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残志坚的名人故事【实用5篇】
身残志坚的名人故事 篇一
在历史长河中,有许多身残志坚的名人,他们用坚强的意志和不屈的精神,战胜了生活中的重重困难,成为了人们心目中的楷模。其中一个让人深感敬佩的名人,就是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
乔治·奥威尔出生于一个贵族家庭,年轻时曾在印度警察部队服役,后来辞职成为作家。然而,他的人生却并不如意。在他年轻的时候,患上了肺结核,这使他的身体变得十分虚弱,经常处于病痛之中。然而,即使面对病魔的折磨,奥威尔并没有放弃,而是选择坚强地面对生活。
在病痛的折磨中,奥威尔却写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其中最为人熟知的是《动物庄园》和《1984》。他用文字揭露了社会的黑暗面,表达了自己对世界的关切和思考。即使身体虚弱,奥威尔却在文字中找到了力量和意义,让自己的生命变得更加有意义。
乔治·奥威尔的故事告诉我们,即使身体残缺,也不能放弃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只要心中有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意志,就能战胜一切困难,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他的人生故事激励着无数人,成为了身残志坚的典范。
身残志坚的名人故事 篇二
在人类历史上,有许多身残志坚的名人,他们的坚强意志和不屈精神感动着世人。其中一个令人肃然起敬的名人,就是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
富兰克林·罗斯福在任总统期间,遭受了一场严重的疾病的折磨,使他的双腿完全瘫痪,只能坐在轮椅上。然而,即使身体受到如此严重的打击,罗斯福却没有被击倒,而是选择了继续坚强地领导国家,带领美国度过了一次又一次的危机。
在罗斯福的领导下,美国度过了大萧条时期,走出了经济困难,迎来了繁荣与希望。他的坚强意志和不屈精神,感染了整个国家,让人们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即使身体残缺,罗斯福却展现出了无限的力量和智慧,成为了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
富兰克林·罗斯福的故事告诉我们,即使身体受到严重的打击,也不能放弃对生活和事业的追求。只要心中有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意志,就能创造奇迹,让生命变得更加辉煌。他的人生故事激励着无数人,成为了身残志坚的楷模。
身残志坚的名人故事 篇三
一、
邰丽华的故事
邰丽华两岁时,因一次高烧失去了听力。没过多久,她甜美的歌喉也关闭了。那以后,她陷入了无声世界,自己却茫然不知。直到5岁,幼儿园的小朋友轮流蒙着眼睛,玩辨别声音的游戏,她才意识到自己与别人不一样,她伤心地哭了。为此,父亲带她辗转上海、北京等地求医问药,只要听说哪里有一线治疗希望就不会放过,但始终不见好转。眼看要满7岁了,父母将她送人市聋哑学校学习。
舞蹈使邰丽华品尝到无穷的欢乐,但她知道,在现代化的今天,知识对于一个人的重要。17岁那年,她给自己定下新的目标:上大学。于是她又将自己练舞的倔劲放在学习文化课上,1994年如愿以偿地考取了湖北美术学院装潢设计系,成为了一名大学生。
如今,邰丽华成了中国残疾人艺术团里的台柱子。她不仅担任了残疾人艺术团演员队队长,出任了中国特殊艺术协会的副主席,同时她也是中国残疾人艺术团的“形象大使”,先后在40多个国家巡回演出,她的演出剧照总是出现在艺术团宣传材料最醒目的位置。
二、
海伦·凯勒的故事
海伦凯勒能够不因缺废而自暴自弃,反而更加努力上进,所以最后才有卓绝的成就。我们平常人既聪明又健康,假如还不知道努力用功的话,真是很对不起自己啊!
你相信奇迹吗?你相信既盲又聋又哑的人也能成为作家吗?有的,这个人便是伟大的海伦凯勒女士。她在一岁多的时候,因为生病,从此眼睛看不见,并且又聋又哑了。由于这个原因,海伦的脾气变得非常暴躁,动不动就发脾气摔东西。她家里人看这样下去不是办法,便替她请来一位很有耐心的家庭教师苏丽文小姐。海伦在她的熏陶和教育下,逐渐改变了。她了解每个人都很爱她,所以她不能辜负他们对她的期望。她利用仅有的触觉、味觉和嗅觉来认识四周的环境,努力充实自己,后来更进一步学习写作。
几年以来,当她的第一本着作“我的一生”出版时,立即轰动了全美国。海伦凯勒虽然五官残缺,但是她能克服不幸,完成大学教育。以后更致力于教育残缺儿童的社会工作,这种努力上进的精神,实在值得我们效法,海伦凯勒真可算是个身残志坚的人。
三、
贝多芬的故事
《命运交响曲》是贝多芬最杰出的一部作品,它的主题是反映人类和命运搏斗,最终战胜命运。这也是他自己人生的写照。这是第一乐章中连续出现的沉重而有力的音符。贝多芬说:“命运就是这样敲门的。”
贝多芬是世界著名的音乐家,也是命运最糟的一个。童年,贝多芬是在泪水浸泡中长大的。家庭贫困,父母失和,造成贝多芬性格上严肃、孤僻、倔强和独立,在他心中蕴藏着强烈而深沉的感情。他从12岁开始作曲,14岁参加乐团演出并领取工资补贴家用。到了17岁,母亲病逝,家中只剩下两个弟弟,一个妹妹和已经堕落的父亲。不久,贝多芬得了伤寒和天花,几乎丧命。贝多芬简直成了苦难的象征,他的不幸是一个孩子难以承受的。尽管如此,贝多芬还是挺过来了。他对音乐酷爱到离不开的程度。在他的作品中,有着他生活的影子,既充满高尚的思想,又流露对人间美好事物的追求、向往。对美丽的大自然他有抒发不尽的情怀。说贝多芬命运不好,不光指他童年悲惨,实际上他最大的不幸,莫过于28岁那年的耳聋。先是耳朵日夜作响,继而听觉日益衰弱。他去野外散步,再也听不见农夫的笛声了。从此,他孤独地过着聋人的生活,全部精力都用于和聋疾苦战。贝多芬活在世上,能理解他的人太少了,而唯一能给他安慰的只有音乐。他作曲时,常把一根细木棍咬在嘴里,借以感受钢琴的振动,他用自己无法听到的声音,倾诉着自己对大自然的挚爱,对真理的追求,对未来的憧憬。他著名的《命运交响曲》就是在完全失去听觉的状态中创作的。他坚信“音乐可以使人类的精神爆发出火花”。“顽强地战斗,通过斗争去取得胜利。”这种思想贯穿了贝多芬作品的始终。
1827年3月26日,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音乐巨人与世长辞,那时他才57岁。贝多芬一生是悲惨的,世界不曾给他欢乐,他却为人类创造了欢乐。贝多芬身体是虚弱的,但他是真正的强者。
四、
华罗庚的故事
华罗庚初中毕业后,华罗庚曾入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就读,因学费而中途退学,故一生只有初中毕业文凭。此后,他开始顽强自学,他用5年时间学完了高中和大学低年级的全部数学课程。
1928年,他不幸染上伤寒病,靠妻子的照料得以挽回性命,却落下左腿残疾。20岁时,他以一篇论文轰动数学界,被清华大学请去工作。从1931年起,华罗庚在清华大学边工作边学习,用一年半时间学完了数学系全部课程。他自学了英、法、德文,先后在国外杂志上发表了多篇论文。1936年夏,华罗庚被保送到英国剑桥大学进修,两年中发表了十多篇论文,引起国际数学界赞赏。
1938年,华罗庚访英回国,在昆明郊外一间牛棚似的小阁楼里,他艰难地写出名著《堆垒素数论》。
五、
张海迪的故事
5岁的时候,张海迪因患脊髓血管瘤造成高位截瘫,但她身残志坚,勤奋学习,热心助人,被誉为"当代保尔"。在残酷的命运挑战面前,张海迪没有沮丧和沉沦,她以顽强的毅力和恒心与疾病做斗争,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对人生充满了信心。她虽然没有机会走进校门,却发奋学习,学完了小学、中学全部课程,自学了大学英语、日语、德语和世界语,并攻读了大学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1983年3月7日,共青团中央在北京举行命名表彰大会,授予被誉为"80年代新雷锋"的张海迪同志"优秀共青团员"称号。1983年张海迪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先后翻译了《海边诊所》、《小米勒旅行记》和《丽贝卡在新学校》,创作了《向天空敞开的窗口》、《生命的追问》、《轮椅上的梦》等一百多万字的作品。现为山东省作家协会文学创作室一级作家。1993年张海迪通过考试和论文答辩,获吉林大学哲学硕士学位。1994年参加远南运动会。1997年入选日本NHK"世界五大杰出残疾人"。1998年起担任中国肢残人协会主席。2000年获得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六、
霍金的故事
霍金十三、四岁时已下定决心要从事物理学和天文学的研究。十七岁那年,他考到了自然科学的奖学金,顺利入读牛津大学。学士毕业后他转到剑桥大学攻读博士,研究宇宙学。不久他发现自己患上了会导致肌肉萎缩的卢伽雷病。由於医生对此病束手无策,起初他打算放弃从事研究的理想,但后来病情恶化的速度减慢了,他便重拾心情,排除万难,从挫折中站起来,勇敢地面对这次的不幸,继续醉心研究。
七十年代,他和彭罗斯证明了著名的奇性定理,并在1988年共同获得沃尔夫物理奖。他还证明了黑洞的面积不会随时间减少。1973年,他发现黑洞辐射的温度和其质量成反比,即黑洞会因为辐射而变小,但温度却会升高,最终会发生爆炸而消失。
八十年代,他开始研究量子宇宙论。这时他的行动已经出现问题,后来由於得了肺炎而接受穿气管手术,使他从此再不能说话。现在他全身瘫痪,要靠电动轮椅代替双脚,不但说话和写字要靠电脑和语言合成器帮。
虽然大家都觉得他非常不幸,但他在科学上的成就却是在他在病发后获得的。他凭着坚毅不屈的意志,战胜了疾病,创造了一个奇迹,也证明了残疾并非成功的障碍。他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科学研究的热诚,是值得年轻一代学习的。
七、
海伦·凯勒的故事
亚当斯·凯勒(HelenAdamsKeller,1880年6月27日~1968年6月1日),是美国一位残障教育家。她生于美国亚拉巴马州,父亲亚瑟是位南方邦联老兵。她在19个月大时因为一次高烧而引致失明及失聪。后来籍着她的导师波土顿柏金斯盲人学校老师安·沙利文(AnneSullivan)的努力,使她学会说话,并开始和其他人沟通。1898年,海伦·凯勒考入了哈佛大学附属剑桥女子学校。1900年秋,再考进哈佛大学的雷地克里夫学院,这对于一个失明和失聪的人而言,可说是教人难以置信。最后于1904年,海伦·凯勒成功取得文学学士学位,而且成绩优异。而这么多年来沙利文老师则一直留在海伦·凯勒身边,并将教科书与上课内容写在海伦·凯勒的手掌上,让凯勒能了解其内容,可说是对海伦·凯勒不离不弃,因此海伦·凯勒一生均十分感激她。从1902年4月开始,她又在莎利文老师的帮助下,开始在美国的一家杂志上连载她的自传《我的一生》(又译《我生活的故事》)(TheStoryofMyLife)。第二年结集出版后轰动了美国文坛,甚至被誉为1902年世界文学上最重要的两大贡献之一。
八、
桑兰的故事
桑兰,出生于1981年2月,浙江宁波人,原国家女子体操队队员,曾在全国性运动会上获得跳马冠军。到今天为止,坚强的桑兰已经笑着度过了6年的轮椅时光。
1998年7月21日晚在纽约友好运动会上意外受伤之后,
默默无闻的桑兰成了全世界最受关注的人。这确实是个意外。当时桑兰正在进行跳马比赛的赛前热身,在她起跳的那一瞬间,外队一教练“马”前探头干扰了她,导致她动作变形,从高空裁到地上,而且是头先着地。遭受如此重大的变故后却表现出难得的`坚毅,她的主治医生说:“桑兰表现得非常勇敢,她从未抱怨什么,对她我能找到表达的词就是‘勇气’。”就算是知道自己再也站不起来之后,她也绝不后悔练体操,她说:“我对自己有信心,我永远不会放弃希望。”
3年来,桑兰用她的行动应证着自己的诺言,在北大学习、加盟星空卫视主持节目、担任申奥大使、参加雅典奥运北京接力……她充满力量的笑容总能给人希望!
九、拜伦的故事
1788年,拜伦出生于伦敦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拜伦生下来就是跛脚,走路时一瘸一拐的。尽管他母亲费尽心血,带着他四处求医,可他的脚却一直没能治好
因为残疾,拜伦经常受到同龄小伙伴的欺侮,这给童年的拜伦造成了很大的伤害。
有一次,拜伦放学路过一个游泳池,几个同学正在里面游泳,拜伦在旁边看得出神。有个同学喊着:“拜伦,你也下来试试吧,很有意思的。”另一个同伴讥笑着说:“真是天大的笑话!他能在陆地上行走就不错了。”拜伦气愤地转身跑了,他暗暗下定决心:“我一定要学会游泳给他们看看,他们能做到的,我也一定能做到,而且一定会做得更好!”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拜伦天天泡在水中,不停地游。最后,在学校运动会上,拜伦凭着坚强的毅力赢得了游泳冠军。
拜伦用行动证明了自己的价值,赢得了大家的尊重。
轻轻地告诉你:拜伦(1788—1824年),英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一生著有大量的诗篇,其中长篇诗体小说《唐璜》是欧洲文学史上罕见的杰作。
身残志坚的名人故事 篇四
天生无臂 拒用假肢
杰西卡·考克斯是美国亚利桑那州图森市人,她生下来就没有双臂,医生至今也不明白她为什么会这样。
杰西卡的妈妈伊冯娜·帕尔门塔说,在怀孕期间她做过许多次保健检查,但检查结果显示一切正常。可是当杰西卡生下来的时候,医生的话让却让她大吃一惊:“孩子有些问题,她没有双臂。”
不幸中的大幸是,除了没有双臂外,杰西卡一切正常。家族没有这样的病史,可能解释的是基因变异或者是药物造成的,不论是哪种原因,孩子既然生下来了,伊冯娜·帕尔门塔只有接受现实,尽心养育这个生来就与众不同的女儿。
由于没有双臂,杰西卡不能像正常小孩那样爬行,她只能躺着。等到七八个月大时,杰西卡仍不能自己翻身。可是,仿佛是本能的驱使,幼小的杰西卡竟知道试着用脚代替手挪动自己的身体,而且居然比一般的正常孩子更早地学会了走路。
但杰西卡的走路是以缝过多次针的伤口为代价的。因为没有双臂,保持平衡就成为难题,她走路时经常跌倒,常常摔得鼻青脸肿。杰西卡的继父杰弗里·帕尔门塔说,杰西卡最早学习的是如何摔倒。他说:“她不会保护自己,一旦摔倒就会直楞楞地向前摔下去,她的脸上因此缝过多次针。我们只好教她,在要摔倒时不要向前倒,要向两侧倒,然后顺势滚几下。”
在杰西卡五岁时,父母请医生为她安装了一对假肢,然而杰西卡却讨厌佩戴假肢。在她14岁的时候,她一劳永逸地彻底抛弃掉了假肢,并下定决心要学会用自己的双脚来代替双手做许多事情。
杰西卡解释说:“使用假肢总是让我意识到自己的残疾,所以我将那副假肢一劳永逸地扔进了壁橱里。”
以脚代手 制造传奇
杰西卡是个乐观而又坚强的女孩,但外人对她的“特殊态度”,经常提醒她:你是残疾人,你是与众不同的。杰西卡回忆说:“在我小的时候,常常因为没有朋友而感到难受,他们老是嘲笑我,我觉得自己特别可怜。每当与家人一起到餐厅吃饭时,人们老是盯着我看,那种目光让我很不舒服。因为我是用脚吃饭的,有的邻桌还没有吃完就走了,这很伤我的自尊心。小的时候这样的事对我打击很大,不过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不太在意别人怎么看待我了。我要向他们证明我是正常。”
去掉假肢后,杰西卡开始有意识的训练自己的双脚。为让自己的双脚保持柔韧有力,她比常人走更多的路,游更多次的泳。杰西卡的双脚十分灵活,像戴隐形眼镜这样的“细活儿”,她都能麻利地用脚完成。
杰西卡之所以要戴隐形眼镜,有两个目的,一是爱美,二是要证明自己的自理能力。她说:“我是一个爱美的姑娘,戴眼镜有损我的形象,所以我要戴隐形眼镜。我去看眼科医生时,那个女医生对我说,我无论如何也不可能用脚把隐形眼镜放进眼里。她的话促使我下定决心一定要学会用脚戴隐形眼镜,我成功了。”
坚强的杰西卡还参加了很多课外活动,如游泳、体操、舞蹈,甚至是跆拳道,如今她已经是跆拳道黑带二段的高手了。杰西卡还拿到了亚利桑那大学的心理学学士学位,她的毕业论文是用双脚操作电脑键盘写出来的。她现在可以完全依靠双脚来打理自己的日常生活,包括给自己化妆、梳头、洗发、戴隐形眼镜、做饭、驾车外出……
杰西卡用一次次的传奇证明了自己能行。她甚至开玩笑说:“我的双脚是如此敏捷,最近我到医院拍了一张X光照片,照片显示我的脚趾关节看起来更像是手指关节,因为我的脚趾头能像手指一样自由弯曲。”
驾机翱翔 创造历史
在学会了开车以后,向往蓝天的杰西卡有了新的目标,她要学开飞机,她要飞翔,这一决定也得到了家人与飞行教练的支持。美国圣曼纽尔市飞行教练雷特拉·威克回忆说:“当她驾驶一辆汽车来报名的时候,我立即知道她驾驶一架飞机应该毫无问题。事实证明,她是一个优秀的飞行员,她驾驶飞机时非常冷静和稳定。一旦你和杰西卡一起呆上20分钟,你甚至就会忘掉她没有双臂的事实。”
2008年10月10日,25岁的杰西卡成功通过了私人飞行员驾照考试,拿到了飞行员执照,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只用双脚驾驶飞机的合法飞行员。她可以驾驶一架轻型运动飞机抵达3000米的高空,这款飞机和其他必须手脚并用的飞机不同,只要用双手即可操纵,所以她驾驶飞机时,能够用一只脚管理操控面板,另一只脚则操纵驾驶杆。
目前,杰西卡已累积了89小时的飞行时数,她正进一步接受飞行教练训练,准备指导其他残疾人士也学会操纵飞机。
杰西卡很清楚自己未来可能面临的挑战,但她表示,她有信心克服一切困难。她说:“我不需要同情,也不需要依靠别人,我还要成为别人的榜样。不管是否有人对我说三道四,我会走我自己的路。我有自己实实在在的目标,我相信我自己能够实现自己的目标。”
身残志坚的名人故事 篇五
尼克·胡哲
一个没有四肢的人,骑马、打鼓、游泳、足球却样样皆能,完美诠释不设限的人生。
尼克·胡哲1982年出生于墨尔本,澳大利亚演讲家。天生没有四肢,却积极面对人生。自从19岁进行第一次演讲之后,他的足迹开始遍布全世界,与数千万人分享自己的故事和经历。他教人们停止把阻碍看作麻烦、困难,反而应该把它们看作是自身成长学习的机会。他那难以置信的勇气、智慧的头脑、对生命坚定的信仰、风趣的幽默感将自己克服困难的故事传递给大家,最终成为一名励志演讲大师,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约翰·库提斯
无论你认为自己多么的不幸,在这个世界上永远有比你更不幸的人!
约翰·库提斯1969年出生于澳大利亚,他天生双腿自然残废,但他以拒绝死亡来挑战医学观念。他的演讲雄伟壮丽,他在全世界向千千万万热情、热切的人们演讲,他没有腿,也不依靠轮椅生活、移动和存在。
今天的约翰。库缇斯,已经成为了国际著名激励演讲家。他的格言是“因为我们可以”,他无视艰苦阻难,很多正常人没有去做的事情,他已经先一步做了。
陈州
陈州,1983年出生于中国山东,著名激励大师、残疾歌手、励志演说家。
陈州命运多舛,13岁从火车上摔下失去双腿,18岁学会唱歌,他以木盒为腿,从四处乞讨到流浪卖唱,他用歌声行走中国,走过全国700多个城市,娶妻生子,过上幸福小康生活,从无腿乞丐成长为激励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