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细胞计数
红细胞计数
红细胞计数
红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
各种原因造成的红细胞生成与破坏的失常,都会引起红细胞在数量上或质量上的改变,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了解红细胞的正常值对于疾病判断是十分有帮助的。红细胞正常值为:成年女性:3.8~5.1×T/L;成年男性:4.8~5.8×T/L;新生儿:6.0~7.0×T/L。
目录 基本信息 化验介绍 临床意义 正常参考值 收缩展开 基本信息中文名称: 红细胞计数 英文名称: Red Blood Cell Count. 英文又名: RBC 中文名称:红细胞计数 英文名称:RBC
化验介绍正常情况下,红细胞的生成和破坏处于动态平衡,因而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及质量保持相对稳定。无论何种原因造成的红细胞生成与破坏的失常,都会引起红细胞在数量上或质量上的改变,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
临床意义情况分析
红细胞增多见于: ⑴严重呕吐、腹泻、大面积烧伤及晚期消化道肿瘤患者。多为脱水血浓缩使血液中的有形成分相对地增多所致。 ⑵心肺疾病:先天性心脏病、慢性肺脏疾患及慢性一氧化碳中毒等。因缺氧必须借助大量红细胞来维持供氧需要。 ⑶干细胞疾患: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红细胞减少见于: ⑴急性或慢性失血。 ⑵红细胞遭受物理、化学或生物因素破坏。 ⑶缺乏造血因素、造血障碍和造血组织损伤。 ⑷各种原因的血管内或血管外溶血。 正常值: 正常参考值:显微镜统计数法:M(男):400万-550万/μlF(女):350万-500万/μl血球计数仪:儿童600万-700万/μl 显微镜计数法:手指血10微升 自动血细胞分析仪:静脉血1~2ml,EDTA-K2抗凝 生理情况下,人体每天约有1/120红细胞衰亡,同时,又有1/120的红细胞产生,使红细胞的生成与衰亡保持动态平衡。多种原因可使这种平衡遭到破坏,导致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数量减少或增多。
红细胞计数临床意义
⑴生理性变化 a年龄与性别差异: 新生儿:2周后逐渐下降 儿童:男性儿童6~7岁时最低,然后随年龄增大上升,25~30岁达高峰,此后逐渐下降 女性儿童13~15岁达高峰,然后受月经、内分泌等影响逐渐下降,21~35岁最低,然后逐渐增高与男性相近。因此在15~40岁之间两性红细胞计数差别最大。可能与睾酮促进红细胞造血有关。 b精神因素:兴奋、激动、恐惧、冷水浴等伴随肾上腺素增多,可导致红细胞暂时性增多。 c剧烈体力运动和劳动:相对缺氧引起促红细胞生成素生成增加,骨髓加速释放红细胞。 d气压降低:缺氧刺激红细胞代偿增生,高海拔地区 e 妊娠中、后期血液稀释使红细胞减少;6个月~2岁婴幼儿生长发育迅速导致造血原料相对缺乏;某些老年人造血功能明显减退等
病理性变化
a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减少:最常见于各种原因的贫血。按照病因,可将贫血分成三大类 ①急性、慢性红细胞丢失过多:如各种原因的.出血,见于消化性溃疡、痔疮、十二指肠钩虫病等 ②红细胞寿命缩短:如各种原因的溶血 红细胞膜缺陷:球形细胞增多症;遗传性椭圆形细胞增多症;口形红细胞增多症;棘形红 细胞增多症;阵发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红细胞酶缺陷
如无氧酵解途径红细胞酶缺陷如丙酮酸激酶缺陷,缺乏磷酸戊糖旁路或谷胱甘肽代谢所需酶,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变异等。 血清中抗体或补体影响:自体免疫溶血贫,药物诱发溶血贫、血型不合输血致溶血等 机械损伤:微血管病性溶血贫,行军性血红蛋白尿,创伤性心源性溶血贫 化学、物理、生物因素:化学毒物及
药物引起溶血、大面积烧伤、感染、溶血性蛇毒 脾脏内阻留:脾亢 ③红细胞生成减少: 造血干细胞和造血微环境损害:再障 红系祖细胞、幼红细胞或红细胞生成素的免疫破坏:纯红再障 骨髓被异常组织或细胞浸润 DNA合成障碍 如叶酸、B12缺乏导致的巨幼贫 红细胞生成素产生障碍 如慢性疾病(炎症、肾功不全) 血红素合成障碍 如缺铁性贫血、铁粒幼细胞性贫血、铅中毒性贫血。 珠蛋白合成障碍 如镰形细胞性贫血、血红蛋白C、D、E病、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b红细胞增多: 原发红细胞增多: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良性家族性红细胞增多症等 继发性红细胞增多:见于各种引起低氧血症的疾病如各种先心病(室缺、法四)、肺疾病(肺气肿、肺心病、肺纤维化)、异常血红蛋白病、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等。药物如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雄激素可引起红细胞数的增加相对性红细胞增多:由于血液水分的丢失如呕吐、严重腹泻、多汗、多尿、大面积烧伤、等引起血液浓缩。 正常参考值血细胞自动计数仪、显微镜计数法: 成人:男性(4.0~5.5)×1012/L(400万~550万/mm3) 女性(3.5~5.0)×1012/L(350万~500万/mm3) 新生儿:(6.0~7.0)×1012/L (600万~700万/mm3) 婴儿抅:(5.2~7.0)×1012/L 儿童:(4.2~5.5)×1012/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