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百分数的认识》
教学反思《百分数的认识》
《认识百分数》反思性说课设计
尊敬的各位评委和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百分数》的第一课时《认识百分数》。
数学往往给学生抽象、晦涩、深奥的灰色形象和负面回忆,最终使数学与学生保持庄严、冷峻和遥远的距离,并禁锢了好奇心的张扬,压抑了创造力的萌生。《新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出:“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了解决数学课堂的沉闷与压抑,让学生热爱数学,喜欢上我的数学课。基于以上理念,我在授课前确立了《引发数学思考,培养创造思维》的研究主题。下面,我就结合本课的教学实际进行反思性说课:
一、说亮点与创新。
1、为有源头活水来。
《新课标》指出:“在数学课程中,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为了让学生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百分数的意义的过程。这节课整体设计我都以现实生活中的大量信息为载体:(1)课前布置学生搜集和整理生活中的百分数,当孩子们从报纸、电视、衣服标签、食品包装等渠道获得大量的百分数的信息,通过交流使学生初步感知百分数在生产生活、工作中的广泛应用,树立学好百分数的信心。(2)充分合理地利用好教材的四幅主题图,因为它们从现实生活的不同侧面揭示了百分数的意义,通过学生的分析理解,进一步感悟百分数的实际意义。(3)学生收集到的大量信息,是不可或缺的资源,我没有浪费这些宝贵的资源,我让学生回头选择最有价值的一条信息,和大家进行交流,使百分数的意义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4)百分数应用于调查统计、分析比较,所以课的结尾处,我经过细心地调查,设计了与学生息息相关的三条信息,让学生读一读、说一说,利用百分数的意义来分析显示生活中的信息,“不能买小摊上的食品,危害健康。”“我们写作业不应贪玩,应专心。”“我为祖国感到骄傲。”这些话语无不显示着他们此时正在老师的鼓励下,用数学的眼光去认识着周围的事物,深化了对数与数量以及数量关系的感知。
现实生活是数学的源泉,让学生接触和理解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带有本能色彩的数感,使学生受益终生。
2、此处无声胜有声。
跟随课改的步伐,我们已经走过了十年,纵观我们以往的课堂,那真是“教师一挥手,学生凑一组;教师令一下,看谁声最大。”这些现象也频频出现在我的课堂上,素质好的学生先声夺人,素质差的学生游手好闲。殊不知,这些表面看似热闹而毫无实质地探索交流,它的效果和意义真正又有多大呢?但没有这种形式似乎就不是新课改的课堂。《新课标》指出:“教师要给学生充分探索的 时间和空间,教师要为学生创造合适的探索环境。”本课教学中,我摒弃了以往教学中的探究交流方式。还学生一个清静、纯净的数学课堂。课中,我设计了四处学生自读和分析信息的环节,这些环节我都让学生默读信息,随后和同桌轻声交流。学生默读的过程也是独立探究思考的过程,和同桌轻声交流,可以做到取长补短,同时做到不干扰其他同学的思路。
“此处无声胜有声”,这样的创新型设计,既保护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又关注了学生的的差异,避免了滥竽充数,做到了人人在思考,生生在交流。有效地节约了时间,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真正发挥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作用。
3、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新课标》指出:“第二学段,是对知识深化和提升的阶段。需要教师从整体把握,体现知识的连贯性。注重知识的类推和迁移。”在本课的教学中,在了解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了解学生目前的知识与技能的水平的前提下,我很好地把握了教学的起点。在课的导入部分,我没有直接出示教材中的主题图,让学生毫无根据地去“猜想”百分数的意义。我利用“采购乒乓球”的情境,使学生感受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通过他们的思考和交流,利用分数的意义,引起他们认知上的矛盾和冲突,建立知识上的相互链接,引发学生学习的原动力,实现知识与方法的迁移。自然而然地引入到百分数的学习中去。课的结尾处,我请班级戴眼镜的学生起立,很快地算出班级学生近视率,看到大家面面相觑的表情,我窃喜,因为这说明课堂教学得到了很好的延伸。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作为教师,我们必须真正了解我们的学生,知道学生的知识储备水平,注重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把握好教学的“生长点”与“延伸点”。
4、字字珠玑,深入浅出。
《标准》指出:“学生主体地位的真正落实,依赖于教师主导作用的有效发挥。”为了真正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数学学习,实现“好的数学教学”,我改变了以往的一些教学习惯,特别是自己怕学生听不懂而一遍遍重复知识点的毛病。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及时加以纠正和创新。我通过恰当的问题,准确、清晰、富有启发性的讲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求知求真。如在比较百分数和分数的不同时,我说:“百分数和我们学过的哪个数比较相似?百分数和分数一样吗?老师带来了三个信息,请你们对照百分数的意义,说一说上面哪几个分数能改写成百分数?哪几个不能?”通过这样的问题设计,学生们很快就比较出了两者的不同,事半功倍。又如在教学读分数的环节中,我没有直接教学读法,而是让学生们自己试读,发现问题在及时纠正。之后我提出问题:“这组百分数的分子有什么特点?学生观察汇报后,我及时进行小结:”这是因为百分数的固定分母是100,也就是把比的标准量平均分成100份,相比较的量是其中的0.6份、1份、121.7份、300份等”,这样恰当的归纳和示范,消除了学生的疑惑。
作为教师,我深知,有限的40分钟,我要无限地把它放大,让自己的每一个启发、每一个问题、每一个小结都字字珠玑、深入浅出。把核心问题放在
学生思维的拐角处和上升点,同时也是教学内容的突破点上。二、说课堂生成与存在问题。
1、教学设计全程展示。
一节优秀的数学课,需要教师以精益求精的态度,在教学设计时,我用教师和学生的双重身份走进文本、研读教材,充分考虑到课堂的预设生成。这节课,由于我在课前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以《课标》为指导,推翻了自己的三个教学设计,最终呈现在大家面前的是经过我不断反复推敲和斟酌的一节课。也许这是多年来自己在教学上的一个习惯吧,坚持写详案。对学生的整体把握还是比较胸有成竹的,所以,在今天的这节课上,教学设计中的一个个预设生成,在师生、生生的交流探究中得以呈现,学生们的精彩表现可以看出,这并不是一节课所能追求到的,它需要长时间的教师和学生的磨合。
2、抓住灵光闪现。
文本教材是呆板的,而知识是灵动的。课堂教学中,我及时抓住学生的非预设生成,及时解决学生的困惑。当任静文读出“百分之三百”这个百分数时,她疑惑的表情告诉我她内心所想:不是百分之一百最多吗?怎么?我适时地抓住了这一机会,帮助她分析“百分之三百”的意义,使出现的问题得以解决。汇报信息时,我发现很多同学收集的是酒精度,这不是一个很好的分析比较的资源吗?我及时利用三个学生的信息做比较,让孩子知道酒精含量的实际意义,切实感受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学生每每交流一个信息时,我都加以补充说明和引导,如一生说:“衣服面料50%是棉,50%是锦纶。”我马上说道:“老师的'衬衫是100%棉,也就是纯棉的。”
作为教师,要不断培养自己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能力。从学生知识获取的各种变化中作出敏锐的反应。能及时捕捉课堂的非预设生成,对我的教学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我的课堂教育机智是一个很好的挑战。我从以往的怕学生的想法超出我的预设,到现在能及时捕捉学生的灵光闪现,使我的教学又迈向了一个新的目标。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脱离了领导和同事们的指导和帮助,自己的教学设计还存在着一些不足:
1、时间调控需把握。
这节课,由于时间的关系,我精心设计的一个练习,让学生们涂格子游戏没有进行,这使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没有得到发展。所以,在教学时间的调控上,我应该做到心中有数,使自己设计的不同目的的练习,让学生练全、练到。真正发挥巩固练习的目的。
2、加强关注个体差异。
本班学生的分析能力、表达能力、探究能力都亟待提高,特别是这样的开放式课堂,个别较差的学生要克服心里的紧张,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真是难上加难。在这节课中,在大量分析交流信息中,我只注重了平时敢于发言、语言组织能力强的学生,对胆小的学生没有给予过多的关注,这也是我在今后教学中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
三、说改进措施。
课后,我询问了班级的几个学生为什么不积极举手回答问题,他们的回答竟如出一辙:“我想回答问题,但是我不敢。”面对学生这样的回答,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新课标》指出:“评价是数学改革的瓶颈。了解学生数学学习行为,诊断他们在数学学习上困难的原因,以便有针对性的制定个别化教学策略。”《课标》的阐述,让我茅塞顿开,学生大了,但毕竟是孩子,他们需要我用鼓励、赞扬、帮助等策略,突破心理困境,使学生对数学的热爱得以释放。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把关注的目光更多地投给这些孩子,让他们的个性得到张扬。
《落实新课标》竞赛课虽暂告一段落,但学习《新课标》的路还要扎扎实实走好,让它真正成为我教学的指南针。童心是清澈而富有张力的!许多数学家都在少年时代如醉如痴地爱上了数学,我想,这与他们的数学教师的启发引导是分不开的。“引发数学思考,培养创造思维”的路还很艰辛,但我已经在路上,便只顾风雨兼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