辽宁、深圳等19个省市承担对口支援新疆任务。
从这时候起,来自19个省市的干部、人才、资金、技术持续输入新疆,并促成新疆过去三年的跨越式发展。在这幅经济、社会发展提速的宏阔图景中,喀什无疑是一面样本。与此同时,当我们在展望这幅经济图景时,不应忘记援疆干部人才群体以及他们为之付出的辛劳。
9月中旬,《瞭望东方周刊》在喀什地区采访了解到,其下辖的伽师县在援疆前是个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而通过广东佛山对口支援,伽师城乡面貌今非昔比,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连续三年在喀什地区12个县市综合考核中名列第一或第二。伽师县作为对口支援“普通县”,从后进县一跃成为先进县,在喀什地区12个受援县市中具有典型意义。
一个传统农业大县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广东佛山的援疆支撑。实体经济是佛山发展之根,佛山市委、市政府重视产业援疆,支持伽师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在伽师重点援建城市生活示范园区、职业教育园区等,引领当地实施产城人融合发展战略,伽师城市品位和形象得到明显提升,工业化、城镇化迈出坚实步伐。
见证基层一线的援疆场景,最能感受援疆干部人才群体心声。《瞭望东方周刊》专访广东省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挥部副总指挥、佛山市政府副秘书长、佛山援疆工作队领队兼伽师县委副书记毛永天,以期呈现援疆干部及援疆工作的面貌。
“关键要看新疆发展起来没有”
《瞭望东方周刊》:根据你的体会,这一轮援疆和以往有何不同?
毛永天:从2010年开始的新一轮援疆,和以往“干部援疆”有很大不同。这次援疆属于全方位援疆,包括项目援疆、智力援疆、产业援疆等方面。目标定位也比以前要高很多,实际上,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讲得很清楚,到2020年新疆要和全国同步实现小康,因此给新疆定了跨越式发展、长治久安两大历史任务。
我们这一轮援疆,就是来帮助实现这个目标。也就是说,我们吃了多少苦、干了多少活、做了多少好事尚在其次,关键要看通过我们援疆,新疆发展起来没有,新疆以后会不会良性发展、能不能自主发展。
这是要领,我们抓住这一点,援疆工作的思路就清晰了。当然,在具体操作上,朱小丹省长给了我们一个指引,要求我们在援疆工作当中要以工业化、城镇化为主导,构建“一个龙头两翼齐飞”的援疆新格局。“一个龙头”就是民生为龙头,“两翼”就是产业和智力。这很好地指导了我们这几年的援疆工作。
《瞭望东方周刊》:在体制机制上有什么不同?
毛永天:以前援疆干部来,一般是到疆内某个部门挂职,主要是在工作上、风气上、干劲上起一种个人带头作用。现在是对口援疆,比如我们佛山市对口援建伽师县,那么佛山市就抽调干部组成一个工作队,派到伽师来。我们这个工作队是一个严密的组织,有健全的制度、严格的纪律。工作队成员中有处级干部在伽师县委、政府任职,有一批科级干部到伽师县各部门任职,还有一些老师、医生、工程技术人员进入学校、医院和建设部门等单位。
我们实行双岗双责,每一名援疆干部既要做好所在部门的工作,同时要服从工作队的领导和分工,按照工作队统一要求把援疆项目落实好、把援疆资金管好,发挥好各自的作用。
工作队也受三层领导,一是受广
东省特别是广东省援疆工作前方指挥部直接领导,再一个受我们佛山市委、市政府领导,还有就是伽师县党委、政府的领导。《瞭望东方周刊》:三年来,你们的援疆工作总体情况如何?
毛永天:我们一直强调规划在先、计划在先。2010年6月份,佛山派来一个规划小组,我领着他们到乡镇调研,开座谈会,研究伽师的一些发展规划,搞了3个来月,8月份拿出来一个原则性、方向性的总体规划和四个专项规划。
专项规划就是城乡建设、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发展四项。根据规划,我们每年实施20多个项目,三年总共80多个项目,到今年,广东佛山在这些项目上一共投入了11.79亿元。
应该说,通过这些项目实施,我们给伽师注入了动力、活力,启动了加速发展的.引擎。像职教园区项目,我们作为援建项目当中的重中之重,直接投入1.7个亿,建出来的学校至少是南疆一流。
现在伽师的经济进入了喀什地区的一流水平,援疆三年来社会综合考核都是排在第一或者第二。财政收入也达到了3亿元,三年年均增速达55%以上,增长特别快。
“农民自己发自内心想干,这才叫生产力”
《瞭望东方周刊》:如此之多的项目需要实施,你们具体如何安排。
毛永天:朱小丹省长讲的“一个龙头、两翼齐飞”援疆格局,“一个龙头”即民生,所以我们是从民生工程着手。伽师有各种自然灾害,地震、冰雹、沙尘等等,也是盐碱化比较严重的地方,所以老百姓过得比较艰苦,特别是住房,要么是土坯房,要么就是木板夹心房。
这几年我们规划建设了30000多套安居富民房,也建成了20多个小康新村,集中连片提供公共服务,包括水、电、路、气、绿化等。这件事,对当地老百姓的心灵影响很大,他们非常感恩党和国家的关怀,而且在他们心中播下了希望。他们原先觉得住上这样的房子是个梦想,离他们很遥远,现在忽然发现离得那么近,而且知道,原来现代农村、小康生活是这个样子,这样他们对未来生活,对幸福就有个憧憬,并且很具体。
安居房、棚户区改造,这都是普惠项目,在有计划地推进普惠项目时,我们还要集中建设一些重点项目,比如,我们规划建设了一个2.3平方公里的城市生活示范区。既然是示范区,起点要高,绿化、行政服务、文化、商业、休闲都融入进去,我们就是要通过这个示范区,让伽师老百姓看到,我们的城镇化还有巨大发展空间,我们的生活还可以变得更美好,这样大家都有一种动力,都会把心思放在谋发展上。 《瞭望东方周刊》:在产业援疆方面,你们带来了哪些佛山经验?
毛永天:伽师县的支柱产业为农业,是一个传统粮棉生产基地,我们佛山制造业基础雄厚,实体经济发达。在援疆过程当中,我们意识到实体经济对一个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就着重加大招商引资,只要看准了市场需求,就锲而不舍争取项目落地。比如,当初我们为了引进摩托车制造项目,我们五次到国家工信部,去沟通、汇报、申请准入,终于依据差别化政策,我们的申请获批了。
这说明什么呢?我们广东、佛山有种敢为人先、勇于拼搏的精神,只要是谋发展,就敢拼敢闯。我相信以前也有人想到这个摩托车项目,但可能觉得很难办成,或者中途就退却了,但广东、佛山那些做实业的企业,遇到困难挫折不放弃,所以我们一定要敢于去闯。
《瞭望东方周刊》:我注意到你们在推动当地农业产业化方面也取得不少成效。
毛永天:对,我们一来就发现,伽师的特色林果资源非常好,包括伽师瓜、新梅、酸梅、红枣等,味道非常纯正,但它还是一种小农的耕作方式和生产组织、营销形式,搞设施大棚的也很少,基本上谈不上农业产业化。而且,在现行政策下,农村土地分散在千家万户,分成很多小块,这里种玉米、棉花,那里种小麦、伽师瓜,农民个体搞规模化经营很难。
那么产业化怎么搞,是不是一上来就发动行政力量,政府包办、包销,搞万亩大棚、万亩林果?或者干脆不搞,把责任推到现行土地制度不顺畅,土地难以集中上?
佛山搞了这么多年市场经济,干部群众都非常清楚市场是怎么回事。我们有市场的概念,因此在伽师搞农业产业化,就从流通环节入手。
我们发动一批广东企业来伽师采购瓜果,把它们打进广东的沃尔玛、华润万家超市。因为是绿色产品,味道又好,所以有市场。这边有了市场,经销商往后就直接跑到伽师农民家里,给他订货下定金。农民一看,这比以前在马路边上摆地摊赚得多,自然就会好好种瓜,自然就会去找邻居商量,三家五家把土地归并在一起搞规模经营。这样通过市场倒逼农民,农业产业化的积极性就出来了。
这里面我有一个感受,政府喊着农民干,那不叫生产力,农民自己发自内心想干,这才叫生产力,而且他干得心情畅快,没有怨言。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
《瞭望东方周刊》:作为佛山干部,在这边工作,应该多少存在文化上的冲突,你是如何解决的。
毛永天:费孝通先生曾说过一句话: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不同文化相处之道就是这样,要相互尊重、相互欣赏。对于我们推动的一些工作,可能有些干部群众一时思想观念达不到,那是很正常的,多给点时间,他们就会想通想明白。包括给老百姓集中盖房子,或者说现在我们搞现代农业推广,我们耐心一点,多做一些工作,就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其实这里的老百姓非常淳朴,只要为他们着想,尊重他们,维护他们的利益,给他们办好事实事,他们都会理解支持我们的工作。
《瞭望东方周刊》:你们发达地区的干部,在环保、生态方面应该有更好的意识。
毛永天:你说得没错,我感觉这里生态比较脆弱,河流较少,一旦污染了地下水那是灾难性的。所以我们在产业引进时,把生态放在第一位,十分注重环境保护。
举个例子,当时根据伽师的棉花资源,我们围绕发展棉纺产业进行过热烈的讨论。有人提出,为了延长产业链,是否可以上漂染。漂染是什么概念,水资源在哪里,污水如何治理,排到戈壁滩上不就会污染地下水了吗。漂染既耗水又会造成污染,那我们发展棉纺产业就坚决不上漂染。我们广州、佛山的市长每年还在游珠江呢,就是表明政府保护环境、治理环境的决心。在环保生态问题上,我们一定要保持清醒。
还有个例子,我们在建伽师城市生活示范区的时候,地上长有一些胡杨、白杨树,如果为了方便施工,推土机过去推掉就行了,但我们要求保留下来,哪怕费时费力,也要尽量保留下来。因此施工时能避开则避开,实在避不开的,我们就先移走,等完工后再植回来。我们这样做了,当地群众可能开始觉得没必要,但后来还是竖起大拇指说“亚克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