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灯塔
燃灯塔
燃灯塔
燃灯塔(燃灯塔)
燃灯塔(全称燃灯佛舍利塔)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北京城东通州区北城。该塔始建于南北朝北周宇文时期,明、清多次重修。
目录 简介 地理位置 结构 古塔七绝 收缩展开 简介为八角十三级密檐式实心砖塔,高约45米。须弥座双束腰,每面均有精美的砖雕。塔身正南券洞内供燃灯佛,故名燃灯塔。其余三正面设假门,四斜面雕假窗。塔身以上为十三层密檐,第十三层正南面有砖刻碑记"万古流芳"。整座塔上共悬风铃2224枚,雕凿佛像415尊。塔刹为八角形须弥座,上承仰莲,再上为相轮、仰月、宝珠。塔顶部原生长有榆树一株,高数米,浓荫华盖,蓊蓊郁郁,堪称奇景,为保护古塔,今已移植塔下。北京大学的著名校园建筑博雅塔便是以其为原型修建。
地理位置燃灯塔位于通州北城,大运河北端西畔。据县志载, 此塔始建于北周,唐、元、明诸代曾予以维修。 地址:通州区大成街一号 (要从三教庙进去 西海子公园无法近距离接触) 路线:走京通高速,到新华大街在吉祥路向北行驶到通州电影院继续向北行驶500米右转50米即到
结构燃灯塔为砖木结构,密檐实心,八角形13层,略有收分。原高48米,围44米,须弥座,双束腰,每面多嵌精美砖雕,下腰置二龙戏珠,上腰设三壶门,内镶仙人,各角雕力士披甲顶盔。此塔距潞河数百米,然其影垂映河中,故乾隆帝有“郡城塔景落波尖”诗句。 康熙十八年(1679)地震,其身倾圮,发现一颗佛牙与数百粒舍利;1900年,八国联军占据通州,对塔进行破坏;1976年唐山地震受损。1985年9月重修,塔刹增高5米,添相轮二、圆光一、仰月一、宝珠四
一、风钟繁多。全塔悬挂风钟两千余枚,每枚刻有捐献者的姓名,而且形制多样。 二、神像众多。全塔共镶嵌的'砖雕灰塑身像有四百余尊,内涵丰富,形态各异。 三、塔刹顶端的铜镜大,重达五千克。铜镜为圆形弧面,凹弧面有子弹射击的擦痕(是八国联军对古塔的破坏)。 四、第十三层正南面放置一块刻有七律诗的石碑。诗的内容为:巍巍宝塔镇潞陵,层层高耸接青云。明明光影河中观,朗朗铃音空里鸣。时赖周唐人建立,大清复整又重新。永保封疆千载古,万姓沾恩享太平。 五、塔心柱长,砖砌的中心,原有一根巨大的锻铁塔心柱,长9.5米,保证了它的稳定性。 六、塔顶有榆树一株,生命力极强。 七、塔影能垂映在数百米的北运河中,是罕见的奇观异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