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热点、知识点-政治试题
考点、热点、知识点-政治试题
考点、热点、知识点
第一部分 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一、 为什么要巩固公有制经济?
1.地位: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2.作用:生产力、生产关系、生产目的、综合国力、现代化、全面小康。
二、 如何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1。坚持主体
2.坚持主导
3.经济结构调整、战略布局的转移
4.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
三、 为什么要鼓励、支持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1。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前提下,要鼓励非公有制的发展,依法保护各类企业的合法权益和公平竞争,并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
2。作用:活跃市场、方便生活、增加就业、增加家庭收入和国家财政收入、提高综合国力、加速现代化进程。
四、 如何鼓励、支持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1.法律
2.政策:要大力发展和积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清理和修订限制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消除体制性障碍。放宽市场准人,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入的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及其他行业和领域。非公有制企业在投融资、税收、土地使用和对外贸易等方面,与其他企业享受同等待遇;支持非公有制中小企业的发展,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做强做大。
3。企业
五、 为什么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1。市场弱点
2.非公有制的问题
3.宏观调控与市场经济的结合
六、 如何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市场经济自身具有盲目性和自发性的缺陷。必须加强和改进对非公有制经济服务和监管,以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发展。非公有制企业要依法经营,照章纳税,保障职工合法权益。
七、确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客观必然性
第二部分 扩大就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
一、 为什么要扩大就业?
1. 业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
2. 业是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之一,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和优越性,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
3. 业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社会稳定,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关系到全面小康目标的实现,既是经济问题,又是政治问题。
二、 如何扩大就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
1.政府: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改善创业环境和就业环境,坚持劳动者自
主创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2。企业:鼓励企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
3.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上:在产业类型上,注重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在经济类型上,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在企业规模上,注意扶持中小企业;在就业方式上,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
4. 动者自身:转变就业观念,加强技能培训,提高就业竞争能力。
七、 党为什么要高度重视就业问题?
1。自身:地位上,中共是执政党,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性质上,是工人阶级政党,代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利益;宗旨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贯彻三个代表的要求;是增加党执政能力的体现。
2。就业的社会意义
八、 政府为什么要重视就业问题?
1。国家性质
2.组织原则:国家机构是人民利益的捍卫者,对人民负责是其组织活动原则。
3.政府具有组织和领导经济建设,协调人民内部矛盾,搞好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4.就业是劳动者的权利,是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之一
5.就业的社会意义
九、 在扩大就业方面,为什么要积极发展第三产业?
1.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可以扩大就业领域,增加就业人数,保证社会安定
2.第三产业在吸纳劳动力方面有独特的优势,它行业多、门类广,劳动密集、技术密集、知识密集行业并存,能够吸纳大量的、不同层次的各类人员
3. 展第三产业是缓解我国日益严峻的就业压力、拓宽就业面,增加就业量的途径
十、 劳动者为什么要加强职业技能培训?
1。国家:一个国家的劳动者技能水平代表着这个国家的技术实力甚至生产力水平
2.企业:劳动者技能高低直接决定着企业新产品质量的好坏,影响着企业劳动生产率的高低
3. 人:提高职业技能是劳动者必须履行的义务,是自我创业和自主择业的前提条件,是适应未来社会、增强竞争力的基础。
十一、 用内外因关系原理分析如何增加就业?
1。事物发展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内因是根据,外因是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2。外因上
3.内因上
十二、 劳动合同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1。平等自愿原则。是劳动合同订立的核心原则
2.协商一致的原则。这是平等自愿原则的延伸和结果。
3.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原则。这是订立劳动合同最基本、最重要的原则
十三、 实行劳动合同制度的意义
1. 促进劳动力资源得到合理配置
2. 增强劳动者的竞争意识,促进劳动者自身素质的提高
3. 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4. 维护劳动者权利、体现劳动者主人翁地位的法律保障
十、社会保障制度
1. 为什么
(1) 是充分发挥市场作用的必要条件。市场作用有着自身的弱点和缺陷,价值规律作用下的调节作用、刺激作用和优胜劣汰作用,必须和国家的宏观调控相结合,才能保证市场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因此必须建全社会保障制度。
(2) 是增强企业活力的客观要求。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内部需要调整机构和岗位,企业之间会出现兼并和破产,就业人员必须得到必要的职业技能,新老企业平等参与市场竞争,需要社会保障制度支撑。
(3) 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实现社会安定的根本性措施。我国社会保障对象数量众多,分布很广,及时提供社会保障,普遍保证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下降并逐步提高,使他们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的保护,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是社会安定的根本前提。
2. 原则
(1) 既要有利于生产又要保障基本生活。要把基点放在我国现有的生产力水平上,要从我国目前生产力水平低、人口众多而且老龄化加快的基本国情出发,考虑国家、企业、个人的承受能力,坚持兼顾发展生产与保障劳动者基本生活的原则。
(2) 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社会保障需要由国家、单位和个人共同承担与实现。每个劳动者既享有获得社会保障的权利,又有履行缴纳社会保障费用的义务。
3. 内容
(1) 社会保险。是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与商业保险的四点区别)
(2) 社会救济。是政府对生活在社会基本生活水平以下的贫困地区或贫困居民给予的基本生活保障。
(3) 社会福利(三种人)
第三部分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确立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
1.按生产要素分配含义
是生产要素所有者凭借对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参与收益分配。参与收益分配的生产要素主要有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
2.确立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的意义。
第一、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第二、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第三、有利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
3.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确立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的客观必然性
第四部分 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1.我国现行《宪法》明确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2.保护财产权重要的意义。
首先,有利于坚持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其次,有利于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财产权体现了对公民个人合法的物质利益的保护,以及对追求个人合法物质利益的肯定,可以促使人们追求和创造财富。我国宪法保护私有财产,有利于极大地调动人们创造物质财富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鼓励个人合法致富、勤劳致富,增加公民的家庭财产,使人们的生活殷实起来,从而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第三、维护了社会公正,使合法的私有财产有了法律保障。同时,改变了私权和公权的不平等状况,使公私权之间的交易规则趋于平等。这就会促进市场要素的自由流动与优化配置,促进市场机制和市场经济原则的建立,从而创造出人人可以通过公平竞争取得合法的私人财产的良好环境。
第四、表明我国正按照文明政治、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构筑文明政治、市场经济的运行基础,这有助于树立好的国际形象。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进步。
第五部分 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1、公有制的实现形式的含义: 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是指公有资产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
2.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一切反映社会化大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如股份制、股份合作制、承包、租赁等,公有制经济都可以利用。
3.为什么要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①股份制能够放大公有资本、特别是国有资本功能,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充分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巩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②股份制有利于国有资本流动重组,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③股份制有利于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等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从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真正把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
④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有利于国有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⑤股份制为组织形式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实现公有制与市场经济有效结合的有效途径。
4.如何正确认识股份制
(1)股份制是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反映社会化大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
(2)资本主义可以利用,社会主义也可以利用,不能笼统地说股份制是公有还是私有,关键看它从属的社会基本经济制度的性质,看它的控股权掌握在谁的手里。
(3)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可以增强公有制经济的活力,提高企业和资本的动作效率,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增强公有制的主体作用。
4.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有效组织形式和运营方式,也是国有经济发挥主导作用的一个重要途径。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突破了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是公有制主要实现形式的框架,将为进一步增强公有制经济的活力,集中各种资本参与改造国有企业,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提供保证。
第六部分 健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
1.诚实信用的地位:
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建设现代市场体系的必要条件,也是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诚实守信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诚信缺失会直接导致市场秩序混乱、交易萎缩、坑蒙拐骗盛行,进而导致投资不足、经济衰退。
2.信用是指不同主体之间在经济、社会交往中的诚实与信任。经济意义上的信用是指以信任为基础,以按期偿还为条件的交易关系和价值转移方式,包括银行信用、商业信用和消费信用。
3.信用体系是保证经济良好运行的社会机制。它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基础,以解决市场参与者的信息不对称为目的,使守信者受到鼓励,失信者付出代价,保证市场经济的公平、公正与效率。
4. 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的意义:
第一、是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信用的缺失严重破坏了市场秩序,大大提高了市场交易的成本,降低交易效率,阻滞了市场体系的健康成长,成为制约市场机制发挥基础性配置资源作用的障碍。
第二、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必然要求。经济全球化以全球统一的信用体系为支撑,其本质是在世界范围内重新配置资源。在参与国际竞争中,失信行为,就可能损害到整个行业、整个国家的国际信誉,对扩大外贸十分不利。因此,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是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的重要体制条件。
第三、是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迫切需要。
总之,加快建立健全与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信用体系,能够促进经济快速健康地发展,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提供体制保障。
5. 企业经营者必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6. 诚实守信是劳动者必须具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保障。
7. 企业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的重要性
(1) 企业的信誉是指企业在经济交往中要诚实守信,反对失信和欺诈。企业形象是指企业的产品服务在社会中留下的印象,以及受到的评价和认同。
(2) 企业的信誉和形象是企业的一种无形资产,是企业经营成败的重要因素,是开发企业的金钥匙。
(3) 企业的信誉和形象集中表现在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上,保证优质产品和服务才能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8. 诚实信用是市场交易的原则,是现代市场交易活动的基本精神。诚实信用是遵循市场运行规律的必然要求,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有利于约束和规范市场主体的交易活动和行为,使市场交易健康正常有序运行。
9. 诚信的重要性:
(1) 诚信与失信是两种性质相反的社会意识,它们对社会各方面的作用也就完全正确不同。
(2) 在经济活动中,诚信是公平竞争的黄金规则,信用机制是市场经济有序发展的基础,市场经济越发达,就越林求诚实守信。
(3) 诚信是企业在市场经济中存在和发展的通行证,企业在生产和经营中必须遵守诚信这个经营准则。失信导致破产的很多
(4) 国家经济要发展必须在全社会建立信用机制。诚信是经济发展的长远战略资源,无视信用则是发展经济的一种公害。诚信也是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5) 诚信还是一种人品修养,是人格的提升和情操的高尚。当诚信观念深入人心,并成为社会生活区中人人自觉履行的义务之时,社会各方面就会发生巨大变化。
第七部分 科学发展观
1.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
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2.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要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的发展。
3.发展观是第一要义是发展。
4.发展是硬道理科学发展观根本着眼点,在于用新的发展思路实现理更快更好的发展;
5.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
是统筹兼顾。只有坚持统筹兼顾,才能更好地妥善处理当前各方面突出矛盾、协调好各种利益关系,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统筹城乡发展的实质,是促进二元经济结构的转变;统筹区域发展的实质,是实现地区共同发展;统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质,是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社会全面进步,增进全体人民的福利;统筹人与自然的谐发展的实质,是人口适度增长、资源的永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的实质,是更好地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顺利实现中国经济的振兴。)
6.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
7.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树立和坚持正确的政绩观
正确的政绩观必须与科学发展观相适应。①创造政绩是为了发展,我们讲的发展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②创造政绩是为了造福人民。正确的政绩观以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根本目的。
5. 如何全面理解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
要全面理解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概括地来说,就是要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推进改革和发展。具体来说,就要做到:(1)坚持以经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