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君入瓮历史典故(实用3篇)
请君入瓮历史典故 篇一
"请君入瓮"这个典故源自于中国的历史故事,讲述了一位叫做周幽王的君主对待忠臣的故事。据《史记》记载,周幽王是周朝的一位君王,他在位时,国家内部发生了一些纷争和动荡。在这个时候,有一位叫做管仲的大臣,他是一个非常有才干和忠诚的人,为国家立下了许多功劳。
然而,周幽王却因为听信谗言,对管仲怀有疑虑,甚至要处死他。管仲为了向周幽王证明自己的忠心,便提出了一个奇特的请求:“请君入瓮。”瓮是古代用来盛水或盛酒的容器,入瓮则是指将自己关进瓮里。管仲的用意就是要证明自己对国家的忠诚,即使被关进瓮里,也不会背叛国家。
周幽王见管仲如此坚定,于是放过了他,并且重新委以重任。管仲也一如既往地为国家效力,为国家带来了繁荣和稳定。这个典故成为了后人传颂的经典之作,成为了忠诚和信任的象征。
在今天,虽然我们已经不再生活在古代,但是“请君入瓮”这个典故仍然给我们启示。忠诚和信任是人与人之间最宝贵的品质,一个人如果能够像管仲一样坚定忠心,那么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挑战,都能够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请君入瓮历史典故 篇二
"请君入瓮"这个典故不仅仅是一则古代历史故事,更是一种道德和品质的象征。在当今社会,我们也可以从中汲取一些启示。
忠诚和信任是人际关系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一个人如果没有忠诚和信任,那么很难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赖。正如管仲当年请君入瓮,他的坚定忠心打动了周幽王,最终得到了重用。在现代社会,我们也应该像管仲一样,坚守自己的忠诚和信任,不忘初心,不负信任。
另外,从"请君入瓮"这个典故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一个人的才能和能力是很重要的。管仲之所以能够得到周幽王的重用,除了他的忠诚之外,更重要的是他的才能。一个人只有在拥有了足够的才能和能力之后,才能够在困境中脱颖而出,得到他人的认可和赏识。
在当今社会,我们也应该注重自身的才能和能力的培养,只有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才能够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所以,让我们从"请君入瓮"这个历史典故中汲取力量,努力做一个忠诚、有才能的人,为社会的发展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请君入瓮历史典故 篇三
请君入瓮历史典故
请君入瓮比喻用某人整人的办法来整治他自己,始作俑者自作自受。下面是小编分享的请君入瓮历史典故,一起来看一下吧。
【出处】(宋代)司马光《资治通鉴》。
【释义】瓮:口小腹大的大坛子,一种陶制的盛器。请你进入瓮中,用你的方法惩治你自己。比喻用某人整治别人的办法来整治他自己。
【历史典故】
武则天当政时期,采取了恐怖的高压政策,奖励告密之人,许多人因此而升官晋级。当时,出现了许多酷吏,他们发明各种残忍的刑具逼迫犯人招供,真可谓是无所不用其极,这其中最著名的便是周兴和来俊臣。
整日以折磨他人为乐的周兴,怎么都没有想到,有一天,他也成了别人告密的对象。武则天收到告发周兴与人联络谋反的告密信后大怒,立刻下旨给来俊臣,要他负责审理周兴的案件。
太监送密旨的时候,周兴正与来俊臣喝酒呢!他们俩一边喝,一边讨论着用什么办法使犯人招供。来俊臣看了太监送来的密旨,随便把它往桌上一丢,仍旧和周兴继续原来的话题。周兴笑笑说,那里面写的刑罚都算不了什么,最近他又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可以逼出犯人的口供来。来俊臣问:“什么办法?”
周兴得意扬扬地说:“这个新办法就是拿一个大瓮,把它放在火上烧烤,谁不肯招供,就把他放在大瓮里烤,不由他不招!”来俊臣听了,连连叫好。他一面说,一面叫人去搬一只大瓮和一盆炭火到大厅里来,把瓮放在火盆上,盆里炭火熊熊。
来俊臣觉得到时候了,马上变了脸,厉声向周兴宣读武则天的密旨:“周兴,你听着,你如果不老实交代,那就只好请你进这个大瓮了!”
周兴顿时吓得面无血色,魂飞天外,手里酒杯一下子便掉到了地上,连忙跪在地上,表示愿意招认。来俊臣定了他的死罪,上报给武则天。武则天觉得周兴为她办了不少事,便免了他的死罪,改判充军,但他的仇家太多了,在流放的途中被人杀了。
【成长心语】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是为人处世的一种智慧。当你遇到一个蛮不讲理的人时,对他讲道理,无异于是对牛弹琴,最好的办法便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用一种看来似不君子的做法,解决面前的难题。这也是君子的一种治人之道。来俊臣知道以一种对付普通人的'方法,是无法让周兴认罪的,所以,他用周兴自己的办法,来使之俯首认罪。来俊臣虽然算不上一个君子,但他的这一招“请君入瓮”却是绝妙之极。“请君入瓮”,其实与我们平常所讲的“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是同样的道理。虽然这些与我们讲究宽宏大量的理念并不相符,但是为了保护更多的人,我们有些时候也需要做一个“恶的善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