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教学中应补充的三个问题(通用3篇)
“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教学中应补充的三个问题 篇一
在教授关于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的课程时,除了基本的知识点外,还有一些重要的问题值得加以讨论和探究,以帮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中国的地理情况。以下是三个应补充的问题:
1. 中国的历史疆域是如何形成的?
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其疆域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各个朝代的疆域变化,以及不同统治者对疆域的扩张和收缩。通过了解中国历史上的领土变迁,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现在的疆域范围和国土面积。
2. 中国的行政区划是如何划分的?
中国的行政区划是按照国家统一的规划和标准进行划分的,包括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特别行政区等不同级别。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分析中国各级行政区划的特点和功能,以及各级行政区之间的关系和联系。通过了解中国行政区划的划分原则和实施情况,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的行政管理体系和地方政府职能。
3. 中国的边界问题对国家发展有何影响?
中国作为一个拥有广阔疆域的国家,其边界问题一直是一个重要的议题。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了解中国的边界状况,包括陆地边界和海洋边界,以及中国与邻国之间的边界纠纷和争议。通过了解中国的边界问题,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外交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以及中国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和影响。
通过补充以上三个问题,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时,更深入地思考和探讨相关的知识点,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分析和判断能力,更好地理解中国的地理情况和国家发展。
“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教学中应补充的三个问题 篇三
“中
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教学中应补充的三个问题一、增强海洋意识,强化海洋国土观念
我国是海陆兼备的国家,不仅拥有960万平方千米的陆地国土,还拥有约320万平方千米的海洋国土。我国的陆地国土(有时称领土),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大陆及其沿海岛屿,包括台湾岛和钓鱼岛、澎湖列岛、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以及其他一切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岛屿。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我国周围海区中应划归我国主权和主权利益所管辖的海域,包括内海、港口、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面积约有320万平方千米(其中内海和领海面积约38万平方千米),这是我国国土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中一定要使学生明确这个概念,牢固树立寸土不让的国土思想和寸海必争的海洋观念。
二、“内海”的双重含义
自然地理中的“内海”是指四周被大陆或岛屿、群岛所包围,但有狭窄的水道或海峡与大洋相通的海,例如渤海、波罗的海、波斯湾、黑海等。在政治地理中,“内海”作为一个国际法名词,是指一个主权国家划定的领海基线之内的、同陆地相连接的海域。如渤海和琼州海峡是我国主权管辖下的内海。
三、行政区划的变化
现行教材对我国行政区划的表述为:“我国共有31个省级行政单位(23个省,5个自治区,3个直辖市)。”1997年3月14日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国务院关于设立重庆直辖市的方案,重庆市已成为我国第四个直辖市,简称渝。它是由原四川省东部的重庆市、万县、涪陵市和黔江地区组成,共辖43个区市县,总面积为8.2万平方千米,总人口3002万。此外,还拥有1个直属于中央人民政府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因此,我国的省级行政单位共有33个,其中有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1个特别行政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