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指”和“太阳”教学反思
“手指”和“太阳”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对学到的教学新方法,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手指”和“太阳”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有一句佛教俚语说:用手指着太阳,如果你只盯着手指看,永远也看不到太阳;反之,如果不借助手指又难以知道太阳的所在。这无非是参禅悟道这的修身之阶,但却让我产生了那么强烈的震撼,它让我想到了教育、想到了教学。
一、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曾几何时,教育界刮起了一阵风,美其名曰:“要让孩子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于是一时间铺天盖地是说算理之风一刮数年。孩子们俨然一个个小哲学家,道理讲的头头是道。记得,我刚参加工作不久 ,一次偶然的听课,让我对能让学生“知其所以然”的老师佩服的五体投地。那算理要多麻烦有多麻烦,要多拗口有多拗口,可孩子们居然说的顺畅自如,酣畅淋漓。可随着阅历的增加和听课经验的'丰富,我才慢慢知道了,那算理是孩子们不眠不休、备受折磨、死记硬背来的。在说算理之前,孩子们已经早就学会 了方法。如此算理说它何用?我们在一次次的展示中放大这无用的芝麻,刻意美化的课堂,原来不过是行尸走肉,岂不悲哀!都说是在培养孩子的能力,可能力是什么啊?爱因斯坦不是说过吗?能力就是当人们把所学的东西都忘了以后剩下的东西。如果我们什么都问个所以然,恐怕
穷其一生也学不完先人经验的皮毛。更何况那“所以然”是我们不久就会忘记的呢?既然有那么多先人的间接经验在传承,我们何不留下宝贵的时间去探索未知的领域,偏要舍近求远,绕路而行呢。这就犹如指引人们看太阳之说,只盯着手指,被其牵绊,永远也看不到太阳。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二、放任自流、漫无目的
还记得看过一篇关于陶行知先生的文章,说陶先生去演讲,带了一只鸡。他先撒了一把米,然后按住机头,强迫鸡去吃,鸡不肯吃。而后,他松开手,向后退了几步。鸡就放松了吃了起来。看后不禁佩服陶行知先生的教学艺术,这让我受益匪浅。这无非是对填鸭式教学的否定,要我们坏给孩子一个自由的学习空间,让学生轻松、快乐地学习。多么好的想法啊!可中国人做事,往往矫枉过正。这些年来,许多教学模式随之诞生。有些模式,将学生的空间放大、放大、再放大,以至于教师形同虚设,以至于丢了指引孩子们看太阳的手指,弄的孩子们满世界找太阳,弄得孩子们如同摸象的盲人。“柱子”“绳子”嗾使象。老师舍弃引领者的地位,俨然成了旁观者。
我认为教学要有度。把握好这个度就是一门艺术。不能说“说算理”是错的,也不能说给孩子们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不对。只能说这个度没有把握好我们指引孩子看太阳的手指,引领孩子求知之舟的舵。我们不是主体,但我们仍然很主要,关键时刻需要我们去“画龙点睛”,但不要“画蛇添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