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的生化指标的意义(推荐3篇)
人体的生化指标的意义 篇一
人体的生化指标是指通过检测血液、尿液等生物体内的化学成分来反映人体生理功能和代谢情况的一种方法。这些生化指标包括血糖、血脂、肝功能、肾功能等指标,对于评估人体健康状况、诊断疾病以及指导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人体的生化指标可以反映人体的健康状况。通过检测血糖、血脂等指标,可以及时发现人体内部是否存在代谢异常,比如高血糖、高血脂等,从而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干预和治疗。这对于预防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慢性病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有效降低患病风险,提高生活质量。
其次,人体的生化指标可以帮助医生进行疾病的诊断。通过检测肝功能、肾功能等指标,可以及时发现患者是否存在肝炎、肾病等疾病,为医生制定治疗方案提供重要参考依据。同时,通过监测生化指标的变化,可以及时评估治疗效果,指导治疗方案的调整,提高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此外,人体的生化指标还可以用于评估药物的代谢和毒性。在临床用药过程中,通过检测患者的生化指标变化,可以评估药物在人体内的代谢情况,从而调整用药剂量和频次,减少药物的毒副作用。同时,部分药物在人体内的代谢产物也可以通过生化指标检测来进行监测,以确保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综上所述,人体的生化指标对于评估人体健康状况、诊断疾病以及指导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定期检测生化指标,可以及时发现人体内部的异常变化,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干预和治疗,保障人体健康。因此,关注人体的生化指标,是维护健康的重要手段之一。
人体的生化指标的意义 篇二
人体的生化指标是反映人体健康状况和代谢情况的重要指标。通过检测血液、尿液等生物体内的化学成分,可以及时发现人体内部的异常变化,为预防疾病和指导治疗提供重要依据。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几个常见的生化指标及其意义。
首先是血糖,血糖是人体内主要的能量来源,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通过检测血糖水平,可以及时发现是否存在糖尿病等疾病,为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同时,对于已经患有糖尿病的患者,定期检测血糖水平可以评估疾病控制情况,指导药物治疗和饮食调整。
其次是血脂,血脂包括胆固醇、甘油三酯等指标,是人体内重要的脂质代谢产物。高血脂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通过检测血脂水平,可以评估患者的心血管健康状况,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干预和治疗,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另外是肝功能和肾功能指标,肝脏和肾脏是人体内重要的排毒器官,通过检测肝功能和肾功能指标,可以评估这两个器官的代谢和排毒功能是否正常。对于患有肝炎、肾病等疾病的患者,定期检测这些指标可以评估疾病的进展情况,指导治疗方案的调整,保护这两个重要器官的功能。
综上所述,人体的生化指标对于评估人体健康状况、诊断疾病以及指导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定期检测生化指标,可以及时发现人体内部的异常变化,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干预和治疗,保障人体健康。因此,关注人体的生化指标,是维护健康的重要手段之一。
人体的生化指标的意义 篇三
人体的生化指标的意义
生化学检测指标的临床意义
1. ALT(丙氨酸转氨酶)
肝细胞损伤释放到血液中的酶。丙氨酸转氨酶一般称为GPT,肝、肾、心肌等几乎所有的脏器组织细胞中都有,特别在肝脏含量较高。与AST相比,在其它脏器中的分布量较少,可以用于肝损伤的特征指标。但数值大小并不一定能够反映细胞坏死或肝脏损伤程度。ALT中存在CK或ALP的脏器特异性,没有同工酶。ALT常用于肝炎的过程观察,肝细胞损伤导致ALT数值上升,有时可达1000IU/L。肝硬化呈现轻度上升。
2. AS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
代表性的肝功能指标。天门冬氨酸转氨酶有时也称GOT,肝细胞损伤后释放到血中,骨骼肌、心肌、红细胞等破损可引起升高。
AST在肝脏含量最高,主要用于诊断肝脏疾病。但发生骨骼肌、心肌疾病或溶血性疾病时AST也上升,而ALT(GPT)为肝脏特有。因此只有AST,难以鉴别诊断肝脏疾病,而通过计算AST/ALT可以提高特异性。
AST中没有CK类的脏器特异同工酶,细胞内存在不同的m-AST(线粒体成分)、s-AST(细胞上清成分)。脏器细胞受损,通常s-AST首先释放,但如果细胞损伤到线粒体,血中将出现m-AST。骨骼肌也可以释放AST,肌肉运动后数值上升。另外发生溶血将产生正误差。
3. ALP(碱性磷酸酶)
ALP是发生肝脏损伤、胆汁淤滞或骨坏死、妊娠等上升的酶。碱性磷酸酶广泛分布在生物体的细胞膜,通过碱性端的PH可分解各种磷酸化合物的酶。ALP为糖蛋白分子,因糖链不同,存在来自于数种不同的脏器的同工酶。ALP异常时,可以检查同工酶以及由来的脏器。
ALP升高的主要原因:肝胆系统疾病,骨代谢系统疾病,妊娠或恶性肿瘤出现的胎盘性的ALP。青春期骨生长旺盛,ALP可为成年期的2-3倍。
4. GLU(血糖)
糖尿病的基本检查项目。饭前、饭后变化较大,空腹时126mg/dl以上可能患有糖尿病。 血糖通过食物摄取外,肝脏也产生、释放葡萄糖,与脑、肌肉、红细胞等末梢组织的消耗呈平衡状态。特别是中枢神经系统,葡萄糖是唯一的能源 。
高血糖的代表性疾病为糖尿病。胰脏β细胞损伤缺乏胰岛素导致以下4个类型糖尿病: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1型糖尿病)、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2型糖尿病)、胰岛素受体等遗传因子异常导致的糖尿病、妊娠糖尿病。
低血糖可引起异常空腹感或冷汗,血糖数值低于30mg/ml表现为睡眠倾向,20mg/ml以下表现为痉挛、昏睡。
在取血后如果室温放置,葡萄糖在血细胞中被糖酶分解代谢,数值降低。为抑制分解糖酶的作用,在试管中加入氟化钠后取血。血糖数值的顺序依次为:动脉血、毛细血管血、静脉血。
5. T.CHO(总胆固醇)
原发性、继发性高胆固醇血症的筛选。
血中胆固醇,食物供给小于30%,大部分为体内合成,主要在肝脏合成。胆固醇是甾体激素或胆汁酸的材料、是构成细胞膜成分的重要物质,血中约70%以酯的形式存在。 肝脏向末梢供应胆固醇主要以LDL胆固醇的形式运输,相反末梢向肝脏供应胆固醇主要以HDL的形式运输。总胆固醇的测定用于原发性、继发性高胆固醇血症的筛选。肝脏的合成障碍、血中脂蛋白的代谢异常、肠道吸收障碍等引起T.CHO异常。
总胆固醇较低的情况,首先考虑继发性,为调查原疾病推进检查。脂蛋白成分或各种脂蛋白的测定有助于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的诊断。
6. ALB(白蛋白)
是肝脏合成的水溶性蛋白质,是血中主要的运输蛋白,分子量66000,不含糖链的均一蛋白。血清中含量最高,反映营养状况的恶化以及肝损伤的程度。
白蛋白主要维持胶质渗透压,另外输送血中各物质。可作为反应蛋白代谢、营养状况的指标。另外,白蛋白只能够在肝脏合成,可用于判断肝脏损伤程度的指标。如果肾损伤,白蛋白将大量流失到体外,含量降低,引起病变。
7. TP(总蛋白)
营养状态与肝、肾功能的指标。肝硬化或肾病变引起的低蛋白血症中降低,脱水或多发性骨髓肿瘤升高。
血浆蛋白质由白蛋白、球蛋白、凝固因子等100多种以上的成分构成,参与胶质渗透压的维持或生物体的预防。
血清分离阶段消耗凝固蛋白,此阶段的总蛋白浓度通常称为total protein。
主要目的是检查有无白蛋白下降、免疫球蛋白的增减、蛋白丧失等。血清总蛋白出现异常的情况,需要检查蛋白成分及其构成比例。
有时饭前后有变动,妊娠期间较低。
8. BUN(尿素氮)
血液中的尿氮,为肾功能指标。肾功能不全、热伤、消化系统出血或高蛋白摄取将上升。 大部分尿素通过肾脏的肾小球过滤排泄到尿中,其中的一部分被再吸收到血液中。通常肾小球过滤数值降低到一半以下,BUN或肌酸将上升。
肾功能损伤以外的BUN升高的原因:摄取高蛋白食物,但食物引起的生理变动的范围为0-3mg/dl。另外,每损伤100g肌肉产生约4g的BUN,所以火伤或恶性肿瘤等组织异化疾病将导致BUN升高。消化系统出血,消化管道产生的氨进入血液,经过上述尿循环转化为尿素,BUN升高。痢疾、呕吐等大量急性体液丧失也可导致BUN升高。 BUN下降的原因:妊娠中、后期,服用利尿药、低蛋白食物。
9. Crea(肌酐)
肌肉中由肌酸产生的非蛋白性的氮化合物,容易受食物等外因影响。肌酐不具有生物活性,只是排泄在尿中,肾功能损伤将导致血中浓度升高,可以作为肾功能检测较好的指标。蛋白的最终代谢物尿氮(BUN)也可用于肾功能检测指标,几乎不受外因影响(食物蛋白等),比肌酐作为肾功能指标好。
10. CK(肌酸激酶)
骨胳肌或心肌损伤引起上升的酶。急性心肌梗塞或多发性肌肉炎症上升。
肌酸激酶(CK)也称为肌酸磷酸激酶(CPK)。由肌磷酸与ADP生成肌酸与ATP的酶。分布在骨骼肌、心肌、平滑肌、脑等部位,上述部位损伤后释放到血中。
人体的CK全部为2倍体,由肌肉型或骨骼肌肉型(MM)、脑型(BB)、杂型或心肌型
(MB)的三种同工酶构成。通常,血中大部分为骨骼肌肉型CK-MM,几乎没有CK-BB,CK-MB除心肌损伤外,几乎不可检测出(总活性的3%以下)。
总CK活性存在性别差异,女性低于男性。另外,在肌肉注射、剧烈运动、取血时的抵抗、抗休克等情况上升。血细胞中不含有CK,出现溶血样品的情况,有时由于红细胞中的adenylae kinase导致的CK上升。
11. TG(总甘油三酯)
动脉硬化的危险因子。受食物影响较大,饭后/news/55BBFFDB662ECCBE.html升高,因此通常清早空腹取血,但过长的空腹状态可导致内因性的TG上升。
中性脂肪由1-3个分子的脂肪酸与甘油三醇结合形成,血中含量为90%以上,由3分子的脂肪酸与甘油三醇结合形成甘油三酯的形式存在,中性脂肪一般指TG。
高TG根据形成原因可以分为:合成亢进型、处理障碍型、混合型三种。高TG血清可呈白色浑浊状态。
12.
Ca是骨代谢、肌肉收缩、血液凝固中的必需物质。
血清钙的作用有:拮抗钠、钾,调节渗透压、调节肌肉或神经的兴奋程度、参与血液凝固或激活酶活性等。
低钙的症状有麻痹症、痉挛、多发性的肌肉痉挛,心电图中QT延长。高钙血症有肌肉无力、骨或软组织异常钙化、尿结石等。诊断上述病症时,测定血液、尿中的钙的同时测定无机磷的浓度,对钙的代谢系统进行综合评价。
以游离钙存在于血液中参与肌肉收缩等生理作用的Ca++成为离子钙。受白蛋白浓度或血中pH影响,单独测定。
13. P
受副甲状腺激素以及维生素D调节的生物体内的重要无机物。血液中大部分以H2PO4-与H2PO42-的形式存在。
磷分为无机磷和有机磷。血液中有机磷的含量约为70%,大部分有机磷以磷脂质的形式存在。大部分磷存在于骨骼与软组织中,骨细胞外液中存在的磷占总量的1%以下。作为测定对象的血清无机磷含量约为100-120mg,从食物中摄取的`磷55-70%被肠道吸收,活性维生素D与生长素(GH)可促进磷的吸收。另外副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可以调节磷在尿液中的排泄。
磷与钙同样属于骨骼无机物的组成成分。是生物体内重要的阴离子之一,是细胞膜与核酸的构成成分。另外,作为与腺苷3-磷酸(ATP)中的高能量磷酸结合成分,非常重要。磷缺乏引起的低磷血症,导致细胞内ATP不足和2,3-DPG的低下,引起组织损害。 磷在尿中排泄主要靠PTH调节,血清无机磷异常时,通过磷再吸收试验(tubular reabosorption of phosphate,TRP)检查尿细管的再吸收能力。
副甲状腺机能低症的情况,TRP增加引起高磷血症。相反副甲状腺机能亢进的情况,TRP的减少引起低磷血症。
14. Na
细胞外液中的阳离子的主体。主要的渗透压活性物质。钠构成细胞外液中的阳离子主体的电解质。
血清钠浓度的日变动幅度非常小,个人生理变动幅度极小。另外尿中钠的排泄量与摄取量基本上平行变动。但如果肾外Na丧失增大,排泄量比摄取量大幅下降,补偿平衡。 低钠血症:细胞外液量减少引起的低钠血症(钠摄取量不足、钠丧失而水分丧失增加,
如高度发汗和腹水等),细胞外液量增加引起的低钠血症(体内钠量增加、水的存留同时浮肿),细胞外液无变化的低钠血症(体内没有钠的增减,未见水存留导致的浮肿)。 高钠血症:由于钠摄取过量,或由缺少水分引起等。
15. K
异常高数值时引起心跳停止。细胞内含量高注意可能引起假象高数值。
与钠不同,钾主要存在于细胞内液中。血清中也分布有一定含量其浓度与神经与肌肉的兴奋程度有关。特别对心肌影响较大。
血清K数值是血清与细胞内、血清与体外K的移动来保持平衡的。痢疾、呕吐可引起丧失或肾排泄促进可导致低K血症;另外肾功能不全等K排泄障碍或由细胞释放可引起高K血症。
K容易受保存状态影响,需注意以下事项:
样品取出前的保管状态不同而引起测定结果不同;
取血后立即把血清分离,在室温放置→室温放置72小时下降0.5%;
取血后不分离室温放置→室温放置12小时,血清、血浆共同下降,24小时后下降明显增加;
取血后全血在4℃冷藏放置→明显增加;
有时取出样品时,如果不在一定条件下保管容易产生差异,如果只测定K不推荐全血直接进样;
溶血时或全血冷藏保存出现高数值。取血后有必要对血清迅速进行离心分离。
16. Cl
在酸碱平衡异常中常用的检测项目。为血液中代表性的阴离子,共同测定Cl与Na,通过两者的平衡来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