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黄昏片段教学设计【精简3篇】
美丽的黄昏片段教学设计 篇一
在这个教学设计中,我们将以美丽的黄昏为主题,通过片段教学的形式,引导学生感受黄昏时分的宁静与美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想象力。
**教学目标:**
1. 通过欣赏黄昏的美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让他们学会用心感受生活中的美好。
2. 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引导他们用文字表达黄昏的美丽场景。
3.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他们能够准确描述黄昏时分的景象。
**教学内容:**
1. 带领学生观赏黄昏的图片或视频,让他们感受黄昏时分的美丽场景。
2.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黄昏的景象,包括天空的颜色、云的形状、太阳的余晖等。
3. 分组讨论黄昏带给他们的情感和联想,鼓励学生展开想象,写出自己心中的黄昏之美。
**教学过程:**
1. 引导学生观赏黄昏的图片或视频,让他们感受黄昏的美丽和宁静。
2. 让学生用几句话描述自己眼中的黄昏,鼓励他们用形象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3. 分组讨论黄昏给他们的情感和联想,鼓励学生展开想象,写出自己心中的黄昏之美。
4. 让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的作品,分享彼此的感受和想法。
5.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感受美好事物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加留意身边的美丽场景。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让学生在感受黄昏的美丽中,培养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感悟能力。
美丽的黄昏片段教学设计 篇二
在这个教学设计中,我们将以美丽的黄昏为素材,通过不同形式的活动,引导学生感受黄昏时分的美好,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学目标:**
1. 通过观赏黄昏的图片或视频,培养学生对自然美景的欣赏能力。
2. 通过黄昏主题的绘画活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3. 通过黄昏时分的音乐欣赏,让学生感受音乐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教学内容:**
1. 观赏黄昏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感受到黄昏时分的美丽场景。
2. 组织学生进行黄昏主题的绘画活动,让他们通过画笔表达自己眼中的黄昏之美。
3. 欣赏与黄昏相关的音乐,引导学生用音乐的语言感受黄昏的美好。
**教学过程:**
1. 引导学生观赏黄昏的图片或视频,让他们感受到黄昏时分的美丽和宁静。
2. 组织学生进行黄昏主题的绘画活动,让他们用画笔表达自己眼中的黄昏之美。
3. 欣赏与黄昏相关的音乐,让学生用音乐的语言感受黄昏的美好。
4. 让学生展示他们的绘画作品和表演,分享彼此的感受和想法。
5.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美与音乐的结合,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加欣赏音乐和美丽的事物。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让学生在感受黄昏的美丽中,激发出更多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他们在音乐与绘画中感受生活的美好。
美丽的黄昏片段教学设计 篇三
美丽的黄昏片段教学设计
《美丽的黄昏》是一首3/4拍的欧美歌曲,由三个乐句构成,每个乐句六小节,歌曲短小而优美。针对这个素材,我首先将歌唱教学中的节拍感知作为本课教学的中心点,让学生在歌唱教学中表现出三拍子的韵律美感,所以我抓住了三拍子的愉悦感和强弱规律这两个点对节拍感知这个教学内容展开教学。一、歌唱教学中的节拍感知
第一步:听觉感知。
从听觉入手,通过肢体律动的体验暗示来获得三拍子的愉悦感和强弱规律。具体操作如下:
▼师生律动。
在优美的三拍子音乐中,学生安静地走进教室坐好,教室用无声的体态律动暗示学生随音乐晃动身体。律动中:
▼师:这段音乐带给你怎样的感受呢?
生:有的学生说柔美的,有的说甜美的,还有的说是缓慢的……
(板书:愉悦感)
师:让我们继续感受这份愉悦。
▼继续律动,感受愉悦:
▼师:为什么这段音乐能传递给你这种愉悦感?你找到了她的强弱规律吗?
生:自由回答---强调强弱弱
(板书:X X X——X X X)
师:用身体用心感受这个规律带来的美秒感。
【设计意图】:通过聆听这段音乐,不是从视觉上、直觉上的说讲中提炼、再现已有的三拍子知识经验,而是让学生在身体地律动中捕捉体验到。
第二步:三拍子节奏练习。
利用歌曲伴奏让学生用肢体动作找寻歌曲中的强弱规律,在此体验基础上让学生拍打基本节奏型和歌曲中的节奏。具体操作如下:
▼师:我这里还有一首三拍子的歌曲,请你用无声动作告诉我它的强弱规律
▼学生自由地根据歌曲的节拍表现三拍子强弱,教师则用演示小圆片的方式表现:在每一小节的强拍上移动一个音符圆片,从而组成一条三拍子的节奏练习。)
X X X | X X X | X X X | X X X | X X X | X X X |
▼老师改变基本节奏,问:谁能来试着拍打一下呢?---全班配伴奏拍打节奏。
X — X | X— X | X — X | X X X | X — X | X X X |
(设计意图:让孩子们对三拍子的感知从感性上升到理性高度,同时这也是教师捕捉孩子认知能力的最佳时机。)
二、二声部的轮唱教学处理
《美丽的黄昏》是一首轮唱作品,按照传统的教法就是先分声部再合唱,但我在教学中发现这么长的12小节的轮唱对三年级上学期的孩子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于是我把它改编成了一首简易的6小节二声部合唱曲,将第一乐句和第二乐句进行三度叠加。
第一步:通过玩捉迷藏的游戏学唱第一乐句。具体操作:
1、单音音准练习——“玩捉迷藏”:请一个小朋友上来翻动节奏后面的音符,其余的同学唱出来,在游戏中不断听唱1、2、3、4四个单音。(刚开始的几个音由钢琴带领学生演唱,后面的一些音由学生独立演唱,如发现不准,钢琴进行校对)
2、哼唱第一个乐句:拿起小手边听边画,再边画边唱,从跟琴唱到轻唱、加上换气点的`唱、带上三拍子的愉悦感与强弱规律演唱。
1 — 2 | 3— 1 | 4 — 3 | 3 2 1 | 4 — 3 | 3 2 1 |
【设计意图】通过这样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小步子教学,让孩子们的演唱做到“稳、准、美”
第二步:通过“找朋友”和“紧急刹车”的游戏,交叠式的加入第二乐句的学唱,使歌唱从平面拉升到立体。具体操作:
1、在学生演唱第一乐句的同时加入教师3、5、6的长音演唱。
2、再次品味师生合作的美感。
3、找上三度音:钢琴起音,学生看着老师的手势找上三度。
4、形成简单的二部,让学生排第二个乐句的图形普。
3 — 4 | 5— 3 | 6 — 5 | 5 4 3 | 6 — 5 | 5 4 3 |
5、玩紧急刹车的游戏,看指挥唱“1——”。(学生不断地循环演唱第二乐句,根据老师刹车的手势,随机地转到1——长音的演唱。)
【设计意图】:这样既巩固学唱第二个乐句,而且还为歌曲演唱中第二声部的结束小节做好了隐性的收尾,免去
最后的说教环节。另外,在学习旋律的过程中,我不时地强调学生注意歌声表现好愉悦感和强弱规律。6、交叠式的二部合唱,孩子们看着老师的指挥完成演唱。(由第一乐句先唱,等第二遍时第二乐句加入,体现渐入叠加式的教学理念)
7、聆听范唱,找到自己的声部。
8、在老师的指挥引领下完整表现合唱。
教学反思:二年级的学生接触双声部歌曲不多,并且本首歌曲中的轮唱有一定的和声要求,因此我们不可能要求学生在一堂课中就能做得尽善尽美。但我们都知道音乐具有弥漫性,音乐的弥漫性也体现在它的消化与吸收需要一个时间的过程。所以,我能想到的最佳结果是:学生基本掌握歌曲的演唱,明确双声部的进行,同时会主动地去表现歌曲意境。如果要唱到娴熟、完全准确,我想那将需要一个有计划地、长期的过程。所以我给这课的定位是:抛砖引玉、承上启下。
江东中心小学 杨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