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里茨·埃里希·冯·曼斯坦因【推荐3篇】
弗里茨·埃里希·冯·曼斯坦因 篇一
弗里茨·埃里希·冯·曼斯坦因(Fritz Erich von Manstein)是二战时期德国的一位杰出的军事指挥官,以其出色的战略眼光和军事才华而闻名于世。他在德国军队中的地位尤为显赫,被誉为“德国最伟大的将军之一”。
曼斯坦因出生于1887年,来自一个军人家庭,从小就接受严格的军事训练。他在一战期间表现出色,多次受到表彰,成为一名备受尊敬的军官。在二战爆发后,曼斯坦因被任命为德国南方集团军总司令,开始展现其卓越的指挥才能。
曼斯坦因在波兰、法国和苏联作战中都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尤其以其在克里米亚战役中的表现令人瞩目。他善于利用地形和兵力优势,灵活运用兵力,以少胜多,被誉为“战争的艺术家”。
然而,曼斯坦因也备受争议。有人认为他在战争中过于残忍,对平民和战俘采取了极端手段。他的一些军事决策也受到了质疑,甚至被指责为战争罪行。不过,无论如何,曼斯坦因的军事天赋和在战场上的表现仍然令人钦佩。
总的来说,弗里茨·埃里希·冯·曼斯坦因是一位备受尊敬的军事领袖,他的战略眼光和指挥才能为德国军队赢得了许多胜利,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弗里茨·埃里希·冯·曼斯坦因 篇二
弗里茨·埃里希·冯·曼斯坦因(Fritz Erich von Manstein)是一位备受争议的军事将领,他的军事才华和战略眼光备受赞誉,但同时也饱受指责和批评。
曼斯坦因在二战期间展现出色的指挥才能,他在法国战役中的“曼斯坦因计划”成为军事史上的经典之一。他善于利用兵力优势,灵活运用战术,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战果。然而,曼斯坦因的军事决策也引起了一些争议,有人认为他在战争中过于残忍,对平民和战俘采取了极端手段。
曼斯坦因在苏联东线战场的表现也备受争议。他在克里米亚战役中的胜利虽然令人瞩目,但他对该地区的占领政策却引起了国际社会的谴责。曼斯坦因被指控在该地区实施了种族清洗和屠杀平民,成为二战战争罪行的一部分。
尽管曼斯坦因的军事天赋备受赞誉,但他的战争罪行也让人无法忽视。他在二战期间的表现既有光辉的一面,也有阴暗的一面,这使得他成为一个备受争议的人物。无论如何,曼斯坦因的一生都留下了深刻的历史印记,他的军事才能和指挥风格仍然备受研究和探讨。
弗里茨·埃里希·冯·曼斯坦因 篇三
弗里茨·埃里希·冯·曼斯坦因
曼斯坦因简介
弗里茨·埃里希·冯·曼斯坦因 (Fritz Erich von Manstein ,1887-1973)1887年11月24日生于柏林的莱温斯基家族。生父爱德华·冯·莱温斯基泡兵上将曾任军长。弗里茨因过继给姨父曼斯坦因中将而改姓曼斯坦因。兴登堡元帅是其伯父。
"1945年受到我讯问的德国将军们一致认为曼斯坦因元帅业已证明是德国陆军中能力最强的指挥官,他们曾经期望此人出任陆军总司令。"军事历史学家利德尔·哈特如是说。
曼斯坦因先在斯特拉斯堡接受普通教,后在数所军校受训。1906年赴第3普鲁士近卫步兵团服役,次年获少尉军衔。1913-1914年在军事学院深造。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时,任第2近卫预备团中尉副官。战争时期先后在比利时、东普鲁士和波兰作战,担任过副官、参谋、骑兵师作战科长和步兵师作战科长,获得一级铁十字勋章和霍亨索伦王室勋章。战后,在受到凡尔赛条约限制的国防军中担任过3年连长、1年营长以及多种参谋职务。
1933年,曼斯坦因晋升为上校。次年,出任柏林第3军区司令部参谋长。1935年,就任德军总参谋部作战部部长。1936年,10月,晋升为少将并被任命为德军总参谋部副总参谋长。
受普鲁士军事传统影响的曼斯坦因曾经对纳碎党干预军队事务表示不满,后来在1938年2月初受弗里奇事件牵连而被免去副总参谋长职务,调任莱比锡第18步兵师师长。1938年9月,在德军侵占捷克斯洛伐克过程中出任莱布指挥的第12集团军的参谋长。1939年4月,晋升为中将,出任伦德斯泰特的参谋长,主持制订入侵波兰南部和攻华沙的计划。
1939年9月,德国实施"白色计划",闪击波兰。曼斯坦因在波兰战争中担任德国南方集团军群(司令为伦德斯泰特)司令部参谋长。10月,曼斯坦因调任西线新编组的A集团军群(司令为伦德斯泰禾特)司令部参谋长。
波兰战争结束之后,希特勒就开始策划西欧诸国。1939年10月19日和29日,陆军总司令部根据10月9日的希特勒批令而制订颁发的"黄色计划"要点包括:B集团军群从北翼担任主攻,经过荷兰进入比利时北部,歼灭预期遭遇的盟军;A集团军群从南翼担任助攻,保障B集团军群的翼侧安全;C集团军群则防守从卢森堡边界至瑞士一线的齐格菲防线。
曼斯坦因在深入研究黄色计划的内容和全面分析作战双方的情况之后,认为黄色计划有模仿"施利芬计划"之嫌,难以出奇制胜,故而主张:西线攻势的目标应该是陆地寻求决战;攻击的重点应该放在A集团军群方面而不应该放在B集团军群方面,A集团军群应从地形复杂却能出敌不意的阿登地区实施主攻,挥师直指索姆河下游,这样才能全歼比利时的盟军右翼,并为在法国境内赢得最后胜利奠定基础;A集团军群的兵力应由2个集团军增到3个集团军,此外还需增加强大的装甲部队。此即著名的"曼斯坦因计划"的要旨。曼斯坦因的主张得到A集团军群司令伦德斯泰特的赞同。从1939年10月到1940年1月,A集团军群司令部先后以备忘录的形式6次向陆军总司令部提出上述建议,仍未得到同意。
也许是陆军总司令部对曼斯坦因一再要求改变作战计划感到厌烦,1940年1月27日,曼斯坦因奉命离开集军群司令部,出任新组建的第38军军长。然而曼斯坦因感到幸运的是,在希特勒的副官施蒙特的帮助下,于2月17日"得以当面向希特勒陈述我们的意见"并得到希特勒的完全同意。2月20日,陆军总司令部颁发包含曼斯坦因建议的作战计划。结果,德军在战争发起后的6个星期内横扫西欧诸国,大败盟军。
1940年5月10日,"旁观者"曼斯坦因从广播电台得知德军发动西线攻势的消息,对未能参战颇感不满。直到5月27日,曼斯坦因部才奉命接防,扼守2个桥头阵地。自6月5日起,曼斯坦因率部发起进攻,快速渡过索姆河和塞纳河,直抵卢瓦尔河。如此快速的进攻,连德军装甲部队亦感到惊奇。6月,曼斯坦因晋升为步兵上将。7月,获得骑士十字勋章。
西线战争之后,曼斯坦因奉命驻防法国加来地区,准备实施进攻英国的"海狮计划",内定出任"海狮"登陆部队指挥官。9月,"海狮"作战行动取消,第38军即转入正常训练。
1941年3月,曼斯坦因调任第56装甲军军长。侵苏战争之前,曼斯坦因得知所部编入北方集团军群第4装甲集?
1941年6月22日,纳粹德国发动侵苏战争。北方集团军群的任务是先向东普鲁士前进以歼灭波罗的海地区的.苏军,然后再向列宁格勒前进。战争伊始,莱布的北方集团军群就突破了苏联西北面军的防线。曼斯坦因部奉命从梅梅尔以北和提尔斯特以东的森地区向东突破以达到德温斯克的大路,于6月26日攻占德维纳上的公路桥和铁路桥,致使苏军损失70辆坦克和许多火炮。曼斯坦因对此颇为得意。
9月12日,曼斯坦因被调往南方集团军群,出任第11集团军司令并兼管罗马尼亚第3集团军。曼斯坦因的任务是向两个不同的方向进攻:一方面,沿亚速海北岸大致向罗斯托夫方面前进,以继续追击东撤的苏军;一方面,同时应优先考虑攻占克里米亚,以积极影响土耳其并解除罗马里尼亚田可能遭受的空中威胁。但是,因为兵力有限和地形复杂,曼斯坦因认为同时完成上述两项任务是不可能的。那么,两项任务是同时执行还是安排先后顺序呢?这个本应由最高统帅部决定的问题,现在是由集团军司令曼斯坦因决定的:首先集中力量攻占克里米亚。在经过彼列科普地峡和亚速海两个方向的作战之后,德国最高统帅部似乎也认识到仅凭1个集团军无法同时在两个方向作战,遂命令曼斯坦因专门担负征服克里米亚的任务。10月31日,曼斯坦因攻战阿尔马,被分为两段的苏军分别撤往刻赤半岛和塞瓦斯托波尔要塞。曼斯坦因于11月16日占领刻赤半岛,12月17日开始进攻塞瓦斯托波尔。由于苏军的顽强抵抗,德军攻而未克,损失惨重。12月26日,苏军在该地区发动反攻,在刻赤半岛登陆作战,迫使守岛德军撤离刻赤(德国第42装甲军军长施波奈克因此被撤职)。
1942年元旦,曼斯坦因晋升为上校。1月15日,曼斯坦因被迫集中3个半师的兵力再次攻占刻赤半岛的菲奥多亚港苏军随后发动数次反攻,均被曼斯坦因击退。4月中旬,曼斯坦因晋见希特勒,就他拟订的今后进攻计划进行蹉商。希特勒同意曼斯坦因的计划:该部先攻占刻赤,再攻克塞瓦斯托波尔,然后横渡刻赤海峡,进入库班,截击从顿河下游退往高加索的苏军。5月8日,曼斯坦因在德国空军的火力支援下,以6个德国师和3个罗马尼亚师的兵力突破苏联克里米亚方面军的刻赤防线。 5月15日,曼斯坦因以伤亡7500人的代价攻入刻赤,俘虏苏军17万人。6月7日,曼斯坦因再次发起对塞瓦
斯托波尔要塞的进攻。7月4日,德军在损失2万余人后俘虏苏军9万人。德军在克里米亚半岛的重大胜利,使曼斯坦因名噪一时。就在7月,曼斯坦因被希特勒晋升为元帅。1942年8月,希特勒改变第11集团军进入库班截击苏军的计划,命令曼斯坦因率缺编的集团军执行攻占列宁格勒的任务。对此有不同见解的曼斯坦因前往列宁格勒前线拟制攻城计划。9月4日,曼斯坦因奉希特勒的电话命令率部前往拉多加湖地区制止苏军的突破。他先设法顶住苏军的攻势,然后夹击实施突破的苏军。10月22日,此役结束,据称苏军损失7个步兵师、6个步兵旅和4个坦克营,而德军亦损失惨重,无力发动对列宁格勒的攻势。稍后,第11集团军被希特勒调往据称苏军可能发动大规模攻势的维特布斯克。
1942年11月20日,曼斯坦因奉命组建顿河集团军群并出任司令,指挥斯大林格勒地区的霍特战役集群(包括1个空军野战师和罗马尼亚第4集团军)、霍利德特战役集群和被围困在斯大林格勒的第6集团军。11月28日,曼斯坦因就提出在所有部队集结完毕之前即应发动救援作战,打通从科捷利尼科夫斯基到斯大林格勒的陆上走廊,使被围第6集团军在获得燃料与弹药补给并恢复机动能力后突围。根据曼斯坦因的"冬季风暴"计划,霍特战役集群的第57装甲军从科捷利尼科夫斯基沿伏尔加河与顿河之间的陆桥向东北方向发起突击,霍利德特战役集群则应不断地向苏军施加压力并以第48装甲军从上契尔斯卡亚地域向第57装甲军当面的苏军的左翼和后方发起进攻。但是,由于部队集结的困难,曼斯坦因迟至12月12日才发起进攻。12月28日,第57装甲军进抵梅什科瓦河,与被围的第6集团军相距不到40公里,曼斯坦因似乎成功在望。然而,苏军的强大反攻击破了曼斯坦因和希特勒的美梦。12月29日,苏军收复科捷利尼科夫斯基,将顿河集团军群击退到离斯大林格勒200公里的集莫夫尼基地域。1943年1月,德国第6集团军司令保卢斯元帅被迫向苏军投降。斯大林格勒战役的惨败,标志着德军开始丧失苏德战场的战略主动权。
1943年2月2日,曼斯坦因晋见希特勒,使其同意放弃东顿涅茨以腾出第4装甲集团军准备反攻的计划,就在2月,曼斯坦因出任南方集团军群(由A集团军群和顿河集团军群各一部编成)司令。2月19日,曼斯坦因开始反攻。2月22日,第48装甲军和第57装甲军向巴甫洛沃格勒挺进,与第2党卫装甲军会师后直逼哈尔科夫。3月18日,曼斯坦因夺回哈尔科夫和别耳戈罗德,据称歼灭了苏联第3坦克集团军及其支援部队,恢复了以前的战线。曼斯坦因为此获得栎树叶骑士十字勋章。
此时,希特勒又计划在库尔斯克地区发起攻势。曼斯坦因主张在5月开始作战。但希特勒拖延到7月。希特勒计以克卢格的中央集团军群和曼斯坦因的南方集团军群分别向库尔斯克南北实施突击,围歼苏军重兵集团。曼斯坦因则主张待苏军发起进攻并深入到特定区域之后再集中装甲部队围歼,但未获采纳。结果,这场有史以来最大的坦克会战,就以德军的惨败而告终。从此,等待曼斯坦因及其所部德军的就都是下坡路了。曼斯坦因被迫先从米乌斯河撤往顿涅茨河,后又撤到第聂伯河。8月,南方集团军群与21个苏联集团军对峙,必须依靠257辆坦克和220门火炮守住长达1300英里的战线。希特勒要求曼斯坦因坚守每一寸土地,但曼斯坦因既不愿意也不能如此坚守。就象把施波奈克作为刻赤失败的替罪羊一样,曼斯坦因解除肯普夫战役集群(后编为第8集团军)司令肯普夫的职务以推卸败退的责任。
德苏战争期间,曼斯坦因至少有3次规劝希特勒在最高统帅部作某种改革:希特勒名义上仍担任最高统帅,但事实上则将军事行动的指导权交给总参谋长执行,并且设东线德军总司令。因为希特勒知道当时在陆军中有很多人希望曼斯坦因出任拥有实权的总参谋长或东线德军总司令,故而曼斯坦因处于窘迫而微妙的境地,希特勒没有也不可能准其所请。
1943年10月,南方集团军群无法守住第聂伯河防线,曼斯坦因在后撤途中突然发起反击,在克里沃伊罗格重创苏联第5近卫集团军。
1943年12月24日,苏军发起冬季攻势。12月31日,德军失去日托米尔。
1944年1月4日,曼斯坦因飞往拉斯腾堡,在要求允许其南翼部队后撤而遭到希特勒拒绝之后,便开始批评希特勒对东线战争的指导。希特勒双眼紧盯着他,而曼斯坦因就象训斥少尉一样继续数落。最后,曼斯坦因再次要求任命东线德军总司令(当然,这无异于要求任命他本人),亦遭到断然拒绝。1月27日,根据元首副官施蒙特的建议,东线德军高级指挥官们被集中到波森,听戈培尔、罗森贝格等人作为期两天的演讲,"以重新振作他们对战争和国家社会主义的信念与激情"。随后,这些人又到拉斯腾堡听希特勒发表演讲。在希特勒演讲进程中,曼斯坦因大声插话,引起希特勒的强烈不满,被告诫以后再也不要打断他的演讲。
1944年3月19日,曼斯坦因再次前往上萨尔茨堡要求机动作战的自由,依然遭到希特勒的拒绝。4天之后,曼斯坦因所辖的第1装甲集团军在布格河地区被苏军包围。希特勒为此再次发布不得撤退的命令,遭到曼斯坦因的抗议。25日,经过系列电话争吵之后,希特勒将曼斯坦因召往贝格霍夫商讨。在后者的辞职威胁下, 希特勒才同意该部突围。4月6日,第1装甲集团军有10个师突围得救。
1944年3月30日,希特勒将曼斯坦因和克莱斯特召往上萨尔茨堡,授予他们栎树叶宝剑骑士十字勋章并解除其指挥职务,而南方集团军群则被改名为北乌克兰集团军群。
尽管如此,曼斯坦因仍然效忠希特勒,不愿参与政变密谋。曼斯坦因后来这样谈到对"七·二O事件"的态度:"任何高级军事指挥官经年累月都在希望他的部下为胜利而捐躯,那么当然也不会用他自己的手来造成失败。"
1944年4月3日,曼斯坦因告别集团军群司令部,踏上归国之路。对于座机驾驶员在火车站高喊的赠言"元帅,今天我已经把我们的胜利象征\'克里米亚之盾\'从飞机上取下来了!",曼斯坦因是颇为得意的。
战争结束之时,曼斯坦因被英军俘获。曼斯坦因于1949年12月在汉堡被英国军事法庭判处18年徒刑,在1953年5月因病提前获释。曼斯坦因曾出任西德国防军顾问,著有回忆录《失去的胜利》。1973年6月12日,曼斯坦因死于巴伐利亚的艾申豪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