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思维训练(最新3篇)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思维训练 篇一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思维训练是至关重要的。通过不断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可以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面将详细介绍一些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思维训练方法。

首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提出有趣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思维。例如,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数学谜题,让他们动脑筋去解决。这样的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能增强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其次,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导图。通过思维导图,学生可以将问题分解成更小的部分,然后逐步解决。这种方法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清思路,还能锻炼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另外,在课堂上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可以相互交流思路,互相启发,找到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不仅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还能让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此外,老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多进行数学推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推理来验证自己的答案是否正确,同时也可以帮助他们锻炼逻辑推理的能力。

最后,通过举一反三的方法来进行思维训练也是很有效的。在解决一个问题后,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类似的问题,让他们运用相同的方法去解决。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培养抽象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思维训练是非常重要的。通过不断的思维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同时也能帮助他们更好地解决问题。希望老师们在教学中能够多多尝试这些方法,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更多的收获。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思维训练 篇二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思维训练是至关重要的。通过不断的思维训练,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力。下面将介绍一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常用的思维训练方法。

首先,老师可以通过启发式问题来进行思维训练。启发式问题是指那些没有固定解法,需要学生自己动脑筋去思考的问题。通过这样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可以通过游戏的形式进行思维训练。在游戏中,学生可以通过竞争和合作来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例如,可以设计一些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这样既能提高他们的数学水平,也能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另外,老师还可以通过数学实践来进行思维训练。在数学实践中,学生需要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解决。这样一来,学生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还能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老师还可以通过让学生讲解问题的方法来进行思维训练。当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语言把问题讲解清楚时,说明他们对问题有了深入的理解。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又能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最后,老师可以通过提供挑战性问题来进行思维训练。挑战性问题是指那些对学生来说比较困难的问题,通过解决这些问题,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毅力和耐心。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思维训练是非常重要的。通过不断的思维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希望老师们在教学中能够多多尝试这些方法,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更多的收获。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思维训练 篇三

数学教学主要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需要有一个长期的培养和训练过程.数学教学的.思维训练,是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结合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实现的.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主阵地,所以,要把思维训练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各个方面.激发学生思维动机,理清学生思维脉络,培养学生思维方法,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方面.

作 者:韩乐 作者单位:内蒙古锡林浩特市油田学校 刊 名:科海故事博览·科教论坛 英文刊名: KEHAI GUSHI BOLAN(BAIKE LUNTAN) 年,卷(期): 20xx ""(3) 分类号: G62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思维训练2

  数学教学主要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需要有一个长期的培养和训练过程 。数学教学的思维训练,是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结合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实现的。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 思维训练的主阵地,所以,要把思维训练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各个方面。

  激发学生思维动机,理清学生思维脉络,培养学生思维方法,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方面。

  一、激发学生思维动机

  动机是人们“因需要而产生的一种心理反映”,它是人们行为活动的内动力。因此,激发学生思维的动机 ,是培养其思维能力的关键因素。

  教师如何才能激发学生思维动机呢?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根据学生心理特点, 教师有意识地挖掘教材中的知识因素,从学生自身生活需要出发,使其明确知识的价值,从而产生思维的动机 。例如:在教学“按比例分配”这一内容时,首先要使学生明确学习这一知识的目的:在平均分不合理的情况 下,就产生了按比例分配这种新的分配方法。教学时可设计这样一个问题:一个车间把生产1000个零件的任务 交给了张师傅和李师傅,完成任务后要把500元的加工费分给他们。结果张师傅加工了600个零件,李师傅加工 了400个零件。这时把500元的加工费平均分给他们合理吗?从而引发出学生探求合理的分配方法的思维动机。

  这样设计教学既渗透了“知识来源于生活”的数学思想,又使学生意识到学习知识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生活 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学生的学习动机被激发起来了,自然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后面的教学活动之中。

  可见,创设思维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动机,是对其进行思维训练的重要环节。

  二、理清学生思维脉络

  认知心理学家指出:“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是寓于知识发展之中的。”在教学中,对于每一个问题,既要 考虑它原有的知识基础,又要考虑它下联的知识内容。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思维,并逐步形成知识 脉络。我们教学的关键在于使学生的这种思维脉络清晰化,而理清思维脉络的重点就是抓住思维的起始点和转 折点。

  1.引导学生抓住思维的起始点。数学知识的脉络是前后衔接、环环紧扣的,并总是按照发生—发展—延伸 的自然规律构成每个单元的知识体系。学生获得知识的思维过程也是如此,或从已有的经验开始,或从旧知识 引入,这就是思维的开端。从学生思维的起始点入手,把握住思维发展的各个层

次逐步深入直至终结。如果这 个开端不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或思维特点,学生就会感到问题的解决无从下手,其思维脉络就不会在有序的轨 道上发展。

  例如:在教学“按比例分配”这一内容时,从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平均分入手,把握住平均分与按比例分 配的关系,即把一个数量平均分就是按照1:1的比例进行分配,从而将学生的思维很自然地引入按比例分配,为 学生扫清了认知上的障碍。

  再如:解答按比例分配应用题时,从问题入手逐步深化认识,不但能够解决学生思维过程中无从下手的问 题,而且有利于使学生的思维沿着起点发展,培养其思维的流畅性。

  当然,不同知识、不同学生的思维起点不尽相同,但不管起点如何,作为数学教学中的思维训练必须从思 维的“发生点”上起步,以旧知识为依托,并通过“迁移”、“转化”,使学生的思维流程清晰化、条理化、 逻辑化。

  2.引导学生抓住思维的转折点。学生的思维有时会出现“卡壳”的现象,这就是思维的障碍点。此时教学 应适时地加以疏导、点拨,促使学生思维转折,并以此为契机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例如:甲乙两人共同加工一批零件,计划甲加工的零件个数是乙加工的2/5。实际甲比计划多加工了34个, 正好是乙加工零件个数的7/9。这批零件共有多少个?

  学生在思考这道题时,虽然能够准确地判断出2/5和7/9这两个分率都是以乙加工的零件个数为标准量的, 但是,这两个标准量的数值并不相等,这样,学生的思维出现障碍。教师应及时抓住这个机会,引导学生开拓 思路:“甲加工的零件个数是乙的2/5”,这说明甲、乙计划加工零件的个数是几比几?“正好是乙加工零件个 数的7/9”又说明甲、乙实际加工零件个数是几比几?这样,就将以乙标准量的分率关系转化为以总个数为标准 量的分率关系,直至解答出这道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由分数联想到比的过程,实际就是学生思维 发生转折的过程。抓住这个转折点,有利于克服学生的思维障碍,有利发散思维的培养。

  总之,教师帮助学生理清思维脉络,注意思维过程中的起始点和转折点,才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思维训练的 重点所在。

  三、培养学生思维方法

  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常常需要把面对的问题通过转化、分析、综合、假设等变化成已知的数学问题。 在这个思维过程中,要依据具体情况恰当地运用分析与综合、具体与抽象、求同与求异、一般与特殊等思维方 法。

  1.分析与综合。总起来说,思维就是通过分析、综合来进行的。所谓分析就是把已经认识到的事物之间的 联系在认识中分解开来。分析的方法应用在数学教学中,就是由问题入手,逐层确定解决问题的条件。所谓综 合就是把原来还没有认识到的事物之间的联系,在认识中建立起来。综合的方法应用在数学教学中,就是由条 件入手,逐层确定能够解决的问题。

  例如:一位工人师傅要加工一批零件,计划每天加工60个,需30天完成。实际每天加工了90个,照这样计 算,可提前几天完成?采用分析的方法:

  附图{图}

  由此可见,恰当地采用分析或综合的思维方法,有利于沟通条件与问题的联系,建立起清晰的思维脉络。 当然,根据具体问题将分析与综合结合起来进行分析,更会提高思维的效果。

  2.具体与抽象。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从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发展学生思维的“着眼点 ”应放在逐步过渡上。教学中,结合知识内容,精心组织操作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例如 :在教学“圆柱体侧面积”这一内容时,教师引导学生将准备好的圆柱模型侧面剪开,并观察剪开后的长方形 或平行四边形、正方形的各个部分与圆柱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从而概括出圆柱体侧面积的计算公式。通过这一 系列的操作、观察、思考、概括,不仅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了圆柱体侧面积公式,而且也增强了学生的操作意识 ,提高了操作能力,更培养了学生变抽象为具体的思维方法。

  3.求同与求异。有些数学知识之间既有差别又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恰当地运用求同与求异的思维方法,通 过对相关知识的比较,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1)对同一知识进行变式比较,即求同。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认识”这一内容时,将平行四边形变 换不同的位置进行比较

  通过观察比较,学生认识到几种图形尽管摆放的位置不同,但其本质属性是相同的,即“对边分别平行的 四边形”,因为它们都是平行四边形。

  (2)对易混知识不同点的比较,即求异。例如:解答“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经常要运用“求一个数的几分之 几是多少”的方法。但是,按比例分配和分数乘法这两类应用题又存在着一定的区别,即前者要通过总份数把 比转化成各个部分量是总量的几分之几,再用乘法计算;而后者通常是直接或间接具备所求问题的分率。

  显然,通过运用求同与求异的思维方法,不但使学生构建了完整的知识体系,而且也发展了学生多极化的 思维方法,有利于克服思维定势。

  4.一般与特殊。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存在着共性与个性。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思 考数学知识的一般性与特殊性,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例如:在教学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后,教师通 过引导学生比较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从而得出:这两种图形的周长都是将每个图形的四条边的长 相加,这是它们的一般性。而正方形四条边长度相等,它的周长等于它的边长的4倍;长方形对边长度相等,它 的周长等于它的长加宽和的2倍,这是它们的特殊性。最后得出结论: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感知一般与特殊的关系,从而使学生树立起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灵 活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实施思维训练,有利于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有利 于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相关文章

下册科学教学计划(精彩6篇)

时光在流逝,从不停歇,相信大家对即将到来的工作生活满心期待吧!做好教学计划,让自己成为更有竞争力的人吧。为了让您不再有写不出教学计划的苦闷,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下册科学教学计划10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教学资料2016-09-06
下册科学教学计划(精彩6篇)

解读日本大学的“研究生”制(最新3篇)

解读日本大学“研究生”制。日本的大学院等同于我国的研究生院。其中同样分为硕士课程和博士课程。硕士课程通常被称之为博士前期课程,也被称为修士课程。那么日本的“研究生”则是进入修士课程或博士课程的前期预备...
教学资料2015-01-03
解读日本大学的“研究生”制(最新3篇)

教学工作实习计划(优选6篇)

日子在弹指一挥间就毫无声息的流逝,相信大家对即将到来的工作生活满心期待吧!立即行动起来写一份计划吧。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计划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学工作实习计划,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
教学资料2018-01-06
教学工作实习计划(优选6篇)

位置与方向教学反思(精选4篇)

老师要学会反思自己,改正自己的不足!下面是大学生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位置与方向教学反思,欢迎大家阅读!位置与方向教学反思范文1刚拿到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的时候,就关注到了第二单元《位置与...
教学资料2019-06-06
位置与方向教学反思(精选4篇)

八年级地理教学反思【优秀6篇】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教学能力,在写教学反思的时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失误,快来参考教学反思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八年级地理教学反思(精选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八年...
教学资料2013-09-09
八年级地理教学反思【优秀6篇】

《天窗》教学设计

《天窗》教学设计11.认识“慰、藉、瞥”3个生字,会写“慰、藉”等10个字,正确读写“慰藉、扫荡”等13个词语。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天窗给乡下孩子们带来的无尽遐想和无穷快乐。3.抓...
教学资料2015-07-06
《天窗》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