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幽州台歌》教学反思(经典3篇)

《登幽州台歌》教学反思 篇一

在教学《登幽州台歌》这首古文诗的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文学教学的重要性和挑战。这首诗以其深刻的内涵和优美的语言赢得了无数读者的喜爱,但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往往对于古文诗的理解和欣赏存在困难,需要更多的引导和解读。

首先,我发现学生们对于古文诗的背景和历史背景了解不够深入。《登幽州台歌》这首诗描绘了唐代诗人李白登上幽州台时的情景,充满了豪迈和壮志。然而,学生们对于李白的生平和背景缺乏了解,这导致了他们对于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的理解不够深刻。因此,在教学中,我强调了诗歌背后的历史背景和诗人的生平事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

其次,我发现学生们在阅读和解析古文诗时存在着语言障碍。古文诗的语言优美而古雅,往往需要一定的阅读技巧和理解能力。然而,许多学生在阅读古文诗时感到困难,无法准确把握诗歌的意境和情感。因此,我在教学中注重了对于诗歌语言的解读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古文诗的诗意和美感,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最后,我认为在教学《登幽州台歌》这首诗时,需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交流。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豪情壮志和超凡脱俗的情感,激发了读者内心深处的共鸣。因此,在教学中,我鼓励学生通过朗诵和讨论,表达自己对于诗歌的感受和理解,分享彼此的文学体验,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歌的美。

总的来说,《登幽州台歌》这首古文诗的教学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和实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歌的内涵和美感。通过对于诗歌背景的了解、诗歌语言的解读和学生情感体验的引导,我们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感受这首诗歌的魅力,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和鉴赏能力。

《登幽州台歌》教学反思 篇二

在教学《登幽州台歌》这首古文诗的过程中,我深刻地体会到了文学教学的挑战和乐趣。这首诗以其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内涵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然而在教学中却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探索和实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歌。

首先,在教学《登幽州台歌》这首诗时,我发现学生们在阅读和解析古文诗时往往感到困难。古文诗的语言优美而古雅,需要一定的阅读技巧和理解能力。然而,许多学生在阅读古文诗时无法准确把握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这导致了他们对于诗歌的理解和欣赏存在困难。因此,在教学中,我注重了对于诗歌语言的解读和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文诗的诗意和美感,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其次,我认为在教学《登幽州台歌》这首诗时,需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交流。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豪情壮志和超凡脱俗的情感,激发了读者内心深处的共鸣。因此,在教学中,我鼓励学生通过朗诵和讨论,表达自己对于诗歌的感受和理解,分享彼此的文学体验,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歌的美。

最后,我认为在教学《登幽州台歌》这首诗时,需要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和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这首诗歌以其深刻的内涵和优美的语言吸引了无数读者的目光,然而我们在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不仅仅是理解和欣赏,更需要引导他们思考和创作。通过让学生参与诗歌创作和诗歌赏析,我们可以激发他们的文学兴趣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总的来说,《登幽州台歌》这首古文诗的教学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和实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歌的内涵和美感。通过对于诗歌语言的解读、学生情感体验的引导和文学创作的启发,我们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感受这首诗歌的魅力,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和鉴赏能力。

《登幽州台歌》教学反思 篇三

《登幽州台歌》教学反思

《登幽州台歌》是一首登高怀远、吊古伤今的精神悲曲,是一曲在悲愤中用泪和恨高呼的生命悲歌,是面对大地的苍茫、时间的无限、历史的风流时所流露出的怅恨和无奈。古人云:远望当归,长歌当哭。陈子昂眺望远方,然而却归向何处?陈子昂放声长歌,然而却只能呜咽悲吟。

这首诗篇幅

短小,仅仅二十二个字,但是每一个字却都有千斤之重,读之有心力尽瘁之感,似有厚重水泥板层压难喘,然后能明白陈子昂抑郁已久的悲愤之情,以及那些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遭受压抑的境遇,他们在理想破灭时孤寂的'。

在上课时,我考虑这首诗并不难懂,所以课堂上,我给学生十分钟时间,让他们结合课下注释自己先去理解,然后以小组为单位,以不同形式来说出或是表演展示他们的感悟体会。但是课前我并没有给他们讲述写作背景,我觉得在课堂上一个恰当的时候给出背景比在一开始什么都不了解的情况下给出更能让学生产生深刻的共鸣和体悟。课堂上学生讨论积极而热烈,可以看出学生已经对文本有了自己的感受并且已经有了表达的欲望和要求,这时我们只用给他们提供一个平台,给他们一点空间和时间就可以点燃他们内心早已按耐不住的热情。果然,当我刚说完展示开始时,六个小组依次而行,发言踊跃:有的进行了扩展,有的是短剧表演,并带有旁白,还有的对诗歌进行了分析讲解。每一个小组展示完后,我都做了一个小评。当学生把陈子昂抑郁悲愤的情感基本分析出来后,我问道“陈子昂为何会有这样的孤独凄凉郁闷之感?”随后我给出了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并告诉学生,古代仁人志士,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遭受压抑时,在理想破灭时都会吊古伤今流露出内心的孤寂和落寞之感。此时给出背景,学生不但没有突兀的感受,反而更有助于学生理解或纠正之前不到之处,而且这个时候给出背景学生会听的更认真,因为这符合他们的认知需求。

课后我又总结了一下这首诗的内容情感。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两句粗笔勾勒,横空出世。前渺渺,后茫茫,先古有贤君,未来有明主,而诗人独不写现在,隐喻可知当下既无贤君,又无明主,正是有志之士的悲哀,不写是因为无处可写,比写更痛心;两个眼中不见,却是内心渴望相见,反笔所写,无明君可见更能凸显诗人内心的悲恨落寞。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登楼眺望,空间的辽阔无限,浩瀚无边;天之高,地之广,若功成名就,会有曹操的观碣石的豪迈,而此时却一事无成,高广更反衬诗人孤单悲苦的心绪,“独、涕”二字深含慷慨悲凉之情。

相关文章

《变色龙》的教学设计【最新5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变色龙》的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
教学资料2016-04-08
《变色龙》的教学设计【最新5篇】

部编版一年级拼音教学反思(精选6篇)

作为一名人民老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学,对学到的教学技巧,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部编版一年级拼音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部编版一年级拼音教学...
教学资料2015-01-04
部编版一年级拼音教学反思(精选6篇)

风水书籍那本比较好(最新3篇)

龙穴风水: 1、《地理人子须知》徐善继、徐善述 2、《地理三会集》张宗道 3、《地理易简》陈南湖 4、《千金赋》刘若谷 5、《辟径集》李默斋 6、《雪心赋》卜应天 7、《葬经》郭璞 8...
教学资料2016-06-04
风水书籍那本比较好(最新3篇)

广东高考69.2万报考 人数创新高【经典3篇】

羊城晚报讯 记者林世宁、通讯员粤考宣报道:2012年广东省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报考人数再创历史新高,达69.2万人,比2011年增加3.8万多人。报考美术类、音乐类的考生人数都有一定程度增加。 记者从广...
教学资料2015-03-08
广东高考69.2万报考 人数创新高【经典3篇】

《整理书包》教学反思(优质3篇)

这节课的教学总的来说气氛宽松,学生学得比较轻松、愉快;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个问题――小组如何有效地进行合作。课堂上可以看出小组缺乏合作能力,学生分组学习的能力较差,分组学习的组织不够规范,而且不少学生还存...
教学资料2017-05-04
《整理书包》教学反思(优质3篇)

经典学堂:教初三学生学会梳理知识

记者 张向瑜 整理 “经典学堂”利用寒假集中开设八堂初中复习课,上周这个预告消息见报后得到了家长和学生的热烈欢迎。继西湖区教育局四位名师执教后,今天下城区四位名师也一一登场,于本周三、本周四执教“经...
教学资料2017-05-08
经典学堂:教初三学生学会梳理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