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象》教学设计之三【优质3篇】
《称象》教学设计之三 篇一
在进行《称象》教学设计时,教师需要考虑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使用称象这一概念。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来引入称象的概念,比如让学生想象一只大象被称为“象”,或者让学生观察称象的过程,从而引发学生对称象的好奇和兴趣。
接着,教师可以通过展示称象的具体操作步骤,让学生逐步掌握称象的方法和技巧。可以通过演示如何称象,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从而提高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观察力。在操作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称象的规律和特点,让他们在实践中体会称象的乐趣和意义。
此外,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互动性强的活动,让学生在游戏和竞赛中体会称象的乐趣。比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称象比赛,看哪组能称出更准确的重量,从而激发学生的参与和积极性。同时,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趣味性的称象题目,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培养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
综上所述,通过以上的教学设计,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称象这一概念,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实践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称象》教学设计之三 篇二
在进行《称象》教学设计时,教师还需要考虑如何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称象习惯和方法。首先,教师可以通过示范的方式向学生展示正确的称象姿势和操作步骤,让学生模仿并逐步掌握称象的技巧。同时,教师还可以教导学生如何正确选择称象的工具和器材,让他们在称象过程中更加便捷和准确。
接着,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实践性强的称象任务,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不断提高称象的准确性和效率。可以通过布置称象作业或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同时,教师还可以定期组织称象比赛或活动,让学生在竞赛中相互学习和交流,提高他们的称象水平和技巧。
此外,教师还应该注重对学生进行称象方法的反馈和指导,及时纠正他们的错误和不良习惯,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称象观念和意识。可以通过布置称象练习或考试,评估学生的称象水平和表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辅导。
综上所述,通过以上的教学设计,可以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称象习惯和方法,提高他们的称象技巧和水平,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实践能力,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称象》教学设计之三 篇三
《称象》教学设计之三
设计理念:
1、《称象》是一篇传统课文,记叙了曹操的儿子曹冲在七岁时就动脑筋想办法称出大象的体重。课文的重难点均应放在第3、4段的理解上。
2、三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因此在学习曹冲称象的方法时教师可利用简单的课件或教具帮助学生理解。因此,可制作一套操作简便的纸片教具。用硬纸片,剪一头大象,画上眼睛、耳朵等;剪一条大船,涂上黄色;剪一块梯形,画上灰色石头。教具的大小以易操作、便观察为宜。课前,在大船、水面、大象、石头等纸片教具的正面贴上透明胶带。在教学第四自然段时,教师边分析边将以上教具逐一贴在黑板上。
3、保证学生充分的自学时间和候答时间,指导学生评价各种称象方法的优劣,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
4、可采用变序及板块教学,随机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教学,尊重学生,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预设目标:
1、了解曹冲称象的方法和其中蕴含的道理,知道要灵活运用知识,才会想出好办法。
2、学会13个生字,正确运用“象、像”、“称、秤”,能用自己的方法理解“议论、果然”的意思,知道“直、才”在句子中的作用,会用“一边……一边……”写句子。
3、正确、流利地读课文,能复述曹冲称象的具体步骤。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预设目标:1、了解课文大意,能正确朗读课文。
2、学会13个生字,正确运用“象、像”、
“称、秤”,能用自己的方法理解“议论”的意思。体会“直”的意思。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1、放《三国演义》主题歌,你们看过(听说过)《三国演义》吗?
2、请学生自由回答。
3、你知道其中的哪些人物的名字?你怎么知道的?(随机表扬阅读面广的学生,告诉学生搜集信息的渠道多种多样))
一、导入。
1、曹操是三国时魏国的丞相,一次,有人送他一头大象,他很高兴,就带着儿子和官员们一同去看象。
二、学习2、3段。
1、播放曹操和官员们议论的画面。
指名回答:他们在干什么?
板块一:
学生回答:他们在议论这么大的象,到底有多重呢?
1、自由读课文,划出描写“这么大的象”的句子,指名读,齐读。正音:柱(翘舌音)堵
2、师范写“柱、堵”想想他们有什么特点?(形声字),各写三个,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它们。
3、学习板块二。
板块二:
学生回答:他们在一边看一边议论谁有办法称出大象的体重。
1、那么,官员们想了些那几种办法称象呢?
2、曹操听了反应如何?为什么?(四人小组议论)
1)比较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有什么不同?(体会直的意思)
曹操听了摇头
曹操听了直摇头
“直摇头”是什么意思?谁能边说边做动作给大家看。(学着摇了一下头)这叫直摇头吗?谁再做做看?“直摇头”说是不住地摇头,表示很不同意。曹操为什么不同意呢?
1)大象宰了就死了。随机学习:宰zǎi(书空)查字典说说,“宰”在字典里有几种解释?结合“把大象宰了,割成一块块的再称”想一想,“宰”在这句话里是什么意思?(“宰”在字典里有三种解释,在这里是“杀”的意思。)
2)没有人有力气提起大秤,因为大象太大了。(进行板块一的教学)
板块三:
1、最后,大象的体重知道了吗?是谁想出的办法?
2、学生回答。
3、检查第四段的预习情况。
1)指名读课文。正音:沉(翘舌音)
2)自由读课文。
3)找出其中的生字:沉、线、搬。想想怎么记住它们?交流汇报。
4)这三个生字,学生各写三个,展示评价。
5)课文中还有几个生字没写过?找找、读读、扩扩词。
板块四:
1、选择自己认为难写的或容易写错的字各抄两个。
2、口头组词:“象、像”、“称、秤”。会用“一边……一边……”写句子。
---------------------------
3、同桌互相读课文,正音并学习对方的优点。
第二课时
预设目标:
1、了解曹冲称象的方法和其中蕴含的道理,知道要灵活运用知识,才会想出好办法。
2、能用自己的方法理解“果然”的意思。
3、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复习旧知。
1、官员们提出了那几种称象的方法?
2、曹操为什么直摇头?
板块二:
学习第四段。
1、曹冲听了官员们的议论后他怎样说呢?(指名读第四自然段)
2、师出示小黑板,上面写了曹冲说的办法。曹冲的这个办法是用几句话说清楚的? 自由读第四自然段,说一说。再想想,曹冲所说的办法,要先干什么,再干什么,最后还干什么?
3、做实验突破难点
制作了一套操作简便的纸片教具。用硬纸片,剪一头大象,画上眼睛、耳朵等;剪一条大船,涂上黄色;剪一块梯形,画上灰色石头。教具的大小以易操作、便观察为宜。课前,在大船、水面、大象、石头等纸片教具的正面贴上透明胶带。在教学时,教师让学生一边说称象的步骤,一边演示.将以上教具逐一贴在黑板上:(1)先贴大船和水面的纸片并让学生注意船身下沉处。(2)再将大象“赶”到船上,将船身下移至适当位置,并在这一次船身的下沉处画线。(3)把大象“赶”上岸,将船身上移;再往船上“装”石头,将船身下移至画线处。然后让学生提问。
对学生提出的不懂问题展开讨论.(可能有下列问题,请学生回答,师点拨)
(1) 大象上船后,船为什么下沉?
(2) 象上船后,为什么沿着水面在,船舷耻面一条线.
(3) 象上岸后,往船上装石头,为什么要装到画线的地方.
(4) 再读这一段,说说曹冲想出的办法比官员们提办法好在哪儿?(通过比较,体会曹冲正是从官员人的办法中得到启发).
4、学生动手演示。请学生各自准备后让一名学生演示。大家读一句,该生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