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姿势》教学反思【优质6篇】
《最后的姿势》教学反思 篇一
在教学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不佳,无法理解或掌握知识点,这时候我们需要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回顾最近一次教学中的经历,我深刻感受到了“最后的姿势”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在一堂化学课上,我讲解了一个较为复杂的化学实验,涉及到了一些高难度的概念和操作。大部分学生都能够跟随我的步伐,积极参与实验,但有一位学生却一直表现得很焦虑和紧张。当我走到他身边,发现他手抖着无法完成实验操作,脸上满是汗水。我立刻停下手中的活动,耐心地和他交流,了解到他对这个实验的原理和步骤还不够理解,导致紧张和焦虑。
我意识到,这个学生需要我给予更多的指导和支持,于是我决定采取“最后的姿势”,即给予他额外的时间和关注。在课后,我和他进行了一次一对一的辅导,帮助他重新梳理实验的步骤和原理。我还鼓励他多加练习,多做几次实验,以提高自信心和熟练度。经过几次细心的指导和辅导,这位学生终于掌握了实验的要点,成功完成了实验,并取得了优秀的成绩。
通过这次教学经历,我深刻体会到了“最后的姿势”在教学中的重要性。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方式和节奏,作为老师,我们需要倾听学生的声音,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支持。在学生遇到困难和挑战时,我们更应该给予他们耐心和指导,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取得成功。只有在“最后的姿势”中,我们才能真正发现学生的潜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让他们在学习中不断进步。
《最后的姿势》教学反思 篇二
在教学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不佳,无法理解或掌握知识点,这时候我们需要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回顾最近一次教学中的经历,我深刻感受到了“最后的姿势”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在一堂数学课上,我讲解了一个较为抽象和难度较大的数学题,涉及到了一些复杂的计算和推理。大部分学生都能够跟随我的步伐,积极思考问题,但有一位学生却一直表现得很沮丧和无助。当我走到他身边,发现他一脸茫然地望着纸面,无法开始解题。我立刻停下手中的活动,耐心地和他交流,了解到他对这个题目的理解存在偏差,导致难以解答。
我意识到,这个学生需要我采取“最后的姿势”,给予他更多的帮助和支持。在课后,我和他进行了一次深入的解题讨论,帮助他理清思路,找到解题的关键点。我还鼓励他多思考,多练习,提高解题的能力和熟练度。经过几次细心的指导和辅导,这位学生终于理解了题目的要点,成功解答了问题,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通过这次教学经历,我深刻体会到了“最后的姿势”在教学中的重要性。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节奏和难点,作为老师,我们需要给予他们更多的耐心和关爱。在学生遇到困难和挑战时,我们更应该给予他们帮助和指导,引导他们克服困难,取得成功。只有在“最后的姿势”中,我们才能真正了解学生的需求,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让他们在学习中茁壮成长。
《最后的姿势》教学反思 篇三
今天上午,在学校组织的教学能手示范课活动中我执教公开课《最后的姿势》一课,课堂上,学生展示讲解的表现既在我的预料之中,又有点出乎意料。
说在我预料之中,是因为我对孩子们太了解了,一个眼神、一个动作我都能猜到他们的心思,自然,我的举手投足也逃脱不过他们的眼睛。所以,我与孩子们间有着一种无形的默契。况且,在我性情的影响下,孩子们学习起来个个激情澎湃,朗诵起来个个声情并茂,那姿势、那劲头,活脱脱一个个小时候的我。再者,课改以来,我克服重重困难,摸索中改进,改进中反思,坚持以“学生展示讲解、教师相机点拨”的新型学习方式上好每一节课。在长达一学期的课改尝试中,学生展示均学会了先品读句子,再抓重点词句谈体会悟感受,久而久之,我也习惯了他们这种展示方式,因而,意料之中,不足为奇。
说到出乎意料,最大的感受就是要想展示好必须预习好课文。充分预习好课文是展示能否成功的关键。公开课与平时课的区别就在于公开课学生预习得更充分,预展得更流畅,所以课堂展示也比平时的展示更精彩。所以我们也更有理由相信,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时间,他们会还我们一个精彩。只是,我们平时稍稍偷了懒,往往是课前才把导学问题设计好,然后进了教室,因问题字数较多,也懒得在黑板上写问题,给学生匆匆一念问题了事,于是,学生在问题不明朗的情况下紧紧张张预展、板书、展示,效果肯定不如公开课。由此,更多的是我们的过错,不是学生的笨拙。在充分预习后的本节公开课上,我看到了学生的自信坦然,听到了学生的妙语连珠,感受到了学生的激情四射,所以感慨万千,对自己、对学生又增添了无限信心。
更窃喜的是,校领导能够及时体察民情,本学期决定不惜代价,让众多学生人手一份导学案,这无疑是教学中的雪中送炭。这样大快人心的决策,真正以学生的发展为重,真正做到了为学生服务。期待本学期学生的自主学习、展示讲解能有新的突破。
《最后的姿势》教学反思 篇四
震惊世界的5。12汶川大地震过去已1年多了,然而大地震中涌现出的许多感人事迹却并未因时间的流逝而被人们淡忘,反而永远地留在了人们的记忆里,留在了人们的心里,留在了课本中,电影里成为了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而《最后的姿势》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新入选的一篇课文,讲述的就是地震中谭千秋老师誓死护卫学生的故事。
初读课文,让我感触颇多,勾起了对这一事件的众多回忆,我不停地搜索着相关资料,力求让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对谭老师的精神有自己深刻而独特的见解。
针对这课的教学我认为有以下两个亮点:
一是脉络清晰,主线明显。本课的教学重点十分明确,即对谭老师精神的感悟。怎样才能让学生深刻感悟到这一情感呢?经过细读文本,我发现文章为了更好的烘托人物运用了大量的侧面描写,何不此为突破口呢?于是,在第一课时中,我重点抓住环境描写让学生感悟;第二课时,
则抓住其他人物的语言描写展开。这样一来,学生学得轻松,也较好的解决了教学的难点。
二是重视朗读,尊重个体。以读为本,以读代讲,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是新课标的要求。本课的教学充分体现了这一观点。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无论是指名读、分角色读、小组读还是齐读,都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感悟去读,因为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每一次听他们读完后学生又会有不同的感受,这就是收获与成功。
当然,在教学中还存在一些不足,如对课文的整体把握,面对新生问题地处理机智等,如何更好地解决,终将成为鞭策我前进的动力。
《最后的姿势》教学反思 篇五
看到各位老师都在对文本中的一些所谓的虚假细节进行批判,这里就小谈自己上课的心得。
1、天空阴沉沉。
学生是这么理解的:其实天气并不是真的阴沉沉的,只是现在人们回忆起来,对于5.12大地震心有余悸,所以再蓝的天空,在人们心里也是阴沉沉的了。“一切景语即情语”其实,这里是说的人们的心里阴沉沉的。而且还预示着后面的大地震。
2、上政治课“人生的价值”
学生是这么理解的:其实,谭老师无论之前上的什么课,可是他给学生上的最后一堂课,讲的就是人生的价值,而且这堂课,是用他自己的生命作为课本来传授的。作者写出了谭老师的心声。
你看,其实学生们比我们更能思考,在我们还在纠缠细枝末节的时候,其实学生已经有了自己的理解,而且还是这么的贴切。莫要再纠缠什么艺术处理的手段,也不要破口大骂说不符合事实。我们不是在教历史,我们是教文学,这些文字是作者的悲痛回忆,是对谭千秋最后一课的补充。那个最后的姿势,恐怕是谭老师给学生,给全人类上的最后一堂课,而这堂课讲述的,就是人生的价值!
《最后的姿势》教学反思 篇六
《最后的姿势》,课文以感人的笔触,记叙了地震来临的瞬间,谭千秋老师张开双臂,用自己的身体守护四位学生的感人事迹。文章质朴感人,字里行间饱含着对谭老师的敬意。在这节课中,我自己不断地被谭千秋老师的事迹打动着,尤其是孩子们动情的朗读,我看得出,他们的神情庄重严肃,他们的心地纯洁善良,他们的感情真实细腻,面对着这样的老师,无疑对他们是一种精神上的洗礼。
“学贵有疑,学贵有法”,在教学中,我始终坚持让学生自读自悟。面对理解的难点,能及时提供学法的指导。在学习中,我与学生共同品读课文,从文中的语言文字特别是谭老师的语言与动作中体会感受“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从而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比如:我在教学“谭老师立即将他们拉到课桌底下,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这句中的动词 “撑”时,是这样组织教学的,先让学生自己想象这个动作,再让学生说说从“撑”中体会到了什么?“双手撑”从力度上突出谭老师使出全身的劲头,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张开一把保护学生的保护伞,减轻碎裂的砖块、水泥板直接重重地砸向课桌造成的严重恶果。这时,学生真正明白了什么是爱。是老师对学生的爱,这样的爱是一种大爱,无私的爱。再次,抓住文中的环境与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体会与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比如:第二自然段只有一句话:“天气阴沉沉的”让学生反复阅读,感受环境描写既当时自然景象的真实再现,也是那特定场景中悲剧即将发生的暗示。
在教学时,我还抓住了“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命最后的姿势!”让学生理解体会,这句话不仅记录了他救护学生的那一瞬间的姿势,同时透过这一姿势,让人们看到了生死攸关的时刻,一位舍己救人的老师的形象。有了前面的铺垫,学生理解得非常深刻,涌动着对谈老师的深深敬意。
这节课的主要不足之处就是学生个性朗读的机会太少,没能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很是遗憾。其实,一堂课总会有自己的得失,人成长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充实完善的过程。以后的课堂教学中,我会更加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彰显学生的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