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坑自然保护区
罗坑自然保护区
罗坑自然保护区
罗坑自然保护区(罗坑自然保护区)
罗坑自然保护区始建于1998年12月,总面积188.136km2,主要保护对象为瑶山鳄蜥等珍稀动植物及其栖息地。同时,保护区还是韶关市的绿色生态屏障,承担起保护水资源的重任。
目录 地理位置 地理环境 动植物资源 重点保护对象 收缩展开 地理位置保护区位于广东省韶关市曲江区罗坑镇,距曲江区48km,地理坐标东经113°11′48″-113° 25′ 55″,北纬24°29′24″-24°32′40″。南与英德石门台省级保护区连接,西与乳源大峡谷省级自然保护区毗邻。
地理环境地势呈现为四周高、中间低、略向东倾斜的盆地地形特征。最高峰船底顶海拔1587m,最低点罗坑水库海拔约为200m。保护区位于中亚热带南缘,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热量充足,冷暖交替明显,年平均气温18.4℃,年平均降水量1640mm,水资源十分丰富。
动植物资源保护区物种资源丰富:野生维管植物205科698属1464种,其中药用植物有568种,果类植物有88种,观赏植物有192种,纤维植物141种,淀粉植物有38种,芳香植物27种,油脂植物有102种,饲料植物有44种,鞣类植物有65种,用材树种共有218种。在这些植物中,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有四川苏铁、伯乐树、福建柏、观光木、广东松等17种。 动物种类也很丰富,脊椎动物与昆虫纲动物共有1529种,其中兽类67种,鸟类164种,爬行类55种,两栖类32种,鱼类23种,昆虫1188种。有39种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如鳄蜥、黄腹角雉、豹、云豹、林麝、蟒蛇、短尾猴、水鹿、鬣羚和普通鵟等。
重点保护对象瑶山鳄蜥
学名:Shinisaurus crocodilurus 英文名:Chinese crocodilian lizard 科学分类:动物界 脊椎动物门 两栖纲 有鳞目 蜥蜴亚目 鳄蜥科 鳄蜥属 保护级别: 中国物种红色名录等级:濒危 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濒危 CITES附录:附录II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I级 地理分布: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大瑶山 形态特征:全长3~3.6厘米,尾长超过体长。身体类似蜥蜴,呈圆柱形,尾则侧扁,类似鳄,故名“鳄蜥”。吻低钝,头高略呈方形,两侧具明显的棱,一直延伸至尾部。体表粗糙,背面为深棕色,体侧为土棕色,杂有黑纹。腹面浅黄有短黑斑纹。尾部有黑与棕色相间的.横纹。四肢短小,指、趾端具尖锐而弯曲的爪。全身披着坚硬的鳞甲。最令人奇怪的是,它好像有3只眼睛,那只与众不同的第三只“眼睛”,是位于颅顶部的一个小白点,实际上它并不起视觉作用。 保护价值:瑶山鳄蜥为我国一级保护动物,是第四纪冰川后期残留在我过华南地区的孑遗种,为原始古老的蜥蜴类活化石。瑶山鳄蜥为我国特产,在分类上为独科、独属、独种,除具有一般蜥蜴的特征外,还有一些原始性,如头骨为古腭形、具顶眼孔等,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需加强保护。
四川苏铁
学 名Cycas szechuanensis 英文名:Szechuan Cycas,Sichuan Cycas 科学分类 界:植物界 Plantae 门:苏铁门 Cycadophyta 纲:苏铁纲 Cycadopsida 目:苏铁目 Cycadales 科:苏铁科 Cycadaceae 属:苏铁属 Cycas 种:四川苏铁 C. szechuanensis 二名法:Cycas szechuanensis Ch
eng et L. K. Fu 地理分布:中国的四川:峨眉山、福建:南平、雅安、乐山等地,常生长在山谷溪边。 形态特征:树干圆柱形,直或弯曲,高可达2~5m,叶痕宿存,老树干鳞叶痕成环状,无茎顶绒毛;鳞叶被针形,长5.5~10.5cm,宽1.6~2.5cm,密被黄褐色绒毛;羽叶长1~3m,叶柄长46~64cm,疏被短柔毛,两侧具35~39对短刺,刺长0.2~0.4cm,间距1.5~2.5cm,羽片97~120对,条形或披针状条形,微弯曲,厚革质,先端渐尖,并有刺状尖头,基部不对称,下侧较宽,下延生长,边缘平,有时波状,中脉两面隆起,上面深绿色,有光泽,下面绿色,中部羽片长18~40cm,宽(0.8)1.2~1.4(1.8)cm。雌雄异株,但目前在全国还未见雄株。雌花半球形大孢叶密被黄褐色绒毛,后逐渐脱落,顶片卵形或长卵形,长6~11cm,宽4.5~9cm,先端圆形,边缘篦齿状深裂,具10~23对侧裂片,裂片钻形,长2~6cm,粗约0.3cm中下部或先端有时分叉,顶裂片不明显,与侧裂片不易区分,柄长10~12cm,胚珠(5)6~8(10)枚,胚珠扁球形,直径约0.4cm,无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