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儿子》教学反思(经典3篇)

《三个儿子》教学反思 篇一

在教学《三个儿子》这个故事时,我发现学生对于故事中的三个儿子有着不同的理解和感悟。通过这个故事,我也学到了一些教学反思。

首先,故事中的大儿子代表着贪婪和自私。他只关心自己的利益,不顾及其他人的感受。这让我想到了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也是如此,他们只顾自己利益,不顾及别人的感受。在教学中,我觉得要引导学生明白,要做一个有爱心、有责任感的人,不能只关心自己的利益,而忽视了别人的感受。

其次,故事中的二儿子代表着懒惰和不负责任。他总是找借口推卸责任,不肯努力工作。这也是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有些人总是逃避责任,不肯承担自己的义务。在教学中,我觉得要教育学生要有担当,要勇于承担责任,不能总是找借口逃避。

最后,故事中的小儿子代表着勤劳和真诚。他虽然力量不强,却能够用自己的真诚和努力感动别人。这让我想到了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勇于努力,不要因为自己的条件不如他人而气馁,要相信自己的努力会有所回报。

通过教学《三个儿子》,我深刻反思了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之处,也更加明确了教育的目的和意义。我会继续努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成为有担当、有爱心、勤劳努力的人。

《三个儿子》教学反思 篇二

在教学《三个儿子》这个故事时,我发现学生对于故事中的三个儿子有着不同的理解和感悟。通过这个故事,我也学到了一些教学反思。

首先,故事中的大儿子代表着贪婪和自私。他只关心自己的利益,不顾及其他人的感受。这让我想到了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也是如此,他们只顾自己利益,不顾及别人的感受。在教学中,我觉得要引导学生明白,要做一个有爱心、有责任感的人,不能只关心自己的利益,而忽视了别人的感受。

其次,故事中的二儿子代表着懒惰和不负责任。他总是找借口推卸责任,不肯努力工作。这也是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有些人总是逃避责任,不肯承担自己的义务。在教学中,我觉得要教育学生要有担当,要勇于承担责任,不能总是找借口逃避。

最后,故事中的小儿子代表着勤劳和真诚。他虽然力量不强,却能够用自己的真诚和努力感动别人。这让我想到了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勇于努力,不要因为自己的条件不如他人而气馁,要相信自己的努力会有所回报。

通过教学《三个儿子》,我深刻反思了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之处,也更加明确了教育的目的和意义。我会继续努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成为有担当、有爱心、勤劳努力的人。

《三个儿子》教学反思 篇三

为人子,方少时,孝与亲,所当执”,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觉得不必给二年级的孩子讲多少孝敬父母的大道理,也不必逐字逐句地深挖细抠文章的思想内容,只要在引导孩子们读书的基础上,抓住“明明有三个儿子在眼前,为什么老爷爷说只有一个儿子”这个问题,来引导孩子们去读书,读出神,读出味。

  1、阅读教学生活化。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仅仅把自己对文本的感受、理解、体验传授给学生是不行的,教学应该是一种“导体”,让文本与学生的感受、理解、体验发生“碰撞”,产生火花,从这个角度看,它就是生活。因此,阅读教学生活化要求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进行生活教育,让学生明白“生活与教育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学习生活并磨砺人生。比如:在开始引入课题时,让孩子们回忆“你的妈妈是怎么样夸奖你的,她的动作和表情是怎么样的?”从而导入课文“这里也有三个妈妈在夸奖自己的孩子,你去读一读”。这样的阅读教学贴近生活,并营造了一个民主的教学环境,充分挖掘了学生的潜力(敢想、敢说、敢做),使学生对文本有了独特的理解。

  2、阅读教学自主化。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具有自主性.能动性和创新意识,创新精神,通过自读自悟,提高自主学习的效率,而交流研讨是培养和考察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主要途径。其目的在于引发学生交流研讨的兴趣,培养学生交流研讨的能力。因此,在每次安排自读自悟的环节以后,我都要设计一个交流的环节,用

教师生动有效的课堂评价,学生充满个性化,充满生命活力的的语言,挖掘学生心灵深处想法,对文本的主题进行升华,把课堂教学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自由支配时间,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

  3、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不是服从与被服从的关系,教师应尊重每一个学生,多一些鼓励,促使他们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只有在民主、平等、和谐的气氛里,学生的'思维才可能处于积极主动的活跃状态,才能把紧张的学习过程转变成愉快的学习活动。因此,课堂上,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语言:“老师,我有个问题。”“我对你提个意见。”“我对他有不同的看法,我觉得……。”老师的语言也成了:“**你先来说说好吗?”“能向大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吗?”“你先等一等,让别的同学先准备一下好吗?”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课堂教学气氛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它易于造成一种具有感染性的催人奋发向上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从中受到感化和熏陶,从而激发出学习的无限热情和创造愿望,使他们全力以赴地投入学习,提高对学习活动的积极性。

  当然,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教学最后几个环节的时候,学生争论哪个孩子更好,向谁学习时,教师的引导地位没有很好地显示出来,在续编故事时,教师的引导、点拨还不够到位等等。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要实现这样大幅度的转变,教师的角色需要至少发生这样的转变,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让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相关文章

玩物

玩物wán wù[释义] (名)供观赏或玩耍的东西。 [构成] 偏正式:玩(物 [例句] 北京的~很多。(作主语)...
教学资料2012-08-09
玩物

《妈妈睡了》教学设计【通用3篇】

教材解析 《妈妈睡了》讲述了妈妈在哄孩子午睡的时候,自己先睡着了。看着熟睡的妈妈,孩子觉得她很美丽,很温柔,同时也感受到了妈妈的辛苦与劳累。通过孩子观察熟睡中的妈妈的举动,我们感受到了他对妈妈满满的爱...
教学资料2013-04-04
《妈妈睡了》教学设计【通用3篇】

涣然冰释涣然冰釋【精选3篇】

涣然冰释(涣然冰釋)huàn rán bīng shì[释义] 像冰冻遇热似的一下子消融。多喻疑团、困难等很快消除。语出 [例句] 不过只要将这‘难’字,不作国民‘受难...
教学资料2014-06-06
涣然冰释涣然冰釋【精选3篇】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经典6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精...
教学资料2018-02-09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经典6篇)

苏飞(推荐3篇)

苏飞,原为东汉末年荆州牧刘表的部将,任江夏都督。 苏飞与甘宁交好,但是数次向黄祖推荐都失败。甘宁决定投效孙权时助其逃离。后来甘宁率吴军攻破江夏,苏飞兵败被俘。孙权打算将苏飞处斩,但是因为甘宁用性命担保...
教学资料2013-04-07
苏飞(推荐3篇)

拉练(最新3篇)

拉练lā liàn[释义] (动)野营训练。多指部队离开营房,在长途行军和野营过程中,按照战时要求,进行训练。 [构成] 偏正式:拉〔练 [例句] &nbs...
教学资料2014-08-05
拉练(最新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