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中考语文
成都中考语文
2012年成都中考语文 试卷真题解析讲解目录1、试卷结构及分值 2、三年中考题型梳理 2 三年中考题型梳理——明确真题题型 明确真题题型 3、真题解析——明确备考方向1、试卷结构及分值A卷(100分) I卷(选择题) II卷(其他类型) 基础知识 文言文(课内) 填空 文言文 (课内) 说明文 作文 ( ) B卷(50分) 诗歌鉴赏 文言文(课外) 名著 现代文阅读 语言运用2、三年中考题型梳理——明确真题题型A卷之I卷:基础知识——亘古不变的字音、字形、成语运用 文言文(课内)——2012《醉翁亭记》 ( ) 2011《核舟记》 2010《桃花源记》文言文(课内)——亘古不变的字词解释、文意理解 言 ( 内) 古 变的字 解 意 解2、三年中考题型梳理——明确真题题型 年中考题型梳 明确真题题型 A卷之II卷: 文言文(课内)——亘古不变的翻译语句、默写 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说明文 说明文 2012《椅子改变中国文化》 2011《城市绿墙》 说明内容的概括:第9题 说明内容的概括:第9题 说明方法及作用:第10题 说明方法及作用:第10题 说明顺序:第11题 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第11题 说明文理解与应用:第12题 说明文理解与应用:第12题 2010《低碳生活处处可为》 说明内容的概括:第9题 说明文语言特点:第10题 说明方法及作用:第11题 说明文理解与应用:第12题1
2、三年中考题型梳理——明确真题题型 年中考题型梳理 明确真题题型A卷之II卷: 作文: 2012: 《走过那一个拐角》 2011:《拥抱》 2010:《听听 的声音》2、三年中考题型梳理 2、三年中考题型梳理——明确真题题型 明确真题题型B卷: 诗歌鉴赏: 2012: 《早梅》概括诗中内容;词语赏析 2011:《菊》 概括诗中内容;语句赏析 菊 2010:《春雪》理解诗中情感;修辞赏析 文言文(课外): 2012:节选自《宋史·包拯传》 词语解释 2011: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语句翻译 2010:节选自《战国策·齐策四》 文意理解2、三年中考题型梳理 2、三年中考题型梳理——明确真题题型 明确真题题型B卷: 名著(题型变化较大) 2012: 《水浒传》情节填写 《简·爱》人物性格特点 简 爱 物性格特点 2011:《名人传》等多篇名著 选择;确定名著人物及情节分析 2010:《三国演义》人物性格特点及情节简单介绍2、三年中考题型梳理 2、三年中考题型梳理——明确真题题型 明确真题题型B卷: 现代文阅读 2012:龙应台《目送》(题型稳中有变) 内容概括 情感分析;语句(题 ) 解; 内容概括及情感分析;语句(题记)理解; 赏析词语及语句;感悟题 2011:毕淑敏《翻浆的心》 人物形象分析;题目含义;赏析语句及结构;主题概括 2010:龙应台《怎么跌的有尊严》 文章内容概括;语句作用;语句含义;感悟题2
2、三年中考题型梳理 2、三年中考题型梳理——明确真题题型 明确真题题型B卷: 语言运用(稳重有变) 2012:“住宅区命名”问题 概括材料内容;提建 ;语句仿写(解释内 类) 概括材料内容;提建议;语句仿写(解释内涵类) 2011:中学生“读书与交流”问题 概括材料内容;语句仿写;应用文体:辩论稿 2010:“世博会”、“空巢老人”现象 概括材料内容;应用文体:调查问卷;语句编写(提示语)3、真题解析 3、真题解析——明确备考方向 明确备考方向 重点题型分析 A卷II卷:现代文阅读之说明文阅读1、椅子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家具之一,它源 于东汉末年传入中原的一种名叫“胡床”的折叠板凳。 到唐代中期,胡床逐渐演化为我们常见的有靠背、有 扶手的椅子。之后,椅子在宋朝广泛流行。它的流行 逐渐改变了人们跪坐在席子上的“跽(jì)坐”姿态, 解放了人们的腿脚,更重要的是它对中国古代文化产 解放了 们的腿脚 更重要的是它对中国古代文化产 生了相当大的影响。椅子改变中国文化3、真题解析 3、真题解析——明确备考方向 明确备考方向3、真题解析——明确备考方向 真题解析 明确备考方向2、首先是对房屋的建筑结构及其内部布局产生影响。 首先是对房屋的建筑结构 其内部布局产 影响 在房屋建筑中,以前人们坐姿低矮,窗户的位置也相 应较矮,椅子的出现使窗户的位置明显升高。同时, 椅子的出现也对房屋内部布局产生了较大影响。传统 的坐姿要求房屋的中间尽量空阔,以供人们席地而坐。 而椅子出现后,人们就不需要为席地而坐预留太大的 空间,家具的数量也因此增加起来。椅子改变中国文化3、椅子的出现还影响了人们生活习俗的改变。椅子
3、真题解析——明确备考方向 真题解析 明确备考方向4、椅子的出现更为重要的是强化了国人心中的皇权 意识。椅子出现之前,人们在正式场合必须跽坐。皇 意识 椅子出现之前 人们在正式场合必须跽坐 皇 帝和群臣议事,大臣向皇帝跪拜时,皇帝其实也基本 是跪着的。这种坐姿的平等拉近了皇帝和臣子之间的 关系,那时的君臣关系更像是事业上的合作伙伴,那 关系 那时的君臣关系更像是事业上的合作伙伴 那 时的“跪”没有低下的含义,而是一种恭敬虔诚的表 现 椅子 现 后, 跪 的意 与内 发 了重 现。椅子出现之后,“跪”的意义与内涵发生了重大 变化,皇帝坐在椅子上居高临下,臣民们则跪拜在地 上,这种礼节上的巨大不平等奴化了国人,使国人潜 移默化地奴颜婢膝起来,进而更加强化了国人心中皇 移默化地奴颜婢膝起来 进而更加强化了国人心中皇 权至上的意识。椅子改变中国文化3、真题解析 3、真题解析——明确备考方向 明确备考方向5、可能有人奇怪,欧洲人也“跪”,为什么没有出 可能有 奇怪,欧洲 跪 ,为什 没有 现奴化的现象呢?因为欧洲人的礼仪中,“跪”是很 少的,除了向上帝双膝跪下,对任何人都不用双膝跪 下,就算见了本国的君主,也只是单膝跪地而已。而 在我国古代,“跪”是最常用的礼仪,不光用于君臣 之间,还广泛用于下级与上级之间、百姓与官员之间。 可见,“跪”在我国古代是更具不平等性的,尤其在 椅子出现后,这种不平等性就逐渐显现出来,强化了 椅子出现后 这种 平等性就逐渐显现出来 强化了 国人的奴化心理。椅子改变中国文化3、真题解析 3、真题解析——明确备考方向 明确备考方向6、总之,从我国历史的发展来看,无论是像椅子这 总 , 我国历史的发展来看,无 是像椅子这 样不起眼的简单发明,还是像造纸术、火药、指南针、 印刷术这样的大发明,都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影响了 我们的文化。其实,发明原本就是一种影响。随着社 会的发展,我们身边的发明越来越多,它们也在无形 中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影响着我们的文化,推动着社 会的发展。椅子改变中国文化3、真题解析 3、真题解析——明确备考方向 明确备考方向9、通观全文,作者认为椅子的出现对中国古代文化 通观全 ,作者认为椅子的 现对中国古代 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分条作答。椅子改变中国文化10、第④段主要采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请简要分 第④段主要采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请简要分 析它在文中的作用。(2分)4
3、真题解析 3、真题解析——明确备考方向 明确备考方向11、文章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其分写的部分能否调 换顺序?请结合原文分析作答。(3分) 换顺序 请结合原文分析作答 ( 分)椅子改变中国文化12、作者认为“发明原本就是一种影响”,请你就此 联系现实生活举例加以说明。(4分)3、真题解析——明确备考方向 真题解析 明确备考方向 重点题型分析 A卷II卷:作文 生命的成长犹如行走。成长路上,气象万千。笔直开阔时, 你可饱览路旁郡 道道风景;蜿蜒回环时,你须走过途中 你可饱览路旁郡一道道风景;蜿蜒回环时,你须走过途中 那一个个拐角。拐角,也许是我们生命行进中的一道道坎, 也许是我们生命成长中的一个个结点。正如台湾作家龙应 台所言: 台所言:“一件事的毕业 永远是另一件事情的开启。” 件事的毕业,永远是另 件事情的开启。 走过一个个拐角,犹如经历一次次修炼。修炼中我们获得 生活的智慧,获得生命的升华。 请以 走过那一个拐角 为题作文。(60分) 请以“走过那一个拐角”为题作文 (60分) 要求: (1)要有真情实感; (2)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 (2)自定立意 自选文体(诗歌除外); (3)不少于600字; (4)不得抄袭、套作; (5)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5)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 校名和地名3、真题解析——明确备考方向 真题解析 明确备考方向 重点题型分析 B卷:文言文阅读(课外) 1、 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 1 包拯字希仁 庐州合肥人也 ……知天长县 有盗割 知天长县,有盗割 人牛舌者,主来诉。拯曰:“第①归,杀而鬻②之。”寻 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曰:“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盗 惊服。 2、徒知端州,迁殿中丞。端土产砚,前守缘贡,率取数 十倍 遗权贵 拯命制者才 贡 ,岁 十倍以遗权贵。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 持 归 3、召权知开封府,迁右司郎中。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 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童稚妇女, 亦知其名,呼曰 包待制 亦知其名 呼曰“包待制”。京师为之语曰: 关节不到, 京师为之语曰:“关节不到 有阎罗包老。”旧制,凡诉讼不得径造庭下。拯开正门, 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3、真题解析 3、真题解析——明确备考方向 明确备考方向 重点题型分析 B卷:文言文阅读(课外) 4、 拯性峭直,恶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而未尝不 推以忠恕也。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 故人、亲党皆绝之。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 故人 亲党皆绝之 虽贵 衣服 器用 饮食如布衣时 尝曰:“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 得葬大茔③中。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 得葬大茔③中。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 (节选自《宋史·包拯传》) 【注释】①第:只管。②鬻:(yù)卖。③茔:(yíng) 【注释】①第 只管 ②鬻 ( ù)卖 ③茔 ( í ) 墓地。5
3、真题解析 3、真题解析——明确备考方向 明确备考方向 重点题型分析 B卷:文言文阅读(课外) 3.下列语句中加横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在答题卡 相应的位置上填出选项字母)(2分) A.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 寻:不久 A 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 寻 不久 B.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 遗:遗留 C.凡诉讼不得径造庭下 造:到,往 C 凡诉讼不得径造庭下 造:到 往 D.使得至前陈曲直 陈:陈述3、真题解析 3、真题解析——明确备考方向 明确备考方向 重点题型分析 B卷:文言文阅读(课外) 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6分) 4 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6分) (1)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 ( )与 (2)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 苟 , 伪辞5.民间把包拯称为“包青天”,你认为老百姓这样称呼 青 , 样 他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作答。(4分)3、真题解析 3、真题解析——明确备考方向 明确备考方向 重点题型分析 B卷:现代文阅读 目 送 龙应台 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 有些路啊 只能 个人走 ——题记 1、华安上小学第 天,我和他手牵着手,穿过好几条街, 1 华安上小学第一天 我和他手牵着手 穿过好几条街 到维多利亚小学。九月初,家家户户院子里的苹果和梨树 都 都缀满了拳头大小的果子,枝丫因为负重而沉沉下垂,越 拳 果子, 丫因 负 , 出了树篱。钩到过路行人的头发。3、真题解析 3、真题解析——明确备考方向 明确备考方向 重点题型分析 B卷:现代文阅读 目 送 2、很多很多的孩子,在操场上等候上课的第一声铃响。 小小的手,圈在爸爸的、妈妈的手心里,怯怯的眼神,打 小小的手 圈在爸爸的 妈妈的手 里 怯怯的眼神 打 量着周遭。他们是幼儿园的毕业生,但是他们还不知道一 个定律: 件事情的毕业,永远是另 件事情的开启。 个定律:一件事情的毕业 永远是另一件事情的开启6
3、真题解析 3、真题解析——明确备考方向 明确备考方向 重点题型分析 B卷:现代文阅读 目 送 3、铃声一响,顿时人影错杂,奔往不同方向,但是在那 么多穿梭纷乱的人群里,我无比清楚地看着自己孩子的背 么多穿梭纷乱的人群里 我无比清楚地看着自己孩子的背 影——就好像在一百个婴儿同时哭声大作时,你仍旧能够 准确听出自己那 个的位置。华安背着 个五颜六色的书 准确听出自己那一个的位置 华安背着一个五颜六色的书 包往前走,但是他不断地回头;[A]好像穿越一条无边无 际的时空长河,他的视线和我凝望的眼光隔空交会。 时 , 线和 4、我看着他瘦小的背影消失在门里。3、真题解析 3、真题解析——明确备考方向 明确备考方向 重点题型分析 B卷:现代文阅读 目 送 5、十六岁,他到美国做交换生一年。我送他到机场。告 别时,照例拥抱,我的头只能贴到他的胸口,好像抱住了 别时, 例 ,我 到 , 像 长颈鹿的脚。他很明显地在勉强忍受母亲的`深情。 6、他在长长的行列里,等候护照检验;我就站在外面, 用眼睛跟着他的背影一寸一寸往前挪。终于轮到他,在海 用眼睛跟着他的背影一寸一寸往前挪 终于轮到他 在海 关窗口停留片刻,然后拿回护照,闪入一扇门,倏忽不见。 7、我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头一瞥。但是他没 有,一次都没有。3、真题解析 3、真题解析——明确备考方向 明确备考方向 重点题型分析 B卷:现代文阅读 目 送 8、现在他二十一岁,上的大学,正好是我教课的大学。 但即使是同路,他也不愿搭我的车。即使同车,他戴上耳 即 , 我 车 即 车, 戴 耳 机——只有一个人能听的音乐,是一扇紧闭的门。有时他 在对街等候公交车,我从高楼的窗口往下看:一个高高瘦 瘦的青年,眼睛望向灰色的海;我只能想象,他的内在世 瘦的青年 眼睛望向灰色的海;我只能想象 他的内在世 界和我的一样波涛深邃,但是,我进不去。一会儿公交车 来了,挡住了他的身影。车子开走,一条空荡荡的街,只 立着一只邮筒。3、真题解析 3、真题解析——明确备考方向 明确备考方向 重点题型分析 B卷:现代文阅读 目 送 9、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 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 过意味着 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 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 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在小路转弯的地方 而且 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10、我慢慢地、慢慢地意识到,我的落寞,仿佛和另一个 背影有 背影有关。7
3、真题解析 3、真题解析——明确备考方向 明确备考方向 重点题型分析 B卷:现代文阅读 目 送 11、博士学位读完之后,我回台湾教书。到大学报到第一 天,父亲用他那辆运送饲料的廉价小货车长途送我。到了 , 亲用 那 饲料 廉价 货车 我 到 我才发觉,他没开到大学正门口,而是停在侧门的窄巷边。 卸下行李之后,他爬回车内,准备回去,明明启动了引擎, 却又摇下车窗,头伸出来说: 女儿,爸爸觉得很对不起 却又摇下车窗 头伸出来说:“女儿 爸爸觉得很对不起 你,这种车子实在不是送大学教授的车子。” 12、 我看着他的小货车小心地倒车,然后“噗噗”驶出 巷口,留下一团黑烟。直到车子转弯看不见了,我还站在 那里,一口皮箱旁。3、真题解析 3、真题解析——明确备考方向 明确备考方向 重点题型分析 B卷:现代文阅读 目 送 13、每个礼拜到医院去看他,是十几年后的时光了。推着 他的轮椅散步,他的头低垂到胸口。有一次,发现排泄物 他的轮椅散步 他的头低垂到胸 有 次 发现排泄物 淋满了他的裤腿,我蹲下来用自己的手帕帮他擦拭,裙子 也沾上了粪便,但是我必须就这样赶回台北上班。护士接 也沾上了粪便 但是我必须就这样赶回台北上班 护士接 过他的轮椅,我拎起皮包,看着轮椅的背影,在自动玻璃 门前稍停,然后没入门后。 , 14、 我总是在暮色沉沉中奔向机场。3、真题解析 3、真题解析——明确备考方向 明确备考方向 重点题型分析 B卷:现代文阅读 目 送 15、火葬场的炉门前,棺木是一只巨大而沉重的抽屉,缓 缓往前滑行。没有想到可以站得那么近,距离炉门也不过 前滑行 有 到 得那 , 离炉 五米。[B]雨丝被风吹斜,飘进长廊内。我掠开雨湿了前 额的头发,深深、深深地凝望,希望记得这最后一次的目 送。 16、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 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 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 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3、真题解析 3、真题解析——明确备考方向 明确备考方向 重点题型分析 B卷:现代文阅读 目 送 8、作者以“目送”为线索叙写了自己生命历程中哪两份 难以割舍的目送?分别表达了自己怎样的情感?(4分) 割 别表 自 样 情 ( )9、“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这是本文的题记,清 你结合文章第9段和第16段的内容说说作者意在告诉我们 什么?(6分)8
3、真题解析——明确备考方向 真题解析 明确备考方向 重点题型分析 B卷:现代文阅读 目 送 10、按要求对文中A、B两处画线句进行鉴赏。(5分) (1)从A句中任选一个你认为最有表现力的词语,进行 简要品析。(2分) 简要品析 (2分)3、真题解析——明确备考方向 真题解析 明确备考方向 重点题型分析 B卷:现代文阅读 目 送 11、《目送》 文红遍东南亚,在美国影响也很大。读完 11、《目送》一文红遍东南亚,在美国影响也很大。读完 此文,你能说出它流行的原因吗?请结合你的阅读体验谈 谈自己的看法。(3分)(2)从表达效果的角度简要赏析B句。(3分) (2)从表达效果的角度简要赏析B句 (3分)3、真题解析 3、真题解析——明确备考方向 明确备考方向 重点题型分析 B卷语言运用 12.某校中学生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以 住宅区的 12 某校中学生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 以“住宅区的 命名”为题进行调查。调查中发现,过去,市民的住宅区 通常被称作“职工宿舍”“家属大院”等。如今,不少住 常 作 家属 等 今, 少 宅区有了像“西子香荷”“水韵花都”“南薰别院”“漾 日湾畔”之类的名字。同时,调查中还发现以“戛纳 湾 湾”“莱茵河畔”“加州风景”“威尼斯花园”等洋名来 莱茵河畔 加州风景 威尼斯花园 等洋名来 命名的住宅区也很多,细数这类住宅区的名字,差不多能 拼出欧美地图,有市民戏称“欧风美雨满华夏,错把故乡 作他乡”。3、真题解析 3、真题解析——明确备考方向 明确备考方向 重点题型分析 B卷语言运用 (1)从以上有关“住宅区命名”的调查中,你能得出哪 两点结论?请简要概括。(4分)( ) (2)根据以上调查,请你就“如何为住宅区命名”这一 ,请 命 问题,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两条建议。(4分)9
3、真题解析——明确备考方向 真题解析 明确备考方向 重点题型分析 B卷语言运用 (3)请参照示例,用富有 定文采的语言(至少用 种 (3)请参照示例,用富有一定文采的语言(至少用一种 修辞手法),对下面住宅区名称的丰富内涵进行阐释。 (任选其一)(4分) 参考示例: 筑于山边水畔的“山水人家”:“智者乐水,仁者乐 山。”亲近山水,融自然于呼吸之间;构筑诗意,享优雅 于生活之中。 于生活之中 ①立于静水浅溪之旁的“在水一方”:3、真题解析 3、真题解析——明确备考方向 明确备考方向 重点题型分析 B卷语言运用 ②处于喧嚣繁杂之间的“隐庐”:(4分)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