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将台
点将台
江苏南京浦口点将台
点将台(江苏南京浦口点将台)
目前,我国有多处点将台,包括南京浦口点将台、周瑜点将台、诸葛亮点将台和新源县点将台,这些点将台有的是著名的旅游景点,有点则是重要的历史遗迹,与这些点将台密切相关的,还有神奇精彩的历史传说,
目录 中敌台历史 新建的中敌台 点将台 点将台传说 收缩展开 中敌台历史石磴萦纡踏碧苔,层楼高敝绮窗开。 隔江斜日雨初霁,无数好山飞过来。 这首七绝《雨后登中敌台》,是清代浦口人郑景元即景抒怀之作。雨后的中敌台更显得巍峨壮丽,令人豁然开朗,心旷神贻。 据《江浦埤乘》记载:“中敌台在浦口城上,城踞浦子山,台筑其岭,巍峨壮丽,俯仰江天,万汇在目,为浦口第一名胜。” 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明王朝为保卫南京门户的需要,在今东、南门镇一带,建起了一道周长十六华里的浦口城。明弘治十六年到正德十二年(公元1503年~1517年),长江水改道北移,冲塌了浦口城南面的一段城墙和“清江”、“望京”两座城门,这时的江水沿浦子山、平山、宝塔山下冲刷而过。时隔百年后,也就是明朝万历四十四年(公元1616年),大司马黄克缵亲来浦口视察,他认为: “浦城为南京之保障,缺一面与无城同,其当修筑……山势可依则依之,江流宜避则避之……”。他的建议和上疏,在大司空丁宾、少司空罗朝国等朝廷官员的支持下,很快得到批准。修补被江水冲塌的城墙南段,从明万历四十五年十月开始动工,到万历四十六年夏末竣工(公元1617年~1618年),历时近一年,补造好浦口城南面的城墙899丈,同时增建了一座瓮城,四个门券,九个水洞,七座敌台,这中间也包括了“中敌台”。 《江浦埤乘》载曰:“浦子山突起一峰,旧在浦口城中央。明弘治中江水北徙,南城尽圯。万历中改筑城跨其上。今城墙下,巨石壁立,陡绝千仞,犹想见怒涛冲激时也,上有中敌台。”
新建的中敌台“基高丈余,方广四、五丈,空其下,?L石为券,纵横交错,通达往来。”后在清朝顺治、嘉庆年间也进行过维修。清朝咸丰年间,太平军与清军在浦口多次激战,中敌台被毁于兵燹之中。清光绪七年(公元1881年)再次重修浦口城时,又重建中敌台。可惜这次再建的中敌台,在浦子山上屹立了六十个春秋便全部倒塌了。所幸我区两位老先生家中还保存着一张中敌台倒塌之前的照片,这张照片使我们得观当年中敌台的外貌,并为将来的复建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据《江浦埤乘》载:“中敌台……上有楼三楹,重檐飞宇,户牖通明,即旧志所谓尺五天也。” 中敌台建造之初,本为军事之用,但由于它气势雄伟,独具一格之故,很快成为人们看长江、观景抒情的“浦口第一名胜”。明清时期许多文人墨客,常携酒相邀,登台赏景,题诗留字。中敌台上曾有“留都屏翰”,“江表壮观”,“江山雄丽”,“尺五天”等匾额。这既是一些名士的即兴之作,也说明中敌台的地理位置和自然风貌,浦口人李可植的一首《随外舅孙阿汇家大人登尺五天》七律,真实地描绘了当时情景。他写道: 露澌林木暑初收,次第追随到石楼。 江上数峰青过雨,山中七月气全秋。 云低树杪巢禽梦,燕乱江清舞翼流。 携句呼天当在此,安能十日共夷犹。
点将台说到中敌台,必然要提到点将台。关于点将台,虽然县志上没有翔实的文字记载,但它的流传之广,都远远地超过了中敌台。关于“点将台”,至今在浦口地区还留下两个脍炙人口的传说。真是“无巧不成书”,这两个传说偏偏都和姓“韩”的人有关,而且这两个姓“韩”的又都是统军之帅。传说之一是: 点将台下有个藏兵洞,一直通到安徽省滁州境内的琅琊山后。秦朝末年,楚汉相争时,为刘邦建立汉王朝立有大功的淮阴候韩信,在此与楚霸王项羽相遇。项羽自持英勇无比“力拔山兮气盖世”,要与韩信决战。当时,韩信兵少将弱,不是项羽的对手。如何退敌呢?只有智取。韩信便登上了浦子山巅的一个平台说: “我这里有千军万马,你岂是我的对手?”项羽不信,说: “视此弹丸之地,焉能伏有重兵,只有眼见为实。”于是韩信手摇令旗,指挥一队队服鲜器利的兵马从项羽阵前列队走过,绕后山西北而去。韩信的兵马源源不断,竟走了三天三夜。人们不禁要问:“韩信的兵马,怎么一下子出来这么多?”原来这些兵马都是由滁州琅琊山后的山洞进去,从点将台下的藏兵洞出来,如此循环往复,使人觉得真有千军万马了。项羽目睹韩信的兵马三天三夜还没走完,吓得不战自退,这也正是霸王的有勇无谋之处。
点将台传说点将台的另一传说是与南宋的韩世忠有关。韩世忠是和岳飞同时的抗金英雄。金兀术五进中原时,被韩世忠的军队在镇江打得往北败逃,后被围困在长江之中。韩世忠的夫人梁红玉也是位著名的.“巾帼英雄”,她为了有力地截击金兀术部队,亲自爬到战船一、二十丈高的桅杆上,擂响战鼓指挥兵士作战。据说,梁红玉一手拿鼓锤击鼓、一手拿令旗指挥。由于她登得高,望得远,兵士们就根据她手中的令旗指向东就打到东,指向西就打到西,打得金兵无藏身之地。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梁红玉击鼓抗金兵”。金兀术大败后,正准备从逃跑老路?D?D浦口的宣化渡北去,忽然发现北岸一座高山顶上,宋兵列好阵势,整装待命;还见一个山洞口,不断有一队队兵马走出,金兀术吓得既不敢南进,又不敢北逃,以至最后败走死港“黄天荡”,险些丧了命。
安徽宿松周瑜点将台
点将台(安徽宿松周瑜点将台)
目录 曹湖周瑜点将台 烟水亭周瑜点将台 曹湖周瑜点将台位于今安徽省安庆市宿松县汇口镇曹湖村(原江西省九江市东北古桑落洲上),为一丈多高城楼,台基长30米,宽16米,花岗石砌,建在传说的点将台遗址上面。 现楼为明天顺二年冬重修,台上建筑砖木结构,长18米,宽11米,面积200多平方米,分正厅与左右厢房,房前立柱,木楔穿架,雀莲均饰云纹或花鸟纹,顶为碧翠的琉璃瓦,四角起翘,雕梁画栋,颇显壮观。虽一度称钟鼓楼,一般仍叫周瑜点将台。传说是东吴大都督周公瑾检阅水师和操练兵马的地方,故台前原有周瑜石马槽,毁于1966年。据《三国志周瑜传》记:“建安十一年,周瑜督讨麻保二屯,还兵守备宫亭(指鄱阳湖)。又败江夏太守黄祖,并生擒其部将邓龙于柴桑(今九江县)。”又据《志》记载:“汉建安十四年,孙权曾命周瑜向鄱阳湖教习水军”,可见,原来确实有台用以点将,亦可想像昔日台上旌旗招展,前场刀光戟影,湖面战船穿梭,壮烈激越的场面。如今登上城楼,凭栏放目,湖水波茫,渔帆点影,清风徐来,令人陶醉。
烟水亭周瑜点将台江西九江市区甘棠湖中烟水亭前亦建有周瑜点将台。 烟水亭是位于九江市中心的标志性景观,是江西省九江市唯一一座百年历史古建筑。相传为汉建安十三年(公元二0八年)“周瑜点将台”之故址。取唐代诗人白居易《琵琶行》诗句 “别时茫茫江浸月”,曾建“浸月亭”。宋代理学家周敦颐在九江讲学时,又在湖堤上另建一亭,取“山头水色薄笼烟”诗句,名“烟水亭”。 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亭皆毁。至明末,重建烟水亭于浸月亭旧址。到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烟水亭的油漆、墙坯脱落,鸽子等鸟雀活动频繁,屋顶瓦面破坏严重。此外,因受白蚁侵害,烟水亭建筑的屋梁、木柱毁坏严重,多处下塌,承重力锐减。 2009年1月,烟水亭大修结束,这座一度“病危”的“周瑜点将台”故址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再现了三国古貌。焕然一新的烟水亭于1月26日(农历正月初一)首次向海内外游客正式免费开放。
新疆新源县点将台
点将台(新疆新源县点将台)
位于新疆新源县阿勒马勒乡东部5公里南侧山坡,南靠那拉提山,东西北三面开阔。长400米,宽300米,高10米,北距巩乃斯河800米。是别失八里王屯军巩乃斯河谷时的“点将台”。
四川夹江县诸葛亮点将台
点将台(四川夹江县诸葛亮点将台)
目录 地理概况 故事传说 地理概况夹江县点将台在四川省乐山市夹江县千佛岩风景区内,在景区的夹江手工造纸博物馆西北里许的高崖 下,突兀屹立着一墩巨石,高约15米,顶上面积达百余平方米,这就是传说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练兵的点将台。
故事传说据说以前台上建有一土地堂,这里还有一个民间故事:蜀汉建兴三年(225年),南疆孟获反蜀,邀集三十六寨酋长、七十二洞夷邦洞主及各路番王叛乱。诸葛亮“南征”,七擒孟获,使孟获臣服,平南得胜。在商议划地分治、界定疆域问题时,诸葛亮请孟获“礼让一箭之地”。孟获及部下听说只让一箭之地,满口答应,并歃血盟誓。 诸葛亮悄悄招来土地,附耳授计:“举行射箭仪式时,你把我所射的箭,插到孟获城边山上。事毕,建一箭之高房子送你。”土地为将住高楼而心中窃喜。时日,诸葛亮在点将台箭射出弦,土地在空中接过箭,直往孟获城而去,将箭插在山崖上。事后,土地找诸葛亮兑现许诺建房,诸葛亮说决不食言,叫房建司拿箭照比高度修建土地堂,所以土地堂修建的高度,只有一箭高(约1米至1.2米),点将台由此亦称为箭台石。
5.吕布点将台
点将台(5.吕布点将台)
山东省邹城市看庄镇柳下邑村东北方向,有一座花岗岩质小山,名字叫做普阳山。此山海拔251.2米, 面积5平方公里,属峄山山系。
江苏苏州常熟虞山吴王点将台
点将台(江苏苏州常熟虞山吴王点将台)
目录 简介 概述 大事记 周围景点 收缩展开 简介巫相岗西,有一墩志载为旗墩。相传为西周春秋时期的吴王阅兵演武之处,一说是元末农民起义首领吴王张士诚阅兵演武之处,人称“演武场”。
概述常熟虞山巫相岗西,有一墩耸峙,气势逼人,志载为旗墩。高墩南临一片石场,可坐数百人,相传为元末农民起义首领吴王张士诚阅兵演武之处,人称“演武场”。那便是“吴王点将台”了。1984年文物普查时,考古人员发现“点将台“并非自然石墩。2000年,展开科学发掘,发现墩内是一石室,结构有通道、过道及石室三部分,通长26米,高8米。经测定,石室建于公元前805年至公元前551年的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之间。大批高质量的原始青瓷的出土,推翻了“中国原始青瓷的烧造技术成熟于东汉”的论断。近20年来,学术界关于石室土墩的用途,本来就存在着房屋说、墓葬说、军事说、祭祀设施说等多种观点。吴王点将台为这一课题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线索。从吴王点将台规模之大及所见青瓷几乎皆为酒器,而无随葬物的分析,似可认定为祭台或祭室。如此庞大的祭祀设施只有国家或王室可享用,且既世称吴王点将台,必有历史的影子在内,故所言“吴王”极可能是西周春秋时期的吴王,而非元末的吴王张士诚。
大事记5月20日,常熟博物馆与苏州博物馆联合对位于虞山西麓的吴文化点将台开始发掘,据测,它是苏州地区最大的石室土墩。
周围景点剑门
在虞山中部最高处,高度为海拔261米,以石景著称。“绝壁云扶将堕石”,形象逼真地描绘出了悬崖凌空的剑门奇景。从南坡拾级而上,山势险峻,长约五百余米,笔直如鞭,古称“霸王鞭”。山道崎 剑门岖,既陡又狭,足下深谷幽险,举目怪石凌空,使人有蜀道难之感。
望海墩
虞山的最高峰,其海拔为261m。因天晴时站在墩上能望见海而得名。实则能望见的并非海,而是长江。
烟岚高旷
山道在密林怪石间穿行,有时蚱蜢飞溅,野兔出没,野趣十足。一路行来,可欣赏到许多石刻,大多为明清遗迹。“奇石”、“去思石”、“果然”、“观止”、“青云得路”等石刻都大气磅礴。各类题记、游记等记述性石刻作品亦可玩味。“烟岚高旷”为康熙帝书,楷体,刻有边框,边框内刻双龙图形,及“康熙御览之宝”印。据《康熙南巡录》所载,御书乃康熙四十七年康熙南巡时,沈宗敬迎驾献画所得。
巫相岗
巫咸是商代太戊帝之国师,是中国最早的一位天文学家,常熟有巫山、巫相岗,皆因巫咸而得名,并有巫咸祠、巫咸墓等。巫相岗,位于虞山西麓最西峰。此峰原来和著名的小山是峰脉相连,并绵沿数里。在五十年代初,望虞河尚未开挖时
,小山的最高峰,海拨亦近有六十米。1958年,是国家的大型水利建设,“望虞河”工程开挖时,才把小山与虞山西麓间的山脉挖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