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需要法律教学反思范文优选5篇(优质3篇)
生活需要法律教学反思范文优选5篇 篇一
法律教学的重要性在于为人们提供法律常识和意识,使他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和遵守法律,从而在日常生活中避免违法行为。以下是我选择的五篇生活需要法律教学反思的范文:
1.《遵纪守法,从我做起》
这篇文章讲述了作者在日常生活中遵守法律法规的重要性,以及自己在实践中的体会和感悟。通过生动的事例和案例,引导读者重视遵纪守法的重要性,从而提高法律意识和遵法意识。
2.《法律教育,从小抓起》
这篇文章强调了法律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性,提倡从小抓起,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通过在校园中开展法律知识竞赛、法律教育讲座等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和法治观念。
3.《合理维权,守护自己的权益》
这篇文章讲述了作者在生活中遇到的维权问题,以及通过法律手段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分享自己的经历,引导读者了解维权的重要性,学会通过法律途径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4.《公民责任,从我做起》
这篇文章强调了每个公民都有维护社会法律秩序的责任,倡导每个人从自身做起,遵守法律、尊重法律,共同维护社会和谐。通过具体的案例和实践经验,引导读者树立正确的公民责任意识。
5.《法律与生活,密不可分》
这篇文章探讨了法律与生活的关系,强调了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影响。通过分析法律对人们生活的保障和规范作用,引导读者重视法律教育,增强法治观念,提高遵法意识。
以上五篇范文反映了生活需要法律教学反思的重要性,提醒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遵守法律法规,增强法律意识和遵法意识,共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生活需要法律教学反思范文优选5篇 篇二
法律教育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以下是我选择的另外五篇生活需要法律教学反思的范文:
1.《法治社会,从我做起》
这篇文章强调了法治社会的重要性,倡导每个公民都要从自身做起,遵守法律、守法经营。通过具体的案例和实践经验,引导读者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增强法治意识。
2.《尊法守法,建设美好家园》
这篇文章讲述了作者在日常生活中尊法守法的重要性,以及自己在实践中的体会和感悟。通过生动的事例和案例,引导读者重视遵守法律法规,从而共同建设美好家园。
3.《法律教育,关乎国家未来》
这篇文章强调了法律教育对国家未来发展的重要性,提倡加强法律教学,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通过法律知识竞赛、模拟法庭等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和法治观念。
4.《遵守法律,远离风险》
这篇文章讲述了作者在生活中遇到的违法风险,以及通过法律手段规避风险的过程。通过分享自己的经历,引导读者了解遵守法律的重要性,学会通过法律途径规避风险,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5.《法治建设,关系民生福祉》
这篇文章探讨了法治建设对民生福祉的重要性和影响,强调了法治对人们生活的保障和规范作用。通过分析法治对社会的秩序和稳定作用,引导读者重视法律教育,增强法治观念,提高遵法意识。
以上五篇范文反映了法律教育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提醒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注重遵守法律法规,增强法律意识和遵法意识,共同建设法治社会,促进社会的繁荣和发展。
生活需要法律教学反思范文优选5篇 篇三
生活需要法律教学反思范文 第一篇
《生活需要法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生活需要法律保障,人的一生与法律相伴;了解法律产生的过程;体会法律对生活的作用,认识生活与法律的关系;了解我国法治建设的发展历程,懂得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生活与法律关系的学习,能够体会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通过对法治的学习和思考,提高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思维能力和对问题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法律知识学习的兴趣;学会尊重法律,遵守法律,初步树立法治意识和法律观念。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法治的意义。教学难点:法律的产生和本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出示此材料)材料一为保证广大人民群众能够放心购买各类消费品,市质监局出动执法人员980人次,对299家生产经营企业进行了检查。检查中,共立案查办131起,其中大案要案33起,查获涉案货值280余万元;检查中发现的主要问题有:掺假,以次充好;标识标注无净含量;无3C、无生产许可证生产;伪造、冒用厂名、厂址;伪造日期;棉花产品无中文标志;定量包装无厂名等。
材料二张立兵、孙红等四人加工、销售黑心棉被、黑心棉垫子金额达7万多元,已涉嫌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经检察院提起公诉,张立兵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六个月,其女张蒙蒙判处有期徒刑七个月,缓刑一年,妻子孙红被判处拘役六个月、女婿张大山有期徒刑六个月缓刑一年。
想一想:
材料表明了法律怎样保护我们的生活?法律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提示:学生可以从法律作用、执法管理、百姓生活等不同的角度思考)
教师总结:法律是治理国家的重器,为我们的成长提供文明有序、安全稳定的空间。法律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这一节课就让我们来探讨法律与生活的关系这个话题。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一)法律与生活
活动一: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多媒体链接教材上P84“运用你的经验”栏目)想一想:
(1)图片中有哪些法律?能再列举一些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吗?
提示:食品安全法、建筑法、道理交通安全法、治安管理处罚法、婚姻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
(2)如果没有这些法律,我们的生活会怎样?
提示:如果没有法律,就像道路没有交通信号灯一样,车会横冲直撞,交通瘫痪,安全事故频发。如果没有法律,社会生活就会没有秩序,人类随心所欲,带来的是自己的灭顶之灾。
特别强调:生活需要法律,生活离不开法律。(3)如何理解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提示:生活中的各种社会关系,不仅需要依靠道德、亲情、友情来协调,而且需要法律来调整。法律不仅服务于人们的当前生活,而且指导着人们未来的生活。
(二)法律与个人 活动二:权利义务相伴一生 思考:
(多媒体出示此材料及问题)
李华参军前是个勤奋学习的学生,2014年复员后到电厂工作,由于工作努力,又被评为县人大代表。他每月寄800元钱给乡下年迈的父母,并自觉交纳个人收入调节税。
材料中的李华享有了哪些权利?履行了哪些义务?请填写在下面的表格里。李华的经历;享有的权利 履行的义务 勤奋学习受教育 受教育 参军
依法服兵役 电厂工作 劳动 劳动
被评为县人大代表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自觉交纳
依法纳税 想一想:
法律与个人有什么关系?
教师讲述:在我国,我们一生都享有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为我们每个人提供了自由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活动三:法律相伴一生
(多媒体链接教材P85上“探究与分享”栏目)活动:1.学生自主独立完成教材P85连线题。
2.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探讨:我们的主要权利有哪些?相应的法律是什么? 想一想:个人生活与法律的关系?
要求把探究的答案记在课本或笔记上,然后将小组讨论的结果在全班进行交流。(多媒体展示此表格)我们的权利 相应的法律
生命健康权 宪法、民法通则、刑法等。人身自由权 宪法、民法通则、刑法等。人格尊严权 民法通则、户口登记条例等。受教育权 义务教育法、教育法等。智力成果权 民法规则、知识产权法等。财产权 宪法、民法通则、刑法等。劳动权 劳动法等。教师归纳:
权利与我们相伴一生,法律与我们每个人如影随形,我们一生都享有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目标导学二:法律的脚步 活动四:法律的产生
(多媒体播放教材p87相关链接,配上图片解释)思考:
(1)原始社会没有法律,人类靠什么调节人际关系和自己的行为? 提示:风俗习惯。
(2)法律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创制法律目的是什么?
提示:国家产生之后,统治阶级开始有意识地创制法律。用来统治国家、管理社会。教师归纳:
(多媒体出示问题:法律的本质)
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用来统治国家、管理社会的工具,也是调整社会关系、判断是非曲直、处理矛盾和纠纷的标尺。
目标导学三:法治代替人治 活动五:“期待中的法治国家管理”(多媒体出示小游戏活动要求)
活动:主题:“自己期待中的法治国家管理”。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准备五类人员分工小纸片,写下他们分别要扮演的五个角色,如“政府(管理人员)”、“法官”、“商贩”、“执法人员(警察)”、“社会成员(平民)”。要求先弄清自己的角色,按照角色进行对话表演,在组内交流,再在班内展示,相互评析。
讨论:
什么是法治?它的要求是什么?它的意义是什么? 提示:
(1)法治就是依法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治理,强调依法治国、法律之上。(2)要求任何组织和个人都要服从法律,遵守法律,依法办事。(3)法治是人们共同的生活方式,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教师强调:
法治就是依法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治理。要求任何组织和个人都要服从法律,遵守法律,依法办事。法治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目标导学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活动六:新中国65年法治历程
(多媒体播放“回眸新中国65年法治历程”视频)思考:
(1)“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历程中有哪些重要性的标志事件? 提示:
①1954年9月20日,通过了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②1982年12月4日,五届_五次会议通过了我国现行宪法。
③1999年,我国宪法修正案明确规定,我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④2010年,我国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⑤2014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2)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是什么?” 提示: 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3)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有什么重要意义?
提示:法治助推中国梦的实现,是实现政治清明、社会公平、民心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
(二)学法用法 活动八:法律小故事(多媒体展示故事内容)
早晨8点多,张女士刚起床,就听见院里一片嘈杂:原来是他们院子一个老爷子由于年岁已高,反应稍慢,骑自行车稍稍碰了一条小狗,牵狗人不依不饶,非得逼老爷子赔偿。张女士看到情况就下了楼,问清了碰狗的时间后,对牵狗那人说:“第一,我们需要你出示合法的养犬证。第二,您遛狗的时间不对,有关法律规定是晚7点以后至第二天早7点之前!”听了张女士的话,牵狗人也自觉理亏,搭讪了几句就走了!
(多媒体出示问题)
思考:这个法律小故事告诉我们法律在生活中有什么作用?
提示:我们在生活中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以及由此产生的矛盾和纠纷,不仅需要依靠道德、亲情、友情来协调,而且需要法律来调整。
三、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法律就在我们身边;明白了法律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了解了法律的产生过程和法律的本质;懂得了法治是人们共同的生活方式,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明确了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生活需要法律的保障,生活离不开法律,从今以后,我们要做到认真学法、懂法、自觉守法,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小公民。
生活需要法律教学反思范文 第二篇
《生活需要法律》教学设计
【课题】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走进法治天地第九课法律在我们身边第一框题《生活需要法律》
【教材分析】本框由“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和“法治的脚步”两目组成。从生活需要法律、法律嵌入生活、法律相伴人生的三个方面引导学生感受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简要介绍法治的发展进程,引导学生了解法治的含义和意义,知道法治建设对国家发展的重要作用,增强学生的法治观念。
【学情分析】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需要高度重视培养和提高青少年的法律素质。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肩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抓好青少年的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引导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法治意识,养成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提高青少年的法律素质,对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国家的长治久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也为后续法律学习奠定基础。
随着年龄的增长,初中学生的生活经验、社会见闻不断丰富,他们初步感受到法律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但由于他们的生理、心理发育不成熟,思维水平和社会经验有限,他们对法律的认识比较片面,忽略的法律的保障作用,缺乏法律意识。【学习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感受法律对生活的保障作用;初步树立尊重法、敬畏法律、遵守法律的意识。
能力目标:初步形成自觉按照法律要求规范自己行为的能力;初步培养用历史、发展的观点认识法治建设进程的能力
知识目标:1.认识到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法律,法律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2.了解法律的产生及其发展,认识法治对于推动中国梦实现的重要作用。【课标依据】“成长中的我”中“心中有法”部分“知道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理解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法律与生活息息相关 教学难点:理解法律的产生及本质、法治的进程 【课时安排】1-2课时
【教学仪器】多媒体教学设备、PPT课件
【教学准备】学生预习新课,对所学内容有所了解;教师广泛搜集教学资源,准备教学设计及PPT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播放视频《大学生掏鸟窝被判刑10年》 思考:这个事例给我们什么启示?
师:法律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法律。我们要学习法律,增强法律意识,遵守法律。今天我们就这一方面话题展开学习——生活需要法律
第九课 法律在我们身边
一、生活需要法律
学习新知:
互动探究:板块一: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视频播放:常回家看看
2013年7月1日,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正式实施,新法规定,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思考:《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为什么要添加“常回家看看”的内容?
点拨:法律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在生活中形成的各种关系,以及由此产生的矛盾和纠纷,不仅需要道德、亲情、友情来协调,而且需要法律来调整。每一部法律都是应生活的需要而制定和颁布,又对生活加以规范和调整。我们的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1.生活需要法律来调整
活动:展示图片《我的一天》,学生仔细观察,思考问题:这是我们一天的生活,都与哪些法律有关? 点拨:法律作为一种行为规范,已经逐渐转化为人们的自觉行为,深深地嵌入我们的生活之中,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作为社会关系的调节器,法律不仅服务于人们的当前生活,而且指导着人们未来的生活。
2.法律已经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
1 活动:探究与分享:(1)把下面内容与对应的法律联系起来
(2)说说上述内容中哪些是我们的权利,哪些是我们的义务。
点拨:我们一生都享有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为我们每个人提供了自由生存和发展的空间。3.法律与我们相伴一生。
板块二:法治的脚步 活动:展示图片及资料
材料一:在原始社会,氏族通过习惯自觉地调整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一切重大的事情都由全体氏族成员平等地讨论决定,不存在专门管理社会的特殊权力机构。
材料二:公元前1792年,汉谟拉比建立了强大的奴隶制国家,为加强国家统治,编制了一部法典,即《汉谟拉比法典》。《汉谟拉比法典》是一部典型的奴隶制法典,突出特点就是确立社会各阶层不同的法律地位,以维护奴隶主阶级的统治秩序。同时,法典在财产、债务、婚姻家庭、法院组织和诉讼等方面都有比较详备的规定。思考:(1)原始社会人们是用什么来维护秩序的?法律是人类社会一产生就存在吗?(2)法律什么时候产生的?奴隶社会的法律维护谁的利益? 点拨:法律产生于国家产生之后,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法律的本质)是用来统治国家、管理社会的工具,是调整社会关系、判断是非曲直、处理矛盾和纠纷的标尺。我国法律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我国法律的本质)
活动:图片展示:一位摄影记者镜头下的法治中国:
思考:从这组镜头,你知道法治的含义吗?法律产生之后,人类就走上依法治国的道路了吗?为什么? 你期待的法治国家是什么样的?
政府: 法院: 社会成员:?? 点拨:法治就是依法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治理,强调依法治国、法律至上,(国家)要求任何组织和个人都要服从法律,遵守法律,依法办事(组织与个人)。
展示: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全面依法治国”的决定,并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思考: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什么呢?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活动:材料:法治中国在路上
法治建设,人人受益。近年来,我国推进法治建设的举措有哪些?这些举措有什么意义呢? 修改食品安全法,加大对食品安全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依法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打虎拍蝇”力度不减,坚持反腐倡廉,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
多起重大刑事冤假错案根据疑罪从无的原则得到纠正,并依法给予赔偿,切实维护了司法公正,保障了赔偿请求人的合法权益。
2 思考:近年来我国推进法治建设的举措有哪些?你认为这些措施的实施有什么意义?
点拨:例证:
1、14年11月1号,第12届_常委会决定将每年的12月4号定为国家宪法日。
2、《城市管理执法办法》5月1日起施行。《办法》规定,城管执法人员应当持证上岗,主管部门应当运用执法记录仪、视频监控等技术,实现执法活动全过程记录,做到依法行政。
3、“醉驾入刑”,让“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成为饭桌上的约定和人们推崇的美德。 推进法治建设
法治的地位:法治是人们共同的生活方式,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法治的意义:法治助推中国梦的实现,是实现政治清明、社会公平、民心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
【复习巩固】1.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1)法律与生活息息相关(2)法律的产生及本质(3)法治的目标及作用 2.课堂练习:
1.生活离不开法律,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法律伴随着人生整个历程
B.只有执法人员的生活离不开法 C.学生在校读书,与法律无关 D.人走上社会后才离不开法
2.从2016年起,义务教育小学和初中起始年级“品德与生活”“思想品德”教材名称统一更改为“道德与法治”。这是1949年以来,“法治”二字首次出现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课程名称中。在义务教育阶段突出“法治”()
①是因为中小学生违法犯罪形势越来越严峻 ②表明中小学生比成人更需要接受法治教育 ③体现了国家重视从小培养公民的法治观念 ④表明了国 家积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人们常说“法律像卫士,警戒着人类生活的基本防线。”法律使人们不致过分漠视他人的生命和利益,逃避自己应负的起码责任,逾越人类行为的底线。这说明了法律与生活的关系是
()①法律通过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②法律是使人际关系得以和谐的调节器
③法律是唯一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社会规范
④法律调整人们之间的利益关系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_反家庭暴力法》实施之际,一位父亲说:“父母打骂子女是家事,法律管得着吗?”对这位父亲的劝告正确的是
()A.父母要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行使监护权 B.父母不得侵犯未成年子女的受教育权 C.父母对子女的不良行为要有宽恕之心 D.父母的管教会影响到子女的健康成长
5.在日常生活中,法律如同空气和水一样,时刻与我们相伴。这一浅显的说法告诉我们的深刻道理是()A.生活完全依赖于法律 B.法律来源于生活
C.生活离不开法律
D.违法的人需要学法
生活需要法律教学反思范文 第三篇
《生活需要法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生活需要法律保障,人的一生与法律相伴;了解法律产生的过程;体会法律对生活的作用,认识生活与法律的关系;了解我国法治建设的发展历程,懂得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生活与法律关系的学习,能够体会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通过对法治的学习和思考,提高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思维能力和对问题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法律知识学习的兴趣;学会尊重法律,遵守法律,初步树立法治意识和法律观念。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法治的意义。教学难点:法律的产生和本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出示此材料)材料一为保证广大人民群众能够放心购买各类消费品,市质监局出动执法人员980人次,对299家生产经营企业进行了检查。检查中,共立案查办131起,其中大案要案33起,查获涉案货值280余万元;检查中发现的主要问题有:掺假,以次充好;标识标注无净含量;无3C、无生产许可证生产;伪造、冒用厂名、厂址;伪造日期;棉花产品无中文标志;定量包装无厂名等。
材料二张立兵、孙红等四人加工、销售黑心棉被、黑心棉垫子金额达7万多元,已涉嫌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经检察院提起公诉,张立兵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六个月,其女张蒙蒙判处有期徒刑七个月,缓刑一年,妻子孙红被判处拘役六个月、女婿张大山有期徒刑六个月缓刑一年。
想一想:
材料表明了法律怎样保护我们的生活?法律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提示:学生可以从法律作用、执法管理、百姓生活等不同的角度思考)
教师总结:法律是治理国家的重器,为我们的成长提供文明有序、安全稳定的空间。法律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这一节课就让我们来探讨法律与生活的关系这个话题。
1 / 5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一)法律与生活
活动一: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多媒体链接教材上P84“运用你的经验”栏目)想一想:
(1)图片中有哪些法律?能再列举一些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吗?
提示:食品安全法、建筑法、道理交通安全法、治安管理处罚法、婚姻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
(2)如果没有这些法律,我们的生活会怎样?
提示:如果没有法律,就像道路没有交通信号灯一样,车会横冲直撞,交通瘫痪,安全事故频发。如果没有法律,社会生活就会没有秩序,人类随心所欲,带来的是自己的灭顶之灾。
特别强调:生活需要法律,生活离不开法律。(3)如何理解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提示:生活中的各种社会关系,不仅需要依靠道德、亲情、友情来协调,而且需要法律来调整。法律不仅服务于人们的当前生活,而且指导着人们未来的生活。
(二)法律与个人 活动二:权利义务相伴一生 思考:
(多媒体出示此材料及问题)
李华参军前是个勤奋学习的学生,2014年复员后到电厂工作,由于工作努力,又被评为县人大代表。他每月寄800元钱给乡下年迈的父母,并自觉交纳个人收入调节税。
材料中的李华享有了哪些权利?履行了哪些义务?请填写在下面的表格里。李华的经历;享有的权利 履行的义务 勤奋学习受教育 受教育 参军
依法服兵役 电厂工作 劳动 劳动
被评为县人大代表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自觉交纳
依法纳税 想一想:
2 / 5 法律与个人有什么关系?
教师讲述:在我国,我们一生都享有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为我们每个人提供了自由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活动三:法律相伴一生
(多媒体链接教材P85上“探究与分享”栏目)活动:1.学生自主独立完成教材P85连线题。
2.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探讨:我们的主要权利有哪些?相应的法律是什么? 想一想:个人生活与法律的关系?
要求把探究的答案记在课本或笔记上,然后将小组讨论的结果在全班进行交流。(多媒体展示此表格)我们的权利 相应的法律
生命健康权 宪法、民法通则、刑法等。人身自由权 宪法、民法通则、刑法等。人格尊严权 民法通则、户口登记条例等。受教育权 义务教育法、教育法等。智力成果权 民法规则、知识产权法等。财产权 宪法、民法通则、刑法等。劳动权 劳动法等。教师归纳:
权利与我们相伴一生,法律与我们每个人如影随形,我们一生都享有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目标导学二:法律的脚步 活动四:法律的产生
(多媒体播放教材p87相关链接,配上图片解释)思考:
(1)原始社会没有法律,人类靠什么调节人际关系和自己的行为? 提示:风俗习惯。
(2)法律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创制法律目的是什么?
提示:国家产生之后,统治阶级开始有意识地创制法律。用来统治国家、管理社会。教师归纳:
3 / 5(多媒体出示问题:法律的本质)
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用来统治国家、管理社会的工具,也是调整社会关系、判断是非曲直、处理矛盾和纠纷的标尺。
目标导学三:法治代替人治 活动五:“期待中的法治国家管理”(多媒体出示小游戏活动要求)
活动:主题:“自己期待中的法治国家管理”。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准备五类人员分工小纸片,写下他们分别要扮演的五个角色,如“政府(管理人员)”、“法官”、“商贩”、“执法人员(警察)”、“社会成员(平民)”。要求先弄清自己的角色,按照角色进行对话表演,在组内交流,再在班内展示,相互评析。
讨论:
什么是法治?它的要求是什么?它的意义是什么? 提示:
(1)法治就是依法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治理,强调依法治国、法律之上。(2)要求任何组织和个人都要服从法律,遵守法律,依法办事。(3)法治是人们共同的生活方式,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教师强调:
法治就是依法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治理。要求任何组织和个人都要服从法律,遵守法律,依法办事。法治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目标导学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活动六:新中国65年法治历程
(多媒体播放“回眸新中国65年法治历程”视频)思考:
(1)“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历程中有哪些重要性的标志事件? 提示:
①1954年9月20日,通过了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②1982年12月4日,五届_五次会议通过了我国现行宪法。
③1999年,我国宪法修正案明确规定,我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④2010年,我国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⑤2014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4 / 5(2)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是什么?” 提示:
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3)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有什么重要意义?
提示:法治助推中国梦的实现,是实现政治清明、社会公平、民心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
(二)学法用法 活动八:法律小故事(多媒体展示故事内容)
早晨8点多,张女士刚起床,就听见院里一片嘈杂:原来是他们院子一个老爷子由于年岁已高,反应稍慢,骑自行车稍稍碰了一条小狗,牵狗人不依不饶,非得逼老爷子赔偿。张女士看到情况就下了楼,问清了碰狗的时间后,对牵狗那人说:“第一,我们需要你出示合法的养犬证。第二,您遛狗的时间不对,有关法律规定是晚7点以后至第二天早7点之前!”听了张女士的话,牵狗人也自觉理亏,搭讪了几句就走了!
(多媒体出示问题)
思考:这个法律小故事告诉我们法律在生活中有什么作用?
提示:我们在生活中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以及由此产生的矛盾和纠纷,不仅需要依靠道德、亲情、友情来协调,而且需要法律来调整。
三、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法律就在我们身边;明白了法律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了解了法律的产生过程和法律的本质;懂得了法治是人们共同的生活方式,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明确了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生活需要法律的保障,生活离不开法律,从今以后,我们要做到认真学法、懂法、自觉守法,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小公民。
5 / 5
生活需要法律教学反思范文 第四篇
生活需要法律教学设计
知识目标:
知道生活离不开法律,懂得治理国家需要法律。能力目标:
列举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和分析有关案例,培养学生处理、运用社会信息的技能和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认识到生活中法律无处不在,生活离
不开法律;树立法制观念,做自觉守法、护法的好公民。【教学重点】
生活离不开法律
【教学难点】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教学过程】
一、观察思考导入新课
多媒体呈现图片——生活中的违法行为
让学生观察这三幅图片,并谈谈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教师点拨: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运用法律手段。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九课第一课时《生活需要法律》。
二、探究新知
(一)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思考:列举你所知道的法律,如果没有这些法律会怎样? 探究一:探究与分享~上述行为都是自觉的吗?(教材P85)问题:1.上述行为都是自觉的吗?
2.有人认为,只要不违法犯罪,不惹上官司,法律就离自己的生活很遥远。你赞成这一观点吗?
要求:认真观察三幅图片,认真思考问题,在小组内交流分享,教师进行总结。教师小结:法律已经深深地嵌入我们的生活之中,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作为社会关系的调节器,法律不仅服务于人们的当前生活,而且指导着人们未来的生活。法律就在我们身边,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问题:哪些法律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呢? 多媒体展示与相关资料
教师小结:法律与我们每个人如影随形,相伴一生。我们一生都享有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为我们每个人提供了自由生存和发展的空间。探究二:法律规定了我们的权利和义务
阅读教材P86探究与分享,分辨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探讨: 说说上述内容中哪些是我们的权利,哪些是我们的义务。多媒体呈现结论:
权利有:申报户口、申办身份证、就业、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义务有:上学、父母抚养和教育我、依法服兵役、赡养和扶助父母等(二)法治的脚步
探究三:探究与分享~法律的产生及发展(教材P87)问题:法律产生 探究四: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1.分享教材P88相关链接、了解我国的法治进程。【多媒体呈现】
新中国成立开始,开启了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航程。
1954年9月,一届_通过了《_宪法》。1982年12月,五届_通过了我国现行宪法。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1999年,我国宪法修正案明确规定,_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2010年底,我国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2014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本次会议还提出了 “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新十六字方针。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进一步把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确立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
探究与分享,播放视频“依法治国16字新方针”及“十九大开幕式习_关于依法治国的重要讲话” 【多媒体呈现】
为推进法治建设我们中学生能做些什么?(思想上、行动上)
要求:学生先阅读问题,然后带着问题去观看视频并进行思考,参与小组分享交流并达成共识,最后由小组代表参与班级展示分享。
2.分享教材P88下面探究与分享,了解近年来我国推进法治建设的举措。【多媒体呈现】
2016年3月,开始施行《反家庭暴力法》
2016年7月,人大表决通过了新修订的野生动物保护法
2016年9月,人大表决通过国防交通法(党的十八大以来第一部国防军事立法)2017年10月,开始施行《_国歌法》
本课小结:同学们,我们的生活需要法律的保障,生活离不开法律,从今以后,我们要做到认真学法、懂法、自觉守法,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小公民,为早日实现全面依法治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生活需要法律教学反思范文 第五篇
精品教案一生活需要法律
【教材分析】
本框题从生活需要法律、法律嵌入生活、法律相伴人的一生三个方面引导学生感受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简要介绍法治的发展进程,引导学生了解法治的含义和意义,知道法治建设对国家发展的重要作用,增强学生的法治观念。
本框题包括两个目题的内容:第一目“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主要阐述了生活需要法律调整,法律已经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与我们每个人相伴一生,引导学生感受生活与法律密不可分;第二目“法治的脚步”,主要介绍了法律的产生、对法治国家的认识以及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进程。
【学情分析】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初中学生的生活经验、社会见闻不断丰富,他们初步感受到法律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_对全面依法治国作出重要部署,对法治宣传教育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通过新闻媒体报道等渠道,他们对我国不断推进的法治化进程有一定的了解。但由于他们的生理、心理发育还不成熟,思维水平和社会经验有限,他们对法律的认识比较片面,甚至有的学生违法犯罪浑然不知,缺乏法律意识。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感受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法律。
(2)初步树立尊重法律、敬畏法律、遵守法律的意识。2.能力目标
(1)初步形成自觉按照法律要求规范自己行为的能力。(2)初步培养用历史的、发展的观点认识法治建设进程的能力。3.知识目标
了解法律的产生和法治化的进程。【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感受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2.教学难点:法律的产生和法治化的进程。【教法学法】
1.教法:设置情境引导学生,案例分析激发学生思考,课堂讨论启发学生思维,依据教材内容设计多媒体课件,展示相关资料、知识框架,提高教学效率。
2.学法:观察思考、合作探究、小组讨论、交流感悟。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被父母“丢弃”的丢丢
丢丢的父母以工作忙为由,在丢丢出生以后就将她寄养在外婆家,很少过问,也不负担抚养费。随着丢丢一天天长大,外婆家的生活越来越困难。丢丢长大懂事了,自己向父母要抚养费,可他们总是搪塞推诿。丢丢只好到法院起诉,法院判决其父母补偿外婆多年来的抚养费,并定期支付丢丢的抚养费(含教育费用),直到她有独立生活能力时为止。
思考:
(1)丢丢父母的做法违反法律了吗?(2)丢丢是如何保护自己的?(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师小结:丢丢的父母没有尽到抚养丢丢的责任,违反了婚姻法等法律;丢丢只好拿起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可见,在我们的生活中,法律是不可缺少的。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生活需要法律》。
新课教学
环节一: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活动:材料分析
多媒体展示:新环境保护法
新环境保护法历经3年多全面修订,2015年1月1日起终于正式实施了。这是中国环境领域“基本法”25年来的首次修订,也是一次相当彻底的修订,仅完整保留了原法的两条规定,其余全部作了修改,还新增了23条规定。
新环保法还被称作“史上最严”的新法之一,其创新设计了“按日计罚”,并赋予环保执法人员查封、扣押的权力,环保部门可对超标或超总量的行为直接限产或停产。除强化环保处罚外,对未批先建、无证排污等四类行为,相关监管部门可以对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处以治安拘留。
思考:为什么国家对新环境保护法进行了全面、彻底的修订?(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师小结:当看一眼蓝蓝的天空、呼吸一口清新的空气都已成为一种奢侈,当雾霾时常包围在我们身边,保护环境迫在眉睫,新环境保护法应运而生。可见,每一部法律都是应生活、社会的需要而制定、修订和颁布,又对生活加以规范和调整。我们的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活动:图片分析 多媒体展示:
思考:图片中的行为分别违反了哪些法律?(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师小结:偷看别人的日记侵犯了他人的隐私权,违反了宪法、民法等法律规定;父母殴打子女,违反了未成年人保护法;不赡养父母,违反婚姻法等法律规定;乱停车等交通违法行为,违反了道路交通安全法……可见,法律已经深深地嵌入我们的生活之中,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作为社会关系的调节器,法律不仅服务于人们当前的生活,而且指导着人们未来的生活。
活动:探究与分享 多媒体展示:
1.刚出生时,父母要为我申报户口,还可以为我申办身份证。 2.到了上学年龄,父母必须送我去上学。3.我未成年,父母有责任抚养和教育我。4.一般情况下,年满十六周岁,才能就业。5.年满十八周岁,我才能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6.年满十八周岁,我必须接受祖国的挑选,依法服兵役。
7.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取得劳动报酬、休息休假等权利。 8.父母年纪大了,我们必须赡养和扶助父母。思考:
(1)以上内容分别出自哪些法律规定?
(2)上述内容哪些是我们的权利?哪些是我们的义务?(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师小结:出生时父母为我们申报户口,未成年时需要父母的呵护和抚养,成年后我们有选举、就业等权利,到父母年老时需要我们的赡养……可见,人生处处有法律相伴。法律不仅规定了我们的受教育权等各项权利,也规定了赡养父母等各项义务。我们一生都享有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为我们每个人提供了自由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环节二:法治的脚步 活动:史海钩沉 多媒体展示:
原始社会并没有法律。公元前21世纪,我国产生了古代第一个王朝——夏,以及维护夏朝统治的法律制度。
历经商、周两代,我国法律制度不断发展。
春秋战国时期,郑国执政子产将郑国的法律条文铸在象征诸侯权位的金属鼎上,放在王宫门口,让全国百姓都能够看到这个鼎,史称“铸刑书”。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公布成文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