唇亡齿寒的历史典故【通用3篇】
唇亡齿寒的历史典故 篇一
唇亡齿寒,这是一个源于中国古代的典故,形象地揭示了国家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这个成语的意思是,如果一个国家遭受了灾难或者困境,那么与其有着密切关系的其他国家也将会受到影响。唇齿之间的关系就好比是两个国家之间的关系,相互依存,互为影响。
在中国历史上,有很多例子可以用来说明唇亡齿寒的意义。其中最著名的一例是发生在三国时期的蜀国和吴国之间的故事。当时,蜀国的蜀主刘备希望能够与吴国建立联盟,共同对抗曹魏。刘备派遣了自己的重要将领诸葛亮去拜访吴国的孙权,希望能够达成协议。然而,孙权却拒绝了刘备的请求,没有与蜀国建立联盟。结果,曹魏趁机进攻了蜀国,使得蜀国陷入了困境。最终,蜀国被曹魏所灭,而吴国也因为失去了一个强大的盟友而受到了威胁。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国家之间的相互依存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一个国家遭受了灾难,其他国家应该给予支持和帮助,而不是置之不理。否则,这种冷漠的态度可能会导致自己也遭受到相同的困境。唇亡齿寒的典故不仅仅适用于国家之间的关系,也可以用来形容其他各种相互依存的关系,比如团队合作、亲密关系等等。
从历史中我们可以看到,唇亡齿寒的教训是深刻而宝贵的。在当今世界上,国家之间的相互依存程度更加紧密。各个国家之间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联系都非常密切。因此,我们应该认识到,只有通过合作、互助,才能够实现共同繁荣和发展。唇亡齿寒的故事提醒我们,任何一个国家的崛起或者衰落都会对其他国家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我们应该摒弃零和游戏的思维,而是要以合作共赢的方式来处理国际关系。
唇亡齿寒的历史典故 篇二
唇亡齿寒,这个典故在历史中有着许多不同的例子,用来形容国家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这个成语的意思是,如果一个国家遭受了灾难或者困境,那么与其有着密切关系的其他国家也将会受到影响。唇齿之间的关系就好比是两个国家之间的关系,相互依存,互为影响。
唇亡齿寒的典故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战国时期。当时,七雄割据,相互争斗,没有一个国家能够独善其身。其中最典型的例子是发生在齐国和韩国之间的故事。当时,齐国的国君田和病重,他希望能够将自己的国家托付给韩国的国君韩昭侯。然而,韩昭侯却出于私心,拒绝了田和的请求。结果,齐国陷入了内乱,国家一落千丈。而韩国也因为失去了一个强大的盟友而受到了威胁。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国家之间的相互依存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一个国家遭受了灾难,其他国家应该给予支持和帮助,而不是置之不理。否则,这种冷漠的态度可能会导致自己也遭受到相同的困境。唇亡齿寒的典故不仅仅适用于国家之间的关系,也可以用来形容其他各种相互依存的关系,比如团队合作、亲密关系等等。
唇亡齿寒的历史典故提醒我们,相互依存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在当今世界上,国家之间的相互依存程度更加紧密。各个国家之间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联系都非常密切。因此,我们应该认识到,只有通过合作、互助,才能够实现共同繁荣和发展。唇亡齿寒的故事提醒我们,任何一个国家的崛起或者衰落都会对其他国家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我们应该摒弃零和游戏的思维,而是要以合作共赢的方式来处理国际关系。只有通过相互尊重、平等协商,才能够实现世界和平与发展。
唇亡齿寒的历史典故 篇三
那位西方的霸主比齐桓公还有两招儿,气量大,毅力强,什么事都沉得住气。他就是秦国的国君秦穆公。秦穆公一向低着头苦干,也不跟中原诸侯争地盘。他认为要做大事得有人才,单凭一两个人是不顶事的。他就想尽办法搜罗天下人才。还真给他找到了好些个。第一个人物叫百里奚。他和宁戚一样,也是给人家看牛的,秦穆公可请他来当相国。
百里奚是虞国人[虞国,在山西省平陆县东北,在三门峡附近]。三十多岁才娶了个媳妇儿杜氏,生个儿子叫孟明视[孟明视,姓百里,名视,字孟明,所以叫孟明视;中国历史上有不少人就这么连字带名地叫,而不提姓,例如下文有蹇叔的儿子西乞术和白乙丙等]。两口子恩恩爱爱,就是家里贫寒。他打算出去找点事做,可又舍不得媳妇儿和孩子。有一天,杜氏对他说:“大丈夫志在四方,怎么能老呆在家里呐?你现在年富力强,不出去做事,难道赶到老了才出去吗?家里的事你放心,我也有一双手呐!”百里奚听了他媳妇儿的话,决定第二天就出门。当天晚上,两口子直聊了大半夜。第二天杜氏预备些酒菜,替男人送行。家里还有一只老母鸡,杜氏把它宰了。可是灶底下连劈柴也没有,杜氏就把破门的门闩当柴火烧。又煮了些小米饭,熬点儿白菜,叫他阔阔气气地吃一顿饱饭。他临走的时候,杜氏抱着小孩儿,拉住男人的袖子,眼泪是再也忍不住了,就抽抽啼啼地说:“你要是富贵了,千万别忘了我们娘儿俩。”百里奚也眼泪汪汪地劝了她一番。他离开家乡,到了齐国,想去求见齐襄公,可是没有人给他引见,只好流落他乡,过着困苦的.日子。后来他什么都没有了,又害了病,只好要饭过日子。等到他到了宋国,已经四十多岁了。在那边他碰见个隐士叫蹇叔[蹇ji唇亡齿寒的历史典故n三声]。两个人一聊,挺对劲儿,就成了知己朋友。可是蹇叔也不是挺有钱的,百里奚不能跟着他过活,只好在乡下给人家看牛。
后来这两个好朋友跑了好几个地方,想找一条出路,可是怎么也找不到个适当的主人。蹇叔说:“大丈夫宁可没有事干,可不能投错了主人,失了节操。要是投靠个坏主人,半途而废,这就是不忠;跟着他一块儿受罪,又是不智。做不成大事,落个不忠不智的名儿,何苦呐?还是回去吧!”百里奚想着他的媳妇儿,打算回到虞国去。蹇叔说:“也好,虞国的大夫宫之奇是我的朋友。我也想瞧瞧他去。”他们俩就到了虞国。蹇叔去看他朋友,百里奚去瞧他媳妇儿。百里奚到了本乡,找到了以前的住处。可是他的媳妇儿和孩子哪儿去了呐?问问街坊四邻,全说不知道。也许改嫁了,也许死了。百里奚好像掉了魂似地在门口愣了半天,想起他媳妇儿劈门闩炖母鸡的情形,不由得直掉眼泪。他媳妇儿的声音还挂在他耳朵边:“你要是富贵了,千万别忘了我们娘儿俩!”他鼻子里哼哼地苦笑了一声,说:“还说富贵呐!”他不能老在那儿站着,就很伤心地走了。他去瞧蹇叔。蹇叔带着他去见大夫宫之奇。宫之奇请他们留在虞国,还说他一定引他们去见虞君。蹇叔播了摇头,说:“虞君爱小便宜,不像个大人物。”百里奚说:“我已经奔忙了这么些年了,就留在这儿吧。”蹇叔叹了一口气,说:“这也难怪你,不过我还是回去。以后您要瞧瞧我,就上鸣鹿村好了。”打这儿起,百里奚跟着宫之奇在虞国做大夫。哪儿知道果然不出蹇叔所料,虞君为了爱小便宜,连国也亡了。
公元前655年(就是齐桓公会合诸侯在首止开会那一年),晋献公派大夫荀息到了虞国,送上一匹千里马和一对最名贵的玉璧,说:“虢国[又叫北虢,在山西省平陆县,在三门峡附近]老侵犯我们,我们打算跟他们打一阵。贵国可以不可以借给我们一条道儿让我们过去?”虞公只顾玩着玉璧,一会儿又瞧瞧千里马,说:“可以,可以!”宫之奇拦住他,说:“不行,不行!虢国跟咱们贴得那么近,好像嘴唇跟牙齿一样。俗话说‘唇亡齿寒’,就因为两个小国相帮相助,还不至于给人家灭了,万一虢国给人家灭了,虞国一定也保不住。”虞公说:“人家晋国送来这无价之宝跟咱们交好,难道咱们连一条道儿都不准人家走走?再说晋国比虢国强上十倍,就算失了一个小国,可是交上了一个大国,还不好吗?”宫之奇还想再说几句,倒给百里奚拉住了。宫之奇退了出来,对百里奚说:“你不帮我说话也就罢了,怎么还拦着我呐?”百里奚说:“跟糊涂人说好话就好像把珍珠扔在道儿上。”宫之奇知道虞国一定灭亡,就偷偷地带着家小跑了。
晋献公派大将里克带领大军经过虞国灭了虢国,回头一顺手把虞国也灭了,取回了千里马和玉璧。虞公和百里奚都做了俘虏。虞公后悔万分,对百里奚说:“当初你为什么不拦拦我呐?”百里奚说:“宫之奇说的您都不听,难道您能听我的?那时候我不说什么,就为的是今天可以跟着您呐!”
晋献公给虞公一所房子,另外送他一部车马和一对玉璧给他玩玩,说:“我可不能白白地借你的道儿。”晋献公还要重用百里奚。百里奚宁可做俘虏,不愿在敌国做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