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质量分析
试卷质量分析
一、项目分析
评价试题质量的指标主要是试题的难度和区分度,再是选择题分心答案的诱导效用性。项目分析是对每道试题的难度、区分度以及选择题的分心答案的诱导效用性分别加以分析。
1、难度分析难度是表示试题难易程度的指标。其计算方法是以学生答对某题的比率来进行的。依题型及评分方法的不同,可用下面几个公式计算。
<1>当用二值计分法时(只有答对或答错两种情况),可用公式P=R/N计算。P表难度,R表答对人数,N表受试总人数或抽样的总样本数。因受试者有可能凭猜测答对某些试题
2、提出了依D值大小,对试卷质量进行评价的标准。D≥0.4,质量非常良好;0.30≤D≤0.39,质量良好;0.20≤D≤0.29,质量尚可,应修改;D≤0.19,质量低劣,应淘汰。D值越大,区分度越高,则能力强、水平高的受试者得分较高;能力弱、水平低的受试者得低分,这样可把不同程度的受试者鉴别开来。影响区分度的因素较多,其中最主要的是难度,通过理论计算得出:当P=0.5时,D有极大值。由此可知,改变难度就可调节区分度。
3.选择题分心答案诱导效用性分析选择题在客观性测验与考试中应用最广。每题都由一个题干和几个备选答案组成。备选答案中,有对有错,且对与错有一定相关性,这样可使备选答案形成似是而非的状况。受试者在选择正确答案时,错误的答案会起到分心或迷惑作用,故错误的备选答案常被称作分心答案或诱答。对受试者来说,只有认真地分析、比较,才能选出正确答案。那些对所学知识掌握不够好的受试者,常被诱答迷惑住,那么该诱答就失去了应有作用,其效用性就低。分析诱答的诱导效用性,其方法是比较高分组和低分组选答每一个诱答的人数。良好诱答,应促使高分组选答它的人数少于低分组选答它的人数。设高分组选第i个诱答的人数为H[,i],低分组选其人数为L[,io]。对i诱答,若满足L[,i]>H[,i],则该诱答的诱导效用性就高。若一个选择题的几个诱答都满足上述条件,则该题的质量就高。
综上所述,对试题分别进行三个项目分析后,依分析结果,即可对试题质量作出综合评价。
二、总体分析
试卷质量不仅与试题质量有关,而且还与试题的选取、编制等因素有关。通常可用信度、效度及受试者成绩的统计分布状态来反映试卷的总体质量。
1.信度分析测验与考试是测量受试者知识、能力、技能等方面的重要手段。凡测量,必有一定的误差,而测量误差的大小,决定了测量结果的可信程度。如果误差超出了规定的范围,测量结果就不可信了。试卷的信度就是衡量试卷可信程度的指标。
试卷信度可用信度系数来表示,系数越大,信度越高,试卷可信程度亦越高。计算信度系数有几种方法,如再现法、等值法、两分法。这三种方法均涉及到积矩相关数公式的应用,数据处理甚为繁琐。笔者在此介绍一种十分简便的方法:查表法。先求出试卷中各试题区分度的
2.效度分析效度总是与测量目标密切相关的。关于测验与考试,对某个目标有效的试卷,对其它目标不一定有效。涉及试卷的效度有两种:一是内容效度;二是效标关联效度。对效度的分析,以定性为主,定量为辅。
<1>内容效度分析内容效度指试题取样是否充分概括了所要测量的全部内容,亦即其代表性如何。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是内容效度的两个基本要素。这里教材内容是指“主题”或“教材领域”,如普通化学包括物质结构与化学键、溶液与酸碱理论、电化学初论、元素及其化合物等主题,亦可分得更细,每章代表一个主题。教学目标指学生的学习结果。按布鲁姆的分类法,可将教学目标分为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六个方面。在分析内容效度时,应同时考虑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这两个基本要素。
对于测量学业成就的测验与考试来说,内容效度是最主要的。影响内容效度的因素很多,试题难度、区分度较大的试题可以提高内容效度。此外,试卷中所涉及各教材内容、教学目标的权重以及诸试题的独立性对试卷内容效度有很大的影响。
试卷中所涉及教材内容、教学目标的权重,一般依它们的相对重要性来确定。而相对重要性的确定,目前尚无具体可行的方法,大多依专家的意见来确定。就教材内容的权重而言,笔者以为可以从诸教材内容在教材中所占比例(如页数比、习题比)以及按大纲教学所用学时数占总学时数之比来确定教材内容的权重。
如果某试卷中的教材内容的权重偏离表(依具体教材及大纲编制的计算表)中权重较远,则会对试卷内容效度带来不利影响。
对于各学习结果(即教学目标)的权重,只能定性而论。其权重的大小与测量目标有关,而且诸目标之间的相关性很高,相互间的界限不甚明朗。从发展趋势来看,在试卷中,尤其是测学业成就的试卷中,应增大测量应用、分析、综合、评价等与能力有关的教学目标的权重,而纯知识(主要靠死记硬背)内容的比例不宜过大。一般而论,其值不超过百分之五十。
试题的独立性对试卷内容效度也有一定影响。试卷中,各试题都应有独立性,各题之间不能相互提供额外的解题信息,并且测A教材内容的试题不宜渗入B教材内容,除非A、B间相关性很高或测受试者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例如在“建筑材料”这门课程的试卷中,测“水泥”这一章教材内容的试题不宜掺进“气硬性胶凝材料”这一章的教材内容。因为水泥属水硬性胶凝材料,它与后一章教材内容无相关性。若渗进了后一章内容,就会造成测量目标不明确,使测水泥的试题失去了独立性,这样会降低内容效度。倘若在测水泥的试题中掺进了“混凝土”这一章教材内容,尽管使该题失去了独立性,但“水泥”与“混凝土”相关性很高,故而试题的测量目标仍很明确,只是其由单一性变成了综合性。我们在分析时,应明确各试题的测量目标以及各试题所涉及教材内容之间的相关性,就可对试题的独立性作出判断。试题独立性强,有利于提高试卷的内容效度。
从以上论述中可以看出,对试卷进行内容效度分析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既要利用难度与区分度分析,又要定性确定教学目标的大致比例和定量计算材料内容的权重,同时还要判断试题的独立性。难度适中、区分度较大的试题有利于提高试卷内容效度;各试题所涉及教材内容的权重与按表中所示方法计算出的权重大致相符时,有助于提高试卷的内容效度;独立性高的试题对内容效度有积极贡献;诸教学目标的比例适当对内容效度有积极影响。
<2>效标关联效度分析效标关联效度是指一个测量结果与另一个可以作为效标(即效度标准)的测量结果的相关程度。譬如,高考前的摹拟考试试卷可将往年高考试卷作效标。摹拟试卷的效标关联效度就是指这两种试卷间的相关程度,二者相关程度越高,摹拟试卷的效度越高。由于其它试卷难以寻到对应的
效标,所以常用定性方法加以分析。例如:教师依平时的考查,认为李的某一课程学得很好,若李在该学科的期末考试中取得优秀成绩,则可说明该试卷的效度较高。在这里,教师平时的认真观察和记录的结果就充当了效标的作用。3.成绩统计分布状态分析一般而论,对同组受试者,成绩拔尖的少,成绩差的少,较优、较差的要多一些,而多数受试者的成绩处于中间状态。亦即成绩分布曲线属于或接近正态分布曲线。基于此点,就有必要对成绩分布状态作一分析,看其是否属或近正态分布。具体方法如下:
①将百分制成绩划分为若干个分数段,并定其中点值。一般将5分作为一个分数段。
②在全部分数中确定各分数段的人数。
③以分数(中点值)为横坐标,各分数段人数作纵坐标,建立一个坐标系。
④描点、作图。描点时,以各分数段的实际人数作为纵坐标值,相应分数段的中点值为横坐标值。如90-94分数段有4人,该段中点值为92,则可在坐标系中找出点(92,5),将诸点连成光滑曲线即得成绩分布曲线。
依前述方法作出的曲线,若为正态分布曲线,则成绩统计分布较为正常,试题的难度、区分度较适宜,试卷质量较好。
结束语
决定试卷质量的指标较多,且诸指标间相关性很高,我们在进行试卷质量分析时,应综合考虑诸指标对试卷质量的影响,从而为合理评价试卷质量提供科学的依据。
试卷质量分析(二)
一、试卷分析及考试完成度分析:
试卷题型分析:
试卷完成情况分析:
学生的掌握情况可分为三个层次,掌握较好的是“语言积累”部分和课本知识的传统题,即看拼音写词语、补充词语及句子、填关联词;其次是顺应《课程标准》要求的新型尝试题,即“用一句名言来激励自己”、“请默写五年级课本里你最喜欢的一首诗”、“写警示语”这样的考查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新型运用创新题,此类题型少数几个学生得分率较低;三是一些分析运用能力题,即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阅读”、“作文”题。
二、题型具体分析:
“基础知识积累”部分:学生掌握得比较牢固,基础也比较扎实,基本上能达到教材的要求。这说明抓牢基础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加强学生语言的基本积累,夯实生字词,切实完成教材的要求,按教材要求真正完成“识字写字”、“背诵课文”、“读读背背”,以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丰富学生的“素材库”。
“阅读与应用”部分:完成效果尚可,学少数生的感悟理解能力有一定的局限性,这说明注重学生感悟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本卷在这一部分中突出了对词句段理解能力的测试,从词、句、段、篇四个方面的不同角度检测了学生的小学语文基本功。
第一、从词的理解上看,难度不大,大部分学生做得很好!
第二、从句的理解上看,本卷侧重考查了学生对诗文的理解和句子的积累运用,学生的理解和运用还算比较到位。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不断要求学生能口头,而且必须书面理解教材中的重点内容,这项训练必须从低年级开始有意识地进行训练。除了这一点,我们还应注重选择一些常见句式的练习,培养学生边读边想,提出问题的能力。
第三、从段篇的理解上看,本卷考查了学生的基本阅读能力(分课内和课外两部分)。对于短文的理解和概括能力尚可,有小部分学生对短文的理解流于表面,不能深入挖掘文章的内涵和精髓。而这种能力的提高则需要训练学生的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注意在阅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还应注重全体,特别是对中差生的训练。但做到这些是远远不够的,扩大阅读量才是提高语文素养的关键,所以我们平时应该非常注重学生课外知识的积累。
“习作表达”部分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能围绕作文题目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和感受。语句基本通顺,内容具体,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还比较有限,不能很好地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具有新鲜感的词句并不多。所以经过分析,我们觉得应该这样做:
第一:作文教学应加强与课堂、生活的联系。平时应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原有的知识基础,将学生的生活画面与学生的情感沟通衔接,以此来激发学生感悟生活与人生。当然,在作文教学中,同样要注意发展学生的想像力。所以,在作文教学中应重视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联系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敢于想象,敢于创新,敢于打破常规的训练。而所有的训练,都必须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才能让学生更容易接受。
第二、处理好自由作文和基本功的训练。自由作文和基本功的训练,两者该如何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
困惑:新的语文教材,内容多,学习量大,有些学生学得很充分,能满足其学习需求;但还有相当数量的学生在要保证按时完成一定的教学内容的情况下,很难比较扎实地完成学习任务。一部分学生吃得饱,另一部分学生则消化不了,学生两极分化的现象比较明显。如何缩小两者间的差距,对于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仍然是严峻的考验。
面对成绩,面对不足,我们学会了思考。在课堂教学改革的路上,还有许多工作要做,许多困难要解决。我要更加认真学习——提升自我,不断总结——完善自我,使自己在课改中逐渐成长起来。
试卷质量分析(三)
一、关于命题情况分析
本次学习目标检测卷共有八大题,考试时间为90分钟,总分100分。“积累与应用”部分有六题,有看拼音写词语、辨字组词、给字选择正确的解析释、补充词语、按要求写句子、成语积累及课文内容掌握情况的测查。“阅读”部分:第七题,分为对学生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能力的考查。“习作”部分:第八题,要求学生写一篇想象作文,题目补充完整,字数不少于400字。
本试卷依纲扣本,贴近生活,体现自主。加强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结合。我校认为本试卷与以往相比最大的改革就是重视了阅读与积累,如:阅读等试题能考察学生的`阅读与积累能力,也能考察老师对阅读的重视与否,体现了新课改。
二、关于考试情况分析
三、学生答题分析
(一)积累与应用
1、具体试题情况分析:本部分题型灵活多样,内容覆盖面广,全面考查了学生字词句各部分知识的掌握情况。像第四题按要求写句子,看似普通,实则匠心独运,4个题目分别出现不同的句型来让学生分析判断。还有像第六题的第3小题,要求学生回顾本学期的课文填空,这样的题型很好,既要求学生理解熟悉课文,又要求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
2、主要得失
得分较高的题目有第一、二、四、六,这些题目考查的内容都是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师平时训练量比较大,学生能充分掌握,故得分率高。
失分多的题目有第三题的补充词语和第五题的给带点的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二)阅读
1、具体试题情况分析:本部分题目安排有一篇分为对学生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课外阅读安排有6小题的题目。第4小题要求学生填上适当的语句与具体语境相符合,第5小题用“——”划出表达“物归原主的意思的句子”,这样的题型是学生对短文的阅读理解能力的考查,很好。
2、主要得失
失分多的题目主要有课内阅读的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折中”的反义词很多学生没找出来,还有课外阅读的第3小题中在()处填上恰当的关联词,众多学生填不出来,以致扣分较多。
(三)习作
1、具体试题情况分析:本题要求学生要求学生写一篇想象作文,题目补充完整,字数不少于400字。
2、主要得失
从学生的答卷情况来看,学生都能大胆地想象,最可贵的是学生能写出生活化、科学化的作文,从这些作文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的视野越来越开阔,同时也能联系生活实际,并能关心国家大事。
比较不足的个别学生的标点符号用法不标准;格式不规范,有个别学生没认真审题,没按照要求来写,写出来的作文不是想象作文,有的内容没办法写具体等。
四、改进措施及今后教学建议
1、重视对学生审题方面的指导,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
2、加强课外阅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古诗词的学习积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已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如怎样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句子的能力,体会重点词句、体会人物品质、描写方法等能力的培养下一番功夫。
3、加强对学生的基本功训练,只有打好学生的基本功,写好每一个字,规范标点符号的用法,练好每一个通顺的句子,在这基础上教导学生用好词,造好句、谋篇布局,内容才会具体,情感才会真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