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根火柴 教学设计示例(优选3篇)
七根火柴 教学设计示例 篇一
在教学设计中,有时候我们需要利用简单的道具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而七根火柴这个小小的道具,却可以让学生在玩耍中学习,体会到数学的乐趣。
首先,我会向学生展示七根火柴,并告诉他们这七根火柴可以组成多少种不同的图形。然后,我会让学生尝试用这七根火柴组成各种不同的形状,如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并让他们找出每种形状的特点和规律。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在动手实践中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同时也能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接着,我会设计一些有趣的问题,让学生在使用七根火柴的基础上进行思考和探讨。例如,我会问学生如何用七根火柴搭建一个等边三角形,或者如何用七根火柴搭建一个正方体。通过这些问题的引导,学生可以进一步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可以锻炼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我会让学生在小组合作的形式下,设计一些自己的火柴拼图游戏,并邀请他们向全班展示自己的作品。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可以互相学习、交流,激发彼此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同时也可以提高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通过利用七根火柴这个简单的道具,我相信可以让数学这门学科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七根火柴 教学设计示例 篇二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除了传授知识,还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而利用七根火柴进行教学设计,可以让学生在玩耍中学习,体会到数学的趣味性。
首先,我会向学生介绍七根火柴,并告诉他们这七根火柴可以组成多少种不同的图形。然后,我会提供一些简单的火柴拼图题目,让学生尝试用七根火柴搭建各种不同的形状,如直角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可以在动手实践中感受到数学的乐趣,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空间想象力。
接着,我会设计一些更具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在使用七根火柴的基础上进行思考和探讨。例如,我会提出一个问题:如何用七根火柴搭建一个正五边形?这样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求解欲望,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我会让学生在小组合作的形式下,设计一些更加复杂的火柴拼图游戏,并进行比赛。通过比赛的形式,学生可以相互学习、交流经验,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竞争意识,同时也可以提高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通过利用七根火柴进行教学设计,我相信可以让数学教学更加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希望学生在玩耍中学习,体会到数学的乐趣,从而爱上这门学科。
七根火柴 教学设计示例 篇三
(一)知识目标
1.理解本文结构的特点,学习截取人物性格的一段来刻画人物的写作方法。
2.把握文中景物描写的作用。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掌握用景物描写来烘托人物形象的写法。
2.训练学生对人物刻画的细节描写。
(三)情感目标
1.了解红军过草地的艰难困苦,学习红军战士对党的事业无限忠诚的崇高品质,立志继承先烈遗志,努力学习,建设祖国。
2.红军战士对党和革命无限忠诚而表现的思想美和意志美。
二、学法引导
运用想象法认识无名战士对党和革命的忠诚之心和甘愿牺牲自己而忍受折磨等待同志转交火柴的顽强毅力,通过比较法认识景物描写的作用,联系小学时学过的课文《丰碑》类比解决主人公是谁的问题。
三、重点·难点
重点:
截取人物性格的一段来刻画人物的方法。
难点:
以景物烘托人物形象的写法。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1.投影片:①生字词;②随堂练习。
2.如有可能则可准备红军过草地的电视片段或电影片段。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师讲解分析,启发引导学生讨论归纳。
七、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今天学习王愿坚同志的短篇小说《七根火柴》。火柴,是我们生活中天天用到的,看起来是极其平常的。可是,你们可曾想过:在艰苦的革命年代里,在红军走过荒无人烟的草地时,就是小小的火柴,发出多少热,放出多少光,它具有怎样的价值和意义?我们今天学习的这篇课文,作者就是紧紧扣住火柴,讲述了一个动人心弦的故事,谱写了一曲感人肺腑的悲壮的赞歌。
(二)讲读分析第一部分
(第l-7自然段)
1.提问思考:主人公无名战士是在怎样的环境里出现的?他怎样被引到读者面前?他的出现给人以怎样异乎寻常的感觉?
2.指定一位学生朗读第一部分,并对下列字正音。
冰雹(báo) 撮(zuō) 寒颤(zhàn) 蓦(mò)地
3.先看集中写环境的第2、3两个自然段。请学生阅读,找出描绘草地的气候、草地的天、草地的地特点的关键词语。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作者先用“怪”字点出草地气候的特征;又用“明明”、“忽然”、“霎时”、“接着”准确而具体地描绘草地气候的变化莫测,变幻无穷。草地气候真是瞬息万变
,忽而月朗星稀,忽而雨雪交加。
接着又抓住天、地的特点,渲染环境。天,阴沉沉的',草地沉浸在一片迷蒙的雨雾里。
地,是烂泥、污水、荒草,路看不清。
这样抓住草地、气候、无、地的鲜明特征来写,告诉读者这儿的环境。红军在这样艰苦的环境里行军,说不尽的艰难险阻,更何况处于这种环境的又是一位因伤口发炎而掉队的同志?如果不写这样的环境会有什么不同?
4.略讲第4、5、6自然段,过渡到无名战士的出现。
卢进勇经过一夜暴风雨的浇淋,清晨凉风一吹,他强烈地感到身上怎样?(冷,连打了几个寒颤。)肚里怎样?(饿得难以忍受。)他渴望着什么?(要是有堆火烤烤该多好啊!)然而,早就没有火种了。就在他渴望有火烤,正要把从裤袋里找出来的、已经捏成长条的青稞面送到嘴边时,主人公出现了。
5.朗读第6、7自然段。请学生回答:主人公怎样被引出来的?他给人以怎样异乎寻常的感觉?
主人公的出现,别具特色。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一声低低的叫声:“同志”,使得在阴森荒凉环境里的卢进勇“墓地听见”,从而主人公被引到读者面前。卢进勇起了“引出”主人公的作用。主人公的声音异乎寻常,那么“微弱、低沉,就像从地底下发出来的”。
这像从地底下发出来的声音使卢进勇“愣了”,也把我们读者的心给紧紧抓住了。
这声音从哪儿发出来的?为什么那么微弱,低沉?他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呢?让我们随着瞒珊而行的卢进勇的足迹去寻找吧。
(三)讲读分析第二部分
(第8—21自然段)
1.指名学生朗读第8、9自然段。
启发思考:无名战士的形象是怎样展现在读者眼前的?无名战士的形象告诉我们他已经是怎样的一个人了?
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补充:无名战士的形象是由卢进勇的“看”展现在读者眼前的,他的形象明白地告诉我们他已经是一个生命垂危的红军战士。就拿眼睛与身子来说,眼睛“努力地睁着”“吃力地张开”,说明他眼皮已经不听指挥,身子衰弱到极点;身子“没有挪动”“想坐起来却没能动得了”,表明他已经完全丧失活动能力。只有“抖动”的喉结、低沉的呼唤“同志”的声音说明他还活着。
从无名战士的形貌,我们可以想象到在革命征途中他经受了多少艰难困苦。冷风、暴雨、冰雹的袭击,长期的饥饿疲劳,耗尽了他的精力。他已奄奄一息,但却以惊人的顽强的毅力支撑着、等待着,干裂的嘴唇一张一翕地呼唤着“同志一同志”。他为什么这样期待着同志的到来?此时此刻,他想的是什么呢?
2.指名学生朗读第10-l3自然段。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卢进勇怀着对同志深厚的感情,把自己仅剩的一点青稞面“递”到无名战士的嘴边,无名战士怎样呢?他吃力地“推开”,拒绝了。从齿缝里挤出几个字,“不,没……没用了。”是呵,粮食极端短缺,他要留给同志。卢进勇要扶他走,他怎样?“摇了摇头”,又拒绝了。
两次拒绝,清楚地表明他盼望同志到来不是为了自己的生命,不是为了自己活下去。那又是为了什么呢?是另有希望,另有嘱托。
提问启发:嘱托什么呢?请抓住描绘无名战士动作、语言的关键词语揭示他的精神世界。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无名战士积攒着自己浑身的力量,指着自己的左腋窝,急急地说:“这……这里!”他顽强地支撑着,原来有十分重要的任务。无名战士的—“推”、—“摇”、—“指”,使我们深深感觉到忘我的崇高思想在闪光。
3.指名学生朗读第14、15自然段。
提问启发:这位战士要奉献给党的珍宝是什么呢?火柴。哪个句子具体形象地描述了无名战士把七根火柴当宝贝一样地珍藏着?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归纳:因为是珍藏,所以火柴“干燥”。这“干燥”的火柴与“湿漉漉的衣服”,冰冷的胸口,脸上的雨滴、“身子底下一汪浑浊的污水”形成鲜明的对照。它告诉我们:为了珍藏火柴,他经受了多少痛苦,具有多么顽强的革命意志。
这火柴与比自己生命还宝贵的党证放在一起,并“压”在“朱红的印章的中心”。一个“压”字,重有千钧,意味深长。这哪里是几根火柴!分明是一颗红军战士对党的事业无限忠诚的心啊!红红的火柴头、朱红的印章在一只抖抖索索的手里,犹如跳动的一簇火焰,升起在无边的草地上,划破阴沉沉的天空,扫尽了草地上的荒凉凄清孤寂的气氛,给人以光明、温暖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