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优秀4篇)

伏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篇一

伏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河南、陕西、湖北三省交界处,是中国中部地区最大的自然保护区之一。该保护区地处伏牛山脉,地势险峻,山高谷深,植被种类繁多,是中国濒危动植物的重要栖息地之一。

保护区内生物多样性丰富,有着大量珍稀植物和动物资源。其中包括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金丝猴、大熊猫、金钱豹等,还有许多珍稀植物如五针松、石斛等。这些珍贵的物种为保护区增添了独特的生物景观,吸引了众多生物学爱好者和摄影爱好者前来探访。

为了更好地保护伏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当地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首先,加强巡逻和监测力度,防止盗猎捕杀等非法活动的发生。其次,开展生态教育活动,提升公众对自然保护的认识和意识。同时,推动当地居民参与保护区的建设,让他们从中获益,增强他们的保护意识。

伏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作为中国中部地区的重要生态屏障,承载着丰富的生物资源和文化遗产。我们希望通过持续的保护和管理,让这片美丽的山区生态环境得以永续发展,让更多的人们能够在这里感受自然的美好,与珍稀动植物共同生息。

伏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篇二

伏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中国中部地区的一颗璀璨明珠,拥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生态环境。保护区内的伏牛山脉绵延起伏,山体起伏不平,沟壑纵横,形成了壮丽的自然景观,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在伏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游客可以尽情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这里有着险峻的山峰、清澈的溪流、茂密的森林,还有珍稀的动植物在其中生息。游客可以选择徒步、登山、摄影等多种方式来探索这片神秘的山区,体验大自然的魅力。

同时,伏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也是一个重要的科研基地。保护区内有着丰富的植物资源和动物资源,为生物学研究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许多科研人员常年驻扎在这里,开展各种生物多样性调查和监测工作,为保护区的生态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伏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工作离不开政府部门、科研机构、NGO组织和公众的共同努力。我们希望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让这片美丽的自然保护区得到更好的保护和管理,让更多的人们了解、关注和参与到保护区的建设中来,共同守护这片珍贵的自然资源。

伏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篇三

伏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篇四

伏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中国河南省西峡、内乡、南召、栾川、嵩县、鲁山等6县境内,面积56024公顷。保护区由西峡老界岭黑烟镇、黄石庵、南召宝天曼、栾川老君山、嵩县龙池曼、鲁山石人山等6个保护区组成,主要保护对象为天然阔叶林森林生态系统。属北亚热带向暖温带的过渡地带,也是河南省境内平均海拔最高、人类活动相对稀少、自然生态保存完好的山区。

目录 简介历史沿革自然环境生物资源收缩展开 简介 河南省伏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涉及3个市6个县(市、区),7个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总面积5.6万公顷,现有在职职工约1031人。河南伏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河南省地貌区划中属豫西山地,它是秦岭东段规模最大的一条支脉,为河南最大最高的山脉。保护区最高峰玉皇顶,海拔2211.6米,最低处南召乔端乡,海拔480米,相对高差1731.6米。 在行政区域上,保护区跨南阳、洛阳、平顶山3个市的6个县。南阳市涉及西峡、内乡、南召三个县,面积占保护区总面积的73.1%;洛阳市涉及栾川、嵩县两个县,面积占保护区总面积的25.7%;平顶山市涉及鲁山县,面积占保护区总面积的1.2%

历史沿革 伏牛山自古以来是中原通往南阳盆地、进入荆楚地区的天然屏障,古代交通要道三鸦路即贯穿其中。历史上伏牛山闻名于世的,莫过于唐自在禅师的典故。宋《高僧传》有传,但未及伏牛神迹。依我推测,伏牛山得名应与自在禅师有关。“伏牛”一词为禅宗常用比喻,以“牛”喻心,“伏牛”意即为降伏自心。“伏牛”与“自在”,意相关连。后世流传甚广的描述修行过程的“十牛图”,当本于此。有明一代,伏牛山又以僧兵名于时,据史料,伏牛僧兵与少林僧兵有关,但证据不够有力。 1982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在伏牛山国有嵩县五马寺林场、 伏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栾川老君山林场、鲁山林场、南召乔端林场、西峡黄石庵林场的基础 上建立了嵩县龙池漫、栾川老君山、鲁山石人山、南召宝天曼、西峡老界岭5个省级自然保护区。 1992年2月,原林业部与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将伏牛山确定为具有国家和全球重要意义的区域(A级自然保护优先领域的保护区),同年10月,又被确定为森林生态系统自然保护的优先领域。 1997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将上述5个自然保护区合并为一体,并将南召乔端林场、内乡万沟林场、西峡黄石庵林场、嵩县五马寺林场的部分林区划入在内,建立河南伏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函[1997]109号),总面积56000公顷,主要保护森林生态系统和野生动植物。

自然环境 位置

保护区位于河南省西部、西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10°30′-113°0 5′,北纬32°45′-34°00′,区内全部为国有林区,总面积5.6万公顷。伏牛山位于中国河南省西部,是秦岭山脉东段延伸的山脉之一。山脉长250里,宽约40-70公里,山脉主脊高度约1500米上下,呈西北东南走向,是黄河、淮河、长江水系的分水岭。最高峰鸡角尖2212米。岩层由片麻岩、片岩、大理岩和花岗岩体等组成,主要研产有矿产有铜、铅、锌和铬等,山区有森林及草原分布,有林业及牧业发展,植被依高度呈垂直分布,从低海拔的落叶阔叶林到高海拔的灌丛都有。

地质特征

1. 复合型大陆造山带的典型性 秦岭造山带是世界范围内典型的复合型大陆造山带,在中国大陆形成和全球地壳演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构造发展史和复杂的组成和结构,非为已有造山带模式所能完全概括,是促进国际地学领域大陆动力学学科发展关键区段。 2.花岗岩地貌类型的完整性 伏牛山花岗岩地貌景观表现出与造山运动的亲缘关系和构造发展阶段的专属性,尤其是以强力侵位花岗岩的'“箭簇峰”“锯齿岭”地貌、陆内花岗岩的“岩盘山”地貌、俯冲型花岗岩的“五行山”景观、碰撞型花岗岩的“摞摞石”景观、壳幔混合型花岗岩的“石柱林峰”景观等,体现了伏牛山花岗岩地貌类型的系统完整性和唯一性。 3.岩溶洞穴景观补充性 以构造“塑性流变”图形为主体的岩溶洞穴景观是“喀斯特”地貌的新类型,代表了大陆造山带独特的地质貌,体现了伏牛山岩溶地貌景观的异质性。 4.河流侵蚀地貌类型景观的系统性 在一个面积不到50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先成河与后置河交织、河源湖与准平原伴生、瀑布九级叠挂、河湖与瓯穴

毗邻,代表了大陆造山带的运动节律,展示了伏牛山河流地貌类型的系统性。 5. 晚白垩纪恐龙蛋化石群的稀有性 晚白垩系红星层盆地中埋藏着大量的恐龙蛋化石,其分布之广、数量之多、保存之完美、类型之多样,堪称世界之最,伏牛山独有的西峡长圆柱状蛋和戈壁棱柱蛋化石,是世界上罕见的古生物地质遗迹奇观和自然历史宝库中的珍品。

生物资源 伏牛山东西走向,是我国北亚热带和暖温带的气候分区线和中国动物区划古北 界和东洋界的分界线,也是华北、华中、西南植物的镶嵌地带,属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向北亚热带常绿落叶混交林的过渡区。伏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区内森林植被保存完好,森林覆盖率达88%,是北亚热带和暖温带地区天然阔叶林保存较完整的地段。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复杂多样的生态环境条件,加之人为干扰较小,使保护区保存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资源。区内维管束植物有2879种,其中有中国特有属37个,单属种59个,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连香树、香果树等32种;野生动物中兽类有62种,占河南省兽类总数的86%,鸟类有213种,占河南省鸟类总数的71%,昆虫的种类则超过3000种,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有金钱豹、麝、大鲵等50多种。伏牛山还是长江、黄河、淮河三大水系一些支流的发源地,为重要的水源涵养林区。

相关文章

英语专业翻译教学的思考【精简3篇】

英语专业翻译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本文从全面了解学生,筛选教学材料,改进教学方法三方面对这一核心问题进行了探讨,自始至终以...
教学资料2013-07-01
英语专业翻译教学的思考【精简3篇】

预防电信诈骗宣传语【精彩6篇】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肯定对各类宣传语都很熟悉吧,宣传语具有非常明显的时代特征和行业特色。那么一般宣传语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预防电信诈骗宣传语,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预防...
教学资料2011-05-01
预防电信诈骗宣传语【精彩6篇】

《蜡烛》教学设计(优秀6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蜡烛》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资料2019-02-08
《蜡烛》教学设计(优秀6篇)

酸碱盐的一般化学性质

酸的一般化学性质(反应规律): 与酸碱指示剂的反应: 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红色; 无色酚酞试液遇酸不变色。 酸 + 金属 -------- 盐 + 氢气 酸 + 金属氧化物-------- 盐...
教学资料2014-09-01
酸碱盐的一般化学性质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优选6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
教学资料2015-02-02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优选6篇】

气候:哈拉帕文明的兴衰【优选3篇】

古代印度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然而在19世纪中期以前,人们只知道印度历史上的雅利安人和吠陀文明,以为它就是印度最古老的文明。后来考古材料证明,整个史前时期直到文明出现的前夕,在古印度都是有人居住的。...
教学资料2013-08-07
气候:哈拉帕文明的兴衰【优选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