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龙点睛成语故事(推荐4篇)
画龙点睛成语故事 篇一
曹操与画龙点睛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名叫曹操的将军。曹操是个聪明机智的人,他深受皇帝的信任,被任命为大将军,统领全国的军队。
有一天,曹操带领军队出征,准备与敌军展开一场大战。他聚集了许多智勇双全的将士,希望能够取得胜利。然而,在战场上,曹操发现敌军的防守异常森严,自己的军队无法找到突破口。曹操心生焦急,他知道如果不能很快找到解决办法,战斗就可能失败。
就在这时,一位名叫张绣的将领主动请战,表示他有一个绝妙的计策,可以帮助曹操取胜。曹操感到非常高兴,立刻将张绣召见。张绣告诉曹操,他可以派人画一条巨龙在战场上,用来吓唬敌军。曹操感到非常好奇,他问道:“这样一来,我们的军队就能够顺利突破敌军的防线了吗?”张绣点了点头,表示肯定。
于是,曹操命令张绣立即行动起来。不久后,一条巨龙的画像出现在了战场上。敌军看到这条巨龙,心生恐惧,士气大降。曹操立刻发动了进攻,果然取得了胜利。
曹操得知这一成果后,非常高兴,他对张绣表示感谢,并赞扬他的聪明才智。曹操说:“你真是画龙点睛啊!正因为有你的帮助,我们才能战胜敌军,取得如此辉煌的胜利。”
从此以后,人们用“画龙点睛”来形容一个人在关键时刻做出决定或提出建议,起到决定性作用的情况。张绣因此而名垂青史,成为了一个被人们广泛传颂的英雄。
画龙点睛成语故事 篇二
唐僧与画龙点睛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名叫唐僧的大师。唐僧是个非常聪明智慧的人,他希望能够取得更多的佛经,为众生普度。于是,他决定带上几个徒弟,踏上西天取经的旅途。
一路上,唐僧和他的徒弟们经历了许多的困难和艰险。他们遇到了妖魔鬼怪的袭击,经历了风雨雷电的考验。但是,唐僧始终坚持着自己的信念,不断克服困难。他希望能够为世界带来和平和福祉。
有一天,唐僧和他的徒弟们来到了一片荒芜之地。他们看到了一个破旧的庙宇,里面住着一位老者。唐僧走进庙宇,向老者请教西天取经的路线。老者告诉唐僧,他可以帮助他们找到正确的道路,但是有一个条件:唐僧必须给他一些金银财宝作为报酬。
唐僧心生疑惑,他觉得这个老者并不是真的能够帮助他们找到正确的道路,而是想要利用他们的财宝。于是,他决定试探一下这个老者。唐僧问道:“你知道画龙点睛这个成语吗?”老者点了点头,表示知道。唐僧继续问道:“那么告诉我,什么时候使用画龙点睛的时候是最合适的?”老者沉思片刻后,回答道:“当一个事情快要完成的时候,再通过一些小的改变或添加,可以使之变得更加完美。”
唐僧听到这个答案后,心中一亮。他明白了老者的用意,也知道自己应该如何去应对。于是,唐僧对老者说:“如果你真能帮助我找到正确的道路,我愿意将我所有的金银财宝都给你。但是,我希望你能在画龙点睛的时候帮助我。”老者愣了一下,随后点了点头,表示同意。
于是,唐僧和他的徒弟们继续前行。不久后,他们找到了通往西天的正确道路。唐僧感到非常高兴,他明白了画龙点睛的真正含义。他明白了,在关键时刻,只有通过一些小的改变或添加,才能使一件事情变得更加完美。从此,唐僧将这个故事告诉了他的徒弟们,并教导他们在面对困难时要善于画龙点睛。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当我们面临困难和挑战时,只有在关键时刻做出正确的决策,才能够取得成功。只有通过一些小的改变或添加,才能使一件事情变得更加完美。这就是画龙点睛的真正含义。
画龙点睛成语故事 篇三
画龙点睛的成语故事
南北朝时的梁朝,有一位名叫张僧繇的大画家。他的绘画风格,对南北朝后期和隋唐两代的绘画艺术,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
张僧繇擅长画龙。传说苏州昆山的华严寺里,就有张僧繇画的龙。每当风雨来临的时候,画上的龙便腾跃起来。人们怕它出来,赶紧把张僧繇请来,要他想想办法。张僧繇稍微思索了一下,便提起笔来,在龙身上加画了一把锁,它就不能动弹,那龙后来就不再腾跃了。
最为神奇的.,是他画龙点睛的故事。
有一次,张僧繇在金陵安乐寺的墙上画了四条白龙,但是没有点睛。
有人好奇地问道:“先生画龙为什么不点睛呀?”
张僧繇郑重地回答说:“点睛很容易,但一点睛,龙就要飞跃而去了。”
听了这个回答,大家更好奇了,纷纷要他点睛,看看龙是否会飞跃而去。
张僧繇拗不过大家,只好提起笔为龙点睛。奇迹出现了,他刚给两条龙点了眼睛,突然雷电大作,“轰”的一声巨响,墙壁破裂。大家仔细一看,被击破的墙壁上空空如也,那两条白龙乘着云雾,飞跃到空中去了,那没有点过睛的白龙,仍然留在墙壁上,大家这才信服。
这段神话般的故事,当然不可能是真的。但是告诉我们,张僧繇作的画之所以非常生动,是因为他极其重视所画对象的神情的描绘,画了龙不马上点睛,是他在考虑怎样使龙呈现出“破壁而飞”的生动气势。
后来人们用“画龙点睛”这一成语来形容说话或写文章时,在关键之处用神来之笔点明要旨,使之更加生动有力。
画龙点睛的成语故事的延伸
【出处】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张僧繇》:“金陵安乐寺四白龙不点眼睛,每云:‘点睛即飞去。’人以为妄诞,固请点之。须臾,雷电破壁,两龙乘云腾去上天,二龙未点眼者见在。”
【释义】为画好的龙点上眼珠,原形容梁代画家张僧繇作画的神妙。后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生动有力;也比喻做事在紧要之处着力。
张僧繇,中国南朝画家。吴中(今江苏省苏州市)人,一说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市)人,生卒年不详,主要活动于6世纪上半叶。梁武帝天监年间(502~519)曾任武陵王国侍郎,以后又任直秘书阁知画事、右军将军、吴兴太守等职。苦学成才,长于写真,并擅画佛像、龙、鹰,多作卷轴画和壁画。成语“画龙点睛”的故事即出自于有关他的传说。记载他在金陵一乘寺用讲求明暗、烘托的“退晕法”画“凸凹花”,有立体感,可知他已接受了外来的绘画技法。文献里说他作画,“笔才一二、像已应焉”,很象现在的速写,被称为“疏体”。今有唐人梁令瓒临摹的《五星二十八宿真形图》传世,现已流往日本,但这幅画的用笔和记载并不相同。他对后世的影响很大,唐朝画家阎立本和吴道子都远师于他。此外,他还善于雕塑,有“张家样”之称。
画龙点睛成语故事 篇四
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张僧繇》:“金陵安乐寺四白龙不点眼睛,每云:‘点睛即飞去。’人以为妄诞,固请点之。须臾,雷电破壁,两龙乘云腾去上天,二龙未点眼者见在。”
张僧繇是梁朝著名的画师。有一次,皇帝命令他在金陵安乐寺的墙壁上画龙,故事大全《关于龙的成语故事》。不一会儿,两条栩栩如生的龙就出现在墙壁上了。这时皇帝发现这两条龙都没有眼睛,就问张僧繇这是为什么。张僧繇回答说:“画上眼睛的话,它们就会飞走的。”大家不信,皇帝一定要他画上眼睛,张僧繇只好给其中的一条龙点上了眼睛。霎时间,电闪雷鸣,那条龙真的飞走了。
成语“画龙点睛”比喻说话或做事关键部位处理得好,使整体效果更加传神。
原形容梁代画家张僧繇作画的神妙。后多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生动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