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粽》的教学反思【通用6篇】

《端午粽》的教学反思 篇一

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吃粽子的日子。在学校的教学中,我们常常会以节日为契机,进行相关主题的教学活动。而《端午粽》这个主题,不仅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还可以通过制作粽子,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在教学反思中,我们可以对这样的活动进行进一步的思考。首先,教师在设计活动时要注重活动的目的性和实用性。粽子制作虽然是一种手工活动,但教师可以通过这个活动,让学生了解粽子的制作过程,学习传统的技艺,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致性。这样的活动不仅仅是为了庆祝节日,更是为了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到知识,提高能力。

其次,活动的过程也需要引导和监督。在学生制作粽子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让学生们在实践中学习,同时也要避免出现混乱和安全问题。学生们可以分工合作,互相协助,这样既可以提高效率,也可以培养团队合作的精神。在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品尝自己亲手制作的粽子,增加活动的趣味性和实践性。

最后,活动的延伸也是很重要的。教师可以通过展示学生制作的粽子,让更多的人了解端午节的习俗和意义。学生们也可以将自己的心得体会写成文章或制作成展板,展示在学校或社区,让更多的人参与其中。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也可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综上所述,《端午粽》的教学反思,不仅要注重活动的目的性和实用性,还要引导和监督活动的过程,以及活动的延伸和拓展。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真正的收获和成长。

《端午粽》的教学反思 篇二

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人们都会吃粽子、赛龙舟,这是为了纪念屈原。在学校的教学中,我们也会通过讲故事、制作手工等形式,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习俗和意义。而对于《端午粽》这个主题,我们可以进行更多的教学反思,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更多的启发和感悟。

首先,教师在设计活动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传统情感。粽子作为中国传统节日的食物之一,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记忆。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解端午节的由来、粽子的制作方法等,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对传统的尊重和热爱。

其次,活动的过程也要注重引导学生的思考和创新能力。学生们可以在制作粽子的过程中,思考粽子的形状、口味、包裹方式等,从而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教师可以给予学生一定的自由度,让他们尝试不同的制作方法和口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最后,活动的延伸也是很重要的。学生们可以通过制作粽子,了解粽子的文化背景和地域特色,也可以通过品尝粽子,感受传统节日的氛围和情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写作关于粽子的作文,或者进行关于粽子的主题研究,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更多的启发和感悟。

总之,《端午粽》的教学反思,不仅要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还要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创新能力,以及活动的延伸和拓展。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活动中真正地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力量。

《端午粽》的教学反思 篇三

  《端午粽》这篇课文条理清晰,围绕端午粽,以儿童的口吻生动地向我们介绍了粽子的样子、味道和花样,文中用“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来形容箬竹叶、糯米、枣,教学时要引导学生积累这样的词,同时注重朗读指导,让学生感受句子的韵味和节奏。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教学中,应加强对阅读的指导,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会用恰当的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因此,我在设计本课教时旨在通过有感情地朗读等手段,让学生走进文本,引导学生从读入手,在读中感悟,在读中识字,在读中与生活实际相融合。

  上课伊始课件播放“丰富多彩的端午节习俗活动”的情境导入,再走入情境揭示课题后让学生初读课文,认读生字词。

  创设浓厚的节日气氛,引导学生从实际的生活体验中出发,谈自己对端午粽的了解,采用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导入法,更能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学生初读后同桌相互检查生字词,当小老师纠正对方读得不准确的字音,再指名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记忆这些生字的,用“加一加、作比较、扩词,分析字形结构、想象”等方法,特别有意思的一个“豆”字,有学生说“豆”的想象记忆法:“中间的口就是豆子,上面一横是盖子,下面点撇是火苗,一横是灶台,就是锅里在在煮豆子。”多好的方法呀!

  接着采用游戏环节:我是读词王。以小组为单位读生词,读对一个本小组得一颗星,得星最多的小组获胜,每人可在班级考核表中加个星,还可指名学生读生词,读正确了就当小老师领读,然后把生字送回文中指名比赛读文。

  这样设计是让学生在学中玩,在玩中学。本环节通过初读课文,感受课文大意,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读通顺每一句话,增强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设计游戏环节,巧妙地将学生带到主动学习的氛围中,培养了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激发了学生学习汉字的积极性。

  第二课时主要引导学生以读促学的手段去理解课文内容。我先配乐范读课文,再引导学生分组逐段朗读、自由朗读、创设问题情境朗读、合作读等形式,读通后再来品读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做到真正以读促学,以读促教。

  针对二、三、四自然段我提出以下问题:

  1. 粽子是用哪些材料做的?

  出示“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 指导学生按照从外到内的顺序描述粽子的外形特点。

  2.继续追问:为什么用“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而不用“青的”“白的”“红的”呢?再比较句子,体会好处。

  (1)课件出示两个句子,朗读比较有什么不同。

  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

  粽子是用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的枣。

  (2)指导朗读:这样AAB式的重叠词更能体现出粽子的特点,各种颜色相间,色香味美。朗读时仿佛让人品尝到了香甜的味道。

  3.外婆包的粽子花样很多,结合课文说一说外婆包的粽子有哪些种类。

  4.说一说,端午节为什么会有吃粽子的习俗?

  根据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每年端午节我们都会吃粽子,今天通过学习《端午粽》,我们不仅“品尝”了美味香甜的端午粽,还知道了端午节的由来。每当我们吃美味香甜的粽子时,不要忘记缅怀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总之,今天上得较顺手,《端午粽》这篇课文因为是表达中国传统节日的习俗活动,所以上课伊始,我带学生走入情境,感受端午节品粽子的节日气氛。通过通过多种形式、方法的朗读让学生们对端午粽从外形、种类及端午粽的由来有了进一步的认知,同时激发了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提高了阅读的能力。以读代讲,在读中进行识字教学,使识字教学和阅读教学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端午粽》的教学反思 篇四

  《端午粽》一文选自屠再华写的童年散文集《嘟嘟糖和小雪灯》。本文纯粹是一篇写人记事的记叙文,讲述了一到端午节,外婆总是煮好一锅粽子,盼着我们回去品尝,然后总要我们带回一篮粽子与邻居分享的事情。简短的四段文字,却清晰地讲述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中间爱你穿插对粽子外形、配料的描写。课文条理清晰,易于学生的学习。

  现就所上《端午粽》一课进行如下的反思:

  1、基于本课是一篇写人记事的记叙文,在导入新课时结合了本单元的单元主题“家人”,并且回顾了《静夜思》《夜色》两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揭示了本课的课题。这样以内容为主体的导入,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初次接触,也便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本单元的人文主题。

  2、注重低年级课堂以识字、写字为主的教学。结合课题重点学习了本课的两个新的偏旁“立字旁、米字旁”,在讲解的过程中都采用了字源识字的方法。在讲解其他生字时,也采用了这样的方法,让学生了解汉字的文化,追根溯源明白汉字的本义。尤其是在教学“豆”字时,结合其甲骨文,让学生去推测豆与什么有关?通过学生的回答,不难看出本字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教师对其指导,通过讲解明确“豆”最早指的是“一种盛肉的容器”。同时也运用了相同的方法识记“肉、带、米”等字。通过这四个象形字的教学激发学生探索汉字文化的兴趣。

  3、在指导写字环节,抓住了“真、分”两个生字中的易错点,让学生观察如何写好这两个字,尤其是“真”里面是三横而不是两横;“分”下面是“刀”不是“力”,通过口诀的总结,让学生再次夯实巩固生字的写法。但是在此环节评价反馈时,教师的点评并不是很到位,仍有待于提高指导学生写字的水平。

  4、关于品读课文的环节,因为前面的识字写字环节用时过多,品读环节的任务并没有完成。在以后的教学中仍然需要自己不断的去打磨自己的课堂,提高课堂的效率。

《端午粽》的教学反思 篇五

  本课语言形象生动,其中有许多值得学生积累的词语,比如对粽子样子、味道的描写中,分别用“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来形容箬竹叶、糯米和枣,可以归类积累,同时在学习叠词的基础上感受句子的韵味和节奏。 文章用词也很丰富,如“美滋滋”“又黏又甜”这些鲜活的词语,为文章增添了光彩,使表达有了韵味。这些词语的运用使课文对端午粽的描述更为形象。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对这些词语进行归类、理解和运用,丰富了学生的积累。

  不足之处:部分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不高,不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组长的'分工不够明确,学生汇报时不够自信等,这些问题我都会在后期的教学中不断改进。

  改进措施:

  1.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把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作为本课堂教学的关注点,多读,让学生学会提问。

  2.我用了一个填空式的形式,把端午粽的样子、味道和花样,让学生梳理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总结能力

《端午粽》的教学反思 篇六

  《端午粽》这篇课文选自屠再华的童年散文集《嘟嘟糖和小雪灯》,十分贴合学生的童年生活,课文围绕着端午粽,重点突出,条理清晰,以儿童的口吻,生动地向我们介绍了粽子的样子、味道、花样以及端午节吃粽子的由来。

  在本课教学过程中,通过图文结合,联系生活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讲粽子的样子和种类时,学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大部分同学都非常喜欢吃粽子。于是我便让同学们展开讨论,联系自己的所吃过的粽子,为大家介绍一下粽子的样子、味道、花样等,由此也可以锻炼一下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本节课的长句子比较多,我便让同学们反复阅读,边读边学边体验,刚开始有同学读不准字音,例如,“一”字的变调掌握得不是很好,还有一些同学停顿处把握得不是很好,我便先对长句子进行内容分解,明白句所表达的内容,再进行反复练习。例如,“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这个句子比较长,但是是有一定逻辑顺序的。在指导读长句子时时,首先,引导孩子想一想这句话写了粽子的哪些特征,找出关键的事物(箬竹叶、糯米、枣),然后再引导学生发现这些事物的具体特征(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并读好这些“的”字短语,最后通过找关键词,引导学生关注作者介绍时的顺序(用……包的,里面,中间),从而发现这句话从外到内,由表及里地描写了粽子的样子。通过这三个小步骤,学生对这个长句子便有了清晰的认识和理解,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反复阅读,达到了不错的效果。

  本课最后一段还讲到了端午节吃粽子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在教学过程中将端午节吃粽子的传说以放视频的形式讲给同学们,他们都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还有同学联系生活经验分享了关于端午节的其他习俗,例如,赛龙舟、编五色花绳、佩戴香囊等,加深了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潜移默化之中也激发了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相关文章

《大自然文字》教学设计【最新6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
教学资料2011-03-01
《大自然文字》教学设计【最新6篇】

《野外定向》的教学反思【推荐3篇】

“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是新的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我们在七年级“地图”一节的学习中,基于这个准则拓展了“野外定向”的内容。 学习准备罗盘仪、手电筒(阳光)、竹签、手表、简...
教学资料2015-03-08
《野外定向》的教学反思【推荐3篇】

考研提前交卷不得早于考试结束前30分钟【经典3篇】

201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将于本周末开考。北京教育考试院研招办有关负责人提醒,考生在每科开考15分钟后不得入场,交卷出场时间不得早于考试结束前30分钟。 据了解,考生要在每科开考前10分钟...
教学资料2016-04-02
考研提前交卷不得早于考试结束前30分钟【经典3篇】

物态变化的教学反思【最新3篇】

《升华和凝华》这节课的内容我主要分两个层面来讲:一个是对升华和凝华概念的理解,另外讲解生活中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的自然现象。教学中首先从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引导学生自主分析...
教学资料2011-03-05
物态变化的教学反思【最新3篇】

猜字谜游戏(优秀3篇)

121、反比,猜一个字 122、天上无二,合去一口,家家都有,猜一字 123、天天,猜一个字 124、夫人何处去,猜一字 125、太太,猜一字 126、太...
教学资料2013-07-05
猜字谜游戏(优秀3篇)

五年级数学轴对称图形的教学设计【推荐3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五年级数学轴对称图形的教学设计范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教...
教学资料2015-02-09
五年级数学轴对称图形的教学设计【推荐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