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著名诗人的故事(实用3篇)
古代著名诗人的故事 篇一:李白的奇遇
李白,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才被誉为“诗仙”。然而,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和奇遇。
据传,李白年少时聪明机智,文采斐然,常常以其才华吸引人们的注意。有一次,他曾被朝廷征召为官,但他却拒绝了这个机会,选择了隐居山林,专心追求自己的诗歌梦想。
在山林生活的日子里,李白经历了许多惊险的奇遇。有一次,他在一座高山上遇到了一位神秘的老人。这位老人看起来非常憔悴,他告诉李白,自己是一位仙人,被困在这座山上已经很久了。老人请求李白帮助他脱离苦海,李白虽然有些疑惑,但出于对仙人的敬畏,他答应了老人的请求。
李白跟随老人来到一座隐秘的洞穴,里面布满了奇珍异宝。老人告诉李白,只要他能够突破洞穴的试炼,就可以得到一本无上的仙书,从而获得长生不老的力量。李白毫不犹豫地接受了这个挑战,他一步步闯过了洞穴里的各种险阻,最终成功地找到了那本仙书。
得到了长生不老的力量后,李白感到无比的快乐和自豪。他开始游历四方,行走于天地之间。他去过了无数的名山大川,见过了许多令人神往的景色。他还结识了许多豪杰英才,与他们切磋诗文,互相交流心得。李白的诗歌因此而更加广为人知,他的声名也越来越大。
然而,李白的长生不老之力并没有给他带来真正的幸福。虽然他能够长生不老,但他却看到了许多人生离世的悲哀,看到了人们的痛苦和苦难。他逐渐感到孤独和无奈,他开始怀疑自己的选择。
最终,李白决定放弃长生不老的力量,回归人间。他认识到,人生的意义不在于追求永恒的存在,而在于珍惜眼前的时光,用心去感受生活的美好和短暂。
李白回到了山林,继续写诗。他的诗作更加深邃和感人,他的心境也变得更加宁静和豁达。他用自己的诗歌表达了对生命的热爱和对人间的留恋,成为了后人所仰慕的文学巨匠。
李白的故事告诉我们,人生的意义不在于追求永恒和不朽,而在于用心去感受和珍惜当下的美好。无论是风景如画的山川,还是人间的痛苦与喜悦,都是生命的一部分,都值得我们去体验和品味。
古代著名诗人的故事 篇二:杜甫的坎坷人生
杜甫,唐代著名诗人,被誉为“诗史之绝唱”。他的诗作以其深沉的思想和饱含的情感而闻名于世。然而,他的一生却充满了坎坷和不幸。
杜甫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家庭,从小就饱经风霜。他的父亲早逝,家境更加困难。然而,他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追求知识和文学的梦想,而是更加努力地学习和钻研。他凭借着才华和勤奋,考取了进士,成为一名官员。
然而,杜甫的官职生涯并不顺利。他经历了多次贬官和流亡的经历,他的家庭也因此陷入了困境。尽管如此,杜甫并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他坚持不懈地写作,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对人民疾苦的关怀。
在流亡途中,杜甫目睹了许多社会的不公和人民的苦难。他在诗中表达了对人民的同情和对社会的愤慨,他用诗歌唤起了人们对于公平正义的追求和思考。他的诗作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共鸣,成为了人民心中的代言人。
然而,杜甫的坎坷人生并没有在他晚年得到平静。他的家庭和身体都受到了严重的打击,他的妻子和子女相继去世,他自己也患上了重病。尽管如此,杜甫依然坚持写作,他用自己的诗歌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间的留恋。
最终,杜甫在不幸和坎坷中度过了自己的一生。他的诗歌被后人称为“诗史之绝唱”,他的思想和情感被後世传颂不朽。他用自己的坎坷人生诠释了诗人的责任和担当,他用自己的文字唤起了人们对于社会正义和人民福祉的思考。
杜甫的故事告诉我们,人生并不总是一帆风顺,困难和挫折是无法避免的。然而,只要我们坚守信念,勇敢面对困境,就能够战胜困难,追寻自己的梦想。无论是贫穷的家庭环境,还是社会的不公和苦难,都不能阻挡我们追求真理和追求美好的脚步。
古代著名诗人的故事 篇三
古代著名诗人的故事
故事:在现实认知观的基础上,对其描写成非常态性现象。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事件发展过程的描述。下面跟着小编来看看古代著名诗人的故事吧!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李白跳月的故事
南京夫子庙前,有一座文德桥。听老辈人说,每逢冬月十五月亮当头的时候,站在桥头朝水上看,倒映在水里的月影子刚好分成两半:桥这边半个,桥那边半个。圆圆的月亮影子,为什么会分成两半呢?这里有段故事。
传说唐朝大诗人李白,有一次到金陵(即今南京)来,在文德桥旁边的一座酒楼上歇脚。这天碰巧是冬月十五,到了晚上,他就独自坐在酒楼上赏月,一边喝酒,一边吟诗作赋。李白生平最喜爱月亮,说月亮又干净又好看。这天晚上,他抬头看见天上的月亮洁白滚圆,心里非常高兴,就多喝了几杯。到了半夜,李白趁着酒兴,下楼走到文德桥上。他刚走上桥,一低头,忽然看见月亮掉在水里了,河水一动,洁白的月影上就添了几条黑纹。
李白这时喝得醉醺醺的,只当是月亮给河水弄脏了。他靴子也顾不得脱,张开双手就跳下桥去捞月亮。谁知这一跳,月亮没捞着,却把水里的月亮震破了,顿时分成了两半儿。故事就这样传下来了。后来人们在文德桥旁边修了个"得月台",据说那里就是当年大诗人李白赏月的地方。
杜甫曾经以卖药维持生计
杜甫在35岁左右时到达当时的京城长安,在那里他遭到奸臣李林甫政治阴谋的打击,没有考中,经济上一无比一天困窘,为了维持生活,他便设法找到了一个副业——卖药:以送药的方式,作为接受别人帮助的条件,这内含的苦心也实在难言了。
杜甫第二次卖药是在甘肃。公元759年,他48岁到了秦州(今甘肃天水),生活更加困难。他的诗中出现采药、制药、卖药的句子更多了。如"秦州杂诗"二十首中便有"晒药能无归,应门亦有儿"之语,可见此时连杜甫的妻子也参加制药了。他辛勤地灌溉培育着各种药草,同时也和以前在长安一样,不时派人将药送到城里,换取"药价"。
诗人最后一次卖药就显得更其凄惨。公元770年,杜甫59岁,穷得连陆上都没有安身住所了,只得住在船上。在湘江下游的潭州,老弱多病的杜甫在渔市上摆着药摊,以维持一家生活。这一年的冬天,这位伟大的诗人便与世长辞了。
从杜甫卖药的.历史,我们可以深切地感到,天才的诗人在旧社会里,命运是多么悲惨!
诗人刘长卿的一生
刘长卿在唐朝大历年间诗名藉甚,诗名在"大历十才子"之上。他自称"五言长城",对自己的诗歌成就极为自信。时人常将刘长卿与钱起、郎士元和李嘉祐并称,他很不屑地说:"今人称前有沈、宋、王、杜,后有钱、郎、刘、李。李嘉祐、郎士元何得与余并驱?"他到处题诗,往往连姓都不写,落款只有"长卿"二字。
刘长卿虽然诗名卓著,可仕途却颇多坎坷。他33岁时被任命到苏州下属的长洲县当县尉,刘长卿在任上"使纲不紊、吏不欺",很有能力,不到一年又晋升为海盐令(今浙江省海盐县),后被大官僚吴仲儒所诬陷,下苏州狱。乾元元年(758),被贬潘州南巴尉,即今高州县以及电白县麻岗附近一带的地方。县尉,是掌一县军事之官。
在流放的路上刘长卿遇到了从白帝城遇赦归来的李白。刘长卿写了一首诗赠给李白:
将赴南巴至馀干别李十二
江上花催问礼人,鄱阳莺报越乡春。
谁怜此别悲欢异,万里青山送逐臣。
两人一个是遇赦,一个正遭贬,一欢一悲,心境也就自然不同。两个唐朝诗坛上的顶尖人物,在这种境遇中谋面,让人倍感凄苦。
在赴潘州南巴路过长沙时,诗人有感于汉朝贾谊的被贬,写下了脍炙人口的《长沙过贾谊宅》,借咏史之名,将自己的愤懑之情发泄得淋漓尽致:
三年谪宦比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大历五年(770),刘长卿以检校祠部员外郎的身份担任鄂岳转运判官,不久又得罪了顶头上司鄂岳观察使吴仲孺。吴仲孺是汾阳王郭子仪的女婿,他又诬陷刘长卿贪污公款20万缗。结果刘长卿又被贬为睦州(今浙江淳安)司马。高仲武说他"有吏干,刚而犯上,两遭迁谪,皆自取之"。
刘长卿在江浙任职时,有一次在乌程开元寺与诗人李嘉祐等名士畅谈诗文,女道士李季兰也在场。李季兰也是当时享有盛名的才女诗人,她知道刘长卿有"阴重之疾"也就是"疝气",经常要用布兜托起阴囊,才可减少痛楚,于是跟刘长卿开玩笑,吟了一句陶渊明的诗:"山气日夕佳。""山气"谐音"疝气",刘长卿当即也回了一句陶渊明的诗"众鸟欣有托",于是举座大笑。
在刘长卿的一生中,这种快乐的日子屈指可数,他一生苍凉,曾经遭遇三次兵祸,据说在开元十四载(755)他可能登进士第,但是还没有揭榜,安史之乱就爆发了。
唐上元元年(760),西节度副使、宋州刺史刘展造反,朝廷命平卢兵马使田神功出兵讨伐,刘展兵败被杀后,田神功在江淮大掠十天,本来繁华富庶的吴郡一带一下子变得破败萧条。刘长卿有诗纪其事:
自江西归至旧任官舍
却见同官喜复悲,此生何幸有归期。
空庭客至逢摇落,旧邑人稀经乱离。
湘路来过回雁处,江城卧听捣衣时。
南方风土劳君问,贾谊长沙岂不知。
德宗建中二年(781),刘长卿受任随州刺史。兴元元年(784)和贞元元年(785)间,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割据称王,与唐王朝军队在湖北一带激战,百姓苦不堪言。刘长卿的一首名叫《行营酬吕侍御、时尚书问罪襄阳,军次汉东境上侍御,以州邻寇贼,复有水火,迫于征税诗以见谕》的诗记录了他迎接朝廷军队时的情景。
不敢淮南卧,来趋汉将营,
受辞瞻左钺,扶疾抗前旌。
井税鹑衣乐,壶浆鹤发迎。
水归余断岸,烽至掩孤城。
晚日归千骑,秋风合五兵。
孔璋才素健,早晚檄书成。
74岁的刘长卿,披着满头白发,穿着补丁衣服,带着税款酒浆,高高兴兴地迎接吕、时两位大人军次随州,征讨逆贼。这是何等的悲壮苍凉。
王之涣旗亭画壁
一天,冬云低压,雪花纷飞。王昌龄、高适、王之焕三位诗人来到旗亭,饮酒赏雪。兴趣正浓时,忽然,来了一群梨园伶官,登亭会宴。三位诗人马上移坐于旁,围炉静观。只听乐工奏起乐曲,歌女清调嗓音,准备歌唱。
三位诗人见状私下议论。王昌龄说:"我们三人齐名诗坛,难分上下。今日聆听歌女演唱,谁的诗入曲一首,便在亭壁上画一横道,最后视优劣、多少分胜负。二位意下如何?"高适、王之焕欣然赞同。
首位歌女演唱的是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诗句是"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得意洋洋,赶忙在亭壁上画一记号。
唱毕,另一位歌女又接着唱道:"开箧泪沾臆……"这是高适的《哭单父梁九少府》,也兴奋地喊了一声:"一绝句"!也在墙壁上画了一记号。
第三位歌女又开口了:"奉帚平明金殿开……"这是王昌龄的《长信怨》,他兴奋地又画了一个记号,得意地说道:"二绝句!"
王之焕平日里很自负,认为自己早已成名,现在见歌女们都没唱他的诗,心里有些不高兴。于是他稳了稳坐姿,清了清嗓子对身边的王昌龄和高适说:"这几个都是普通的歌女,她们只会唱“下里巴人的通俗诗文,可有些阳春白雪的高雅文章她们都不敢唱,只有高级的歌女才配唱我写的此类诗篇!"
他指着歌女中一位最年轻貌美,流着双鬟的女伶说:"女伶中只有她才配唱我的诗。一会儿到她唱歌时,如果不是我的诗,我终生再也不敢与你们争高低,我甘拜下风;如果她唱了我的诗,你们都得拜我为师!"
"好!"王昌龄和高适都同声赞叹道。
不多时,那个年轻貌美梳着双鬟的歌女真的起身高歌了,而且她一张口便唱出了王之涣的《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歌声凄婉动听,牵人心弦。
听罢,高适、王昌龄异口同声赞道:"仁兄之诗确实高我等一筹,好诗,实在是好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