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鹳雀楼》教学设计之四【推荐3篇】
《登鹳雀楼》教学设计之四 篇一
在教学《登鹳雀楼》这首唐代名篇时,老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艺术特色。以下是一个针对这首诗的教学设计:
一、导入环节
老师可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唐代盛世的视频或图片,让学生了解唐代的社会背景和文化氛围,为学生打开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理解诗歌
1. 解读诗歌内容:老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解读诗歌的内容,理解杜甫通过“登鹳雀楼”这一高处视野来表达对国家兴衰的感慨。
2. 品味诗歌意境:通过讨论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引导学生感受诗歌所营造的高远、悲壮的意境,体会杜甫对国家命运的深沉忧虑。
三、诗歌赏析
1. 朗读诗歌:让学生朗读《登鹳雀楼》,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2. 比较分析:与其他描写盛世兴衰的诗歌进行比较,让学生发现《登鹳雀楼》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思想深度。
四、诗歌创作
在深入理解《登鹳雀楼》的基础上,可以让学生进行创作,写一首自己的诗歌,表达对国家兴衰的思考和感慨,培养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学生可以在审美体验中感悟诗歌的内涵,培养对文学的热爱和理解,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作水平。
《登鹳雀楼》教学设计之四 篇二
在教学《登鹳雀楼》这首唐代名篇时,老师可以通过活动设计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提高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以下是一个针对这首诗的活动设计:
一、朗诵比赛
组织学生进行《登鹳雀楼》的朗诵比赛,让学生通过朗读来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同时增强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记忆。
二、诗歌填空
设计一份诗歌填空练习,让学生填写《登鹳雀楼》中的空缺部分,通过填空来加深学生对诗歌内容和意境的理解,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诗歌创作比赛
组织学生进行《登鹳雀楼》主题的诗歌创作比赛,让学生通过创作表达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
四、诗歌赏析活动
通过诗歌赏析小组活动,让学生自主分析《登鹳雀楼》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讨论诗歌的艺术特色和思想内涵,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
通过以上活动设计,学生可以在互动合作中深入思考和感悟诗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使学生在欣赏《登鹳雀楼》的同时得到全面的提升。
《登鹳雀楼》教学设计之四 篇三
《登鹳雀楼》教学设计之四
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理解诗中重点词句,体会诗人的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
教学难点、重点:
1、弄懂每个词,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指导朗读。
教学准备:
1、录音机、配乐朗诵磁带。
2、挂图、活动的诗人和太阳。
3、田字格黑板。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1、同学们喜欢学习古诗吗?我们以前学过哪些古诗一起来背一背。(学生背诵)同学们都背得不错,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古诗。(板书《登鹳雀楼》)
2、齐读课题,注意正音。
二、解题、介绍作者
1、登鹳雀楼是什么意思?
2、“登”还可以说登什么?
3、揭示挂图。述:鹳雀楼在山西永济县的西南城上,前面可以看见中条山,下面临近黄河,因为经常有一种形状像鹤的鸟儿鹳雀在楼台上休息,所以人们把这座楼台叫做鹳雀楼。有一天,唐朝诗人王之涣登上了鹳雀楼,看到将要落山的太阳和奔腾的黄河,想了很多,就写下了这首诗。
三、整体感知
1、听录音。
2、听完录音,同学们的心里在想什么呢?
四、初读课文
1、要求读准字音。
2、检查:指名读后正音。
3、再读古诗,想想哪些词语你能理解,还有哪些不能理解,将不能理解的词语做上记号。
五、学习理解诗意
1、学习一二行。
(1)指名读。
(2)说说哪些词不懂,借助图画理解“白日
”、“依”、“尽”。(3)指名说一二行诗意。
(4)看图想象,说说黄河怎样流入大海。
(5)小结:这两行诗主要讲诗人在鹳雀楼上看到傍晚的太阳靠着山慢慢落下去,黄河滚滚地流入大海。
(6)指导朗读。同学们想想,应该怎么读,试着在座位上读一读,指名读,齐读。过渡:看到如此壮丽的景象,诗人产生什么想法。
2、学习三四行。
(1)理解词语的意思:欲、穷、千里、目、更。
(2)说说诗句的意思。
(3)结合生活体验谈谈“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4)师小结:要想看得远必须站得高,这是诗人写下这一千古名句所要告诉我们的道理。我们要多学习一些知识、本领,眼界才能开阔。(5)指导朗读。
六、想象诗情
1、听录音,看图想象诗人所观察的景象,诗人观察时的动作和神态。
2、表演:把自己想象到的情景表演给大家看。
七、指导背诵
1、看图练习背诵:指名背,分组背。
2、随音乐一齐背诵。
八、作业
1、指导写生字:登、欲、穷。
2、抄写、默写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