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分道扬镳的故事(精彩5篇)

成语分道扬镳的故事 篇一

在古代,有一对好友,他们名叫张云和李风。他们从小一起长大,互相扶持,互相鼓励。他们的友情深厚,被人们誉为“形影不离的好兄弟”。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张云和李风的兴趣爱好逐渐有了分歧。张云对书法、绘画等艺术类的活动充满了热情,而李风则对音乐、舞蹈等表演类的事务感兴趣。虽然他们对各自的兴趣都非常热衷,但他们从来没有因此而产生过任何争执。

然而,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们得到了一个共同的机会参加一场艺术展览。这个展览是由当地的文化机构举办的,吸引了许多来自各行各业的人士参与。张云和李风对此非常兴奋,他们觉得这是一个能够展示自己才华的好机会。

展览的前一天晚上,他们准备了自己的作品,希望能够在这个舞台上展示自己的才华。然而,当他们准备出发的时候,却发现了一个问题:展览的时间和地点冲突了。

张云的作品展在上午的时间段,而李风的作品则在下午展出。他们面对着一个艰难的选择:是一起去参加展览,还是分道扬镳,各自去展示自己的才华。

经过激烈的讨论和权衡利弊,最终,张云和李风决定分道扬镳。他们明白,如果一起去参加展览,必然会有一个人的作品被忽视,这对他们的努力和自尊心都是一种伤害。所以,他们决定各自去展示自己的才艺,以便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机会。

第二天,张云和李风准时到达了展览的场地。虽然他们不能一起参加,但他们仍然用心地欣赏着对方的作品。展览结束后,他们相互交流了各自的心得和感受。他们发现,虽然分道扬镳了,但他们的友谊并没有因此而减弱,反而更加坚固。

成语“分道扬镳”用来形容好友因为各自的理想和追求而选择分开的情况。张云和李风的故事告诉我们,即使在面临困难选择的时候,朋友之间的真诚和理解也能够保持友谊的纽带。有时候,分道扬镳也是为了更好地实现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成语分道扬镳的故事 篇二

在古代,有两个好友,他们名叫刘明和王强。他们一起长大,一起上学,一起玩耍。他们的友谊被人们誉为“形影不离的好兄弟”。

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刘明和王强的性格开始有了一些差异。刘明渐渐变得内向而安静,而王强则变得外向而活泼。尽管他们的性格有所不同,但他们依然保持着深厚的友谊。

一天,他们得到了一个共同的机会参加一次户外拓展活动。这是一个团队建设的活动,旨在通过各种团队协作和挑战来提高团队的凝聚力。刘明和王强对此非常期待,他们觉得这是一个能够锻炼自己的好机会。

活动当天,他们来到了活动的举办地点。组织者给他们分配了不同的队伍,刘明和王强被分在了不同的团队中。他们面对着一个选择:是继续在一起,还是分道扬镳,加入各自的团队。

经过一番思考和讨论,刘明和王强决定分道扬镳。他们认为这样做能够更好地发挥各自的特长,并且为两个团队带来更多的帮助。虽然他们会在活动中分开,但他们相信友谊不会因此而改变。

活动开始后,刘明和王强分别投入到各自的团队中。他们用心地完成了每个任务,并且通过团队合作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活动结束后,他们相互交流了各自的经历和感受。他们发现,分道扬镳并没有影响到他们的友谊,反而让他们更加成熟和自信。

成语“分道扬镳”用来形容好友因为各自的理想和追求而选择分开的情况。刘明和王强的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分道扬镳是为了更好地发展自己的潜力和实现自己的目标。真正的友谊不会因为分开而减弱,而是通过互相理解和支持而变得更加坚固。

成语分道扬镳的故事 篇三

  在现代成语中,我们把道不同不相与谋者的分手叫做分道扬镳。镳指马嚼子,扬镳即为驱马前行。分道指各走各的路或各干各的事。鲜为人知的是,这个成语产生于一个有趣的历史故事。

  “分道扬镳”语出自北齐·魏收《北史·魏诸宗室·河间公齐传》的一个故事中的一段话:“……洛阳我之丰沛,自应分路扬镳。自今以后,可分路而行。”说这话的是大名鼎鼎的北魏孝文帝,其来龙去脉是这样的:

  东晋十六国之后,中国历史进入南北分裂、南北对峙的阶段,史称南北朝。北魏是南北朝时期北朝的第一个王朝,于十六国时期由拓跋鲜卑所建,前身为代国。前秦于淝水之战崩溃后,代王拓跋什翼犍之孙拓跋珪举兵复国,都盛乐,改国号为“魏”,史称北魏。

  北魏孝文帝是北魏的第6位国君,他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他5岁登基,24岁时正式接替祖母文明太后执掌政权,紧接着便开始了“文治”政策。公元493年起,孝文帝以南征为名义,将都城从平城(今山西大同)迁至曹魏故都洛阳。在洛阳,他进行了许多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改革,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推行均田制、改革鲜卑旧俗、实行汉化政策等,大大促进了各民族的大融合。

成语分道扬镳的故事 篇四

  在孝文帝时期的北魏宗室中,有一个人原叫拓跋齐,后更姓改叫元齐,他颇富韬略,统兵有方,能征善战,曾建下了灭赫连夏、北燕等的不世奇功。孝文帝论功行赏,先封他为浮阳侯、浮阳公,后封他为河间公。元齐有一个儿子叫元志。他聪慧过人,饱读诗书,才华出众,能力超群。孝文帝很赏识这个元志,任命他为洛阳令,主掌洛阳地方政事。不久以后,孝文帝采纳了御史中尉李彪的建议,从山西平城(今山西大同市东)搬迁到洛阳建都。这样一来,洛阳地位陡升,贵为一国之都,洛阳令成了“京兆尹”。元志的权势自然也随之增大,年纪轻轻的他渐生骄气。

  在洛阳,元志仗着自己的才能,对朝廷中某些学问不高的达官贵族,往往不放在眼里。一天,元志外出游玩,恰巧碰到一个叫李彪的官员乘坐马车从对面飞驰而来。这个李彪也很不简单,他字道国,儒生出身,精通典章,深得孝文帝信任,此时已经任职御史中尉,与尚书仆射游肇、幽州刺史常景等共同居住在洛阳东阳门外的昭德里,官位比元志高出许多。

  按理说,官小的元志此时应该先让李彪过去,可他偏不让路,双方由此僵持下来。李彪见他这样目中无人,当众责问元志为何不让路,元志却说:“我是都城洛阳的长官,你不过是洛阳户籍中编入的一个住户,哪有长官给辖下住户让路的?”

  两人互不相让,且争执不下,于是他们来到孝文帝那里评理。一见孝文帝,李彪先开口说话了,说他是“御史中尉”,官职比洛阳令大多了,洛阳令作为一个地方官怎敢同他对抗,居然不肯让道,真是岂有此理。元志丝毫不遑多让地说,他是国都所在地的长官,住在洛阳的人都编在他主管的户籍里,御史中尉也概莫能外,作为“京兆尹”,御史中尉李彪也是自己的辖下住户,应该是李彪给自己的属地长官让道才是啊。

  宽厚的孝文帝听了他们的话,觉得他们各有各的道理,于是便笑着给他们提出了分路而行的.解决办法,说:“洛阳是我的京城。我听了,感到你们各有各的道理。我认为你们可以分开走,各走各的,不就行吗?”

  皇帝金口玉言,一言九鼎,两人听后连连称是。于是,元志和李彪从朝廷出来后就拿着尺子,将经常通行的道路进行了丈量,各取一半,从此各走各的道。此后,“分道扬镳”一语便逐渐流行开了。

成语分道扬镳的故事 篇五

  【成语】:分道扬镳

  【拼音】:fēn dào yáng biāo

  【解释】:分路而行。比喻目标不同,各走各的路或各干各的事。

  【成语故事】:

  南北朝时,魏孝文帝迁都洛阳。

  元志是当时的洛阳令,他很有才识,看不起那些无能的官僚。

  一天,他乘车在街上出巡。百姓见这前呼后拥的威势,都纷纷回避。正巧,前面又声势浩大地走来一队人马。原来,为首的是大官僚李彪。按理,元志官小,要给李彪让路。可元志偏不肯让,把路堵住。

  事情闹到孝文面前。李彪请皇帝评判。孝文帝笑道:还是分道扬镳吧!

  镳:马嚼子。扬镳:驱马前行。分道扬镳即提起马勒口驱马前进,指分路而行。比喻志趣不同,各走各的道路。

相关文章

看得最远的地方作文【经典6篇】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都尝试过写作文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题集中,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阐述,切忌东拉西扯,主题涣散甚至无主题。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看得最远的地...
作文素材2016-06-02
看得最远的地方作文【经典6篇】

幸福童年作文(经典6篇)

幸福童年作文1我的童年像一个五味瓶,里面充满了酸、甜、苦、辣、咸。我的童年像一道灿烂的阳光,让我的生活充满了温暖。我的童年像一部照相机,记录了许多幸福的瞬间。童年是幸福的,我有很多朋友,他们对我很好。...
作文素材2017-02-02
幸福童年作文(经典6篇)

我的二零三五年的想象作文500字【最新6篇】

我的二零三五年的想象作文500字 第一篇今天,我来到了2035年。我来给你说说未来的样子吧。未来的汽车跟现在一点也不一样。未来的汽车如果在路上堵车了,你就按一个蓝色按钮它就可以飞上天空,这种汽车还可以...
作文素材2013-08-02
我的二零三五年的想象作文500字【最新6篇】

翠微游记作文【经典3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是人们以书面形式表情达意的言语活动。写起作文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翠微游记作文,欢迎阅读与收藏。有人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有...
作文素材2017-07-02
翠微游记作文【经典3篇】

王老汉买驴【实用3篇】

有一天,王老汉从集市上买了一头毛驴。在牵驴回家的路上, 有两个小偷悄悄地跟上来,一个解开牵驴的绳子,套在另一个小偷 的脖子上,然后把毛驴牵走了。 回到家里,王老汉回头一看,驴不...
作文素材2014-02-05
王老汉买驴【实用3篇】

写游记的作文【实用6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写游记的作文,仅供...
作文素材2012-09-04
写游记的作文【实用6篇】