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坚(最新3篇)
黄庭坚 篇一
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邺庵,号寂山,是北宋文学家、书法家。他是北宋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黄庭坚的诗文清新简洁,充满了无限的生活情趣和哲理思考,被后人称为“诗魂”。
黄庭坚一生经历了风波,他曾被贬谪多次,但始终保持对文学的热爱和执着。他的诗文以豪放自然、清新淡雅著称,常常表现出对自然景色和人生哲理的深刻体悟。他的诗歌在表现生活情趣的同时,也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被后人誉为“韵事清挹,屈指可数”。
黄庭坚的书法也是备受赞誉的,他擅长楷书和行书,尤以行书为其代表作。他的行书飘逸潇洒,笔势遒劲有力,给人以清新脱俗之感。他的书法作品不仅在当时备受推崇,而且对后世书法家产生了深远影响,被誉为“黄半仙”。
黄庭坚的艺术成就不仅在于其才华横溢的文学和书法作品,更在于他那种追求真、善、美的精神境界。他的诗文充满了对人生和世界的独特感悟,不仅给人以审美的愉悦,更引领人们去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正是这种独特的艺术追求和人生态度,使得黄庭坚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
黄庭坚 篇二
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邺庵,号寂山,北宋文学家、书法家。他是北宋文学史上的杰出代表之一,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黄庭坚的诗文清新简洁,充满了无限的生活情趣和哲理思考,被后人誉为“诗魂”。
黄庭坚的诗歌以豪放自然、清新淡雅著称,常常表现出对自然景色和人生哲理的深刻体悟。他的诗作在表现生活情趣的同时,也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被后人誉为“人间诗话”。
黄庭坚的书法作品也备受赞誉,他尤以行书为其代表作。他的行书飘逸潇洒,笔势遒劲有力,给人以清新脱俗之感。他的书法作品不仅在当时备受推崇,而且对后世书法家产生了深远影响,被誉为“黄半仙”。
黄庭坚的艺术成就不仅在于其才华横溢的文学和书法作品,更在于他那种追求真、善、美的精神境界。他的诗文充满了对人生和世界的独特感悟,不仅给人以审美的愉悦,更引领人们去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正是这种独特的艺术追求和人生态度,使得黄庭坚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
黄庭坚 篇三
黄庭坚
黄庭坚 (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豫章黄先生,汉族,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目录
生平简介艺术造诣后世评价代表词作文学成就收缩展开 生平简介黄庭坚 为盛极一时的 江西诗派 开山之祖。 江西 修水县 人。生于1045年六月十二日(7月28日),北宋诗人,书法家,词人,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 进士 。历官 叶县 尉、北京国子监 教授 、校书郎、 著作佐郎 、 秘书丞 、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哲宗立,召为校书郎、《 神宗实录 》 检讨官。后擢 起居舍人 。绍圣初, 新党 谓其修史“多诬”,贬涪州别驾,安置黔州等地。徽宗初,羁管 宜州 卒。 宋英宗 治平四年进士,绍圣初以校书郎坐修《神宗实录》失实被贬职,后来新党执政,屡遭贬,1105年九月三十日(11月8日)死于宜州贬所。
艺术造诣擅文章、诗词,尤工书法。诗风奇崛瘦硬,力摈轻俗之习,开一代风气。早年受知于 苏轼 ,与 张耒 、 晁补之 、 秦观 并称“ 苏门四学士 ”。诗与苏轼并称“苏黄”,有《 豫章黄先生文集 》。词与 秦观 齐名,有《山谷 琴趣外篇 》、龙榆生《 豫章黄先生词 》。词风流宕豪迈,较接近苏轼,为“江西诗派”之祖。晁补之云:“鲁直间作小词固高妙,然不 是当行家语,自是著腔子唱好诗。”(见《 诗人玉屑 》)另有不少俚词,不免亵诨。有《 山谷词 》又名《山谷琴趣外篇》。主要墨迹有《 松风阁 诗》、《 华严疏 》、《 经伏波神祠 》、《 诸上座 》、《 李白 忆旧游诗》、《 苦笋赋 》等。书论有《 论近进书 》、《 论书 》。黄庭坚是“ 苏门四学士 ”之一,诗风奇崛瘦硬,力摈轻俗之习。开一代风气,为江西诗派的开山鼻祖。书法精妙,与苏、米、蔡并称“ 宋四家 ”。词与秦观齐名,艺术 成就 不如秦观。晚年近苏轼,词风
疏宕,深于感慨,豪放秀逸,时有高妙。有《 山谷集 》七十卷。北宋元符元年,居戎州时,仿 王羲之 《 兰亭集序 》中“曲水流觞”意境,于今 宜宾 市郊北凿石饮水为池,曰“ 流杯池 ”。受当地人喜爱。
后世评价《 李白忆旧游诗草书卷 》,是北宋 书法家 、 诗人 黄庭坚晚年 草书 代表作。正如 沈周 在诗卷的 题跋 中所说:“山谷书法,晚年大得藏真(怀素)三昧,此笔力恍惚,出神入鬼,谓之‘ 草圣 ’宜焉!”此时黄庭坚的草书艺术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祝允明 评论此帖说:“此卷驰骤藏真,殆有夺胎之妙。”
代表词作我国南方楼台亭阁甚多,但具名气的屈指可数。快阁算得上是全国闻名的古阁楼建筑之一。它以独特的建筑风格、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遗产而载入《 中国名胜词典 》。
快阁雄踞在 泰和 县城东侧的泰和中学校园内。这座阁楼始建于 唐代 乾符元年(874年),距今已有一千一百多年的历史。它初为奉祀西方慈氏(俗称观音大士)之所,名“慈氏阁”。宋初 太常博士 沈遵任泰和县令期间,因政通人和、百姓安居乐业,常登阁远眺,心旷神怡,遂易名“快阁”。史称:“阁曰快,自得之谓也”。
快阁名闻天下,始于宋代大诗人黄庭坚的名诗《 登快阁 》。黄庭坚(1045—1105年),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县)人,江西诗派首领,在北宋诗坛上,与苏轼齐名,世号“苏黄”。黄庭坚任泰和 知县 时,也常登阁游憩,并于元丰五年(1082年)赋诗一首: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 澄江 一道月分明。
朱弦 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这就是脍炙人口的《登快阁》诗。此后,“阁名遂大著”。史载:“迨黄太史庭坚继至,赋诗其上,而名闻天下”。
快阁因有黄庭坚的.题诗,吸引了许多达官名流和饱学之士前来游览题咏,历经宋、元、明、清诸代不绝。著名的有 南宋 陆游、文天祥、 杨万里 ,元代的 刘鹗 ,明朝的 王直 、罗钦顺, 清代 的高咏等。历代题咏的诗篇数以百计,其中文天祥的《 囚经泰和仰望快阁感赋 》为黄庭坚《登快阁》诗之后最负盛名的诗篇。1278年10月,民族英雄文天祥兵败广东,被元人所执,囚于船中,解往大都。船过泰和, 文天祥 望见快阁,如遇庐陵父老乡亲,作《囚经泰和仰望快阁感赋》,以志伤怀:“书生曾拥碧油幢,耻与群儿共竖降。汉节几回登快阁。楚囚今度过澄江。丹心不改君臣义,清泪难忘父母邦。惟恐乡人知我瘦,下帷绝粒坐蓬窗。”其凛然气节和赤子之情跃然纸上,至今读来令人感慨不已。
星移斗转,世事沧桑。一千多年来,这座著名的古建筑却屡建屡毁。据记载,明 万历 十六年(1588年)毁于水,十九年修复;清 嘉庆 十八年(1813年)公修, 道光 四年(1824年)由邑人曾敏才捐资重建; 咸丰 三年(1853年)毁于兵燹,五年重建。
快阁为砖木结构,共三层,高台回廊,大红石柱,青瓦重檐,瓷鸥盖顶。檐楔彩色螭头,梁雕龙画凤,穹顶图饰。阁厅正面墙上嵌有黄庭坚像及黄庭坚自题像赞。藏经室临河左右侧的墙壁上,分别嵌有一石匾。左侧是宋代诗人陆游题写的“诗境”二字,右侧是黄庭坚的手书箴言,即著名的戒石铭:“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这些题词笔力雄健,是不可多得的书法精品。阁下的涪园、盟鸥馆、山谷祠与快阁参差媲美,构成“西昌八景”之一的“快阁盟鸥”。
文学成就同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