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顾茅庐的成语故事及解释(通用3篇)
三顾茅庐的成语故事及解释 篇一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有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的名字叫刘备。刘备是东汉末年的时候,正值乱世之际。他渴望能够拯救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重建太平盛世。为了实现自己的愿望,他经历了几次艰难的选择和尝试。
刘备曾听说一个名叫诸葛亮的智者,他有着非凡的才智和卓越的智慧。于是,刘备决定亲自前往拜访诸葛亮,并邀请他加入自己的事业。然而,诸葛亮却三次拒绝了刘备的请求,并用“三顾茅庐”来形容这个过程。
第一次,刘备来到诸葛亮的家,但他并没有出现。刘备只好留下了一封信,希望诸葛亮能够考虑他的请求。第二次,刘备再次前往诸葛亮的家,但依然没有见到他。刘备只好再次留下一封信,并表达了他对诸葛亮的敬意和希望能够共同事业的愿望。第三次,刘备再次来到诸葛亮的家,这一次,诸葛亮终于出现了。他被刘备的坚持和诚意所打动,答应了他的请求。
“三顾茅庐”这个成语的意思是形容一个人为了达到目的,不惜三次登门拜访,表达自己的诚意和决心。在刘备和诸葛亮的故事中,刘备为了能够得到诸葛亮的帮助,不惜三次上山到诸葛亮的茅庐去拜访,最终得到了他的赞同。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坚持和诚意是成功的关键。
刘备的“三顾茅庐”不仅展现了他的决心和毅力,也展现了他对诸葛亮的信任和尊重。正因为他的坚持和诚意,最终得到了诸葛亮的加入,并一起成就了一番伟业。
在现代社会,我们也可以从“三顾茅庐”这个成语中得到启示。无论是在求职、创业还是其他方面,我们都需要坚持和诚意去追求自己的目标。我们需要展现出对他人的尊重和信任,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决心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总之,刘备的“三顾茅庐”故事告诉我们,坚持和诚意是成功的关键。无论面对什么困难和挑战,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目标,并以诚意对待他人,我们就能够取得成功。这个成语的含义不仅适用于古代历史,也适用于现代社会,它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启示和教育意义。
三顾茅庐的成语故事及解释 篇三
三顾茅庐的成语故事及解释
成语故事是我国历史的一部分,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含义深远的故事,是我国几千年以来人民智慧的'结晶。其特点是深刻隽永,言简意赅。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三顾茅庐的成语故事及解释,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汉字书写】:三顾茅庐
【汉语注音】:sān gù máo lú
【成语出处】: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臣本布衣,躬耕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驰驱。”
【成语语法】:动宾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
【三顾茅庐的意思】:茅庐:草房;顾:拜访;东汉末年时期,刘备为了请诸葛亮出来帮助自已打天下,曾经三次到诸葛亮的茅庐中拜请。比喻诚心诚意地一再登门邀请某个人。
【三顾茅庐的近义词】:诚心诚意、草庐三顾、求贤若渴、爱才若渴、礼贤下士;
【三顾茅庐的反义词】:拒人千里、虚情假意;
【三顾茅庐的故事】
东汉末年,曹操趁天下群雄四起,一片混乱的时侯扶持天子,控制了朝廷,并且以天子的名义向各诸侯发号施令。爱才若渴的刘备为了实现建国大业,乐此不疲地到处搜罗人才以积蓄力量。一次,刘备听说隆中有位叫诸葛亮的隐士是个才气无双的人,就带上厚礼,与关羽、张飞一起来到隆中的卧龙岗,想请诸葛亮出山,帮自己打天下。他们来到诸葛亮隐居的茅舍,不巧诸葛亮已外出不在家,刘备等人扫兴而归。时隔不久,刘备等人又冒着风雪来到隆中,结果又扑了个空。刘备小心翼翼地给诸葛亮留下一封信,表明自己对他的景仰和希望他出山的愿望。过了一段时间,刘备与关羽、张飞第三次去拜访时,诸葛亮正好在家睡觉。他们恭恭敬敬地站在门外等候,直到诸葛亮醒来才被请进了屋里。刘备不辞劳苦几次拜访,使诸葛亮大为感动,终于答应做刘备的军师。诸葛亮以经天纬地之才辅佐刘备,屡建奇功,最终帮助刘备建立了蜀国。三顾茅庐的故事告诉我们执着是一种优秀的品质,尤其是当它用在积极向上一面的时侯。
【三顾茅庐例句】
元.马致远《荐福碑》第一折:“我住着半间儿草舍,再谁承望三顾茅庐。”
莫言《蛙》一〇〇:“民国十九年,当年袍泽乡党韩复榘兄主席山东,三顾茅庐请高某出山,高某难却韩兄厚谊,赴鲁上任,先任省参议员,后任平原、曲阜县长,今春改任高密。”
【三顾茅庐造句】
相传刘备三顾茅庐之前,孙权曾想先入为主差张昭请聘诸葛亮为臣,却被其婉言谢绝。
如果没有你我不知道“三顾茅庐”的故事;如果没有你我更不知道“悬梁刺股”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