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的故事(优秀3篇)
朱德的故事 篇一
朱德,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创始人之一,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他的一生经历了许多波折和艰辛,但他始终坚守信念,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朱德出生在湖北省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他从小就对社会不公和农民的困境感到愤慨。在他年轻的时候,他开始接触到一些进步思想,并加入了当时的革命组织。他投身于革命事业,为推翻封建统治而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朱德成为了党的重要领导人之一。他积极参与了许多重要的革命行动,包括南昌起义和长征。尤其是在长征中,朱德带领中国红军进行了一系列战略行动,取得了重大胜利,成为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面旗帜。
朱德不仅是一位出色的军事指挥官,他还非常关心士兵的生活和福利。在长征中,他尽力保护士兵,为他们提供衣食住行的保障。他的部队对他充满信任和敬意,因为他不仅是一位领导者,更是一位慈父般的存在。
朱德不仅在军事上有所建树,在政治上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他坚定地支持毛泽东的领导,并在中国革命的各个阶段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他的忠诚和智慧为中国共产党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朱德的一生充满了艰辛和牺牲,但他始终坚守信念,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奉献了一切。他的故事激励着无数的人们,他的精神将永远铭记在中国历史的篇章中。
朱德的故事 篇二
朱德,中国革命的伟大领袖,他的一生充满了坎坷和艰辛,但他的坚韧和执着影响了整个中国历史。
朱德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他从小就对社会的不公感到愤怒。在他年轻的时候,他决定投身于革命事业,为中国人民的解放而奋斗。他积极参与革命组织,为推翻封建统治而努力。
朱德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成为了党的重要领导人之一。他积极参与了许多重要的革命行动,包括南昌起义和长征。在长征中,朱德带领中国红军进行了一系列战略行动,取得了重大胜利。他的英勇和智慧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朱德不仅是一位出色的军事指挥官,他还非常关心士兵的生活和福利。在长征中,他尽力保护士兵,为他们提供衣食住行的保障。他的部队对他充满信任和敬意,因为他不仅是一位领导者,更是一位慈父般的存在。
朱德在中国的革命事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在毛泽东的领导下。他的忠诚和智慧为中国共产党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的一生充满了艰辛和牺牲,但他始终坚守信念,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奉献了一切。
朱德的故事激励着无数的人们,他的精神将永远铭记在中国历史的篇章中。他的坚韧和执着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习和追求的品质。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只有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信念,我们才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辉煌。
朱德的故事 篇三
朱德的故事
朱德,字玉阶,原名朱代珍,曾用名朱建德,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缔造者之一。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朱德的故事,欢迎大家收藏!
朱德挖泉水
朱德元帅出生在四川仪陇一个世代佃农的家里。他从小就热爱劳动人民,乐于为乡亲们做好事。
有一年,四川大旱,朱德的家乡一连数月,滴雨未下。土地龟裂了,禾苗干枯了,连饮水也发生了困难。乡亲们只好翻山越岭,跑到十几里外的地方排成长龙担水。
这天,朱德上山去割草,发现山坡上有一片草长得特别茂盛,草底下的土很潮湿。他想下面可能有泉水,就约了几个小伙伴来挖。你一镐,我一锨、费了好大的劲,才挖出一个深坑。可水呢?点滴也没见。有的小伙伴泄气了,撅着嘴巴说:“这里根本就没有水,咱们白干了。”
朱德却不肯罢休,他仔细观察了坑的四壁,耐心地对大家说:“如果下面没有泉水,这么旱的天气,泥土哪能这么湿?我们看准了的事情,就要干到底。只要朝最湿的地方挖,一定能挖出泉水来!”
在朱德的带动下,大家又热火朝天地干了起来。挖了不久,一股清泉果然从地底下汩汩地冒了出来。大家高兴得跳了起来,都说朱德有主见,有毅力,又为村里做了一件大好事。
伙夫式的形象特征一次又一次救了他
1928年12月,朱德率领部队在资兴驻扎,敌人闻迅来抓朱德。在这万分危急的情况下,朱德见逃不脱敌人的包围,使走进一家祠堂的厨房,随手拉了一条围裙系在腰上。敌人冲进来就问:“你们的总司令在哪里。”朱德指指身后:“在后面。”敌人又问:“你是干什么的?”朱德干脆地回答:“我是伙夫。”但几个敌人仍有些不放心,把这“伙夫”拉到灯下上下打量了一番,见他穿得破破烂烂,胡子老长,真是一副伙夫样。于是信以为真,便急忙到后面搜索。朱德趁机打开窗子,逃之夭夭。
1929年2月,国民党刘士毅部乘黑夜包围了驻扎在项山的红四军军部。此时,朱德的妻子伍若兰要朱德先走,随部队突围,自己掩护,朱德不肯扔下妻子不管,正在争执之时,房门“哗啦”一声被踢开,十几个黄蜂似的敌人揣着枪,气势汹汹冲了进来。伍若兰迅速夺过朱德手中的枪,随即故意对冲进来的敌兵呵斥说:“你们不在前边打仗,跑到我屋里来干什么?”说着,回头对站在一边的朱德大声命令:“老伙夫!还不出去打一桶水来给军长洗脸!”朱德“唔”了一声,点头答了个“是”,抽身欲走。一个瘦猴模样的家伙用枪拦住朱德,另一个敌兵用枪口对准伍若兰,第三个敌人旋即夺下伍若兰手里的驳壳枪。“他是你们什么人?”敌人逼问道。
“他是我和朱德的伙夫!”伍若兰异常镇静地答道。敌兵见朱德满脸胡须、身着普通士兵装束,觉得不像当大官的样子,也就将主意力转向伍若兰:“妈的!朱德睡在哪里?”此刻,朱德乘机提着一只小桶走出房门。
“他在后边那间屋里睡觉,”敌兵为抢头功,争相往里边那间屋冲去,伍若兰扭身飞出房门,飞也似的朝村外跑去,由于她当时身怀有孕,加上一颗流弹射穿她的脚踝,不幸被敌人抓获。1929年2月8月,伍若兰英勇就义,敌人还将其头颅解送长沙示众。
伍若兰的死是朱德终身的一个遗憾和隐痛。然而,如若不是不起眼的普通相貌和装束作护身符,即使有伍若兰的机智勇敢,朱德也难以脱身。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伙夫式的形象特征再一次帮助他出脱了危难和火海。俗话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朱德的平易近人,与士兵打成一片,不仅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潜在的护身符,在危难时候大显身手……
为人之所不敢为,行人之所不敢行
1938年春,日军调大量兵力向临汾一带大举进攻,与由临汾动身回太行山前线的朱德在安泽以东的.古县镇遭遇。当时,朱德身边有200多警卫通讯战士,日军则是极富战斗力的苫米旅团。兵力悬殊。但如果避而不打,则必然使尚未做好迎敌准备的临汾军民遭受重大损失。朱德没有考虑个人的安危,坚决主张顶住这股敌人,拖延敌军的西进。
交战开始时,日军摸不着头脑,不知道遇到了多少部队,停下来打了一天,不敢前进一步。第二天,敌人通过侦察,得知遇到的并不是大部队,而是朱德和跟随他的少数警卫部队,便以为是立功受奖的大好时机到了。
一小时后,十几架日军轰炸机,满载炸弹,飞到沁县西南面古县镇的上空,来了个轮番轰炸,小小的古县,顿时变成了一片火海。日军的指挥官们惊喜若狂,又是饮酒祝贺,又是发电报捷。
正当大家为朱德的安危担忧的时候,传来了进攻临汾的日军在半路上被阻截的消息,说明朱德并没有遇难,还在指挥作战。
原来,山西省东南部有两个叫古县的地方,一个在沁县附近,一个在安泽县附近。日军指挥官从地图上一看到沁县西南的那个古县镇,就急如星火地命令空军去轰炸。敌人做梦也没有想到,就在他们把那个古县镇炸成一片火海,欢庆胜利的时候,朱德却在安泽县附近的古县坦然自若地指挥着战斗,以极少的兵力阻击着强大的敌军。他充分利用公路两旁都是山地的有利地形和敌人不熟悉当地情况的弱点,以及敌人害怕被八路军乌黑袭击的心理,巧妙地利用路边山地地形,阻止敌人,与日军激战3天3夜,使周恩来在临汾的工作得以顺利结束,为保证广大群众和国民党在临汾、洪洞的军政机关安全转移羸得了时间。
这一传奇式的战役,充分显示了朱德过人的胆略与超人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