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理小故事(推荐6篇)
哲理小故事 篇一
从前,有一位年迈的老人,他每天都在村子里挑水卖给村民。有一天,他的水桶出了一个小漏洞,水从中流出来,老人只能挑着半桶水去卖。他感到很沮丧,觉得自己的劳动白费了。
一位路过的年轻人看到了老人的困境,便对他说:“老人,你这个水桶虽然有漏洞,但你看看沿途的花朵,都是开得那么美丽,都是被你滴落的水滋润出来的。你的漏洞,让路边的花朵得以生长,这不是一件好事吗?”
老人听后恍然大悟,他明白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但正是这些不足让我们成为了独一无二的存在。他开始欣然接受自己的漏洞,继续每天挑水卖给村民,心中充满了感激和喜悦。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因为自己的不足而沮丧,而是要珍惜自己的特点和价值,用心去感恩生活中的一切。
哲理小故事 篇二
在一个古老的村庄里,有一位年轻的农夫,他每天都辛勤地劳作,但是却总是抱怨田地不够大,收成不够多。一位智者听闻了他的抱怨,便决定给他一次教训。
一天,智者给了农夫一袋子种子,告诉他这是一种神奇的种子,只要种下去,会长出无穷无尽的金子。农夫非常高兴,立刻将种子撒在了田地里,日夜等待金子的长成。
然而,一年过去了,农夫却什么也没有收获到,他感到非常失望。智者走到他面前,对他说:“年轻人,你只看到了眼前的困难和不足,却忽略了自己已经拥有的一切。你的努力和勤奋才是最宝贵的财富,只有勤勉耕耘,才能收获真正的果实。”
农夫恍然大悟,他明白了金钱并不是生活中最重要的东西,而是那份对劳动的热爱和执着。他开始珍惜眼前的一草一木,努力耕耘自己的田地,不再抱怨命运的不公。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学会珍惜眼前的一切,用心去努力和奋斗,才能找到真正的幸福和成功。
哲理小故事 篇三
一个老和尚被一群虔诚的门徒包围着。那天,他让弟子们去南山拾柴火回来。门徒们急忙跑到山边的河边,大家都惊呆了。我看到洪水正从山上冲下来,无论如何,我都不想过河去捡柴火。
没有学生回来,他的弟子们有些沮丧。只有一个小和尚和他的师父是对立的。师父问他为什么,小和尚从他怀里拿出一个苹果递给师父。他说:“你不能过河,你找不到柴火。看到河边有一棵苹果树,我摘下树上唯一的一个苹果。后来,小和尚成了师父的交接。
哲学:世界上有无数条道路和河流。将无法渡过的河调转回去也是一种智慧。但真正的智慧必须在河边做一件事:放飞思想的风筝,摘一个苹果。古往今来,持有这种人生信念的人们终于实现了对人生的突破和超越。
哲理小故事 篇四
有一天,素有森林之王之称的狮子,来到了天神面前:"我很感谢你赐给我如此雄壮威武的体格,如此强大无比的力气,让我有足够的能力统治这整座森林。"
天神听了,微笑地问:"但是这不是你今天来找我的目的吧!看起来你似乎为了某事而困扰呢!"
狮子轻轻吼了一声,说:"天神真是了解我啊!我今天来的确是有事相求、因为尽管我的能力再好,但是每天鸡鸣的时候,我总是会被鸡鸣声给吓醒、神啊!祈求您,再赐给我一个力量,让我不再被鸡鸣声给吓醒吧!"
天神笑道:"你去找大象吧,它会给你一个满意的答复的。"
狮子兴匆匆地跑到湖边找大象,还没见到大象,就听到大象跺脚所发出的"砰砰"响声。
狮子加速地跑向大象,却看到大象正气呼呼地直跺脚。
狮子问大象:"你干嘛发这么大的脾气?"
大象拼命摇晃着大耳朵,吼着:"有只讨厌的小蚊子,总想钻进我的耳朵里,害我都快痒死了。"
狮子离开了大象,心里暗自想着:"原来体型这么巨大的大象,还会怕那么瘦小的蚊子,那我还有什么好抱怨呢?毕竟鸡鸣也不过一天一次,而蚊子却是无时无刻地骚扰着大象、这样想来,我可比他幸运多了。"
狮子一边走,一边回头看着仍在跺脚的大象,心想:"天神要我来看看大象的情况,应该就是想告诉我,谁都会遇上麻烦事,而它并无法帮助所有人、既然如此,那我只好靠自己了!反正以后只要鸡鸣时,我就当做鸡是在提醒我该起床了,如此一想,鸡鸣声对我还算是有益处呢?"
故事启示:在人生的路上,无论我们走得多么顺利,但只要稍微遇上一些不顺的事,就会习惯性地抱怨老天亏待我们,进而祈求老天赐给我们更多的力量,帮助我们度过难关、但实际上,老天是最公平的,就像它对狮子和大象一样,每个困境都有其存在的正面价值、 一个障碍,就是一个新的已知条件,只要愿意,任何一个障碍,都会成为一个超越自我的契机。
哲理小故事 篇五
仪山禅师有一位个性谦和恭顺、努力勤劳的弟子,平时侍奉禅师的生活起居。有一晚,仪山禅师要洗脚,他提桶热水,放入盆里,结果水太烫了,他赶紧再加一点冷水进去,随手就倒掉剩下的水。仪山禅师忽然生气骂道:还有半桶水,你这样轻易把它倒掉,就算是一滴水,如果给一个饥渴的人,他能解渴;给草木花卉,也能滋长。一滴水蕴含天地无限的生机,你如此不懂爱惜福报,怎么能和诸佛接心,与祖师相应?徒弟受了仪山禅师的教育以后,从此改名叫滴水,更努力在心地上用功,不久就洞彻明心,见到自己的本来面目。
他一生以“滴水”为名,大家都尊称他为“滴水和尚”。滴水和尚上堂说法时,不谈玄妙之事,只要人人从珍惜滴水物资,日久,心意淳净,自然能耳闻大千潺潺法音,亲睹溪花山色的刹尘佛土。
真正的修行人,与其谈诵万卷经偈,不如从护念身边万物万事做起。因为诸佛不在高高的藏经楼,而是在日常珍惜一针一线、一草一木,开发柔软的慈悲心。佛经记载着,有一位睒子菩萨,走路时不敢用力,怕把大地踩痛;说话时不敢大声,怕惊扰熟睡的山河风景。他对无情万象,以深情款款相待,聆听它们的需要,他的心和天地同眠起,和万物共呼吸。
杀生,不只是对待人和动物、虫蚁蚊蚋等生命体的残暴态度,凡是点滴的物质,任意浪费糟蹋,都是杀生。即使是家中的衣服、桌椅、家具等,你不爱惜它,缩短使用的时间,这何尝不是另一种形式的杀生行为?
如果你也能从一滴水中看到无上的妙法,如此,一定能爱惜眼前点点滴滴的因缘。能够视万物如一滴水,珍惜它,爱护它,那么即使是天寒地冻的时节,你的胸怀,依然是春日微熏,满园蜂蝶飘舞。
哲理小故事 篇六
春秋时期,晋献公向虞国送上宝玉名马,请求向虞国借路去讨伐虢国。虞国的大夫宫之奇对国君说:“俗话说,‘唇亡则齿寒’,虢国和虞国互为屏障,相互依存,并不是能互相把对方当成礼品送给别人。晋国现在可以从我们这里借道把虢国灭掉,不久以后就可以把我们灭掉。”虞国的国君却说:“我与晋国是本家宗亲,它是不会害我的。”宫之奇解释说:“本家宗亲的关系是靠不住的。按理来说,晋国与虢国的关系比我们还要亲近,但是结果怎么样呢?晋国还不是照样要去消灭它!”可是虞国国君还是听不进去,他说:“我供给鬼神的祭品一向很丰富。我会得到鬼神的保佑的。宫之奇说:“鬼神并不完全满足人的欲望,它是有所选择与有所凭借的,这种选择与凭借就是看一个人是否有德,然后才决定是否来保佑他。一个无德的人,神怎么会来保佑他呢?没有了德,百姓不会和睦,鬼神也不会接受他的'供品。所以说,鬼神所凭借的就是看人是否有德。进一步来说,晋国取得了虞国与虢国,他们推行德政,以此来祭祀鬼神。难道鬼神会不接受吗?”
固执的虞公最后仍然没有听他的劝告,坚持给晋国借路。晋灭掉虢国后,回来时就顺道攻打虞国,虞国国君只好牵着名马、抱着玉璧前去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