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原遗址(最新5篇)

周原遗址 篇一

周原遗址:探寻古代华夏文明的起源

周原遗址位于河南省巩义市,是中国历史上一处重要的古代遗址,也是研究华夏文明起源的重要场所之一。这一遗址的发现,对于揭示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历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周原遗址的发现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当时在这里发现了大量的青铜器、玉器、陶器等古代文物,这些文物的出土,为研究古代华夏文明的起源提供了重要的依据。根据考古学家的研究,周原遗址是中国古代文明发展的重要节点之一,这里保存了大量的古代遗迹,反映了古代华夏人民的生活、生产、宗教等方面的情况。

在周原遗址的研究过程中,考古学家们发现了大量的青铜器,其中包括铜器、铜器、铜器等。这些青铜器的出土,为研究古代华夏文明的冶炼、铸造技术提供了宝贵的资料。通过对这些青铜器的研究,可以了解古代华夏人民的生产水平、工艺技术等方面的情况,进而揭示古代华夏文明的发展历程。

除了青铜器之外,周原遗址还发现了大量的玉器、陶器等古代文物,这些文物的出土,为研究古代华夏文明的艺术、文化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参考。通过对这些文物的研究,可以了解古代华夏人民的生活习俗、宗教信仰等方面的情况,进一步揭示古代华夏文明的独特魅力。

总的来说,周原遗址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见证,它的发现和研究,为我们了解古代华夏文明的起源、发展历程提供了重要的线索。通过对这一遗址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认识古代华夏人民的智慧、勤劳和创造力,感受到古代华夏文明的璀璨辉煌。

周原遗址 篇二

周原遗址:古代文明的珍贵遗产

周原遗址位于河南省巩义市,是中国古代文明的珍贵遗产之一。这一遗址的发现,为我们了解古代华夏文明的起源、发展历程提供了重要的线索,也为我们认识古代人类社会的演变过程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周原遗址的发现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当时在这里发现了大量的古代文物,这些文物的出土,为我们揭示古代华夏人民的生活、生产、宗教等方面的情况提供了重要的依据。通过对这些文物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古代华夏文明的特点、特色,感受到古代华夏文明的独特魅力。

在周原遗址的研究过程中,考古学家们发现了大量的青铜器、玉器、陶器等古代文物,这些文物的出土,为我们了解古代华夏文明的冶炼、铸造技术、艺术、文化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线索。通过对这些文物的研究,我们可以揭示古代华夏人民的智慧、创造力,感受到古代华夏文明的璀璨辉煌。

除了文物之外,周原遗址还保存了大量的古代建筑遗迹,这些遗迹的发现,为我们了解古代华夏人民的生活、生产、宗教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线索。通过对这些遗迹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古代华夏文明的社会结构、政治制度、宗教信仰等方面的情况,进一步揭示古代华夏文明的丰富内涵。

总的来说,周原遗址是中国古代文明的珍贵遗产,它的发现和研究,为我们了解古代华夏文明的起源、发展历程提供了宝贵的线索。通过对这一遗址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认识古代华夏文明的独特魅力,感受到古代华夏人民的智慧、勤劳和创造力,从而珍惜和传承古代文明的宝贵遗产。

周原遗址 篇三

周原遗址 篇四

周原遗址(Zhouyuan Site)是公元前11世纪到前8世纪的大型古遗址,出土了大量卜骨和卜甲,以及大量珍贵的国宝青铜器。周原是周文化的发祥地和灭商之前周人的聚居地,其中心在今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岐山一带,东西长达70公里,南北宽约20公里。20世纪50年代后期起,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西北大学、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等单位先后在此调查、试掘。周原遗址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十大考古之一、北京大学教学点。

目录 简介建筑基址出土文物旅游指南 简介 地理位置

周原遗址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心在今陕西宝鸡扶风、岐山一带,是周文化的发祥地和灭商之前周人的聚居地。这一地区北倚岐山,南临渭水,形如高阜,海拔900米。东到今武功,西到今凤翔、宝鸡一带。东西长达70公里,南北宽约20公里。

历史渊源

公元前12世纪末至前11世纪初,周人的首领古公亶父率领族人迁至此地,开始营建城郭,作为都邑之用。公元前11世纪后半叶,周文王迁都丰都后,周原仍是周人的重要政治中心。西周末年,由于西戎入侵的破坏,遂成废墟,废弃不用。周原地处关中平原西部,这里土地肥沃,气候温和,四季分明,自古以来就是人类繁衍生息的理想之地,《诗经》曾用“周原膴膴,堇荼如饴”的诗句

赞美周原。三千多年以前,居住在豳(今陕西长武、彬县一带)的姬姓部落,由于经常受到戎狄的侵扰,在其首领古公但亶父率领下,举族迁徙,“渡漆、沮、逾梁山,止于岐山下”,定居周原,建立了岐邑,经古公亶父、王季、文王三代在这里励精图治,国力日强,左为殷商“三公天下有其二”的西方强大的诸侯国。 周原作为周人重要发祥地和祭祀天地、祖宗、神祇的圣地,一些重大国事活动都在此举行,西周灭以后,岐邑毁于兵火,但周人在周原的活动留下了极为丰富的文化遣存。西汉宣帝神爵四年(公元前58年),周原就开始发现西周青铜器,此后各代,不断有重要青铜器出土,其数量之多,器型之大,造型之美,铬文之珍贵,实为罕见。素有“青铜器之乡”的美誉。一九八二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九八七年十一月建成周原博物馆。 “钟鼎彝器甲天下,金甲陶文冠古今”,博大精深的周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根,华夏文明的源。

发掘历史

从1976年开始,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北京大学考古系、西北大学考古系联合对遗址进行了大规模的考古发掘,取得了轰动史学界的丰硕成果。现已初步查明,宫殿建筑(或宗庙)的遗址分布在岐山凤雏和扶风召陈两处。 这一地区北倚岐山,南临渭水,形如高阜,海拔900米。根据史书的记载,这里是周人的发祥地和灭商前的都城遗址。 在召陈发现了15处大小不等的建筑基址,可能是贵族的住宅。最大者东西长24米,南北宽15米,均用各式的板瓦、筒瓦、半瓦当等覆盖屋顶,瓦上饰有重环纹、绳纹等纹饰,这是中国迄今发现最早的瓦。在遗址里还发现了多处手工作坊遗址,如云塘村南的制骨作坊、齐家村东的制陶作坊、齐镇东的制铜作坊等,都是大型的.手工业作坊,其中云塘村制骨作坊规模最大,以专制骨器为主。遗址中发现有丰富的石、骨料和半成品遗物,还出土铜锯、刀等各种工具,反映出了当时系统庞大的生产规模。 1977年,在凤雏建筑遗址的窖穴内,出土了17万片卜骨和卜甲,其中多是卜甲。在200多片卜甲上有刻辞,最多者30字。1979年在扶风齐家也发现了5片有字的甲骨,内容主要是记述了周人和商王朝及其它方国的关系。周代甲骨卜辞字体较小,笔划纤细,雕刻技术娴熟,是研究西周历史的珍贵史料。 周原遗址最重要的发现,是出土了大量的窖藏青铜器,这些窖藏和青铜器的历史之长,数量之多,世

所罕见。远在西汉、唐、宋的时候,就在此处屡有重大的发现;清代道光帝年间,先后出土了盂鼎、大丰簋、毛公鼎等海内外著名的铜器。二十世纪以来的80年间,共发现了铜器窖藏30多个,出土了铜器1000余件,如1975年董家村一个窖藏出土了铜器37件,其中的卫鼎、卫盉等器物的铭文中,记载了西周中期有关征伐、租田、诉讼等有关的内容,说明了在西周社会已经出现了封建制度的萌芽。 1974年在庄白村一个窖藏中出土了铜器103件,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出土铜器数量最多的一个窖藏,这也是学术价值最高的一批青铜器,其中有铭文的占74件,少者1字,多者284字,是研究周朝微氏家族历史的珍贵资料。 周原是一座埋藏极其丰富的地下文物宝库,随着发掘工作的进展,必将有更为重大的新发现,也会有更多、更有价值的文物重见天日。

建筑基址 凤雏甲组

凤雏甲组建筑基址,是一处由庭堂、室、塾、厢房和回廊组成的台式建筑遗存。基址位于岐山县凤雏村南,1976年2月由陕西省周原考古队进行发掘。基址南北长43.2米,东西宽32.5米,面积1469平方米。正门(朝南)之前横筑一长4.8米的门屏,门的两边是东西塾,各有三间。入门即为庭,面积约222平方米。中庭后即为主体建筑殿堂,共6间,各宽3米,进深6米,四周回廊环绕。殿堂后面是后庭,分为东西两个小庭,各为63平方米,有过廊和前后建筑相连。基址最里为5间后室,面宽23米,进深3米。后檐墙与东西厢房的后墙相连,使整个建筑通为一体,厢房筑于东西两边,对称排列,各8间,通长42米,进深6米。

召陈

召陈建筑基址是1976年3月在扶风县召陈村发现。基址共有15处,其中以三处(F3、F5、F8)保存较为完整,并经过发掘规模也较大。F3的夯土台基残高0.75米,东西长24米,南北宽15米。基址东西间排列着七排柱础, 中间3排间距5.5米,西侧两排间距3米。中间3排由南到北排列着5个柱础,两侧2排各有6个柱础。F8的夯土台基残留0.76米,东西长22.5米,南北宽10.4米。其四周有卵石铺成的散水。基址上每间隔3米从南到北列有4排柱础,由东到西有8排柱础,两道夯土墙将基址分为三部分。F5南半部已遭破坏,仅存北半部分,东西长28米,南北残宽8米,东西排列9个柱洞,南北排列4个柱洞。周原的这两处西周建筑基址中出土了大批建筑材料,数量最多的是板瓦、筒瓦,另有一些半瓦当。瓦和瓦当有大、中、小型之分。板瓦饰绳纹,部分带瓦钉,用之于固定;筒瓦饰三角纹或雷纹;瓦当均为半圆形,其中有部分回纹。这批瓦和瓦当,是当今发现时代最早的瓦类建筑材料。

出土文物 庄白窖藏

1976年12月在扶风县法门公社庄白村南发现。窖藏器物103件,是建国以来出土铜器数量最多,学术价值最高的一批。其中74件铸有铭文,主要是微氏家族四代所铸的铜器,史墙盘有铭文284字,记述了文、武、成、康、昭、穆诸王的功业和史墙的家史,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许多器物的造型和纹饰极为精美。如折觥的盖前呈羊首,后为大兽面,通体遍雕夔龙纹,形制颇为别致。此外如商尊、商卣、折方彝等一大批器物,都有珍贵的观赏价值和史料价值。

董家窖藏

1975年2月发现在岐山县岐山南麓的董家村西150米处,窖内共出土37件青铜器,其制作时代由穆王至宣王时。 其中有铭文者30件,史料价值很高的有卫鼎、卫盉等。 铭文是中国最早的一件诉讼判决书,是古代重要的法律史文献。九年卫鼎记恭王九年裘卫与矩以物换地的史实。董家村出土的这批器物铭文是研究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法律和社会关系的重要资料。

齐家窖藏

1960年,扶风县齐家村南的窖藏发现了39件铜器,其中几父壶、柞钟、中义钟、中友父簋、白邦父鬲等28件铸有铭文。1963年,又在齐家村东发现了日己方尊、日己方彝、日己觥等器物。1960年,扶风召陈村发现的散车父器等19件器物。1974年,扶风强家村的师臾钟、即簋等7件器物。1978年,扶风齐村发现的即簋等器物,都是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珍贵青铜器。

甲骨卜辞

1977年夏和1979年春,陕西省周原考古队在发掘岐山凤雏西周建筑基址时,在房内发掘了两个窖穴,出土了大批西周时期的甲骨。这些甲骨共计l7275片,包括卜甲16371片,卜骨687片,其中刻字292片。后来在扶风县齐家村发现了刻字大龟版1块,牛肩胛骨5片。这样,周原遗址总共出土刻字甲骨近300片,总字数1009个,有不同的单字360多个,每片字数多少不一,少则一字,多则30余字,内容有卜祭、卜告、卜年、卜出入、卜田猎及人名、地名、官名、月象及其它内容共十大类。时间大都为武王灭商前后。周原甲骨卜辞的发现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对于确定周原的性质和研究周人历史至关重要。它与殷墟卜辞一样,都是历史研究和古代文字研究的珍贵资料。

旅游指南 自驾

西宝高速公路兰家村出口经法(门)寺 汤(峪)二级旅游专线至法门寺;

乘车

周原遗址 篇五

相关文章

简单保密协议范本(优秀6篇)

随着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越来越多人会去使用协议,签订协议能够较为有效的约束违约行为。到底应如何拟定协议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简单保密协议范本(精选12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
教学资料2019-02-09
简单保密协议范本(优秀6篇)

高三复习技巧:画一张“知识点结构图”【推荐3篇】

作为“过来人”,高三时,我曾自己绘制过一些图表,觉得很有用,希望此经验能对学弟学妹们有所帮助。 高考课目有五六门之多,而每一门课程都有一个庞大的知识体系,通常这些知识在学生的头脑中是混乱且不清晰的。...
教学资料2017-05-09
高三复习技巧:画一张“知识点结构图”【推荐3篇】

狮【精彩4篇】

狮 狮(狮) 狮,俗称狮子,是一种生存在非洲和亚洲的大型猫科动物,其雄性的鬃毛是其特征之一。它是大型猫科动物中最成功的一种动物,过去它分布在多个洲,如今它的生存环境已经相当小了。汉语“狮”一词音译...
教学资料2016-04-07
狮【精彩4篇】

核舟记教学设计【优选6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核舟记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
教学资料2019-01-08
核舟记教学设计【优选6篇】

美丽的小路教学设计【精简6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美丽的小路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
教学资料2014-06-08
美丽的小路教学设计【精简6篇】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最新4篇】

时间稍纵即逝,我们又将在努力中收获成长,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教学计划了。怎样写教学计划才更能吸引眼球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
教学资料2016-01-07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最新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