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论文(经典6篇)
浅析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论文 篇一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具有重要意义的教育形式,其本质在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情操。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通过教育过程中的思想引导和政治社会化,影响学生的思维方式、行为模式和生活态度,实现教育目标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首先,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在于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世界观是人对世界的整体观念,人生观是人对人生的态度和看法,价值观是人对价值的认识和评价。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通过思想引导、教育活动和教育内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他们具有正确的认识和评价能力,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
其次,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在于培养学生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情操。政治是社会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公民都应该具有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情操。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通过政治理论教育、政治实践活动和政治思想引导,培养学生正确的政治观念和政治信念,使他们具有崇高的政治情操和坚定的政治立场,为社会主义事业和国家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最后,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在于影响学生的思维方式、行为模式和生活态度。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全面的教育形式,它不仅仅是灌输知识,更重要的是影响学生的思维方式、行为模式和生活态度。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引导他们形成积极向上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态度,为个人的成长和社会的进步提供有力支撑。
综上所述,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在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情操,影响他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模式和生活态度。只有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我们才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浅析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论文 篇二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重要的教育内容,其本质在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和政治立场,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社会责任感。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通过教育活动中的思想引导和政治社会化,影响学生的认知水平、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实现教育目标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首先,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在于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和政治立场。在当今社会,信息爆炸、价值多元,学生容易受到各种错误思潮和不良信息的影响,导致思想观念的混乱和政治立场的模糊。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要通过思想引导、教育活动和教育内容,引导学生理性思考、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和政治立场,使他们具有明晰的思维逻辑和坚定的信念信仰。
其次,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在于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社会责任感。人生态度是人对人生的态度和看法,社会责任感是人对社会的责任和担当。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社会责任感,引导他们珍爱生命、珍惜机遇,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为社会和他人奉献自己的力量。
最后,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在于影响学生的认知水平、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全面的教育形式,它不仅仅是灌输知识,更重要的是影响学生的认知水平、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引导他们形成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为个人的成长和社会的进步提供有力支撑。
综上所述,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在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和政治立场,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社会责任感,影响他们的认知水平、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只有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我们才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浅析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论文 篇三
摘要:从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属性应满足两方面要求出发,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属性可概括为政治性,通过进一步区分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和本质属性,把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属性界定为:以促进受教育者政治社会化为主要目的的社会实践活动。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政治性;实践性
中图分类号:G65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3)06-0286-02
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中最根本的问题。近年来,学术界就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研究取得了不少有价值的研究成果,深化了对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认识,但至今仍有许多问题未能认识清楚,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建设和实践操作。因此,准确界定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立学之本,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和本质属性能否等同混用
一个事物既有一般属性,也有本质属性。事物的本质属性是指事物固有的,决定事物性质、面貌和发展的根本属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属性是思想政治教育固有的且决定思想政治教育的性质、面貌和发展的质的规定性。它包括两方面:
第一,本质属性应贯穿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始终,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最普遍的固有属性且规定和影响其他派生属性;
第二,本质属性应是思想政治教育变化发展的根据。本质是事物所固有的普遍的相对稳定的内部联系。“本质在事物中居于决定性地位,是事物的全体,事物的实质,是事物的内部联系,是决定事物性质和发展趋势的东西。”[1]本质和本质属性虽都体现事物的内在规定性及与他物的差异性,却具有不同的辖域和侧重。从其二者的联系来看,本质属性是本质的外化表现,本质来源于对本质属性的把握。从区别上来看,本质讲的是事物的性质,本质属性讲的是事物的状态。“在哲学领域内,本质通常与现象相对;本质属性则侧重强调根本区别,与共有属性或普遍属性相对。据此,不难看出本质与本质属性的联系与界分。”[2]因此,正确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首先要正确区分本质和本质属性的关系,找准认识的思路,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真正本质。
二、思想政治教育本质属性的界定
正确界定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属性,必须要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脉络。笔者认为,正确界定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属性就要理清思想政治教育同其他事物之间的关系;正确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部矛盾;正确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中心内涵;科学分析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运行机制。以便更好的以科学的理论观点和知识指导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活动,从而发挥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理论的应有作用。
1.从思想政治教育与其他事物间的关系来界定其本质属性。本质属性是思想政治教育诸属性中最一般的属性,它最集中、最突出地反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思想政治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显著标志。从思想政治教育所处的社会结构来看,它是上层建筑的一部分。自阶级诞生以来,政治性始终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存在之基、发展之源,思想政治教育的其他属性无不从属或衍生于政治属性;鲜明的政治性是思想政治教育区别于其他教育活动的特有属性,其他学科虽然也内含政治内容,政治教育,但其侧重是进行科学文化教育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其次,政治性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贯穿性和共同性。古今中外,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论、原则方针、目的目标、任务内容无不以政治内容、政治教育为主导和侧重,以实现政治目的、政治任务为方向和指引。再次,政治性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内在性,政治属性是对思想政治教育表象的终极抽象和提炼,是对思想政治教育一般属性深度开掘的必然结果。
2.从思想政治教育内部矛盾来界定其本质属性。“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诸多因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矛盾系统。这一矛盾系统包含各种矛盾,其中有一个起决定作用的基本矛盾。这一基本矛盾的存在和发展,规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同时它还能把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不同属性区别开来,因此这个基本矛盾反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其基本矛盾是经思想政治教育者传递的统治阶级要求与教育对象现状之间的矛盾。”[3]这里的“要求”和“现状”是指政治素质,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质是统治阶级要让自己的政治文化为教育对象所接受,并付诸于行动中。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质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教育党员群众,提高马克思主义的素质即政治素质,从而自觉地为完成党和国家的任务而奋斗,其中最重要和最困难的是进行政治信念的教育。由此,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矛盾体现为政治性。
3.从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中心内涵来界定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属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决定本学科的中心概念的内涵。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中心概念,政治性从根本上规定了这一概念。以政治性为本质规定的思想政治教育概念不仅能说明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体系,而且能说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系统,即在它们的各个环节和部分都有必不可少的“政治内涵”。就党的思想政治教育来说,其基本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核心内容是政治教育内容,主要目的和功能是提高人的政治素质,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这一工作的领导者是中国共产党,主力军是政工队伍,制度依托于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等。所以,尽管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各个时期有不同的特点,但它的政治特征是一贯的,而且是十分明显的。所以,思想政治教育学的中心概念本质上在于政治性。
4.从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运行来界定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属性。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现实的社会实践活动,具有很强的现实性、社会性和政治性。“这里的政治性不仅指政治性质,而且同时指政治行政,即思想教育活动是由执政党直接决定的,并且是由政治行政系统直接组织贯彻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系统中心与执政中心是同一的”[4]。在实践中,连思想政治教育所必须的信息主要也是由这个中心提供,并通过纵向在传递。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通过政治行政系统来进行实施;基于此特点,保证了思想政治教育与党和国家中心任务的一致性、同步性和坚持为现实服务的中心任务。基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分析,不难发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属性当属政治性。政治性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根本性。
三、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
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问题决定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范畴、功能、目标、内容及其发展方向,也决定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属性。而本质和本质属性却具有不同的辖域和侧重。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界定应在正确区分本质和本质属性的基础上进行把握,这样才能抽绎和提炼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
思想政治教育,本质而言是以促进受教育者政治社会化为主要目的的社会实践活动。政治社会化指受教育者的政治素质逐步满足社会、阶级要求的过程。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性,即政治社会化
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主体是统治阶级或政党,主要内容是用统治阶级、政党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等教育约束成员,对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灌输的思想明显带有阶级利益性,根本目的是通过宣传、教育使社会成员接受其思想意识、价值观念来满足社会、本阶级和政党的需要以实现国家和社会的长治久安。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政党,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目标、任务、指导思想上具有人民性,但我们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同样具有政治性,同样是为党的阶级利益服务的,也是通过宣传、教育使社会成员逐步实现政治社会化的需要,以便更好的为社会服务。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旨,即社会实践活动
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性,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性和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有效性。在社会生活中表现为与其他实践活动的结合与渗透,它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旨所在。
1.思想政治教育是以人为实践对象的活动,其出发点和归宿点都是实践。首先,从出发点来看,思想政治教育不可能脱离现实的、具体的人的思想进行教育,只能从现实的人、具体的人的实际出发开展教育。从人的思想实际出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分析思想形成、发展、变化的实践基础和客观原因,决不能脱离人的实践活动和客观条件,空洞抽象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其次,从归宿点来看,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要帮助人们形成正确的思想,提高其思想政治素质。而正确思想的形成和思想政治素质提高的动因,归根结底来自于社会实践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所以,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从实际出发,帮助人们实现认识上的飞跃,提高思想政治素质,而且要帮助人们运用正确思想指导实践,完成从认识到行动的飞跃;不仅要引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更重要的是要引导人们去能动地改造世界,并在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同时也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所遵循的知行统一、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统一、改造主观世界与改造客观世界的统一的原则,充分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旨所在。
2.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只能在实践中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有无效果只能在社会实践中检验。离开实践谈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就会失去客观的衡量准则,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观随意性。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思想政治教育与经济工作、业务工作等实际工作相结合。只有这样,正确的理论、思想才能真正发挥导向和激励作用。
不容置否,“促进受教育者政治社会化”这一要旨,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也无论本土和异国,都曾经是、而且必将永远是思想政治教育这一特殊现象的永恒主题和发展主线,是思想政治教育永恒希求的目标。而且可以肯定的说,无论时代如何发展,社会如何进步,思想政治教育的任何教育内容和教育形式终归是要受制于政治要求,衍生或附着于政治之上的。
参考文献:
[1]许征帆.马克思主义辞典[K].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1987:227.
[2]崔健,邓艳葵.近年来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研究述评[J].实事求是,2010,(3).
[3]邱伟光,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108.
[4]孙其昂.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探讨[J].南京师大学报,2002,(5).
浅析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论文 篇四
摘要
:努力打造让大学生受益终生的课程,不断提高教学实效性,这是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目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深处教学一线,肩负建构以人为本、师生互动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新范式的重任。本文将就思想政治教育范式转换内涵及本质特征进行深入探讨。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范式;转换;内涵
托马斯·库恩是美国著名的科学哲学家。他最早提出了科学革命的结构性变革,自此之后“范式理论”随之诞生,这一在科学研究领域非常重要的理论相应的在自然科学以及社会科学领域中普及开来。随着这一理论的发展,也深刻的影响了高校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思想政治教学工作的教师,这只队伍的研究对象中相应的也出现了“范式”概念。尽管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表现出明显的“中国特色”的独特方法,然而时代的发展进步会促使原有的教育模式在教学实践中由旧范式向新范式转变,这是由轰轰烈烈的中国改革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现实决定的。
一、思想政治教育范式转换的内涵最初在社会科学方法论领域“范式”概念被普遍采用
库恩认为范式主要是指科学研究中“那些公认的科学成就,它们在一段时间里为实践共同体提供典型的问题和解答”。库恩以后的研究者,将“范式”的外延概念加以扩大,一般被理解为在相同的研究领域内针对某些问题,有共同认知的研究者遵循共同价值取向,达成一致的看法和观点。因此,我们可以推断思想政治教育范式就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工作者们针对其共同的研究领域内对某些理论问题有共同的价值取向和理论认知。基于看法或观点的差异,相应的被划分为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主张和流派,多元化的思想政治教育范式也就随之形成。正如任何事物的认识过程都是由浅入深不断发展的过程一样,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也不例外,是一个不断变化动态提高的过程。现代社会的开放和发展考验人的生存能力和接纳新事物的能力,要求我们的思想紧跟时代步伐。很显然,传统的强调“灌输”式的僵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时代进步需要。特别是深处在网络新媒体高度发达的时代,在“微文化”流行的背景下,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教师和学生是单纯的施教与受众,即一方单纯的传授知识另一方被动的接受知识,展现出主、客体间的对立。而新时期的教育则体现出学生主体性的高扬,师生双方是一种“互为主体”的关系。
二、思想政治教育范式转换的本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思想政治教育范式转换的本质进行理解:
第一,在动态中转换创新。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范式有闭门造车的危险,容易自我设限、束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最明显的特征是表现其可贵的包容性,充分容纳来自世界、社会及每个个体及其他学科的一切优秀元素。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外延式的,往往采取形式主义的评判标准。例如:做几场政治报告、开几次会议、多少学生党员以及学生的分数如何等量化指标。教育范式的发展是静态的、均质的;而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范式是内涵式的,教育范式的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终极目标,注重教育的质量和实际效果,在动态发展中不断提高教学理念和方法。
第二,内涵的转换。原有的旧范式注深受工具理性的束缚,政治性是唯一的目标,要求人绝对服从,禁锢人的思想,导致人不能有创新性的思维;而新范式更强化培养人的主体精神和创新素质,在教育本质上强调人的终极关怀。在强调思想政治教育本质功能的基础上,更加考虑到为人的全面发展服务的价值意义。
第三,方法的转变。传统教学方法只是教师单方面传授、灌输,授课结果如何不做考察;而新范式启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开发自我思考的能力,同时给予教师反馈,激发教师的授课积极性,体现了“教学相长”。
第四,目标的转换。旧范式把培养“政治人”当做唯一的教育目标,新范式意识到“人”之为人的真正本质,是要通过一定社会关系体现出来的,人还兼具有社会性,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要促进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的转换,实质上是思想政治教育哲学的重构,是思想政治教育哲学观点、理论体系、研究规范和研究方法等方面进行的整体性变革。要求我们在动态发展的过程中传承和创新并不断超越。特别强调的是,范式的转换或变革并不是新范式完全否定旧范式,而只是“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剔除不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部分,保留合理部分并将会融入新的范式当中,并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进步、创新。
三、思想政治教育范式转换研究应注意的问题如前所述
固然是库恩把“范式”概念引入学术研究的高处,从而引发学术界的广泛推崇;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同样也是“库恩范式”引起了学术界对这一概念过度的滥用,并引起很大争议。在此之后,甚至库恩自己也很少使用这一概念,而是寻找相近的词语代替。由此,这就提醒我们在进行学术研究时,必须明确“范式”的准确的概念。
浅析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论文 篇五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重要性和方法
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创新的重要性
要想知道如何进行有成效的改革创新,必须先明确创新的重要性在哪。我国是一个政治思想高度统一的社会主义国家,政治思想教育在对青年人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阶段,发挥着及其重要的影响和导向作用。高校的政治思想教育课就是打开掌握大学生思想教育着一扇大门的一把钥匙。重视和保护我们的优良传统是我党一贯的政治优势,当代大学也是把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作为衡量一个大学生是否合格和优秀的重要考核标准。我们的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一直在进行着深刻的改革。改革是一种与时俱进的表现,是高校开拓创新的本质特征。因此在不同的时期阶段思想政治教育都有着不同的要求。例如在革命战争年代,一切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问题当然是阶级斗争,也就是政权问题。当这一问题解决以后,建设时期又会有建设时期的全新要求,我国进行了30多年的改革开放又进入到了一个攻坚克难的新阶段。高校政治教育的改革自然是理所应当的,更是顺应社会潮流的。
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创新方法
①要树立大的宏观思想,正确的认识资源配置。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很多从前不受到普遍关注和重视资源配置,其重要性正在一步步的显现出来。应当树立长远的战略意识和战略眼光。提前认识到列入人才、技术、网络宣传等等方面的重要性,充分意识到这些因素的发展空间。构筑较为深远的教育战略意图,把握好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同时更需要高瞻远瞩,紧跟党的教育战略动向。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其他诸多方面紧密的结合起来。
②把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与校园政治文化建设相结合,使校园政治文化建设应当在校园各项文化建设当中起到“领头羊”的作用,只有把握正确的校园政治文化建设方向其他方面的文化建设工作才可能有一个明确的路线和方向。高校政治文化体系的建设绝非一朝一夕所能完成,其中应该加强以人为本理念式教育,着重发挥和体现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③为了给高校学生创造更加优良的学习环境和氛围,党委应该要发挥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当中的主导作用,不仅要有全局的规划和管理,更应该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④资源共享是提高资源利用率的最快捷的途径,由于高校自身条件的限制,思
想政治教育资源太过于分散,合理的建立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库,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保证一定区域内的教育资源的循环利用,有效的整合并实现资源共享。
二、结束语
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各项教育当中最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他作为大学生思想道德观念形成的一个重要导向。是串联大学各科各项教育之间的“串联绳”只有把握好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方向,正确的认识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重要性。才能促进高校各项教育工作的全面发展。
浅析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论文 篇六
1数学思想的基本内涵
数学思想方法是前人探索数学真理过程中的精髓。而数学思想,是指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反映到人的意识之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它是对数学事实与数学理论的本质认识,是知识中奠基性的成分。首先,数学思想比一般说的数学概念具有更高的抽象和概括水平。其次,数学思想、数学观点、数学方法三者密不可分。如果人们站在某个位置、从某个角度运用数学方法去观察和思考问题,那么数学思想也就成了一种观点、一种认识。数学思想是对数学理论和方法在更高层次上的提炼和概括,属于理性认识的范畴。数学思想具有概括性和普通性,而数学方法它具有操作性和具体性。作为数学思想,它不仅比数学方法处于更高层次,而且是数学知识、数学方法的精髓和灵魂,其运用和发展有助于知识得到优化,有助于理性认识迅速构建,有助于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数学思想具有概括性和普遍性,数学方法具有操作性和具体性。数学思想是数学方法的理论基础和精神实质。数学思想都是通过某种方法来体现,而任何一种数学方法都反映了一定的数学思想。高职数学中的基本数学思想有:
(1)符号化与变元表示思想。包括符号化思想、换元思想、方程思想、参数思想。
(2)集合思想。包括分类思想、交集思想、补集思想、包含排除思想。
(3)对应思想。包括映射思想、函数思想、变换思想、数形结合思想。
(4)公理化与结构思想。包括基元与母结构思想、演绎推理思想、数学模式思想。
(5)数学系统思想。包括整体思想、分解与组合思想、状态运动变化思想、最优化思想。
(6)统计思想。包括随机思想、抽样统计思想。
(7)辩证的数学思想。包括数学范畴的对立统一、普遍联系相互制约、量变质变、否定之否定、数学化归、极限思想。
(8)整体与局部思想。高职数学中所蕴含的这些丰富的数学思想,它们与其基础知识、基本方法一起构成了高等数学的主要内容。同时,又由于这些思想往往隐含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里,也就伴随着数学思想产出、发展和完善的过程。随着科学技术和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数学思想其内涵也是会更丰富的,内容也是会不断的延展的。
2数学思想对高职数学教学的启示
2.1数学思想在数学教材内容体系中的呈现
高等职业院校的数学教学是以应用为重点,必需够用为度,突出职业教育特色。因此,使学生掌握日常生活、生产中必备的数学知识,能以数学为工具解决一定的实际问题应作为高职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数学方法是指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包括数学内部问题和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所采用的各种方式、手段、途径等,其中包括交换数学形式。但数学教材并不是这种探索过程的真实记录。恰恰相反,教材对完美演绎形式的追求往往掩盖了内在的思想方法,颠倒了数学真理的发现过程。整个高等数学其主要思想观点就是运动与变化的观点,以运动与变化的观点去考察问题,从运动与变化中去认识事物,这是唯物辩证法在数学中的反映。例如,高等数学就是从圆的内接正多边形面积的变化中去认识圆的面积,从割线运动中去认识切线,从平均速度的变化中去认识瞬时速度等等。而初等数学基本上不涉及运动与变化,只是在几个相对固定量的关系中从已知求未知。研究对象从初等数学主要研究常量的运算和固定不变图形的性质,反映运动与变化的数学概念是变量与函数,到高等数学是以变量及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函数作为研究对象。
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是极限,这是因为在数学和科学技术应用发展中,所带来出现的问题表现出的矛盾,如“曲”与“直”、“均匀”与“非均匀”等等,虽然各自的具体意义千差万别,但表现在数量关系上都归结成“近似”与“精确”的矛盾。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方法就是极限方法,借助于这实质上深刻的辩证法,使人们清楚地看到,定不变的事物是过程、运动的结果。高职数学内容全面,结构严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初步获得从数和形两个方面洞察现实世界、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它能提高学生的科学和文化素质。找到他们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调动和激发学生在教和学中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潜能,为学生后续课程学习的奠定必需的数学基础。使学生明白高等数学这门课程正在渗透到许多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当中。高职数学既是工具,又是文化,学生自身也要加强对高等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才能获得掌握和认识新理论、新知识、新方法强有力的工具。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应使数学思想的精神得以完整的体现。使学生了解和认识一个较为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
2.2数学思想是课堂教学实施的精髓,是学生能力培养的核心指导思想
数学既有一般科学的特征,又具有横向移植的特点,因而在整个科学领域中有着广泛应用。数学方法是指用数学语言表述事物的状态、关系和过程,并加以推导、演算和分析,以形成对问题的解释、判断和预言。数学思想以解决问题为根本,指导人们从数学概念、命题、规律、方法和技巧的本质认识中获取解决自然科学、技术科学或社会科学等各个方面问题的具体途径、策略和手段。数学是集严密性、逻辑性、精确性和创造性与想象力与一身的学科。它的这些特点决定着高职数学教学培养目标是使受教育者不仅具有一定的数学素质和应用数学知识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要使学生通过学习数学,更具有敏锐的洞察能力、分析归纳和逻辑推理能力,将抽象性的逻辑思维和创造性的发散思维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现代科学技术所面临的许多问题。
进入高职学习的学生,他们在面临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形式上都发生了重要的变化。目前对于入学的高职学生群体中体现入学起点较低,中学数学基础知识的能力水平参差不齐,由于高职数学要求的是“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须够用为度”教学原则,教学时间和教学内容上都进行了压缩和调整,对教师要求备课中要深入钻研教材和参阅有关参考材料,要善于从具体的数学知识中挖掘和提炼出数学思想方法,要预先把全书、每单元章节所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及它们之间的联系搞明确具体,然后统筹安排,有目的、有计划和有要求地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首先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注重运用启发式教学原则,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备课充分、规范,教学态度端正,治学严谨,关心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教师在教学应教育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调动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深刻去体会数学思想的作用和意义,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能力,锻造学生的辨证观。例如,导数概念在工程技术上更多的是被称为在一点的变化率,在数学课上强调这一点,可使学生迅速地接受专业概念的数学描述;另一方面还要对数学概念的实质分析透彻,以使学生能够意识到哪类专业问题可以使用相应的数学概念去表述,应用相应的数学知识去解决。对于习题课的教学中,要尽可能注意避免陷入模式化的算式形式,着重要以应用为中心,生动活泼地突出应用,引导和启发学生运用数学思想和方法去思维,而去解决实际问题作用,也还要能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意识到数学的意义,从中领略到自己需要的东西。
2.3数学知识背景学习能深化学生对数学思想的认识
学生在数学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材是按知识的体系编写的,是逻辑的,严谨的。对于知识产生的背景和解决的过程介绍的甚少。适当地给学生介绍有关数学发展史,适时开展一些数学讲座如“数学热门话题”,“数学史上的三次危机”等,开阔学生眼界。在高职数学教学中适时去介绍和挖掘教学内容与所学专业和实际生活中实例的联系,也会对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起到一定的作用,对他们也能够形成良好思维和学习兴趣也有帮助。这样既能突出高职的培养目标,学生充分了解数学的发展、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战胜困难的决心,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2.4数学思想对教师素质的要求
数学知识在当今的国民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同时也在不断的知识扩充和延展。对于我们教师来说,自己知识的学习和提高从来都是必要的,也是重要的。同时,数学教师还应充分发挥其自身的人格魅力,以增强数学教学的实效性。这样的高职数学教学中,自然也会对教师素质的要求会更高。面对高职学生的能力培养,同时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让教师和学生都要意识到数学知识的传授和学习,不单单仅是各自单方面所要完成的任务,也是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对学生的数学素质、科学的思维能力建立与培养的过程。这样才能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出基础知识扎实,应用能力好,具有良好品格的高等技能型适用人才。
3结论
数学思想的教学,能够使学生真正达到理解、掌握和运用数学知识的目的,从本质上理解数学科学,能够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创造力。数学教学中数学思想的有效的运用,也是改善和提高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和方法。能够逐步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习惯,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满足当今社会对高职学生的要求和需要地实现,使他们成为具有一定理论基础和实践运用能力强的社会主义建设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