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测试题

论语测试题

论语测试题1

《论语》测试题

六、一词多义

1.为:为人谋而不忠乎( )

可以为师矣( )

2.而:人不知而不愠( )

温故而知新( )

3.知:人不知而不愠( )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 )

4.乐:不亦乐乎( )

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

七、词语活用归类

1.学而时习之( 第一文库网

2.吾日三省吾身( )

3.传不习乎( )

4.饭疏食饮水( )

5.温故而知新( )

八、成语归类(写出文中成语,至少五个)

十、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译文:

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译文:

4.不义而富且贵,与我如浮云。

译文:

5.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

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译文:

7.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译文:

论语测试题2

  一、基础训练

  1、《论语》是先秦诸子散文之一,是一部散文著作,主要记录 ,它是 家最重要的经典著作之一,与 、 、 共称“四书”。

  2、曾子认为,每天应该从哪些方面反省自己?

  3、孔子认为对先进和落后的两种态度是

  4、孔子赞叹音乐创作的高妙的句子是

  5、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⑴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 ) ⑵已的不欲,勿施于人(施: )

  ⑶士不可以不弘毅(弘毅: ) ⑷君子成人之美(美: )

  ⑸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斯: )

  6、翻译下列句子。

  ⑴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⑵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⑶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⑷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7、找出文中的两个成语,并解释其中一个。

  二、同步解读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日:“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乏。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点)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平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8.曾子认为每天应从哪三个方面进行自省?

  9.孔子认为作为终身遵守的准则是什么?

  10.孔子对富与贵的态度是什么?

  11.孔子认为应该如何得到官?你赞成孔子的观点吗?

  12、孔子为什么赞同曾子的观点?

  13、你的`理想是什么?学了《论语》十则后,对你世界观的形成有什么帮助吗?

  三、美文赏读

  ⑴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⑵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⑶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⑷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⑸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⑹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4、给下列字注音:

  省( ) 更( ) 徙( ) 传( )

  15、为下列句子中的字词选择正确的义项:

  ⑴见贤思齐焉( )A、贤明 B、贤明的人 C、旧时敬词,用于平辈或晚辈

  ⑵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A、反省 B、节省 C、国家行政区域

  ⑶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 )A、拜访 B、犯过错 C、过错

  ⑷更也,人皆仰之( )A、更改 仰望 B、改错 仰望 C、改错 敬仰

  ⑸子在川上曰( )A、河边 B、船上 C、四川境内

  ⑺德之不修( )A、助词,的 B、主谓之间,无实义 C、它,代词

  ⑻是吾忧也( )A、表判断 B、这 C、真实

  ⑼知者不惑( )A、知识 B、知识分子 C、聪明

  ⑽吾日三省吾身( )A、太阳 B、日子 C、每天

  16、文中的第1则谈的是什么意思?在课文的六则当中有一段和它类似,请你默写出来。

  17、本文中与“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表明相似观点的句子是

  18、文中有一句流传至今的成语,它 就 是

  19、给下面句子选择正确的译文。

  ⑴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

  A、看见贤明的地方便想着与之对齐,看见不贤明的地方就检查自己。

  B、看见贤明的人便想要向他看齐,看见不贤明的人便要检查自己。

  C、看见贤明的人思念齐国,看见不贤明的人就返回内地或自己所在的省。

  D、发现贤明的人思念齐国,看见不贤明的人就要检查自己。

  ⑵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

  A、经过它的时候,人们都看见了它;夜晚的时候,人们都仰慕它。

  B、有了过错时,人人都能看到它,改正过错时,人人都仰望着他。

  C、拜访的时候,人人都看见了它;换一种说法,人人都仰望着它。

  D、有了过错时,人人都能看到;更不可能理解的是,人人都仰望着它。

  ⑶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

  A、有知识的人没有疑惑,有仁德的人没有忧虑,勇敢的人没有畏惧。

  B、知识意味着没有疑惑,仁义意味着没有忧虑,勇敢意味着没有畏惧。

  C、聪明的人没有疑惑,有仁德的人没有忧虑,勇敢的人没有畏惧。

  D、聪明意味着没有疑惑,仁义意味着没有忧虑,勇敢意味着没有畏惧。

  参考答案:

  1.孔子的言行;《大学》《中庸》《孟子》

  2.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4.三月不知肉味

  5.⑴诚实⑵施加⑶远大的抱负和坚强的意志⑷美德⑸这样

  6.⑴看见德行优秀的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优秀的人也要(对照着)检查自己。⑵读书人不可以没有远大的抱负和坚强的意志,承担的责任重大,艰难的道路还很长。⑶君子应该成就别人的美德,不应该促成别人的恶行。⑷不料想音乐创作竟然达到如此高的境界。

  7.任重道远、成人之美、见贤思齐,解释略

  8.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9、恕

  10、以其道得之

  11、通过修养仁德而得到,观点有道理,有正确的一面,但不全面。

  12、因为曾子的话暗合孔子的想法。孔子一生本想通过做官以仁道治天下,然而终不得志,最后产生了“道不得,乘桴浮于海”的想法。

  13、言之有理即可。

  14.略

  15、⑴B⑵A⑶C⑷B⑸A⑹B⑺A⑻B⑼C⑽C

  16、意思是看到别人的长处,就应向别人学习,看到别人的短处就要反省自己身上有没有类似的缺点,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完善和提高自己的修养。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7、“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信乎?传而习乎?”

  18、见贤思齐

  19、依次是:BBC)

相关文章

置换反应的类型

中学化学中常见的置换反应类型归纳 置换反应类型在解答无机框图推断试题过程中具有其特殊的功用,以其特殊的形式往往成为解题的突破口。但由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善于积累,缺乏总结,置换反应的实例在头脑中没...
题目课件2017-05-03
置换反应的类型

张耒《初见嵩山》阅读答案

在学习和工作的日常里,我们都离不开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是对有关阅读题所做的解答。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规范的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张耒《初见嵩山》阅读答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1)诗的第二句...
题目课件2012-01-08
张耒《初见嵩山》阅读答案

《给我一个承诺》阅读答案「优选」

阅读理解不仅是学生日常获取知识、信息重要方法,也是学生自身全面发展的必然需要和适应未来信息社会的必备技能。 给我一个承诺 ①听过这样一个故事。 ②在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一位名叫克雷斯的汽车驾驶员被困在...
题目课件2018-03-08
《给我一个承诺》阅读答案「优选」

语文期末文言文阅读答案

在学习和工作的日常里,我们经常接触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是由资深教育者参与拟订的。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能有效帮助到我们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期末文言文阅读答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语文期末文...
题目课件2011-08-07
语文期末文言文阅读答案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分数乘整数》同步练习题

一、我会填。 1.1/2+1/2+1/2+=9( )×( ) 4/5×2=( )+( ) 2.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 ),就是求( )。 3.分数乘整数,为了计算简便,能约分的要先( ),...
题目课件2017-03-02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分数乘整数》同步练习题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认识方程练习题

1、四年级有X人,三年级比四年级少15人,三年级有()人。 2、长方形的长30米,宽ⅹ米,面积是600㎡。宽是() 3、大货车每次运货n吨,运了6次,共运货()吨。 4、50减去5,再加4ⅹ,得61。...
题目课件2014-07-08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认识方程练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