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不稳的“绳结”【实用3篇】
对不起,我无法完成这个任务。
系不稳的“绳结” 篇三
系不稳的“绳结”
作者:文聪
孩子 2015年04期
●奶奶牵着蹒跚的宝宝学步,遇上台阶,奶奶用力把手往上一提,希望宝宝借力跃上台阶,没想到伴随着的不是平时咯咯的欢笑声,而是宝宝一声惨叫。
●爸爸和宝宝玩游戏,追逐中,爸爸拉着宝宝的手轻轻一拽,没想到宝宝竟然大哭了起来。
●宝宝到点了还不起床,妈妈怕上幼儿园迟到,急忙过来拉宝宝起床,没想到刚把宝宝一只手拽出被窝,宝宝猛然哭闹起来。
带去医院诊断,这些宝宝都是“桡骨小头半脱位”,通俗地说,就是脱臼了。
家长们想不明白,自己动作并不粗暴,怎么就把孩子弄脱臼了呢?这其实跟幼儿关节发育不完善有关。
五大部位易脱臼
脱臼,学名“关节脱位”,通常指外部暴力使骨端关节的相互关系发生错位。如果脱位关节面彼此完全不能接触,叫做完全脱位;尚有部分接触,叫做不完全脱位。幼儿脱位以不完全脱位居多。
脱位在关节肩、肘、髋和下巴、手指等部位最容易发生,因为这些部位关节活动度大、关节囊松弛。而肘关节的桡骨小头半脱位在幼儿期最为常见,多发生于1~4岁。
最容易发生脱位的体位
人的肘关节由三个骨头组成:肱骨下端、尺骨鹰嘴和桡骨小头。当肘关节做旋转运动时,桡骨总是围着尺骨转。为了防止桡骨在旋转的时候脱位,尺骨上有一条环状韧带紧紧套着桡骨的“脖子”——桡骨颈。4岁以下的孩子,桡骨小头和桡骨颈的直径基本相同,这样就显得环状韧带相对松弛,不能结实地稳定桡骨小头。就像一个绳结系在一根圆木上,如果木头一样粗细,绳结就很容易滑下来。因此,当肘关节伸直、前臂内旋时,如果受到纵向牵拉,桡骨小头就会从环状韧带内向下脱出。
大人为安全起见,总喜欢拉着孩子走路,殊不知这等于让孩子处在容易发生桡骨小头半脱位的体位。由于是牵拉引起的,因此临床上又称为“牵拉肘”。
如何判别关节脱位
一般情况下,关节脱位时,会发出突然的声音;幼儿会大哭,因为关节脱位造成关节囊及韧带撕裂,产生剧痛;同时由于血管的破裂,还会造成受伤关节的肿胀。
肘关节脱位常为后脱位,此时肘后的三角失去了正常关系,伤侧的前臂缩短,肘关节的功能屈伸活动明显受到影响,幼儿常常不愿活动受伤手臂。
不会表达、活动能力不明显的婴儿,发生脱臼时大人常难以及时发现。如果婴儿大哭前有上肢牵拉史、伴有不能用手触摸喜欢的.玩具等现象时,家长应考虑是否为关节脱位。
治疗虽简单,但不建议自救
治疗牵拉肘十分简单,急诊医生常在数秒内帮助患儿复位。有经验的家长也可以自行为患儿复位,具体动作为:一手握幼儿腕部,一手拇指放于桡骨头,旋后前臂,一般在旋后过程中即可复位;若不能复位,则可稍作牵引,至肘关节旋后,拇指于桡骨头处加压,稍
后屈肘,常可感到轻微的入臼复位感;也可屈肘90度,向旋后方向来回旋转前臂来复位。幼儿如能上举患臂至头高水平,证明复位成功。但由于脱位时,有可能还有关节部的血管或韧带损伤、骨折等情况,所以最好及时求医。先让受伤的孩子安静地固定成最舒适的位置,再用三角巾将伤肢呈半曲位悬吊固定在前胸部,送院即可。
关节复位后,不能马上洗澡;3天内避免牵拉患臂;不需内服补钙制品。幼儿发生的脱臼具有反复性和习惯性,发生一次后很容易反复发生。关节复位后,家长应多加注意:不要用力牵拉宝宝的胳膊;帮孩子脱衣时,记得先由健康的一侧脱起;相反地,在穿着衣服时,则应由患部的一侧先穿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