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小公倍数》教学反思(通用6篇)

《最小公倍数》教学反思 篇一

在教学《最小公倍数》这一概念时,我发现学生们普遍存在着对于最小公倍数的理解混淆和计算方法不清晰的情况。在课堂上,我多次向学生解释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但效果并不明显。经过反思,我发现其中存在几个问题需要及时解决。

首先,我没有深入分析学生对于最小公倍数概念的理解困惑点。在课堂上,我只是简单地解释了最小公倍数是指两个或多个数公有的倍数中最小的那个数,没有进一步分析学生可能会出现的误解点。因此,一些学生对于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并没有形成清晰的认识,导致后续计算时出现了困难。

其次,我在教学中缺乏足够的实例演练和练习机会。我发现学生在面对实际运用最小公倍数进行计算时,常常会出现错误。这说明学生对于最小公倍数的计算方法并不熟练,缺乏实际操作的机会。因此,我应该增加更多的实例演练和练习,帮助学生加深对于最小公倍数的理解和掌握。

最后,我在课堂教学中缺乏足够的互动和引导。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参与感,只是被动地接受我的讲解。我应该增加更多的互动环节,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参与度。

综上所述,我在教学《最小公倍数》这一内容时,需要深入分析学生的理解困惑点,增加实例演练和练习机会,以及增加互动和引导,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通过不断反思和改进教学方法,我相信学生们对于最小公倍数的学习效果会得到明显提升。

《最小公倍数》教学反思 篇二

在教学《最小公倍数》这一内容时,我发现学生们普遍存在着对于最小公倍数的概念模糊和计算方法不熟练的情况。经过反思,我认为问题的根源在于教学方法不够灵活和多样化,缺乏针对性的引导和帮助。因此,我需要在教学中进行适当调整和改进,以提高学生对于最小公倍数的学习效果。

首先,我需要增加更多的启发式教学方法。在教学《最小公倍数》这一内容时,我应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和推理等方式,自主探索最小公倍数的规律和计算方法。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其次,我需要提供更多的巩固性练习和实践机会。在学生掌握了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后,我应该设计一些巩固性练习,让学生进行反复练习和实践,以确保他们能够熟练掌握最小公倍数的运用技巧。

最后,我需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化辅导和指导。在学生学习《最小公倍数》这一内容时,我应该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困难和问题,并给予个性化的辅导和指导。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最小公倍数的概念,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通过以上的反思和改进,我相信我能够在教学《最小公倍数》这一内容时,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我会不断努力,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成绩。

《最小公倍数》教学反思 篇三

  “最小公倍数”是一节概念课,是在学生掌握了倍数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为学习通分做准备,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最大公因数以后进行教学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虽然属于不同的概念,但它们的学习方法相似。本课设计与之前的最大公因数的教学有着相同之处,学习方法相同,并注意知识的迁移。

  一、创设情境,关注学习数学知识的必要性。

  经过对倍数知识的复习后,通过创设一个用长方形墙砖铺墙面的问题情境,由实际生活抽象出概念,学生读题,明白题意后,便让他们四人一组用事先准备好的小长方形纸片去铺这个正方形。铺完后,都有所感悟,发现能铺完,这时问学生知道为什么能正好铺完吗?部分学生说正方形的边长正好是小长方形长的倍数,也是小长方形宽的倍数,是2和3的公倍数。接着让学生思考用这个小长方形还能铺满边长是几厘米的正方形,学生争先恐后的回答“12、18、24......,因为这些数既是2的倍数,也是3的倍数,也就是2和3的公倍数。”看到学生大都明白题意,我开始让学生猜测,可能铺满边长是9厘米、10厘米的正方形吗?为什么?孩子们都抢答说,不能,因为9和10都不是2和3的公倍数。孩子们最后总结出铺满的正方形的边长必须是两个数的公倍数,并说道所铺满的正方形的边长最小是6厘米。正好是长和宽的最小公倍数。从而真正感受到学习最小公倍数的意义。

  二、运用知识迁移类推,发展能力。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找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接着引导学生根据找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大胆迁移、类推、探索出找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从而获得能力上的发展。学生迁移出了四种找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1、列举法,先列举出两个数的一些倍数,从中找出他们的公倍数,并从公倍数中找出最小公倍数;

  2、筛选法,先写出较大数的一些倍数,从中筛选出较小数的倍数,就是两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就是他们的最小公倍数;

  3、分解质因数法,先把两个数分别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

  因为用分解质因数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与最大公因数有一定的差异,所以我以18和12为例重点介绍了这种方法,先让学生分别把两个数分解质因数,接着把18、12的最小公倍数36也分解质因数,让学生从最小公倍数36所分解的质因数中,找一找包含了18和12两个数中的哪些质因数?通过观察,学生发现最小公倍数36中既包含了12、18全部公有的质因数,也包含了两个数各自独有的质因数,也就是18和12的最小公倍数是两数所有公有质因数和各自独有质因数的乘积。针对每种找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学生边说边举例,并进行了适量的练习。

《最小公倍数》教学反思 篇四

  新课标教材对最小公倍数的求法给出了三、四种不同方法。有分别写出各自倍数,再从中找出最小公倍数的方法;有先写出某一个数的倍数,再从小到大依次判断它们是否是另一个数的倍数,从而找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有利用分解质因数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还有部分学生在校外培训时学习的简单快捷的短除法。这么多的方法,作为教师有必要在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合理优化。但哪种更优呢?我认为真正适合孩子们,最快捷又最容易理解的最小公倍数求法应该是:先依次写出较大数的倍数,然后从小到大判断它们是否是较小数的倍数。

  为什么这种方法最优?

  1、快捷。因为当最小公倍数较小(即在100以内)时,用这种方法可以仅仅通过口算就快速求出结果。

  2、易懂。用上述方法找最小公倍数,与概念一脉相承,比用分解质因数的方法求最小公倍数更利于学生理解。

  什么促使我反思?

  以前教五年级的学生时,我发现学生普遍喜欢用分母的乘积作为公分母。虽然,多次建议用最小公倍数作公分母会使计算数据相对较小,可仍旧无效。原因何在?与学生交流后才得知:无论是用第一种列举法找,还是用分解质因数的方法求最小公倍数都需要找草稿,太麻烦。如果最小公倍数的求法在通分中完全用不上绝对是教学的失败。失败在哪里,麻烦如何解决?经过反思,我发现原来方法并非最优。

  本次教学我并未教分解质因数的方法,当然也没有教短除法,推荐学生用先依次写出较大数的倍数,然后从小到大判断它们是否是较小数的倍数的方法,效果很好。

《最小公倍数》教学反思 篇五

  1、新教材中对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要求较以往是大大的降低了。这里只要求学生用列举的方法找出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对一些特殊的数组能找到规律,寻求特殊的解法。

  2、注意新教材中的数都很小,不复杂,要求找的最小公倍数不能超过100。

  3、关于短除,是给学有余力的学生介绍的,因为学生学习时缺乏相应的知识基础,如质因数、分解质因数的概念,所以教师在讲解时要将这部分知识简单交代一下,不然学生无法理解,特别是理解这样做的道理,如若不然,学习只能是流于形式。关于教与不教的话题,我认为还是要教一教,给孩子一个一般的方法介绍,对他们今后学习有益。

  4、我觉得因为数都比较小,可以教学生一些简单的求法。如“大数翻翻法”就很好,其实求最大公因数也可以用“小数缩倍法”,即将小数依次除以1、2、3、4等,看是不是大数的因数,如果是就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最小公倍数》教学反思 篇六

  一、联系实际理解数学。

  教学前,我了解了学生在这节课前已有的知识背景,直接出示例题,让学生自己去尝试解答,然后汇报个性化的解题方法。在不断的交流汇报中,学生发现了有特殊关系的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求法。教师又让学生举实例进行验证。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是它们的乘积。有倍数关系的两个数最小公倍数是它们中的较大数。再应用这一发现进行试一试的练习。让学生经历了观察、思考、比较、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到了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

  二、教学中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在教学有特殊关系的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时,教师让学生自己说一说每组数最小公倍数有什么不同?学生在经历求的过程后,又仔细观察,认真思考,汇报自己的想法,把被动的认知改成了主动探究。在教学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异同时,教师出示了求3和4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题目。让学生自己尝试后,小组讨论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在同学之间的讨论、交流、探索中,学生发现了新知识的特点,又在不断的比较中,知道了新知识和旧知识之间的异同。就这样,在整理、归纳、交流的活动中丰富了数学活动的经验,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这堂课中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三、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

  学生获取知识过程花的时间可能也要稍多一些,但是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被充分地调动了起来,当他们面对那些生动有趣的实际问题时,会自觉地调动起已有的生活经验和那些“自己的”思维方式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来,主动地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用学过的一些方法来展示自己内部的思维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能清楚地体会到数学的内部联系,而且能真切地体会到数学与外部生活世界的联系,体会到数学的特点和价值,体会到“数学化”的真正含义,从而帮助他们获得对数学的正确认识。

  在学会了基本概念之后,引导学生运用列举法找几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在练习了完成之后,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其中的规律提出猜想和假设,然后通过每个小组的验证得到规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发现了特殊关系的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简便求法,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和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初步的学习数学的方法,培养同学之间的协作精神。

  四、存在不足。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存在以下不足

  1、过渡语的使用教师进行了精心设计,但对于课堂教学没多大的激励作用,应用朴实的语言。

  2、“说一说

”的内容没必要让学生讨论,应让学生充分说,展示灵活的思路。

  3、“议一议”的内容时间不够充分,没有让学生真正深入地讨论。

  4、教师课堂应注意语言的精炼,如5和9的最小公倍数是45,师问:为什么?这样问不合适。应问: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本节课的遗憾就是。没有预料到学生会对“剪成同样长短的跳绳,不能有剩余跳绳”这个句子理解出现偏差,浪费了一些时间,但在课堂上看到了学生思维火花的闪现,感受到了他们思维的碰撞,教学目标也因此而有效达成。

相关文章

四月你好经典语录(推荐5篇)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比较经典的语录吧,语录是对某些事理进行高度概括和总结的言论的实录或摘录。你知道什么样的语录才能称之为经典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四月你好经典语录,欢迎阅读,希望大家...
教学资料2019-02-01
四月你好经典语录(推荐5篇)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精选3篇】

一、学生情况分析:本班共有学生 人,其中女生 人,通过一学期的训练,学生的学习习惯已有大的转变,特别是上课认真听讲的习惯已比以前好多了,保质保量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也有很大地改观,但是,大部分同学仍然存...
教学资料2015-01-03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精选3篇】

《细胞核》说课稿【优选6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通过说课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细胞核》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细胞核》说课...
教学资料2011-03-06
《细胞核》说课稿【优选6篇】

经营方针和工作目标(最新3篇)

2014年经营方针和工作目标 一、 经营方针 持续创新应对挑战,狠抓质量降低成本,管理细化创造效益。 二、 基本工作策略 狠抓企业基础管理,全面理顺协助关系,优化各项业务流程,提高整体运作效能...
教学资料2014-08-05
经营方针和工作目标(最新3篇)

谈中学语文教学中“五心”教育的渗透【优质3篇】

语文教学是一门融思想性、趣味性、知识性、艺术性为一体的工具学科。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 语文学科对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有理想、有文化、有...
教学资料2014-05-01
谈中学语文教学中“五心”教育的渗透【优质3篇】

线段、射线和直线教学反思【精选3篇】

线段、射线和直线教学反思 线段、射线和直线是最简单、最基本的图形,是研究复杂图形的基础。这节课学生第一次接触几何语言,第一次使用几何符号表示几何图形,因此这节课对于几何的学习起着奠基的作用。通过生活...
教学资料2016-09-07
线段、射线和直线教学反思【精选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