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浮力教学设计(最新3篇)
小学浮力教学设计 篇一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浮力是一个重要的概念,也是孩子们比较感兴趣的话题之一。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浮力的原理,设计一堂生动有趣的浮力教学活动是非常必要的。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来引入浮力这个概念。老师可以准备一个大水桶,并在水桶里放入一些不同形状和大小的物体,比如木块、塑料球等。然后,让学生们观察这些物体在水中的表现,引导他们发现物体在水中是浮着的。通过这个实验,学生们可以直观地感受到浮力的存在。
接着,我们可以利用一些简单的道具来帮助学生们更深入地理解浮力。比如,可以准备一些小漂浮物和一些小石子,让学生们在水中尝试将漂浮物压入水中,观察其浮力变化。通过这个实践活动,学生们可以更清楚地认识到浮力与物体的密度和体积有关。
最后,我们可以设计一个小组活动,让学生们分组合作,设计并制作一个可以浮在水中的船只。他们可以利用一些简单的材料,比如塑料瓶、木片等,来制作自己的船只。在完成制作后,可以让学生们在水池中测试他们的船只,并观察其浮力表现。通过这个活动,学生们不仅可以巩固对浮力的理解,还可以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动手能力。
通过以上设计的浮力教学活动,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并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探索。希望这样的教学设计能够为小学生的科学学习带来更多乐趣和启发。
小学浮力教学设计 篇二
浮力是小学科学教学中重要的一个内容,也是一个抽象而又实用的概念。如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理解浮力的原理,是每位老师都需要思考和努力的问题。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浮力的概念,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寓教于乐的方式来进行教学。比如,可以设计一个小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浮力的作用。老师可以准备一些小球和水桶,让学生们在水中观察小球的浮力表现,并通过游戏的方式来引导他们理解浮力的原理。
另外,我们还可以结合一些生活中的例子,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浮力的应用。比如,可以让学生观察一些日常生活中浮在水上的物体,如船只、橡皮艇等,引导他们思考这些物体是如何利用浮力来浮在水面上的。通过这些例子,学生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到浮力的实际应用。
最后,我们可以组织一次实践活动,让学生们亲自动手制作一个可以浮在水中的物体。他们可以利用一些简单的材料,如塑料瓶、吸管等,来设计并制作自己的浮力实验器材。在完成制作后,可以让学生们在水池中测试他们的实验器材,并观察其浮力表现。通过这个实践活动,学生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浮力的原理,并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通过以上设计的浮力教学活动,不仅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浮力的存在,还可以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和成长。希望这样的教学设计能够为小学生的科学学习带来更多的乐趣和启发。
小学浮力教学设计 篇三
浮力指物体在流体(包括液体和气体)中,上下表面所受的压力差。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浮力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参考!
教学目标:
1. 能用实验的方法比较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能对物体的沉浮提出假设和猜想,并通过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设和猜想,了解水的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2. 培养学生实验能力、细致观察能力、归纳概括能力以及合作意识、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兴趣。
教学重点:
能用实验证明在水中浮着的下沉的物体都受到水的浮力。
教学难点:
实验: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水的浮力。
课前准备:
盆、泡沫、木块、石块、小皮球、橡皮、钩码、弹簧秤、视频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多媒体出示:皮球掉进树洞里(图)
师:一天,几个小朋友在大树下玩皮球,一不小心,皮球掉进一个树洞里。
洞又深口又小,小朋友们的手臂根本够不到皮球。怎么办呢?同学们,你们有办法吗?
2、学生汇报交流。
(生可能会说出往树洞里倒水,皮球会浮起来)
3、设疑:皮球为什么会浮起来呢?它和什么有关?
4、揭示课题,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5、学生质疑。
(学生可能会问:什么是浮力,是不是所有物体都会受到水的浮力,学习浮力有什么用……)
今天,我们不可能解决同学们提出的所有的问题,那么今天我们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什么是浮力。
二、实验活动
(一)实验1:
1、要求学生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大胆猜想,哪些物体能浮在水面上,哪些物体会沉下去,并把猜想的结果记录在实验表格中。
注意:只猜想,不动手实验!
实验一记录单
学生汇报。2、学生猜想并填写记录单。(教师巡视)
3、实验验证学生的猜想。
刚才同学们的猜想到底对不对呢?有什么办法来证明?
(学生可能会说出,做个实验:把它们都放到水里,就知道了。)
4、学生实验并填写,老师巡视,学生汇报,师相应板书。
(二)实验2:
1、质疑:为什么这些物体都会浮在水面上呢?
(学生可能会说出:受到了水的浮力。)
师:那水的浮力究竟是怎样的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感知一下。
2、出示实验要求:
把泡沫等上浮地物体放在水上,用手向下按,仔细体会手的感觉,并进行小组内交流,填写实验记录单。
实验二记录单
把泡沫等上浮物体放在水上,用手向下摁,手会感觉到
,这个力的方向是 。这说明
这些物体在水中受到了 。
3、学生实验,并填写记录单,教师巡视指导。
4、学生汇报。
5、教师小结并板书:上浮的物体都受到一个向上的力,科学上称这力叫浮力。
(三)实验3:
1、质疑:上浮的物体在水中受到水的浮力,那下沉的物体有没有受到水的浮力呢?如何来证明你们的猜想?
2、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3、提出用实验来证明你们的猜想。明确实验步骤,提出实验注意要求。
v 物体要完全浸入水中;
v 物体和弹簧秤不能接触盆壁;
v 正确使用弹簧秤,并正确读写刻度;
v 把测量结果正确记录下来,完成实验三记录单。
用实验证明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水的浮力
4、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5、小组汇报实验结果。
6、教师小结: 在水中下沉的物体也受到一个向上的力。也就说在水中下沉、上浮的物体都受到一个向上的力,所以我们就能归纳:在水中的物体都受到一个向
上的力,叫做水的浮力。三、实践应用:
1、说说学了这一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2、引导学生说说生活中水的浮力的一些应用。
3、让学生观看:浮力应用视频(盐水选种)。
四、教师小结,布置作业。
找一找,水的浮力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应用?
教学反思
首先,我认真阅读了《科学课程标准》,看到这样一句话: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我认真琢磨,细细体会,觉得这句话应该这样理解:科学学习应该是学生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那我们科学课该怎么上呢?我想,科学课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提供他们能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做到教师放手,让学生动手,自己提出问题,进行猜想,自己设计实验解决问题,证明猜想,从而来体验科学。因此,《浮力》这一课,我把学习的主动性完全放给学生,让学生自己猜想、动手、验证,教师只是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的伙伴,这样所取得的效果最佳。
其次,我做了充分的准备,我给学生准备了实验记录单和实验器材:泡沫、橡皮、木块、石头、弹簧秤……并让每组学生准备好一盆水。这样,尽可能多地给予学生实验材料,使学生更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得出的科学结论就更可靠,学生印象也最深。当然,以上的材料也可让学生准备,这就更锻炼了学生。
最好,上课时,我首先让学生进行大胆猜想,哪些物体是上浮的,哪些物体是下沉的。然后再让学生通过实验来验证。紧接着,从“为什么有的浮在水面上,有的却沉在水底这个问题”入手,得到受到浮力的结论,再引导学生利用浮在水面的物体去感受浮力,用手往下按,体会手上的感觉。学生经历这一探究过程,初步感受到了浮力。接下来,我让大家再自己设计实验证明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的作用。并通过实验得出下沉的物体在水中也受到水的浮力。最后,带领学生观看浮力的应用视频,让学生了解浮力在人们生活中广泛应用。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意识。
这堂课上,虽然课堂气氛并不浓,但孩子们的的智慧、想象力、动手能力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我想,为学生提供学习得以发生的情景和材料,让学生自己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真正体验自主探究的科学过程,那么,我相信,我们的学生会学得更好,得到更多!
同时,这堂课中也让我看到了许多不足,让我明白了,科学实验的结果很重要,但实验的感知更重要。在这堂课中,我让学生通过实验来感知浮力,但因缺乏经验,只重视了实验的结果,让学生通过填写实验结果记录单来代替了每个学生的实验感知,抹杀了学生对实验现象的充分感知和分析的过程,因而结果并不深刻。如果在实验后,让学生充分交流自己的实验感知,再通过表象去看本质,这样就能过水到渠成,自然得到实验结果,这样的结果,学生才会更理解、更深刻。
[小学浮力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