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教学设计【最新3篇】

《草原》教学设计 篇一

教学内容:草原生态系统

教学目标:

1. 了解草原生态系统的特点和组成部分。

2. 掌握草原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3.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促进保护草原生态环境。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草原生态系统的特点和组成部分。

难点:草原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草原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了解草原的景观和特点。

2. 讲解:介绍草原生态系统的定义、特点和组成部分,引导学生认识草原的重要性和生态价值。

3. 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草原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让学生深入理解生物之间的依存关系和相互作用。

4.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到附近的草原进行实地考察,让他们亲身体验草原生态系统的美丽和脆弱。

5. 总结:引导学生总结草原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并讨论如何保护草原生态环境,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教学方法:

1. 合作学习:让学生分组讨论草原生态系统的特点和组成部分,促进他们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2. 观察实验: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实验,让他们通过实地考察了解草原生态系统的真实情况。

3. 讨论交流: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和交流,促进他们的思维碰撞和观点交流。

教学评估:

1. 完成课堂作业:要求学生完成有关草原生态系统的作业,检查他们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2. 参与讨论:评价学生在课堂讨论和交流中的表现,看是否能够深入思考和发表见解。

3. 实地考察报告:要求学生提交实地考察的报告,评价他们对草原生态系统的理解和感悟。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学生可以全面了解草原生态系统的特点和组成部分,培养环保意识,促进保护草原生态环境的行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草原》教学设计 篇二

教学内容:草原文化与民俗

教学目标:

1. 了解草原地区的文化特点和民俗风情。

2. 掌握草原地区特有的传统习俗和生活方式。

3. 培养学生对草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促进文化交流和传承。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草原地区的文化特点和民俗风情。

难点:草原地区特有的传统习俗和生活方式的理解和传承。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草原地区的传统文化节日和习俗,引导学生了解草原文化的独特魅力。

2. 讲解:介绍草原地区特有的传统习俗和生活方式,让学生了解草原人民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3. 比较分析:通过比较草原地区的文化特点和民俗风情与其他地区的异同,让学生深入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

4. 实践体验:组织学生进行草原文化体验活动,让他们亲身感受草原的民俗风情和文化底蕴。

5. 总结:引导学生总结草原地区的文化特点和民俗风情,讨论如何传承和弘扬草原文化。

教学方法:

1. 视听教学:通过展示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引导学生感受草原文化的魅力。

2. 体验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草原文化体验活动,让他们亲身参与感受。

3. 合作学习:让学生分组讨论草原文化的特点和民俗风情,促进彼此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教学评估:

1. 书面作业:要求学生完成有关草原文化的作业,检查他们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2. 体验反馈:收集学生对草原文化体验活动的反馈意见,评价他们的参与程度和体验感受。

3. 专题报告:要求学生提交草原文化专题报告,评价他们对草原文化的理解和感悟。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学生可以全面了解草原地区的文化特点和民俗风情,培养对草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促进文化传承和发展。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不同文化的魅力,促进文化交流和传承。

《草原》教学设计 篇三

作者:郎老师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汉蒙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感情。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着重理解书后读读写写中的词语。练习用关联词语造句。

3.领会课文中对事物静态和动态的描写。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1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中再现课文所描写的生活情景。

2.具体体会课文中的静态、动态描写。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二)学习生字、新词,着重理解课后读读写写的词语。

(三)弄清课文记叙顺序,给课文分段。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学习生字、新词,着重理解课后读读写写的词语。

(二)弄清课文记叙顺序,讨论如何给课文分段。

三、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启发谈话。

在我国内蒙古、新疆等地有辽阔的草原。作家老舍访问内蒙时,身临其境,处在草原这一特定环境之中,油然产生了特殊的感情,目睹了蒙族人民待人接物的风俗习惯,又感受到了民族团结的深厚情意。作者把这些内容都活灵活现地写下来了。

我们学习的这组课文读写训练的重点是:事物的静态和动态。我们前面学的《鸟的天堂》和今天要学习的课文《草原》都是本组课文的.示范文。学习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这篇访问记,不仅要理解课文内容。而且要认真学习作者是如何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感受对事物进行静态和动态的描写的,使我们读后觉得又具体又生动。

(二)学生听录音,了解主要内容。

学生听配乐朗读录音,想象一下:

1.草原的景色是怎样的?

2.草原人民是怎样待客的?

(三)学生自学生字、新词。

(四)检查自学情况。

1.教师出示下面生字、新词:“渲染、勾勒、迂回、鄂温克、天涯”,先正音、正形、再讲词义。

(渲染:中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湿润物象,使它分出阴阳向背。以加强艺术效果,引申为文学创作中通过对环境、景物或人物行为、心理描写来突出形象的一种手法。勾勒:是绘画时用线条勾出的轮廓。迂回:弯弯曲曲,来来回回地环绕。迂,曲曲折折绕弯;回,旋转、环绕。鄂温克:我国少数民族之一,聚居在内蒙古自治区的东北部。天涯:形容极远的地方。涯,水边。)

2.让学生自己提出不懂的生字、新词。(有些词让学生互学互帮,教师给予适当的指点;有些词语留到讲读时解决;有些词语课后个别解决。)

(五)弄清课文记叙顺序,讨论分段。

1.这篇访问记按什么顺序记叙了访问的过程?(这篇访问记按地点转换的顺序写了访问的过程:初入草原→接近公社→蒙古包外→蒙古包里→告别草原。)

2.按访问的过程。课文可以分为几段?为什么?

(可以有三种分法:(1)按自然段和前面的分析可分为5段;(2)按初见草原景色→访问陈巴尔虎旗公社,可分为2段;(3)按初入草原→途中见闻→蒙古包外、内,可分为3段。学生按其中哪一种方法来分段,都可以。

(六)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并说说每一段段意。同时检查字词掌握的情况。

(第1段:看到了草原的美丽景色。绿毯、勾勒、骏马、奇丽、柔美、渲染、回味、茫茫、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第2段:初入草原,快到公社时看到的景色。疾驰、迂回、洒脱、襟飘带舞。第3段:蒙古包外的握手欢迎。第4段:蒙古包内的盛情款待。拘束、羞涩、鄂温克。第5段:斜阳下的话别。天涯、斜阳。)

(七)作业。

1.在作业本上练习课后读读写写中的词语。

2.熟读课文第1段。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习课文第1、2段,体会草原静态的美和主人欢迎客人时的热烈欢腾场面,加深对事物的静态和动态的理解。

(二)体会文中比喻句的内容及作用。

(三)了解文中关联词语的运用。

(四)背诵课文第1段。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体会草原静态的美和主人欢迎客人时的热烈欢腾场面,加深对事物的静态和动态的理解。

(二)背诵课文第1段。

三、教学过程

(一)讲读第1段。

1.默读,分层次。思考:课文第一段写了什么?分几层?先写什么?后写什么?

(课文第1段写作者初入草原看到草原的景象。课文分两层写。先写看到草原的景象,后写产生的感想。)

2.再读,思考:作者初入草原,看到的景色怎样?作者是抓住哪些景色来写的?为什么抓住这些景物写?

(读后讨论。作者初入草原,看到草原的奇丽景色,他抓住天空、空气、小丘、平地、羊群这些景物来写的。因为这些景物显示了草原的特色。)

3.细读、思考:

(1)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这些景物的?

(从天空到地面,按从上到下的顺序写。)

(2)作者是怎样从天空到地面,抓住这些景物的特点,运用生动的语言来描绘草原的美丽景色的?

(让学生边读边画出重点语句。)

(3)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

(让学生自己出声读第1段第1层,要求学生细心体会,认真想象。重点说说下面三个句子:①“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②“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③“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4.默读、思考、朗读:在这种境界里,作者产生了什么样的感情?最后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受?

(说一说“境界”一词的意思。读时注意理解“既……又……”的并列关系;可用“美丽”或“壮丽”与“奇丽”作比较,理解“奇丽”一词用得恰到好处。指导学生有表情地朗读表达作者感受的两个句子。)

5.指导学生背诵第1段课文。

(让学生按课文描写顺序和景物特点,边读边想象,把这段课文熟读成诵。)

小结:祖国的草原这么美。这段课文思路清晰,从看到的到感受到的,按从上到下的观察顺序描写景物。作者第一次见到草原,就能抓住景色的特点来写,把景物和感受联系在一起,即景抒情,情景交融。作者在描写初见草原的景物时主要运用了静态描写,为我们展示一幅草原静态美的图画,但静中又有动,例如写羊群。

(二)讲读第2段。

1.指名读第2段。

(教师提示:学习课文第2段,我们要学习作者如何按照地点的转换,抓住事物与环境的联系、变化的特点,运用动态的描写方法,把文章写得又形象又生动。)

2.阅读、思考:写作者访问陈巴尔虎旗牧业公社途中,这段课文可分为几层?

(可分为两层:①初入草

相关文章

作品介绍 《双城记》(推荐3篇)

A Tale of Two Cities occupies a central place in the canon of Charles Dickenss works. This novel of...
教学资料2015-09-07
作品介绍 《双城记》(推荐3篇)

舞蹈课程教学计划【最新4篇】

舞蹈课程教学计划该怎么设计和安排?怎么通过舞蹈课程教学计划,合理的进行舞蹈课的教学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提供的两篇舞蹈课程教学计划,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舞蹈课程教学计划【1】为了培养孩子具有优美的体态,并...
教学资料2017-02-05
舞蹈课程教学计划【最新4篇】

2010年北京高考文理科高考状元今日揭晓(优选3篇)

2010年北京高考文理科高考状元今日揭晓人大附中李泰博摘得北京2010年高考理科状元文科状元获...
教学资料2017-05-09
2010年北京高考文理科高考状元今日揭晓(优选3篇)

《莫泊桑拜师》教学反思(精简3篇)

莫泊桑拜师一课主要写了从小酷爱写作的莫泊桑为了能够写出好作品,三次拜访福楼拜,得到悉心指导的事,表现了莫泊桑对文学事业的执着追求和福楼拜热心提携后辈、关心文学青年成长的风范。课文紧扣课题,围绕“拜师”...
教学资料2016-07-09
《莫泊桑拜师》教学反思(精简3篇)

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精简3篇)

这篇课文细致地描写了爬山虎生长的地方,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脚的形状和特点,以及它是如何一步一步往上爬的。读后使学生也产生了探究的愿望,激起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强烈兴趣,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四年级上册爬山...
教学资料2019-03-02
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精简3篇)

《分一分》教学反思【推荐3篇】

《分一分》是小学数学概念中比较抽象,学生较难理解的一课,这部分教材是在认识了整数和小数后,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对分数的意义不易理解,因此,我在设计时运用具体的事物,形象生动地展现平均分,说明分数产生的...
教学资料2013-05-07
《分一分》教学反思【推荐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