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章练习题
论语十二章练习题
《论语》十二章练习题
【学习目标】
1.了解孔子与《论语》的相关知识
2.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疏通理解文意.
3.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对照反省自己
4.积累文中出现的成语、名言警句。
5.积累文中出现的成语、名言警句。
6.积累有关学习的名言警句。
7. 积累有关道德修养的名言警句。
一.阅读课文,完成下列预习题。
A. 初读课文,借助工具书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不亦乎( ) 2.愠( ) 3.三省( ) 4.传不习乎( ) 5.五( ) 6.不逾矩( ) 7.罔( ) 8.怠( ) 9..箪( ) 10.不如好之者( ) 11.曲肱( ) ) 13. 论
语( ) 14.堪 ( )
C.古今异义
君子 古义( ). 今义( ) .可以 古义 今义
匹夫 古义( ). 今义( ) .罔 古义 今义 水 古义( ). 今义( ) .朋 古义今义
孔子,名______,字_______,______时鲁国陬邑人,杰出的 ______、 ______、教育家。 ______家学派创始人,思想核心是______,政治上主张_______,鼓励人们________,即“出来
做事”。开______讲学的风气。孔子本人也被历代统治者尊奉为至圣先师。《论语》是___ 家学派经典著作之一,《论语》是一部______体散文集,是孔子的_______和____________所辑录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宋儒把《论语》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称为“四书”。
2.用课文的语句回答:孔子在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和道德修养上有那些主张?
学习方法
学习态度
道德修养
3.出自本课的成语有哪些,找出来解释一下。写出五个在论语出现现在还使用的成语 例如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 1)._____________ 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 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而”字的用法归类。下列句子中的“而”,表并列的有
D.学而不思则罔 E.择其善者而从之
5.注意下列句子和词语今天仍在使用,把他们译成现代汉语。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三十而立,四十不惑······
(3).温故而知新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5).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三..理解填空
①在全国中学生夏令营大连会场开营仪式上,主持人说“孔子说过__________,
__________!”对远道而来的朋友,我们感到由衷的高兴欢迎大家来大连!“ ②《论语》中认为能保持君子风格的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
中孔子的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论语》中体现“贫贱不能移”精神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曾子以为治学的人应该重视品德修养的句子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
⑥《论语》中说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 ⑦论述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⑧孔子启示我们要珍惜时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⑨青岛啤酒节开幕之际,主持人说: “孔子说过__________,___________!”对远道而来的朋友,我们感到由衷的高兴欢迎
⑩当别人不理解自己时,我们应该不恼怒,保持应有的风范,正如论语中所说:___ , ?
(11)、课文阐述学习与思考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 .
(12).阐述读书求学问的态度是以求学为快乐的句子是(三重境界)
(13)
(13).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第一文库网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的句子是:
四.研读探究 1.用课文中的语句回答:孔子在学习方法和态度上有哪些主张?试就其中一点谈谈你的体 会。
2.找出课文中有关道德修养的论述,就你感受最深的一点,结合你的生活体验,谈谈你的生活体验,谈谈您的看法。
3.与课文自相对照,谈谈自己在哪些方面做得好些,在哪些方面还有欠缺?应怎样改进?
4.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讨论:怎样看待“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5.颜回面对穷困清苦的生活,不改其乐,这是一种什么精神?
6.怎样理解“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7.在新知与旧知、知识与实践的关系上,在学与思、学与问的关系上,孔子是怎么看的? 五.作业
(一)。选出下面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A.学习按时间温习它,不是一件快乐的事。
B.学习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令人愉快的事吗?
C.学习了时时预习它,不也高兴吗?
2.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A.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
过呢?
B.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忠心,跟朋友交往而不守信用,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
C.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替别人传播知识是不是不习惯呢?
3.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A.广泛地学习,专心致志,肯切地求教,多思考当前的实际问题,仁德就在其中了。
B.广泛学习而且时刻牢固,就与切身有关的问题提出疑问并且去思考,仁德就在其中了。
C.博学而志向坚定,好问而多想当前的实际问题,仁德就在其中了。 (二).阅读下列短文,完成下列习题。
苛政猛于虎
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①而听之。使子路②问之曰:“子之哭也,壹③似重有忧者?”而④曰:“然。昔者,吾舅⑤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
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⑥。”
夫子曰:“小子⑦识⑧之,苛政猛于虎也。”
选自《檀弓》下
注释:① 式:同“轼”,车前的扶手板,供乘车时手扶用,这里用作动词。② 子路(前542—前480):孔子弟子,鲁国卞(今山东省泗水县)人,仲氏,名由,一字季路。③ 壹:的确,实在。④ 而:乃。⑤ 舅:指公公,丈夫的父亲。古以舅姑称公婆。⑥ 苛政:包括苛烦的政令,繁重的赋役等。⑦ 小子:古时长辈对晚辈,或老师对学生的称呼。⑧ 识(zhì志):记住。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 孔子过泰山侧( ) ② 使子路问之( ) ③小子识之( ) ...
2.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全部相同的一项是 ( )
A夫子式而听之 余闻而愈悲
B今吾子又死焉 今其室十无一焉
C苛政猛于虎也 余将告于莅事者
D使子路问之 永州之野产异蛇
3.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子”字的意思与例句中加点的“子”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子之哭也
A夫子式而听之 B今吾子又死焉
过呢?
B.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忠心,跟朋友交往而不守信用,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
C.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替别人传播知识是不是不习惯呢?
3.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A.广泛地学习,专心致志,肯切地求教,多思考当前的实际问题,仁德就在其中了。
B.广泛学习而且时刻牢固,就与切身有关的问题提出疑问并且去思考,仁德就在其中了。
C.博学而志向坚定,好问而多想当前的实际问题,仁德就在其中了。 (二).阅读下列短文,完成下列习题。
苛政猛于虎
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①而听之。使子路②问之曰:“子之哭也,壹③似重有忧者?”而④曰:“然。昔者,吾舅⑤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
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⑥。”
夫子曰:“小子⑦识⑧之,苛政猛于虎也。”
选自《檀弓》下
注释:① 式:同“轼”,车前的扶手板,供乘车时手扶用,这里用作动词。② 子路(前542—前480):孔子弟子,鲁国卞(今山东省泗水县)人,仲氏,名由,一字季路。③ 壹:的确,实在。④ 而:乃。⑤ 舅:指公公,丈夫的父亲。古以舅姑称公婆。⑥ 苛政:包括苛烦的政令,繁重的赋役等。⑦ 小子:古时长辈对晚辈,或老师对学生的称呼。⑧ 识(zhì志):记住。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 孔子过泰山侧( ) ② 使子路问之( ) ③小子识之( ) ...
2.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全部相同的一项是 ( )
A夫子式而听之 余闻而愈悲
B今吾子又死焉 今其室十无一焉
C苛政猛于虎也 余将告于莅事者
D使子路问之 永州之野产异蛇
3.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子”字的意思与例句中加点的“子”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子之哭也
A夫子式而听之 B今吾子又死焉
C愿借子杀之 D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文。 ①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
②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5.选出分析正确全面的一项 ( )
A妇人当时在墓前哭的是以前舅舅死在老虎口中,丈夫也死在这虎上,现在儿子又被虎咬死了。
B本文记叙孔子过泰山侧的见闻,反映孔子告诫弟子要行仁政而不能施行暴政,表明孔子及弟子对劳苦人民的同情。
C文章通过对一妇人家中的不幸遭遇的记叙,用对比的方法烘托出“苛政猛于虎”的中心。
D文章在记叙妇人诉说之后,以画龙点睛之笔,得出“苛政猛于虎也”的结论。
【赏读】
孔子提出“德治”,孟子提出施“仁政”,表达的都是儒家的政治主张。这则小故事从妇人因“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的悲惨遭遇痛哭于亲人墓地,孔子问其“何为不去也?”妇人却作出“无苛政”的回答。这就形象地说明了“苛政猛于虎”的道理,发人深思,耐人寻味。
(三).把文中成语、格言和警句摘抄在笔记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