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区【优质4篇】
河北区 篇一
河北区位于中国河北省中部,是河北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作为省会城市,河北区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吸引着大批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河北区有着众多历史文化古迹,其中最著名的要数河北省博物馆和河北省图书馆。河北省博物馆收藏了大量珍贵文物,展示了河北省的历史变迁和文化传承。而河北省图书馆则是一个集阅览、借阅、研究为一体的现代化图书馆,为广大读者提供了丰富的知识资源。
除了历史文化古迹,河北区还有许多自然风光优美的景点,如草原、湖泊和森林等。其中最著名的要数河北大草原,这里有着广袤的草原和清澈见底的湖泊,是休闲度假的绝佳去处。
河北区的美食也是令人向往的,这里有着丰富的地方特色小吃和名菜,如烤鸭、卤煮、卤煮火烧等,让人垂涎欲滴。
总的来说,河北区是一个充满魅力的城市,无论是历史文化、自然风光还是美食,都让人流连忘返。
河北区 篇二
河北区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发展潜力的城市,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河北区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成为河北省的经济增长点。
作为河北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河北区拥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发展条件,吸引了大量的投资者和企业前来投资兴业。特别是近年来,河北区加大了对科技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的扶持力度,吸引了众多高新技术企业入驻,推动了河北区经济的快速增长。
除了经济实力的增强,河北区还注重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城市规划和建设得到了有效的推进,城市面貌焕然一新,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的理想之地。同时,河北区还注重环境保护工作,加强了对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的治理,保护了当地的生态环境。
总的来说,河北区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发展潜力的城市,未来的发展前景一片光明。愿河北区在不断发展中,实现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成为一个更加美好的城市。
河北区 篇三
河北区 篇四
河北区位于天津市区东北部。总面积27.93平方千米。总人口62万人(2004年)。 区人民政府驻狮子林大街,邮编:300143。行政区划代码:120105。区号:022。拼音:Hebei Qu。
目录 简介历史沿革地理环境资源 简介 河北区是天津市中心市区之一,地处市区东北部,因大部分地域坐落在海河以北而得名。区界东邻东丽区,西部与和平区、南开区、红桥区以海河为界,南与河东区相连,北与北辰区接壤。至1995年,全区行政区划面积27.86平方公里,南北长6.88公里,东西宽6.51公里(2000年行政区划面积调整为27.93平方公里,南北长6.94公里,东西宽7.95公里,行政管辖面积为29.14平方公里)。辖16个街道办事处(2000年调整为10个),352个居民委员会。常住人口616077人,其中少数民族有23个、15960人,回族人口最多,有13047人。河北地域历史悠久,早在战国时期已有先民足迹。金代为加强军事防御,在三岔河口设立直沽寨(一说直沽寨设在大直沽)。元延祐三年(1316年)设海津镇。从此漕运不断,人烟稠密,商业繁荣。之后历经沧桑。清末推行“新政”,一度成为天津行政、经济、文化、教育的管理中心。天津解放后,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河北区已发展成居民集中、交通便捷、文化发达、功能齐全的以工业为主体、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的新型城区。河北区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文化积淀深厚,是天津近代工业的摇篮,天津市区发祥地之一。 铁路、公路、海运、空运优势独特,天津站、天津北站、一座大型铁路货场和京津塘高速公路两个出口均在区内,乘汽车去天津机场、塘沽开发区、保税区和北京快捷方便。近几年,区内相继建成六座立交桥,拓宽八条主干道路,形成连接全市道路、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 人文景观、历史遗迹各具特色,有著名的佛教胜地大悲禅院,有孙中山、袁世凯、冯国璋、曹锟、梁启超、李叔同、李大钊等名人遗迹,有周恩来、邓颖超青年时代从事革命运动的觉悟社、女星社,还有一批欧式风格的小洋楼,具有极大的开发利用价值。 城市面貌日新月异,配套设施完善,服务功能齐全,新开河水厂坐落区内,电力布局合理,全区热化率、绿化率保持市内领先,通讯设施先进、便捷,金融、商贸、卫生、文化等服务设施完善。河北区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新型城区,焕发勃勃生机。在今后的15年中,河北区要建成以人文景观、历史遗迹、风貌建筑和宗教文化为特色,服务全市,面向全国的文化旅游基地;以铁路天津站、天津北站等重要交通枢纽为依托,周边相关产业发达,商贸设施齐全,服务功能完善,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化商贸区;建筑风格各异,环境优美,教育文化先进
,基础设施完善的居民区、让中国城市进入绿色环保城市之称。
历史沿革 天津“地当九河要津,路通七省舟车”,而兼有“河、海之冲”。地理位置优越的黄金地带——三岔河口地区,即今天河北、红桥、南开三区交界的'狮子林桥附近,成为天津的轴心地带。它的历史变革体现了一个由早期聚落逐步向现代大都市发展演变的漫长轨迹。河北区是天津市区退海成陆最早的地区之一,约在4000年前即已成陆。据紧邻境域北辰区出土的铁、陶用具和半地穴房屋遗址显示,早在战国时已有先民劳作生息。辽宋时期,海河成为宋、辽对峙的接界。至金时,为加强军事防御在直沽设立直沽寨,为天津最早建制的地区之一。元太宗六年(1234年),三岔沽一带盐卤涌出,盐业发展。元建都大都(今北京),为供应京城用粮,各河漕运聚集三岔河口。至元十九年(1282年),开辟海漕航线,使三岔河口至大直沽一带成为海、河漕运的接转码头,盐、粮及其他货物的集散、仓储地。每逢盛季舳舻相接,人声鼎沸,元王懋德的诗句
生动描绘了直沽漕运繁忙兴盛的景象:“极目沧溟浸碧天,蓬莱楼阁远相连。东吴转海输粳稻,一夕潮来集万船”。明永乐二年(1404年)天津建卫后,三卫定额驻兵1.68万人。永乐十五年(1417年)在金钟河北岸设锦衣卫指挥使司衙门。时北运河、海河沿岸相继出现了金家窑、辛庄、堤头等几十个村落。明末清初,村落连结成片,街衢道路相通,河渡接连两岸,集市庙宇集中,打破了村落格局,出现粮店街、狮子林、锦衣卫等居民区,城市型的街镇基本形成。清华鼎元《清门征迹诗·盐关桥》云:“晚风怒涌海门潮,千万声中杂市嚣。两岸行人如蚁聚,轻舟缓渡孟公桥”(孟公桥即盐关桥,今金汤桥附近)。至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境内已有住家万户,人口约4万人。? 天津市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特别是自明永乐二年(1404)天津建卫后都是以三岔河口为基础,与河北地域息息相关。三岔河口素誉为“天津城的摇篮”。
地理环境 地形地势
河北区地势较高,地形平坦微有起伏。地层为第四纪沉积物,土层深厚。平均海拔5.73米,高于天津市区平均海拔。最高处堤头大街东南端海拔9.98米,最低点张兴庄大道西侧铁路两旁海拔1.48米。天津多次水灾,区内灾情较轻或无灾。
气候特点
河北区属于典型的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型气候,受季风影响区内四季分明,冬夏与春秋季差较大,冬夏较长,春秋较短,有非冬即夏之感。年平均气温11~12℃,年降水量550毫米,七、八月份为雨季。
主要河流
海河、北运河、新开河、月牙河环绕全区。
资源 土地资源
按照河北区经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的设计,全区规划预留3平方公里(4500亩)工业用地资源,在白庙、建国道、张兴庄地区目前有3500亩左右工业用地资源。今后几年全区将把占地1000亩的机车车辆厂改造为以制药业为主的医药产业园区;张兴庄工业园区也已列入全市工业经济发展“十一五”规划示范园区之一。这为来河北区投资发展工业、加工制造和项目开发产品设计的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场地。
水体资源
海河、北运河、新开河、月牙河、北塘河穿区或绕区而过,在市内各区优势独特,在全区形成较为丰富的水体资源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